楷书点画书写及其在临摹中的重要性——以欧阳询楷书为例

合集下载

欧阳询楷书入门教程:临摹基本笔画写法训练,太实用了

欧阳询楷书入门教程:临摹基本笔画写法训练,太实用了

欧阳询楷书入门教程:临摹基本笔画写法训练,太实用了一、点的写法:名师书法课,交易担保,放心买,书法视频教程,满满的干货小程序欧体的点,三边的线呈弧形,这样的形态,使人觉得丰厚、有力、饱满,欧阳询说:“点如高峰之坠石。

”意思是说,点要写得厚重、峻拔、有飞动的气势。

⒈点的形: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因而点要写得有形可象。

一如王羲之说:“夫著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

或如瓜瓣,或如栗子……。

” 宋姜夔说:“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

” 元陈绎曾说点有“偃、仰、向、背、飞、伏、立等势。

” 清冯武说:“点有尖、秃、斜、正,随字势而用之。

”⒉为什么“永”字八法中,说“点”是“侧”?宋陈思在<书苑菁华>中说:“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

口诀云:先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

取势紧则乘机顿挫,借势出之。

疾则失中,过又成俗。

夫侧锋顾右,借势而侧之,从劲轻揭潜出,务于勒也。

问曰: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论曰:谓笔锋顾右,审其势险而侧之,故名侧也。

只言点,则不明顾右无存锋向背坠墨之势。

若左顾右侧,则横敌无力。

故侧不险则失于钝,钝则芒角隐而书之神格丧矣。

笔诀云:侧者侧下其笔,使墨精暗坠,徐乃反揭,则棱利矣。

”由此可见,“侧”说的是“侧下其笔”,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惟笔软则奇怪生”的“造妙”功能。

也正是如此,点的变化也才千姿百态,无穷无尽。

细究其意,对于我们写好“点”,无疑会有很大的启发。

⒊点的写法:落笔成点,点是一画的起笔,也是一画的收笔。

王羲之说:“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

”孙过庭说:“翰不虚动,下笔有由”。

还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下笔”也就是落笔,“有由”也就是要有“意”。

俗话说“落笔生根”。

由此可见,一“点”是一点也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⑴、“逆入平出”、“万毫齐力”,起笔用逆锋,是为了取逆势,用笔取逆势,是在行笔前使笔锋有转折,有转折笔锋就能铺开,能铺开笔锋就能着力,而且均衡,笔锋能均衡着力,行笔也就能与纸产生磨擦,有磨擦行笔中就能如逆水行舟有涩势,笔有涩势,笔就能被掌控,笔能被我所掌控,笔也就能稳稳当当地“为我所用”;反之,就是“我为笔所用”。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_译文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_译文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译文一、排叠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

对笔画多的,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位置。

在《八诀》中所说的“分间布白”,又说,“调匀点画”,都是这个道理,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

(文内所举字例,将“寿、画、笔、丽”换用了“焘、馨、墨、颦”,皆因原字已经简化。

以下诸条类同)二、避就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

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

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

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

还如“逢”字的下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三、顶戴指的是字体组成,以下承载上者居多,但对上大下小的字,就须顶正而不偏侧,视为上重下轻的字,要稳重而不浮漂。

