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数学教学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知识的综合逐渐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主导趋势,综合交叉学科已经成为了创新的重要来源。
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方式,构建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多学科整合学习,弥合分科教学对学生认识知识的割裂,让教育回归自然,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把数学教学与科学教学进行整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及科学的兴趣,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且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有效地提高数学和科学教学的质量,这两者是能够相互渗透,并彼此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支持的。
一、科学技能运用于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更加生活化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会让大多数学生望而却步,目前,数学教学已经注重创设各种情景弱化抽象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数学书上的题目是预先设计好的,學生只是按照常规方式去思考,按部就班的得到答案,容易使数学学习形式化,使得学生的想象力被禁锢,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能够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到数学课程学习中,数学题目中的数据通过学生调查实践得来的,那么学生在解题时,就会更加有兴趣,会感受到数学真的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使数学课堂更加生活化。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中《里程表(二)》这课,教学目标是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读“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对学生来说有点空泛。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做个小调查,调查自己家里的小汽车或出租车每天行走的距离情况,记录下来,作为课堂上分析的素材。
学生看到自己的调查数据被数学老师编题了,心理会特别高兴,在分析数据时也会特
别认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有意识记录一些数据提供给数学老师,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从另一个角度看,调查的内容,其实也是科技调查体验活动的内容之一,学生可以再深入调查这个活动,例如结合每公里耗油量,可以计算出哪天的耗油量最多,哪天最少,是近距离耗油多,还是远距离耗油多,这组数据也可为数学课使用,此外还可以引申到汽车排放尾气问题,倡导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这类活动,科学实验、调查中的一些数据就为小学数学教师编题提供了丰富的整合素材,深深地将数学与科学学科融入在一起,一举两得。
二、数学分析运用于科学课堂,使科学探究更加严谨
科学学习强调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探究式的科学课堂中应根据科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寻找与数学课程综合的切入点。
在小学阶段,数学在科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计算、测量、形状、位置、制表作图以及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解释图表。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运动与摩擦力》这课,主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及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得到一组数据,在分析数据时,教师可让学生将本组数据填写在希沃白板的数据表中,多个小组的数据就可以形成一个数据表,通过数据表可以直观地把摩擦力与探究的因素的关系体现出来,一目了然。
如果只是将科学中观察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进行大致的了解,不仅不能实现科学课探究的目的,还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
因此,将数学分析方法运用到科学探究中可以使科学探究更加严谨、准确。
总之,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角色及教学观念应该转变,教师应该将多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科之间互相提供助力,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追求真实、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使学生真正在数学、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上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