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一定条件下,浓度都是1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
4s
后,X2、Y2、Z的浓度分别为0.4mol/L、0.8mol/L、0.4mol/L,若用X、Y表示Z的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X2 + 2Y2 === 2XY2 B.2X2 + Y2 === 2X2Y
C.3X2 + Y2 === 2X3Y D.X2 + 3Y2 === 2XY3
参考答案:
C
2. 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
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
该盐是()
A.Fe2(SO4)3B.Na2CO3 C.KNO3 D.FeSO4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硫化钠的水解反应:S2—+2H2O H2S+2OH—
B.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
C.在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入氧气:4Fe2++O2+4H+=4Fe3++2H2O
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ClO-+SO2+H2O=HClO+HSO3-参考答案:
C
略
4. 短周期元素X和Y中,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Y元素在X元素的前一周期,Y2-和Ne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关于X和Y形成的化合物Z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Z是酸酐,但它不和水反应 (B)Z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C)Z的化学式可能为X2Y5 (D)Z熔化时破坏化学键
参考答案:
C
略
5. 现有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
D.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6. 碘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治疗肿瘤,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数是53
B. 质子数是125
C. 中子数是125
D. 质子数是53
参考答案:
D
【分析】
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来解答。
【详解】的质子数为53,质量数为125,则核外电子数为53,中子数为125-53=72,
A. 质量数是125,选项A错误;
B. 质子数是53,选项B错误;
C. 中子数是72,选项C错误;
D. 质子数是53,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7. 有下列三个反应:
①Cl2+FeI2=FeCl2+I2
②2Fe2++Br2=2Fe3++2Br-
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
B. 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l2>Fe3+>Co2O3
C. 在反应③中当1 mol Co2O3参加反应时,2 mol HCl被氧化
D. 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 =FeCl2+Br2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应①②③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l2,故A错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的左边的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右边的氧化剂,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右边的还原剂,可以知道
Co2O3>Cl2>Fe3+,故B错误,③在Co2O3+6HCl2CoCl2+Cl2↑+3H2O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所以当1molCo2O3参加反应时,2molHCl被氧化,故C正确根据②2Fe2++Br22Fe3++2Br-,可以知道,氧化性Br2>Fe3+,所以Cl2+FeBr2FeCl2+Br2是错误的,故D错误,本题的答案选C。
8.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71g氯气与足量金属钠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
B. 1.8g的NH4+ 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N A
C. 常温常压下,46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D. 1 mol/L MgSO4溶液中所含SO42-数目为N A
参考答案:
D
【详解】A. 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氯气和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故1mol氯气转移2N A个电子,故A正确;
B.1个NH4+中含有10个电子,1.8g的NH4+ 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即1.8g的NH4+ 离子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1.8g的NH4+ 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N A,故B正确;
C.假设46g气体全部是NO2,所含原子数为3N A,假设46g气体全部是N2O4,所含原子数仍然为
3N A,所以不管混合气体中,NO2和N2O4按何种比例混合,所含有的原子数都为3N A,故C正确;
D. 1 mol/L MgSO4溶液,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不能计算,故D错误。
故选D。
9. 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参考答案:
B
略
10.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产生气体,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CuSO4溶液B.NH4Cl溶液C.FeCl3溶液D.MgCl2溶液
参考答案:
D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钠投入到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再和部分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后产物的溶解性判断.
【解答】解:钠投入到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不是白色沉淀,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和氯化钠,这两种物质都是可溶性的,所以没有沉淀生成,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不是白色沉淀,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故D正确;
故选D.
11. 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
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五价砷(As),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三价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
B.“两者同食”发生的反应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
C.五价砷在维生素C作用下发生了还原反应
D.已知砒霜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砷,可以推测所含的砷元素化合价为+5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根据信息,五价砷没有毒性,故错误;B、五价砷转化成三价砷,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维生素C作还原剂,故错误;C、砷的化合价降低,五价砷作氧化剂,被还原,故正确;D、根据信息,三价砷有毒,砒霜中砷化合价为+3价,故错误。
1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O2分子的电子式为:
B. 核内质子数为117,核内中子数为174的核素Ts可表示为:
C. 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 HClO的结构式为H﹣Cl﹣O
参考答案:
A
CO2为共价化合物,碳氧之间为双键,电子式为:,A正确;核内质子数为117,核内中子数为174的核素Ts,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117+174=291可表示为:291117Ts,B错误;氯原子得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C错误;次氯酸中氧原子显-2价,氯原
子显+1价,电子式为,HClO的结构式为H﹣O﹣ Cl,D错误;正确选项A。
13. 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Na+、Cl-、NO3-B、Cu2+、NO3-、OH-、Cl-C、H+、ClO-、Cl-、K+D、CO32-、K+、H+、Cl-
参考答案:
A
略
14. 下列离子检验的操作与现象不正确的是
A.向少许待测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氯水,溶液呈红色,则待测液中
含有Fe2+
B.向少许待测液中滴几滴稀硝酸,再滴加少许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待测液中含有Cl-C.向少许待测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至过量,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则待测液中含有Al3+
D.用洁净的铂丝用盐酸清洗后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无色时蘸取待测液在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为紫色,则待测液中含有K+
参考答案:
C
略
15. 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④②①③⑤ D.⑤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
(2)第2步:I﹣溶液的获取.操作名称是
(3)第3步:氧化.向含I﹣的溶液加入MnO2粉末,酸性条件下得到含有碘单质的水溶液,然后用苯萃取、分液,最后蒸馏.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MnO2+2I﹣
+ ═Mn2++I2+
(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参考答案:
(2)过滤;
(3)4H+;2H2O;
(4)淀粉溶液.