例如“叠、蘖、鸳、鹭、骞、譬、聱、聚”等之类,就是这种情形。

《八诀》中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说“不可头轻尾重”,也是这个意思。

四、穿插指的是通过横竖笔画贯穿,和斜势线条交错方法来协调疏密、长短、大小的字形,达到均衡间架结构的目的。

例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掇、襄、甬、耳、娄、由、垂、车、曹、密”等之类。

《八诀》中所说的“四面停匀,八边具备”就是这个理喻。

五、向背结字有相向与相背之分,各有体态姿势,不可紊错。

相向的如“卯,好、知、和”是一类,相背的如“北、兆、肥、根” 是一类。

?六、偏侧结字端正者故然很多,但也有偏侧、欹斜者,可以按照各个字势结体不同,相应地分布设置。

例如偏向右方者的“心、戈,衣、几、飞、也”是一类,偏向左侧的“夕、乃、朋、勿、少、宏”为一类。

基本上端正略有偏侧的有“亥、女、丈、又、互、不”为另一类。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地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楷书经魏晋六朝地不断演变,法度已臻成熟,体势亦趋完备,气骨刚健、端庄平正地优美楷书为世人立极,以晋人之理而立法,从而表现出一种理性地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在草书地书写上,特别是狂草(大草),于理法中溶入性情,以类乎于颠狂地即兴创作,从而又表现出一种极其浪漫地风格.在规矩法度森严地楷书中当首推欧阳洵地楷法,其骨力地刚健、笔法地精到、结构地森严,堪为后人立法,历代书家,莫不受其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人楷法,作为学书地基础,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下面我们试从三方面来介绍欧书地艺术风格.欧阳询生平欧阳询,字信本,历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又因封爵为“勃海县男”,人呼之为“渤海”、“欧阳勃海”.欧氏祖籍潭州临湘(湖南),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享年岁(公元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地个性,创出自己地独特风格,世人以欧体相称,其时书名远播域外,高丽亦曾遣使求书.欧阳询书法“戈戟森然”之笔势,主要受北派书风影响,但又兼容南方“秀骨清相”之气象.入唐以后,渐臻佳境.“欧体”书承“王书”,都“风神严于智永(张怀灌语),于是,它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与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大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地艺术特色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故历代诸家,无不取法唐人.“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于欧阳询书艺特点之评说,历来众说纷纭.《新唐书欧传》:“欧初效王书,后险劲过之,固自名其体.”张怀灌《书断》:“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杨士奇《东里全集》:“询书虽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醴泉铭》:“欧书以圆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处乃直根抵篆隶.”苏轼:“欧阳率更书,妍弩拔群,尤工于小楷,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余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高貌耳.”上述评家,对欧字笔力之险劲,结体之严整,可谓“共识”,而东坡“劲险刻厉”四字,实为精要之概括.欧阳洵楷书刻碑举要:、《欧阳询书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立,岁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也名《化度寺碑》)贞观五年立,岁书.、《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四月立.岁书.、《虞恭公温彦博碑》贞观十一年十月立.岁书.、《皇甫诞碑》,此碑作于贞观年间,具体年限不详.究其如入化境之书风推测,一般认为是欧阳询晚期之作.欧字地书写笔法不善学欧字者,往往失之过猛“剑拔弩张,方棱出角),原因是只知其“方”而不知其“圆”.所谓“不方不圆,亦方亦圆”,乃指欧字方圆兼容之特点.就用笔而言,自古有方圆之说,所谓“圆”则强调中锋运笔,得其骨力;“方”则运用侧锋取妍,求得精神.圆笔中锋源于“篆法”,方笔侧锋源于“隶法”.各种书法,除篆书这外,隶、楷、行、草诸体都离不开侧锋用笔.实践证明,书写楷、行、草诸体,要达到笔笔中锋是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地.正如姜夔《续书谱》中所说:“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正锋(中锋)与侧锋,构成了笔法中既对立又统一地一对矛盾,用笔时两者都不可偏废,当以正锋为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兼用侧锋隶法,其特征表现为点画起笔、收笔、波撇、转折、钩趯之处常现棱角或露锋.故其透出一种竣利沉着、骨气雄强、斩钉截铁地明快风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楷法主要笔法简介如下.一、折法折以成方,是欧体地主要笔法.“折”又分为右折和左折两种.(一)右折、引笔右行,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画地右上角,以笔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翻笔,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将锋由阴面翻到阳面.、然后顺势朝右下作点,稍一挫动笔锋(调锋后)再引笔下行(例图).右折称之为“提翻法”.此法较难,初学者可分两步练习:第一步先练横画收笔之提和竖画发笔之顿;第二步再练提翻时地暗圈动作.难就难在作暗圈须“笔不离纸”,其实这种动作无非是在转折时将两笔吻合得自然些罢了.折法宜干净明利,竣快爽捷,提翻动作要轻捷.如提得太高,超出画外,翻笔后即形成“扛肩”;如不到翻就向下作斜横落点即形成“塌角”;如提翻时犹豫不决,墨迹即渗透外画外而形成“鹤膝”.这是右折时常见地误笔(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左折、引笔向下,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竖地左下角,以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侧势一翻,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翻笔后顺势朝右下切入作点,点后逐步顿挫笔锋向右上挑出(例图).二、侧法“侧法”即是点法.称之为“侧”,实际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笔画形态上呈斜伏状,点以斜势居多,斜则多姿;二是作点时皆顺势落笔,尖锋入纸,以侧取势,十分便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点”法要重,笔力要深入沉着,其势如“高峰坠石”.“点”法化势:凡露锋之点,起笔时用尖锋入纸,顺势落笔;方笔之点,即用逆势切入,收笔出锋方向,应与下一笔点画地起笔相呼应,则自然盼顾有情,血脉相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点”法化势举例如下:半蚁点、蝌蚪点、粟子点、直三角、横三角、杏仁点、悬胆点、打点、柳叶点、曾头点、反捺点、直波点、三开点、悬珠点、三往一复点等(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勒法所谓“勒法”,即横画地写法.“勒”有欲行不行,意存所顾,强抑力刺,愈收愈紧地意思.故写横画时,不宜顺锋平过,用笔轻滑则意思浅薄.写横画时要注意三个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势欲平而画欲曲楷法虽以“画平竖直”四字为律,但决不是平直机械地排列,而是一种动态地平衡.横之平,指势而言,有了轻重、粗细、曲直地变化,不但能够产生笔力,还可以产生韵律、点画就会生动起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大法“画如长锥界石”.可以设想,锥在石面上要划出痕迹,锥尖势必与石面形成一种对抗地力,而锥尖深入石面后又十分艰涩地用力划过去,这就很形象地比喻写横画时“勒”地意思.所以,写横画时要锋先笔后,逆势涩进,令笔画丰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凡横画重叠时要富有变化、笔形变.包括长短、肥瘦、仰覆、起止处地方圆藏露以及用墨处地浓淡枯润等,特别是发笔处变化最大.、角度大.或平,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几种常见横画地具体写法:()平画.逆势切入,调锋后铺毫提运,逆势涩行,至收笔时,将锋略提至右上角,然后向右下顿一顿,再反揭回锋收笔.所谓落笔时取“逆势”,即笔锋在离纸面不远处“空中作势”,也可用尖锋轻触纸面逆入.欧体多用“切入平出”法(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平画要注意其势上平,首尾俱低,中段略细,宜丰实而不可空怯.这种笔常为一字主画. ()露锋短画.尖锋入纸,顺势落笔后着力右行,力量偏于上侧,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例图).写露锋短画,发笔要尖,收笔要圆.这种笔画常为一字之次画.()仰势和覆势.仰势用笔用露锋短画,只是画势微曲,有上仰之意;覆势同平画用笔,只是画势微曲,有下俯之态(例图).四、努法“努法”即竖画地写法.“努”有用力之意.“谓作直画必笔管逆向上,笔尖亦逆向上,平锋着纸(即斜横落点后中锋运笔),尽力下行.有引弩两端皆逆之势(即发笔时逆入,收笔时上缩,画地中段绷得紧紧地,故名努也.”(包世臣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种常用竖画地具体写法:(一)垂露轻锋逆上即将锋略提至竖地左上角,然后迅速向右下方切入作一斜横落点,调锋提运,着力向下,至收笔时将锋向上略提,然后向下顿两顿,再向右上或左上回收(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悬针发笔同垂露,至收笔时以腕带动笔尖,微微上下挫动笔锋,边走边提,由中抽出后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关键是出锋收笔用劲得当,令竖画饱满尖锐,而切忌“针尖”细长(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曲头此画发笔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书写起来有便捷爽利之势.在楷书“尖按法”中运用(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向背此两竖相对之法.所谓“背”,即两竖势微弯,如两人背向而立,欧楷喜用此法而少用向势(例图).向势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掠、喙法“掠”即长撇地写法,“喙”即短撇地写法.“掠”字形象地比喻写长撇时末锋飞起之笔法,有如妇女梳长发之态,而“喙”则形容写短撇地动作如禽鸟啄食一样迅疾,且短小、锐利、饱满地笔形亦像鸟喙,有双重意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长撇,可用“努”法向左下斜行;出锋时,势微曲而力匀.“掠”法当地腕送,决不可以指头挑剔,而作虚尖斜拂.写短撇时用逆势切入后,稍一顿挫,即向左下斜出,以轻捷劲利为胜(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策法“策法”就是挑法.谓之“策”,因为好比用马鞭子策马一样,发力于执鞭处,得力在鞭稍处,这十分形象地比喻挑法地发笔和收笔地动作,力量要聚在收笔地锋尖处.起笔时,笔肚着纸,侧锋斜铺,然后转中锋于空中暗收(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七、趯法“趯法”即钩法.“趯”含有跳跃之意,是书法用笔中地重要笔法,也是写欧字最难掌握地笔法.其难在钩多有棱角,书写时要充分利用侧锋,在蹲锋同时须运腕得当,即出钩前笔杆微倾(倾倒地方向与运笔地方向相反),笔毫铺开(用力不匀称,一般借力于钩之外侧),而笔身仍保持斜挺之状——这是关键之关键.有地学者在理论上虽有所悟,但在书写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应题就在于笔力不够,未能做到笔身挺而笔毫斜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种常见地钩法:(一)直侧锋钩轻锋逆入,如作竖画切入作斜横落点,稍一调锋后即将笔杆倒向右侧,使笔毫斜铺展开,引笔下行,同时笔杆渐向右上方欹侧,至出钩时借力在毫外侧,轻轻向下快速一顿(即蹲锋),并运腕力向左前方猝然趯起,钩法自然尖锐饱满(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心钩、戈钩、浮鹅钩这三种钩地运腕方法类似,均为右钩,且比直钩易于掌握.关键是发笔时手腕皆微左仰,笔管微右倾,取其侧势,而出锋时手腕均需向右侧微微翻动(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平钩平钩地关键在于掌握右折法(详见折法),行笔至折角处,翻笔作暗圈后朝右下点,再微微挫动笔锋,得势后方可向左下钩出,出钩方向当与下笔相呼应(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八、磔法所谓“磔法”,即捺法,是书法用笔中地主要笔画.捺法势宜开张,一波三折(起笔向右上为一折,中驻向右下为二折,末笔平出为三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平捺(例图).“道”、“之”等字用之.、侧捺(例图).“文”、“是”等字用之.一字中有数捺,则以合代开,敛其捺脚,不可多捺,如“途”、“森”等字.。

