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杭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杭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
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
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
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
”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
”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
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
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
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
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
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
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
先生躲走了。
”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
那人说:“我找张总督。
”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
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
”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
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
”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
”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鸣鸣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
”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
”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
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
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
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
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
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
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
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
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
”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宜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
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
”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
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
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丰富了人物性格。
B. 朱先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知识分子的典范,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将他放在典型环境中,主要采用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来凸显其性格。
C. 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D. 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语言多为书面语,文雅而古朴;张总督语言多为口语,直白且随意。
2. 文中的朱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况分析。
3. 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祝福》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
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
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
”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
”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
”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
“你呀。
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
“我不信。
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
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
”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
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
”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
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
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
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
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
"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
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
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
”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怜俐起来的希望。
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
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4. 下列对《祝福》全文和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眼神的变化,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生动地表现了祥林嫂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B. 不管祥林嫂的境遇多么悲惨,鲁镇照样是过新年,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祥林嫂处境的悲凉。
C. 许多人对祥林嫂额上的伤疤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这说明了众人的无聊、自私与冷漠。
D. 选文最后一段通过“我”之口,交代了祥林嫂沦为乞丐的结局,表现了“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四叔一家的不理解。
5. 选文中画线句子的句式有何不同?四婶的话对祥林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从选文看,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直接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
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
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
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湿度(%)
寿命倍数
温度(℃)
一年平均湿度(%)
70
50
30
10
35
0.14
0.19
0.30
0.68
25
0.74
1.00
1.56
3.57
15
2.74
5.81
9.05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
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
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
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
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
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
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
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
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
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7.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A. 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 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 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 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 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 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 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9. 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
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
父岳,后唐太常卿。
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
清泰中,为左拾遗。
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
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
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
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
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
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三年,兼判吏部铨。
一日晩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
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臣所以呵导而过者,
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
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
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
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命吏辇归邸。
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
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
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
”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
温叟子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B.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C.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D.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
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致政”、“休政”等。
B.领,有兼任之意。
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同词语有“权”“兼”“摄”“判”“署”等。
C.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都需要回家居丧。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遵循礼法。
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本官。
他先后担任过左拾遗、刑部郎中、御史中丞等官职。
B.刘温叟正直无私,唯才是举。
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废黜,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从此以后被罢黜的人再不得录用。
C.刘温叟清正廉洁,抵制腐败。
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追赃处罚的财物补充,刘温叟厌恶脏罚之名,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
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皇帝因其父亲的名誉而
重新任用他。
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唐)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
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B.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
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C.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
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
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的风格特点,也暗寓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全诗写景写情,虚实结合,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15.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其一)中,曹操用《诗经》里的“_________,________”句子,情味缠绵悠长,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语意含蓄,用心婉转。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李白蔑视权贵,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5)《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写山川之“寥廓”,先选择有大气象的“山”“林”两个意象;接着又用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江水和航船两个意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为有效防控夏季节高温天气导致劳动者中暑及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益,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工会要因时因劳调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最大限度减少夏季高温天气给职工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各级工会还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群众监督职责,督促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要求,落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
要协助和督促用人单位制订防暑降温工作方案和高温中暑应急预案;代表劳动者就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劳动保护事项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
17. 请为上面的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18. 请概括《通知》内容中的两条要求,每条不超过18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用“爱博而心劳”来概括贾宝玉这个典型人物的独特性,你同意鲁迅的观点吗?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举例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爱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近日,一网友发布了一条千字长微博,表示自己和妈妈在某超市目睹了大规模丢弃临期食物的场面:熟食、海鲜、甜品、饮料、点心,一批批从货架上撤下,丢到小推车里拉走扔掉……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痛斥浪费;有人表示理解,企业绝对不能销售过期食品,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底线;也有人说,尽量在管理上下工夫,要避免浪费。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广大食品经营者写一封公开信(落款统称“李华”),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建议。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