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评价——遗传学实习报告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三作物品种评价
实习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不同作物品种的特征特性,重点考察与产量相关的主要性状,认识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同时也了解掌握并参与实践有关良种良发的一些栽培管理。
实习内容:
(一)江门市农科所大田水稻测产
2014年10月16日早晨,我们在刘老师和宋老师的带领下,坐了将近2小时的校车来到了江门市农科所,下车后农科所的工作人员很快为我们安排好了宿舍,宿舍设备齐全,用具全新,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想,大家纷纷感慨这里条件优越,舍不得回去了。
放好行李后我们便来到二楼会议室参加农科所领导组织的座谈会。
座谈会上,农科所的刘所长详细介绍了所内的人事构成、科研成果等内容,我们了解到江门市农科所是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综合试验站,其综合设施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在广东地级市农科所中位列前茅。
同时,它还是华农大的产学研基地,与学校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根据刘所长的介绍,我们得知江门市农科所主要有水稻和蔬菜两大块业务,水稻所占比重较大,在整个江门市有270——280亩的种植面积,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发展在近几年也比较快。
座谈会最后,刘老师简单的介绍了这次参加实习的丁颖班情况,并对同学们提了几点要求。
座谈会后,我们各自回到宿舍整理物品,12点准时下楼吃午饭,得知蔬菜是农科所的工作人员们早晨刚刚采摘的,同学们吃的不亦乐乎,笑谈不能浪费。
午休过后,我们便分组开始进行作物遗传育种的课程实习。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的,这
三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形成。
单位面积穗数是由主茎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
主茎数取决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
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的成穗率。
一般分蘖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
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与水稻产量相关的性状主要有株高、叶片直立性、分蘖力以及穗部的各种形态性状等。
一般来说高秆品种易倒伏,而倒伏会导致严重的减产,所以矮秆品种有利于高产。
但不是所有的矮秆都抗倒,还必须具有基部节间短、粗,叶鞘紧包茎秆,也就是有人称之的“塔型矮秆”,而且茎秆质地也要坚实。
另一方面,并非越矮越好,因为茎秆太矮而叶片数又不减少,势必造成叶片排列过分水平密集,造成严重封闭状态,导致光合作用恶化及病虫害滋生,产量低下。
所以适当株高应在90-110cm,超高产育种应选株高在110cm 左右的。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直立性也一直是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上部叶片直立可提高上层光合速率,增加物质生产量,同时改善群体基部光量,较厚的叶片较挺直,有利于密植,从而改善群体下部光照。
分蘖力较强且分蘖发生早,成穗率高的品种对高产是有好处的,分蘖力强的品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缺穴、少株,保证有较高的穗数。
穗部的各种形态性状直接影响产量,主要包括穗大小、粒大小、着粒疏密及结实率高低。
大穗只有在穗数多结实率高的情况下才能获高产,着粒过密结实率降低,成熟度下降,一般高产品种具有中等的着粒密度,现代高产品种结实率均在85%以
上。
本次实验为大田测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大田当中抽取试点,测量这些试点当中的一些指标数据,来估计大田的产量。
实验材料于7月22日播种,8月5日统一插值,调查日期为10月16日。
株高的测量应在乳熟期进行,随机取样5株,测量自土面至最高穗尖(不含芒)的高度,分三级,110厘米以上的为高杆,90~110厘米的为中杆,90厘米以下的为矮杆。
在收割前调查有效穗数,凡抽穗后结实10粒以上的均为有效穗,其中螟害白穗及穗颈瘟病株也应作为有效穗。
根据公式计算,理论产量=亩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100,其中亩有效穗数=667平方米/株距/行距*平均每科的有效穗数/10000=
667/0.26/0.2*平均每科的有效穗数/10000,由当天实验所得的数据以及农科所往年的数据(表1)计算出这两个品种水稻的理论产量。
表1 水稻品种性状统计及产量
品种名称每科有效穗数科高(cm)每穗实粒数千粒重(g)亩产量(kg)
广丰香8号
99.33 108.60 135
19 326.81
华航31号99.33 115.53 146 22 409.24
(二)启林北农场稻属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水稻测产
实地调查五个品种水稻的千粒重、株高、穗数、总粒数、空粒数、实粒数等与产量相关的性状指标,计算结实率及理论产量,分析这五个品种各个性状之间的差异性。
表2 水稻品种调查表
品种编号千粒重(g) 株高(cm)穗数总粒数空粒数实粒数结实率T41-1 36.925 84.0 7 479 187 292 60.96% T41-2 28.406 75.0 12 906 627 279 30.79% T41-3 30.319 80.0 10 426 302 124 29.10% T41-4 28.729 65.0 6 435 359 76 17.00% T41-5 37.386 82.0 7 504 331 174 34.33% T42-1 28.230 83.0 7 555 245 210 37.80% T42-2 26.380 73.0 6 276 244 32 21.30% T42-3 30.148 79.0 9 970 455 415 42.80% T42-4 31.508 84.0 7 716 305 411 57.40% T42-5 32.055 82.0 6 615 268 347 56.40% T43-1 38.406 84.0 5 442 240 202 45.70% T43-2 37.262 90.0 7 523 307 216 41.30% T43-3 35.732 96.0 3 251 122 129 51.39% T43-4 37.466 83.0 4 380 207 173 45.53% T43-5 36.995 87.0 5 473 263 210 44.40% T44-1 28.546 64.0 1 99 38 61 61.62% T44-2 29.396 78.0 7 558 406 152 27.24% T44-3 31.320 85.0 11 545 466 79 14.47% T44-4 33.780 76.0 8 514 272 242 47.08% T44-5 28.374 75.0 7 364 310 54 14.84% T442-1 32.481 136.2 3 270 69 201 74.44% T442-2 33.688 166.0 3 425 88 337 79.29% T442-3 36.408 157.5 3 283 52 231 81.63% T442-4 35.642 152.0 7 626 53 573 91.53% T442-5 30.886 137.00 4 369 100 269 72.90%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3,由此可得这五个品种的水稻理论产量从高到底分别是T442、T42、T43、T41、T44。
表3 五个不同品种水稻的性状统计及产量
品种编号有效穗数株高(cm)
每穗
总粒数
每穗
实粒数
结实率千粒重(g)
亩产量
(kg)
T41 8.4 77.20 65.48 22.50 34.36% 32.3530 78.4330 T42 7.0 80.20 89.49 40.43 45.18% 29.6642 107.6816 T43 4.8 88.00 86.21 38.75 44.95% 37.1722 88.6857 T44 6.8 75.60 61.18 17.29 28.27% 30.2832 45.6805 T442 4.0 149.74 98.65 80.55 81.65% 33.8210 139.7766 分析各品种的性状差异性得,T43与T41、T42、T44的千粒重在α=0.05下存在显著差异,T42与T442的千粒重在α=0.05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品种的千粒重之间在α=0.05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442与T41、T42、T44的株高值在α=0.05下存在显著差异,T43与T41、T44、T442在α=0.05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品种的株高值之间在α=0.05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41与T43、T442的有效穗数在α=0.05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品种的有效穗数之间在α=0.05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各品种的总粒数在α=0.05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T442与T41、T42、T43、T44的空粒数在α=0.05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品种的空粒数之间在α=0.05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44与T42、T442的实粒数在α=0.05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品种的实粒数之间在α=0.05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442与T41、T42、T43、T44的结实率在α=0.05下
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品种的结实率之间在α=0.05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优良品种的千粒重、有效穗数、实粒数数值相对而言都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