浅析欧楷的艺术特色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例

浅析欧楷的艺术特色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例

三、考辨
通过对欧阳询行楷《千字文》俗字与敦煌俗字的异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 者在字形、笔顺和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而在字数和笔画上则表现出较多的共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差异与共性可以解释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 文化背景下汉字演变的产物。欧阳询行楷《千字文》代表了唐代楷书的规范和典 范,而敦煌俗字则是敦煌地区民间用字的体现,反映了不同阶层和文化群体的用 字习惯。
谢谢观看
3、用笔特色:匀称有力,富有 节奏感
欧楷在用笔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在《九成宫醴泉铭》中,欧阳询运用藏锋、 露锋、折笔等技巧,使每个笔画都富有力度和节奏感。这种匀称有力的用笔风格 为欧楷增添了独特的韵律美。
欧楷结构之美
1、对称平衡,和谐协调
在结构上,欧楷注重对称、平衡和协调。这种特点在《九成宫醴泉铭》中表 现得淋漓尽致。每个字都有明显的中心线,左右两边对称和谐,给人一种稳重感。 通过结构的巧妙安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欧楷展现出一种极富和谐美的艺术效果。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欧阳询行楷《千字文》俗字与敦煌俗字的异同及其考辨。 首先,简要介绍欧阳询行楷《千字文》和敦煌俗字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从 异、同、考辨三个方面,详细对比分析欧阳询行楷《千字文》俗字与敦煌俗字的 异同之处;最后,总结本次演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阐述欧阳询行楷《千字文》 俗字与敦煌俗字的异同及其意义和价值。
浅析欧楷的艺术特色——以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为例
01 引言
目录
02 欧楷艺术风格及特色
03 欧楷结构之美
04 实例分析:《九成宫 醴泉铭》的艺术特色
05 总结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中国书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在众 多的书法家中,欧阳询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楷书的典范。 本次演示将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例,深入剖析欧楷的艺术特色。

欧楷体毛笔观书有感

欧楷体毛笔观书有感

欧体楷书连心得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

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很多人学习楷书都学欧阳询,但同时大家也知道,欧体也最难。

不少人练了很多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驴唇不对马嘴,看了自己写的字,都想给自己俩耳光,恨自己不争气。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我说说几个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方面。

用笔误区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

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

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

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

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

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

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取势误区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

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

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

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

欧体的临摹要点

欧体的临摹要点

欧体的临摹要点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

欧阳询的字,以方笔和险峻见长,为初学者提供了入门的途径。

在临摹欧体的过程中,有几个要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首先,要注意字的姿态和骨架。

