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2.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

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宋金和议
D.南宋灭亡
3.下图所示人物的诗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下列表述与这位历史人物相符的一项是
A.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
B.两宋之交杰出的词人
C.被后世尊为“诗仙”
D.被后世尊为“诗圣”
4.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6.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杨国忠
7.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
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

”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
8.下图所示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A.辽
B.北宋
C.西夏
D.金
9.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金(南)宋和议
B.辽(北)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10.下列各项搭配没有联系的是()
A.女真族一完颜阿骨打B.蒙古族一松赞干布
C.契丹族一耶律阿保机D.党项族-元昊
11.在福建三明宁化县,一群被当地人称为“谱师”的“当代毕昇”正活跃在乡间,由此可判断,这些“谱师”所拥有的技术应该是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12.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3.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汉朝政府B.唐朝政府C.宋朝政府D.元朝政府
14.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

请你指出它是
A.交子B.会子C.关子D.瓦子
15.《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

”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1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 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1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该历法的主要功能是()
A.用于占卜B.观察天象C.指导农事D.辅助政治
18.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指南针传入欧洲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19.“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 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阿骨打D.元昊
20.《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三司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宣政院
21.“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

”……“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澶渊之盟"体现的是哪两个政权力量平衡?
A.辽——西夏
B.北宋——辽
C.北宋——金
D.北宋——西夏
22.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辛弃疾
B.李清照
C.岳飞
D.苏轼
2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在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元朝时期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苗族
C.藏族
D.回族
24.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5.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宋朝重武轻文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几率大D.从军收入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了北宋与辽之间的澶渊之盟,而双方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是南宋与金达成和议的内容,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选项D和题干无关,符合题意;选项ABC均和澶渊之盟有关,A是澶渊之盟的背景,B是澶渊之盟的内容,C是澶渊之盟的作用,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郭靖和杨康、勿忘国耻”可知,当时的国耻是指靖康之变。

结合所学可知,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宗室等三千多人
北去,并掠走宫廷仪仗、典籍、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

此事被称为靖康之变。

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郭靖和杨康、勿忘国耻”是解题的关键,当时的国耻是指靖康之变。

3.B
解析: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人物是李清照,她是两宋之交杰出的词人,词风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4.A
解析:A
【解析】
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

故本题选A。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口,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加快,逐渐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南宋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的尊敬,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被后人唾弃。

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的是秦桧。

故C符合题意;赵高、李林甫、杨国忠与题干无关,故ABD 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可知,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宋朝。

为了巩固统治,北宋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
派文官任知州;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汉族建立的政权,C项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D项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故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故A符合题意;辽(北)宋和议
、夏宋和议、金灭辽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松赞干布是吐蕃赞普,与蒙古族无关,故B符合题意;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首领、元昊是党项族首领,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制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所以这些“谱师”所拥有的技术应该是活字印刷术,故C符合题意。

雕版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

岳飞领导抗金斗争反抗民族压迫符合南宋人民渴望生活安定、发展经济的要求,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是正义的战争。

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岳飞自然受到人民的尊敬。

D
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D。

1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四川地区。

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而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于是,16家经济势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

它主要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所以A项符合题意;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瓦子是宋朝都市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5.D
解析: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可知,宋太祖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因为赵匡胤是前朝武将夺权,所以他害怕其他武将效仿,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按宰相赵普的建议,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他首先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B
解析:B
【解析】A项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是宋太祖重视军权的表现,与文教事业无关; B项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大力提倡科举制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C项分化宰相权力是宋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不是发展文教事业的措施;D项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是宋太祖加强财权的措施,不是发展文教事业的措施;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宋太祖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题文中“文教事业”,综合考虑宋太祖的措施可知,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符合题意。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我国是以农业立国,因此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农事,C 选项符合题意。

占卜、观察天象及辅助政治与二十四节气无关,AB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准确把握,由于我国是以农业立国,因此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农事。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①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南宋时期,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隋唐时期,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④①。

故选D。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他的部下拥立他为皇帝,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为了加强统治,他采取“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的权利,巩固了统治,B项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A项不符合题意;阿骨打建立金,C项不符合题意;元昊建立西夏,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依据题干“与都省为表里”的中央行政机构,反映了中央机构为“都省”,由“省”可确定是元朝的行政机构。

结合课本所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行省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B项符合题意。

明太祖时期,在地方取消元朝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A项不合题意;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就是都省。

C项不合题意;元朝时设置宣政院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详解】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004年秋,辽国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才至澶州督战,北宋战胜,宋辽于十二月间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是南宋豪放派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辛弃疾的名句,A项符合题意;李清照是南宋婉约派词人,B项不符合题意;岳飞是抗金将领,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是岳飞的名句,C项不符合题意;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是苏轼的名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深,建立北宋;宋太祖即位后,采用宰相赵普建议,实行“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兵权,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①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隋炀帝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③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

2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黄袍加身的武将出身,因此对武将集团相当顾忌,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
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故B符合题意;宋朝重武轻文、从军死伤几率大、从军收入低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