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1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2)政乱兵弱()
【小题2】、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小题3】、“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一句话加以评价。

(3分)
【小题4】、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
的人。

(3分)
答案
【小题1】(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小题2】(2分)C
【小题3】(3分)自见之谓明
【小题4】(3分)没有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2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2)政乱兵弱
()
2、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3、“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 ”一句话加以评价。

(3分)
4、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的人。

(3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2.(2分)C
3.(3分)自见之谓明
4.(3分)没有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3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愚患之。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2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臣之妻私臣私:▲
(2)时时而间进问:▲
(3)臣愚患之患:▲
(4)故日:“自见之谓明。

” 故:▲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王之伐越,何也?
译文:
24.读了【乙】文后,你想到了与文章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2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齐威王和楚庄王人物形象。

(3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4
楚庄王欲伐越①。

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

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①丧()②明()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

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5。

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2分)
参考答案:
1。

B(2分)
2。

①丧失(1分)②明智(1分)
3。

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4。

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2分)
5。

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1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5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愚患之。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硚: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王之伐越楚人怜之
B.而吏不能禁学而不思则罔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贤于材人远矣
D.庄
为盗于境内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楚庄王不顾国内“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可知楚庄王是一个的人;听了庄子进谏后“乃止”,可见楚庄王。

(3分) 小题1: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小题2:B
小题3:缺乏自知之明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进攻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进攻越国,为什么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

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蹻在境内作乱,而官吏却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强。

您却要讨伐越国。

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

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所以说:“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叫做明智。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注意要求:只画一处。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之”分别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指示代词。

B项中的“而”都解释为:然而,但是。

C项中的'“于”字分别解释为:在;比。

D项中的“为”字分别解释为:作;向、让。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根据大意分析人物性格。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

(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

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

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2分)
参考答案:
9.B(2分)
10.①丧失(1分)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1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7
完成后面小题。

((12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

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
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①丧地数百里( ) ②自见之谓明(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①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②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小题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4分)
答案
【小题1】①丧失②明智(2分)
【小题2】①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②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4分)
【小题3】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2分)
【小题4】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4分)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

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
政事混乱。

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

您却要攻打越国。

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

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8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②智之如目也③,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④。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蹻⑤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白见之谓明⑥。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喻老》。

②患:担心。

③智之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

④睫:眼毛。

⑤庄蹻(j< ):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

⑥明:眼睛亮,引申为明智。

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的之与王之伐越何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B.蜀之鄙有二僧 C.吾欲之南海
D.何陋之有
2.翻译句子。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译文:
3.楚庄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庄子采用什么论证方式指出楚庄王的不明智?
4.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述文章论点,并仿照再写两个短语。

5.谈谈你对庄子所持论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
1.A
(A.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B.结
构助词的;C.动词,去、往、到;D.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2.我担心人的见识好像眼睛一样,能看清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清自己的睫毛。

3.他认为越国政乱兵弱
比喻论证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5.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

达到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