欧体的字往往比较瘦长,结构比较松散,给人一种疏朗的感觉。

这种字形需要我们把握好字的骨架和姿态,做到既不松散也不过于紧凑。

在临摹时,要注意观察字的各个笔画之间的位置和角度,以及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注重笔画的质量。

欧体的字笔画比较硬朗,转折处多有方折,因此临摹时要注意笔画的起承转合,做到笔画清晰、有力。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重对每个笔画的练习,尤其是对起笔和收笔的把握,做到笔画流畅自然。

第三,要注重结构的调整。

欧体的字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的字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临摹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字的内部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一些难写的字,可以通过拆分笔画和调整结构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和理解。

同时,要注意观察字的整体布局,做到布局合理、美观。

第四,要注重风格的把握。

欧体的字风格比较独特,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在临摹时要注意把握这种风格,做到字形优美、神韵兼备。

同时,要注意观察字的用墨和用色,做到笔画清晰、墨色分明。

最后,要注重实践和总结。

临摹欧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过程。

在临摹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比和反思自己的作品,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临摹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总之,临摹欧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才能逐步掌握欧体的精髓和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耐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练习和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临摹欧体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书法字体进行练习,如颜体、柳体等,以丰富自己的书法素养和技能。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不断努力和探索,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书法家。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给家长)docx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给家长)docx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一、排叠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

对笔画多的,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位置。

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

二、避就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

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

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

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

还如“逢”字的“走之底”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三、顶戴指的是字体组成,以下承载上者居多,但对上大下小的字,就须顶正而不偏侧,视为上重下轻的字,要稳重而不浮漂。

例如“叠、蘖、鸳、鹭、骞、譬、聱、聚”等之类,就是这种情形。

四、穿插指的是通过横竖笔画贯穿,和斜势线条交错方法来协调疏密、长短、大小的字形,达到均衡间架结构的目的。

例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掇、襄、甬、耳、娄、由、垂、车、曹、密”等之类。

五、向背结字有相向与相背之分,各有体态姿势,不可紊错。

相向的如“卯,好、知、和”是一类,相背的如“北、兆、肥、根”是一类。

六、偏侧结字端正者故然很多,但也有偏侧、欹斜者,可以按照各个字势结体不同,相应地分布设置。

例如偏向右方者的“心、戈,衣、几、飞、也”是一类,偏向左侧的“夕、乃、朋、勿、少、宏”为一类。

基本上端正略有偏侧的有“亥、女、丈、又、互、不”为另一类。

从字法来讲,每个字皆有一主笔为势,其余点画辅以成势,因此偏侧的形态可以写正,而端正的姿势也可略偏,所谓平而寓波,曲中求直,就显得更加美妙。

七、挑字体形态,有的则须挑拗,使偏侧之势达到整体平衡,某种笔画就要伸展。

例如“戈、弋、武、九、气”之类的字,应当适宜于劲健,避免弯曲力败。

欧阳询九十二法讲解

欧阳询九十二法讲解

欧阳询九十二法,是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著作,对于学习书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要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首先,欧阳询九十二法强调了笔画形态的重要性。

在书法中,笔画形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字的美观和神韵。

因此,欧阳询提出了“竖画宜直,横画宜平”等基本原则,要求书法家在书写时注重笔画形态的规范性和优美性。

其次,欧阳询九十二法还强调了笔画之间的连贯性。

在书法中,笔画之间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笔画之间相互呼应、连贯,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字形。

因此,欧阳询提出了“点画宜轻,转折宜圆”等原则,要求书法家在书写时注重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此外,欧阳询九十二法还强调了字形结构的重要性。

在书法中,字形结构是构成字形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欧阳询提出了“上紧下松,内紧外松”等原则,要求书法家在书写时注重字形结构的合理性和协调性。

在具体讲解过程中,我们将结合一些例字进行分析和说明。

例如,“夫”字中的撇画和捺画要写得舒展有力,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协调和连贯性;“田”字中的横画要写得平正,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呼应和连贯性。

通过这些例字的讲解,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欧阳询九十二法中的要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欧阳询九十二法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书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书法素养和审美情趣。

只有具备了这种素养和情趣,才能真正领略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总之,欧阳询九十二法是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书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学习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欧阳询楷书的书法艺术内涵

欧阳询楷书的书法艺术内涵

欧阳询楷书的书法艺术内涵□龙莺鑫/文时至今日,人们一提到书法中的楷书,首先想到的大多依然是欧阳询,也有很多人是从欧阳询的楷书临摹,开启了自身的书法学习道路[1]。

之所以欧阳询的楷书能够取得这样的历史成就,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喜爱和学习,少有争议,原因在于其楷书书法所表现出来的丰富艺术内涵,给人以端雅、质朴而又险绝的审美感受。

本文将分别从用笔、结字和章法三个层面,对欧阳询的楷书书法艺术进行分析,希望能以此加深和拓宽对欧阳询楷书书法艺术的学习认知。

1 欧阳询楷书的用笔1.1 方整劲挺纵观欧阳询的楷书作品,其在用笔上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方整、劲挺,这完美地符合了人们对楷书的第一印象、第一要求。

特别是在欧阳询楷书的横画中,方整、劲挺的用笔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书法脉络的承接,以及欧阳询楷书横画的形态,可以看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汉隶的笔法,对用笔和笔画的掌控非常匀称,从横画的起笔到收笔整个过程,提按和粗细的变化非常有限[2]。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变化,而是对变化的掌控非常细微、精密,因此一眼看上去虽然笔画方整、劲挺而又平直、明朗但是却并不呆滞、僵硬。