解:(2)海带灼烧成灰烬后,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煮沸后,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3)二氧化锰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即MnO2+2I﹣+4H+═Mn2++I2+2H2O,故答案为:4H+;2H2O;
(4)碘单质遇到淀粉会变蓝色,淀粉能检验碘单质的生成,故答案为:淀粉溶液.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乙烯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也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下列有关乙烯及其工业产品乙醇的性质及应用,请作答。
(1)将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化学反应中,反应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和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和乙醇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甲烷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和苯与硝酸在浓硫酸条件下反应
(3)取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两者耗氧量的关系乙醇___________乙烯(填大于、小于、等于);
(4)工业上可由乙烯水合法生产乙醇,乙烯水合法可分为两步(H2SO4可以看作HOSO3H)
第一步:反应CH2=CH2+HOSO3H(浓硫酸)→CH3CH2OSO3H (硫酸氢乙酯);
第二步:硫酸氢乙酯水解生成乙醇。
①第一步属于___________( 填反应类型)反应;
②上述整个过程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氧化剂 B.催化剂C.还原剂
(5)发酵法制乙醇,植物秸秆(含50%纤维素)为原料经以下转化制得乙醇植物秸秆C6H12O6 2CH3CH2OH+2CO2↑
葡萄糖
现要制取2.3吨乙醇,至少需要植物秸秆___________吨。
参考答案:
(1)CH2=CH2+Br2→CH2BrCH2Br (2)③ (3)等于(4)加成 B (5) 8.1
解析:(1) 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2)①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酸性KMnO4氧化乙烯,反应原理不同;②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醇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高锰酸钾氧化乙醇,两者反应原理不同;③甲烷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和苯与硝酸在浓硫酸条件下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原理相同;(3)乙烯燃烧的方程式C2H4+3O2=2CO2+2H2O,乙醇燃烧的方程式为C2H6O+3O2=2CO2+3H2O,由方程式可知,制取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两者耗氧量相等;(4)①有机物分子中双键(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因此上述第一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②整个反应过程中硫酸参加反应,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其作用是催化剂;(5)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2O6)n根据反应可知现要制取2.3吨乙醇,至少需要植物秸秆
吨。
点睛:本题重点考察了有机反应原理及类型,重点考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18. 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填化学式).
(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
时)..
(3)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
相互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4)将4.6gNa投入到100mL、0.1mol/L硫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
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参考答案:
(1)Na2CO3;(2)H++OH﹣=H2O;2H++CO32﹣=CO2↑+H2O.
(3)蒸馏.(4)2.24L,0.2mol.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1)纯碱的只要成分是碳酸钠,属于盐;
(2)根据酸碱反应的实质和酸与碳酸盐反应的实质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两种液体互溶且沸点相差比较大应选择蒸馏方法将二者分离.
(4)求出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钠无论是和酸反应还是和水反应,实质都是和氢离子反应来分析计算.
解答:解:(1)纯碱的只要成分是碳酸钠,属于盐,而碱为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碳酸钠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答案为:Na2CO3;
(2)硝酸、硫酸和盐酸都是强酸,烧碱为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强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CO2↑+H2O,
故答案为:H++OH﹣=H2O;2H++CO32﹣=CO2↑+H2O.
(3)由表中信息可知二者互溶,且沸点相差比较大应选择蒸馏方法将二者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
(4)4.6g钠的物质的量n===0.2mol,而钠无论是和酸反应还是和水反应,实质都是和氢离子反应,钠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以及转移电子的关系如下:
设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
2Na~2e﹣~2H+~H2
2mol 2mol 1mol
0.2mol Ymol Xmol
可有:
解得X=0.1mol,Y=0.2mol
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V=n?Vm=0.1mol×22.4L/mol=2.24L
故答案为:2.24L,0.2mol.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俗称和分类、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钠无论是和酸反应还是和水反应,实质都是和氢离子反应.
19. 除去下表各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填写下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