特别是从欧阳询最为成熟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图1)来看,其中的大量横画都表现出了这样的艺术特色,起笔为方,简洁明朗,行笔平直劲挺,细微的控笔提按,筋力内裹,收笔也果断、流畅,宛若“千里之阵云”。

这与柳公权和颜真卿的楷书用笔是完全不同的,颜真卿的起笔、收笔动作明显更多,而柳公权的行笔提按又非常明显,三家各具特色,不过其中依然以欧阳询给人的感受最为端雅、质朴。

1.2 敛势挺拔除了方整、劲挺之外,敛势和挺拔是欧阳询楷书的另一个突出用笔特点。

如欧阳询在书写竖画的时候,就存在着明显的敛势,将气势、气韵内收,用笔沉稳、有力,敛而不放,为储势之状态,这一点不论是在其悬针竖还是垂露竖的书写中,均是如此。

正是因为欧阳询对用笔的敛势,使得其用笔具有了曲中见直的视觉效果,以及筋骨有力的视觉感受,不会让人觉得纤弱无力[3]。

用一句话点评欧字体

用一句话点评欧字体

用一句话点评欧字体用一句话点评欧字体就是:端雅质朴在中国书法大家庭中,楷书是最晚诞生的一种字体,由汉末魏晋发展至唐而日臻成熟。

欧阳询是初唐时期著名的楷书大家。

他的楷书以险劲闻名于世,其书法点画纤浓得中,结字工妙,意态端雅刚劲。

明王世贞评价欧阳询楷书:“书法自率更而始变晋体,然谓之诚楷也。

”旨在认定和说明欧阳询对楷书定型的贡献。

欧体楷书无论在笔法上还是结构上都能自成一家、别具风貌,在楷书的艺苑里挺拔有姿。

清代梁巘曾评价欧体楷书:“险劲遒刻,锋骨凛凛,特辟门径,独步一时。

”所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

据有关专家考证,目前能确定为欧阳询楷书真迹的只有四件,皆为碑刻书迹。

它们是《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其中,《虞恭公碑》点画精密,结体瘦长,刚劲挺拔,风骨峥嵘;《皇甫诞碑》字迹风格流利秀美。

但历来受到最多评价的是《化度寺碑》和《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的《化度寺碑》点画腴润、笔力雄强,书风平静高古。

黄庭坚评此书:“所谓直木曲铁法也。

”明郁逢庆评:“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

”明王世贞评:“赵子固以欧阳率更《化度》《醴泉》为楷法第一,虽不敢谓然,然是率更碑中第一,而《化度》尤精紧,深合体方笔圆之妙。

”清代刘熙载评:“率更《化度寺碑》,笔短意长,雄健弥复深雅,评者但谓是直木曲铁法,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未尽也。

”《九成宫醴泉铭》点画淳厚,用笔稳健含蓄,结体化长为方,峭拔遒劲,布白疏朗。

宋朱长文评:“体力完备,奇巧间发。

”清代郭尚先《芳坚馆题跋》评:“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伯施以外,谁可抗衡。

”学习和欣赏欧体楷书,应仔细体悟其“神采”之妙。

王僧虔讲“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我们当以此话时时警醒。

清代梁巘《评书帖》评欧书“以劲胜,力健而笔圆”“欧书劲健,其势紧”。

刘熙载《艺概》评:“欧、虞并称,其书方圆刚柔,交相为用。

【试论欧阳询楷书艺术特点及形成原因】颜真卿楷书特点

【试论欧阳询楷书艺术特点及形成原因】颜真卿楷书特点

【试论欧阳询楷书艺术特点及形成原因】颜真卿楷书特点一、欧阳询楷书艺術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唐代早期的社会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景象。

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其中书法属于造型艺術,它是一种无声的音乐、静止的舞蹈。

它借助于线条、结体、笔墨等方式来表达,是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

通过书法刻出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文化深层的精神轨迹,在不同的时代,孕育出不同的书法精神特色。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顶峰的朝代,一大批书法艺術家的出现为中国书法艺術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一现象空前绝后,被后世誉为“大唐气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得力于当时统治者对于书法艺術的重视与推崇,促使了书法家们前仆后继不断去探索书法艺術的精髓。

唐代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另辟新境,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代楷书的书风变为端庄严谨、浑厚雄健。

书家从布衣到君王,各色人等均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书法的普遍及繁荣。

唐代书法追求“法”的运用。

“法”,是一种制度,一种规则。

它属于历史性范畴,唐人寻求的是在法度的要求范围内抒发作者的情怀,这种法度的完善,规矩的森严,已经到了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

这一时期,各种书体已经趋于成熟,名家辈出,而且书家评论也百花齐放,体现出唐人对“尚法”与“变法”两者的统一,既不拘泥于法,也不脱离于法。

大的书风倾向趋于崇尚一种在自然中流露出狂放不羁的气质,展现给我们的是充满活力、筋骨强健的阳刚之美。

“唐人尚法”已成定论。

政绩显著的唐太宗,极力推崇“二王”书法,把“二王”提到了正统的地位。

唐太宗推动了初唐时期书法的发展,影响了一代书法风气。

他影响了整个时代的书法方向,形成了举国上下追慕“二王”书法的学习风气和热潮。

他在位时,选择对书法有兴趣并有一定天赋的贵族子弟进入弘文馆学习,使他们在除了学习经史以外兼习书法,即使是在朝官员也可以进入观摩并一同学习书法。

唐代初期书法基本上是延续了魏晋南北朝及隋朝的风格,其风格清秀娟美、婀娜多姿、华美轻盈,或者精神洒脱。

欧阳询楷书字帖

欧阳询楷书字帖

欧阳询楷书字帖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他的楷体对我国的字体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关于欧阳询的楷书字帖图片,你欣赏过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欧阳询楷书字帖。

欧阳询的楷书作品字帖图片欣赏
欧阳询的作品特点
欧阳询楷书法出二王,并在二王字体秀美妍丽的基础上创新变化,自成面目,世称“欧体”,其书法特点是:
一、笔画以方为主,点、横、竖更为明显。

欧体笔画劲险刻厉,呈显方正峻利的风貌。

于平正中见险绝。

二、起笔多采用露锋,或尖、或方、干净利落。

故其笔法点画劲挺刚直。

后人评价其笔法如“武库矛戟、雄剑欲飞”。

三、勾取隶收,轻松婉转而有圆意。

欧体精丽俊逸,法度森严。

其字清雅秀美,俊俏。

四、转角主圆兼施,劲挺秀丽。

五、笔势相背得神,间架平稳匀整。

六、结构严密紧奏,字体疏朗,温润雅致。

其字多呈纵势,挺拔劲险,字体亭亭玉立,端庄色妍。

后人评其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尽得晋人规矩。

”。

欧阳询楷书特点

欧阳询楷书特点

欧阳询楷书特点
楷书是中国文字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以欧阳询楷书最为著名。

欧阳询,字号号为询,是唐朝开元时期汉族书法家,他是宋朝王安石时期最杰出的书法家,也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书法更加细腻,极富层次感,其书法受到当时许多书法大家的钦佩。

欧阳询楷书表现出抑扬相间,笔型流畅舒展,结构周密秩序,思路清晰顺畅,笔画坚实彻底,极具流派特色的视觉享受性,使用无形的笔触细把控,以其精细、优美、雅致和端庄的书法特色,受到众多书法家、艺术家和书法爱好者的赞誉。

其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阳询楷书注重笔划的精致,以细腻而又细腻的笔画而受到赞誉,每一笔都要细腻而又有节奏,每一笔都有张力,大概是在唐朝书法发展史中,呈现出最精美的书法特点。

第二,欧阳询楷书强调结构的稳固,把书写的字体排列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使书面看起来更加雅致,它的对称性也必须保持良好。

第三,欧阳询楷书强调了抑扬相间,其书法形式多以抑扬相间来表现,抑扬相间有助于保护书法艺术的层次性,使整个书法作品看起来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第四,欧阳询楷书强调轻笔抒情,楷书特点之一就是注重情感表达,把对书法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书写者的情感等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使书法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息。

欧阳询楷书是中国文字文化的一大特色,千百年来,他始终是人们所崇拜的书法大师,他的作品也为中国书法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欧阳询楷书作为中国书法的经典经典,它的特点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认可和喜爱,正是因为它能够融合流派特色,精致优美、笔型流畅,结构稳固,思路清楚,笔画坚实彻底,抑扬相间,轻笔抒情,给人们一种古朴清新、空灵宁静的视觉享受。

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讲解

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讲解

欧阳询善正书、行书。尤其 正书,对后世影响较大。笔力刚劲, 笔画方润,给人爽利精神之感觉, 被誉为“欧体”。其楷书代表作主要 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 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 等等。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 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 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 (公元631年),楷书35行, 行书33字。原石久佚。
章法
章法是整幅字的编排布局的方法。是书 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 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 构图美。欧体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 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斗方 册页、手卷、条屏等。一幅完整的作品无论 采用何种形式,何种字体,它包括正文、落 款、印章三个部分。章法是一幅作品的灵魂 。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结字法
2019/6/9
结字法是一个字的点画安排与形势布置的 方法。结字又叫间架结构。书法初学者字写 不好绝大多数问题是出在结字上,结字不好, 根本原因是没有深刻理解结字的基本规律并 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检查个人的书写。结字 无非是如何处理好字的变化与和谐关系。经 过一段时间训练,把结字处理得工整美观不 太难,结字有韵味、耐看却难。
印章有朱文、白文和朱、白相间三种视具体情况使用。如
横披、手卷、匾额、榜书等,可盖在署名的左边。一般用 朱、白两枚姓名章,加起首章。 名章大小要与款字相协调,印不能与款字等同,约占款字 的三分之二至二分之一为宜。 2、闲章 主要起衬托、装饰作用。内容多为警句、格言、成语、诗 句,主要表达书者的情怀的感受。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起首章。多为长方形、椭圆形、圆形。一般盖在作品 第一行第一、第二字之间的右侧。 (2)压角章。多为斋馆和籍贯的方形章,或用腰圆形和扁 方形章。绘画多盖在左下角,书法多盖在右下角,起到稳 定重心的作用。 (3)腰章。竖幅尺幅比较长,可盖在第一行一半偏下。

欧楷点画的写法

欧楷点画的写法

欧楷点画的写法欧楷是一种饱满而有力的书法字体,其笔画特点清晰,筆劍相错,给人一种优雅、稳重的感觉。

在写欧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笔画的顺序、方向和力度,以及整体结构的平衡和美观。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欧楷的点画写法,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在写欧楷的点画时,首先需要了解欧楷字体的基本结构。

欧楷的字形大多呈方盖形,上下舒展,横画相对较短,竖画相对较长。

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粗细和线条的粗细,加以取舍使之显得和谐美观。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欧楷字体的点画写法:1.横:横笔画通常用来连接、分隔其他笔画,起到平衡结构的作用。

横的写法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一般粗细适中,长度根据字形长度适当调整。

2.竖:竖笔画是欧楷字体中最重要的笔画之一,它能给字体带来饱满和稳重的感觉。

竖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一般笔画的粗细比横稍粗,长度根据整体结构适当调整。

3.撇:撇是一种斜向上的笔画,起到连接字体的作用。

它可以从左上方开始,由右下方向上写出来,也可以从右上方开始,由左下方向上写出来。

撇的长度一般较短,粗细适中。

4.点:点是欧楷字体中最小的笔画之一,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笔画。

点的位置可以根据具体的字形和结构来确定,一般放在字的上方或者下方。

点的大小要适中,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字体的整体美观。

5.钩:钩是一种向上或向下弯曲的笔画,用来修饰字体的结构和造型。

在写钩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和角度,力度过大会显得僵硬,角度不对也会影响字体的整体美感。

6.捺:捺是一种向下弯曲的笔画,类似于撇。

在写捺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和角度,力度过大会显得僵硬,角度不对也会影响字体的整体美感。

除了上述基本的点画写法,还有许多其他的点画组合形式,如竖弯钩、竖弯撇等,具体的写法可以根据字体的结构和要求进行调整和选择。

欧楷的点画写法需要反复练习,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实践,才能掌握其要领和技巧。

总之,欧楷点画的写法需要注意笔画的顺序、方向和力度,以及整体结构的平衡和美观。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探索,我们可以逐渐掌握欧楷的点画写法,写出美观、饱满的欧楷字体。

欧体楷书临摹

欧体楷书临摹

欧体楷书临摹引言欧体楷书是指受到欧洲文字书法影响,结合中国楷书特点而形成的一种书写风格。

当欧洲文化传入中国时,一些中国文人开始借鉴西方字体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汉字书法中。

欧体楷书的特点在于扁平的笔画、明亮的线条,给人一种协调美感和现代感。

本文将探讨欧体楷书临摹的方法和技巧。

欧体楷书的特点欧体楷书是在传统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拥有独特的特点。

要想成功临摹欧体楷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字体结构欧体楷书的字体结构与传统楷书有所不同。

在欧体楷书中,字体的笔画更为扁平,而且线条更加明亮。

这使得字形在纸面上呈现出现代感和科技感,给人一种时尚和美观的印象。

2. 笔画特点欧体楷书的笔画特点很明显。

相比传统楷书,欧体楷书的笔画更加直线、粗细不一,并且笔画的转角更加锐利。

这种清晰而有力的笔画使得字体在空间中有更强的对比度,给人一种有力和稳定的感觉。

3. 布局和排版欧体楷书在布局和排版上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与传统楷书相比,欧体楷书的排版更加紧凑,字体之间的间距更小。

这种紧凑的排版使得整个作品更加整齐、统一,给人一种有秩序和规律的印象。

了解了欧体楷书的特点之后,接下来我们可以介绍一些欧体楷书临摹的步骤和技巧。

遵循以下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临摹欧体楷书:1. 研究书法作品在开始临摹之前,我们可以研究一些优秀的欧体楷书作品。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欧体楷书的特点和风格。

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些优秀作品的笔画结构、字形设计等。

2. 初步稿初步稿是欧体楷书临摹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在稿纸上按照欧体楷书的风格勾勒出字形的轮廓。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我们对字形的结构和形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为后续的临摹做好铺垫。

3. 逐字临摹在初步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逐字地进行临摹。

在临摹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笔画特点,并尽量准确地还原到纸上。

同时,我们也可以适当根据自己的风格进行调整和创新。

4. 整体布局在完成逐字临摹之后,我们可以对整体布局进行调整和完善。

欧楷中点的妙用

欧楷中点的妙用

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但要学习书法读贴和临贴是必不可少的唯一途径!欧楷更以其平正中见险绝而成为“正书第一”,“能令王者屈膝”。

下面笔者略谈一下欧楷中“点”的几种变化与妙用。

一,均匀布局,似漫天细雨绵绵不断滋润大地,如雨字和带雨之字
二.撇捺缩短,演化为点,更显妙处。

这种用法多用在横长竖短之处。

三,横似变点,更显灵动
四,竖亦变点,点可变竖,相互转化,妙用无穷。

五,三点水之点相互呼应,中间之点多为凌厉之态,也有圆润之时,如“池”
六,托底之点要有变化,彼此照应
七,或长或短,或尖或圆,皆因字势,或文章之字避免重复或死板而为之
八,“忄”旁,注意因字而变
九,多点组合,要注意格局和气势!
以上只是本人习字过程中的一点感悟,与大家分享,下面是習作。

楷书的点画特征

楷书的点画特征

楷书的点画特征
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基本字体,其点画特征是指在书写楷书时所使用的笔画形态和笔画顺序。

楷书的点画特征十分重要,它对于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楷书的点画特征分为四个方面:
一、用笔有力:楷书用笔有力,笔画的粗细、长短和宽度变化都要突出。

二、起笔有劲:楷书的起笔有劲,将笔尖由纸上向上提起,迅速落下,起笔的力度决定了笔画的粗细和长度。

三、运笔流畅:楷书的笔画要流畅,笔画之间的转折要自然,不要生硬。

四、收笔有韵:楷书的笔画到结尾时,要有收笔的节奏感,落笔时力度递减,使笔画有优美的韵味。

以上就是楷书的点画特征,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对于提高楷书书写的艺术水平和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年 %% 月 ! ! ! 第 "& 卷 增 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 西安) ! ’()*+,- (. /)*012* 34)5,06(+ (. 71,,+86 9(*:,- ;+6<2*=60>
! !
! 9(<?, "##$ ! @(-? "& ! 7)A?
楷书点画书写及其在临摹中的重要性
解, 更应从理论这一层面进行解释、 阐述, 总结书法 的奥妙所在。两者同时并重, 书法学习者才能受益 匪浅。 《 八诀》 中的这八个口诀从理论与实践的双 重角度上指明了点画书写时的要领, 临摹欧阳询楷 书, 必须结合理论学习, 并用于实践中, 从而相互作 用, 相互影响。
二、 欧阳询楷书中点画与字形 结构的紧密联系
折中。心眼准程, 疏密欹正。筋骨精神, 随其大小。不 可头轻尾重, 无令左短右长, 斜正如人, 上称下载, 东映 西带, 气宇融和, 精神洒落, 省此微言, 孰为不可也。 ” 在 这里, 欧阳询从作书前的精神准备、 执笔方法、 书写意 境到结构原则与墨色的掌握; 从肥瘦刚柔的控制, 总体 布局的原则, 到各种结构的要领等, 简炼而又全面地概 括了所有作书的道理。 自从毛笔的出现, 这时期的人们几乎每天用毛 笔书写, 并用来记录大大小小的事件。现在毛笔被 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在练习和创作中使用。现代人 以硬笔书写, 对于毛笔的熟练程度自然难以胜过古 人, 这也是难以创造出优秀书法作品的客观因素之 一。现代人在临摹时会出现很多的疑问和不解, 总 感到眼手不和, 不能得心应手。因此, 只有把实践 与理论相结合, 从更多的层面进行书法学习, 才会 有突破性的进展。 学习楷书应该先掌握字形的整体结构, 对点画 在字形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给予高度重视。孙 过庭 《书谱》 之中讲到 “真以点画为形质, 使转为情 [% ] ( GBF) 性” , 指的 是楷书依靠一 点一画集结而为 形 体, 以运笔转折来表现它的情趣。字, 首先要结构 准确才能谈及其中蕴含的情趣, 因此点画在楷书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 书写楷书时点画的 准确、 严谨、 生动是字形结构美观得体的关键性因 素。临摹时不仅要注重对书法直观性、 视觉性的了
! ! 一个完整的字形由不同的点画组成, 一点一画 的关系都决定着一个字的形状, 如同整体与局部的 关系。楷书是以一点一画集结形成, 强调点画与字 形之间的关系, 其中也蕴涵着一定的哲学思想。 欧阳询的 《九成 宫醴泉铭》 体现出 字体严谨、 法度森严的书法理念, 强调一点一画的书写不能有 丝毫偏差, 书法学习者对于字形的准确把握需从点 画的变化中细细领会。例如: “ 之” 字, 由 “、 ” “フ” “ ” 三笔组成, 三个笔画在字形中的不同位置, 笔 画与笔画之间的距离, 个个笔画的运笔特征, 笔画 左右上下之间的趋势都由 “、 ” “ フ” “ ” 这三个 笔画的变化、 位置所决定。因此, 书法学习者就必 须通晓一点一画的特点、 变化, 全面深入地去探究 其中的特点。又如: 几个笔画一起书写所构成的字 形, 各个笔画之间有着不相同的特点; 几个点一起 排列, 如 “学” 、 “ 海” 等字中, 每个点的体势迥然 有 别, 非常优美。一点一画形成一个完整的字, 笔画 不同, 但又 不相互 抵触。 在 《 九成 宫醴泉 铭》 中 “ 以” 字无数个, 每个 “ 以” 字都有所区别, 这种区别 来自于组成字形中点画的不同, 每一字形的变化取 决于点画的不同, 整篇字形的变化取决于字与字之 间的不同。掌握了点画之间的变化写起来便得心 应手。当然, 局部的点画运用对字体结构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 整个字形的总体把握对组成字形的 点画形成了一个总框架, 点画在其中才不会难于掌 握。因此, 楷书中点画是局部, 字形是整体, 全文中 每个字是局部, 通篇又是整体,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体现了点画与字形之间所存在的自然规律和艺术 规律的辩证思想。因此, 一个又一个局部的协调形 成一个完整的效果, 并且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 — —以欧阳询楷书为例
张! 菡
(陕西师 范大学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助教! 西安 B%##$")
摘! 要: 楷书依靠一点一画集结而为形体, 以运笔转折来表现情趣。如果没有字形结构的准确和生动, 就谈不上如 何表现它的情趣。欧阳询楷书的字形特征险峻严谨又不失秀美生动, 临摹时应该从点画入手, 才能掌握结构传达其情 趣。有鉴于此, 本文拟从欧阳询 《 八诀》 出发,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楷书点画的内涵与意义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楷书 ; 点画; 《 八诀》 ;临摹; 欧阳询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D E &F"$ ("##$ ) 7)A? E #%D" E #" 收稿日期: "##$ E #F E "#
! ! 楷书依靠一点一画集结而为形体, 以运笔转折 来表现情趣。如果没有字形结构的准确和生动, 就 谈不上如何表现它的情趣。欧阳修楷书的字形特 征险峻严 谨又不失秀美 生动, 临摹时应 从点画入 手, 才能掌握结构传达情趣。本文拟从欧阳询 《八 诀》 出发,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楷书点画的内涵 与意义进行深入研究。
一、 欧阳询 《 八诀》 中对点画书写法则 的归纳与阐述
! ! 《八诀》 又称作 《八法》 , 传为欧阳询所作, 主要 讲述了 八种 楷书 点画的 书写 口诀。第一 种, “、 ” “如高峰之坠石” ; 第二种, “ ” “似长空之初月” ; 第三种, “一” “ 若千里之阵云” ; 第四种, “ ” “ 如万 岁之枯藤” ; 第五种, “ ” “劲松倒折, 落挂石崖” ; 第六种, “フ” “ 如万钧之弩发” ; 第 七种, “ ” “利 剑截断犀 象之角牙” ; 第八种, “ ” “ 一被常三过 [ %] ( GF) 笔” 。欧阳询对这八种楷书点画以口诀生动 归纳阐述出 其书写的基本法则。在 《 八诀》 之后, 欧阳询又总结了作书要求与方法: “ 澄神静虑, 端己 正容, 秉笔思生, 临池志逸。虚拳直腕, 指齐掌空, 意 在笔前, 文向思后。分间布白, 勿令偏侧。墨淡则伤神 彩, 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 瘦则露骨, 勿使伤于软 弱, 不须怒降为奇。面停匀, 八边具备, 短长合度, 粗细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