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600左右精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600左右精选3篇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600一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外的游子们也都会在这天的夜里抬头仰望星空思念自己的故乡.我不是游子,所以无法感受那种思乡的苦楚,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的.有一句古诗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传统节日也不例外.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更加盛行了.在北宋京城,这一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之下,南宋也许更实际些.他们以互相赠送月饼为活动,取团圆之意.还有些地方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这些似乎离我们远了点,那么就挑近点的说说.明清以来,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点塔灯,放天灯等特殊风俗.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月下游玩已没有那时那么盛行,但还是有很多很有特色的习俗保留至今.我有一个福建的网友告诉我说,在浦城那儿,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你是不是觉得很像我们在时吃长寿面以求长寿呢?还有一个我很要好的朋友是广东潮洲人,他们也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但我以为她许久没有回去,所以早就忘了这一习俗.没想到去年去她在南通的家做客,竟然有幸的在她房间的阳台上发现了没有吹净的灰烬.她告诉我说,只有她跟她妈妈拜月,因为在她们那边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真是一句奇怪的.我妈妈是江南一带的人,所以我也沿袭了她们老家的传统,除了吃月饼外,还必吃桂花鸭.当然我不讨厌吃桂花鸭,她的肉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再说说北方吧,在山东省的许多地方除了要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这跟我们只在清明节祭祖有所不同.不过,在这么花好月圆的时候当然还是赏月吃月饼是最重要啦.吃完团圆饭,家里人搬张板凳坐在房门前的庭院里.旁
边放张小圆桌,上面摆上各种样式的月饼,只要你稍稍的伸一伸手便可够到,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趴在妈妈的脚边,听她讲中秋传说-----嫦娥奔月.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尊敬和爱戴.再后来,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了王母娘娘,便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药.这药一直由嫦娥保管.三天后,一名心术不正的徒弟蓬蒙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药,情急之下,嫦娥将药吞下,升了天成了仙.等后羿回来,一切无法挽回.他思妻心切,摆上香案遥祭嫦娥.百姓们闻知后,也纷纷摆上香案.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其实,不论是哪一个节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重要的,它们都没有轻重贵贱之分,每一个都代表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除了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只要愿意继承,我们的中华民俗会更辉煌!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600二
再过几天中秋节将至,我们会想念曾在一起生活的亲人,每逢佳节这种情绪会异常强烈,有时候常常会想:节日是送给孤独寂寞人的礼物,是给游离家乡人的安慰,让他们每年都有几天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情,感受到活着和努力的意义。

于是,每一个节日对于即将步入中年行列的我们都会倍加珍惜,每个节日我们都有太多的渴望:渴望团圆、渴望与家人坐在热气腾腾的餐桌前一叙思念之情。

当这种渴望弥散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怀念那种每天柴米油盐的琐细,怀念亲情环绕的生活。

这几天走在外面,忽然发现天变高了,天变蓝了,云变淡了,不再堆积着阴霾,大朵大朵的白云,悠闲地漂浮着。

长空万里,视野开阔,心中豁然开朗。

此时的城市也安祥了,被暑热困扰的行人,在街上缓行,脸上开始有淡定地笑容。

走到乡下的堤上,河两岸的庄稼已经成熟了,稻地里一片片淡淡的'金黄色,棉田里,雪白的棉花露出了笑脸,棉农们正在腰扎布兜兜弯腰摘棉。

水泥路旁边已经晒了大豆,他们颗粒饱满,是最早从田间放假回来的,躺下来晒晒太阳,然后就颗粒归仓了。

这秋天的百宝箱正在你的眼前徐徐打开,你曾经播种的什么就来取吧。

秋日的盛会刚刚拉开帷幕,中秋节就飞奔而至,像赛车手,让人猝不及防。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排在之后的第二个隆重的传统节日。

因其是在三秋的中间,故名仲秋,也就是我们现在通俗叫的中秋节。

中秋节还有个名字,叫月节。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轮圆月,挂在天空之上。

秋高气爽,万物微凉,月光就如瀑布一般洒泻下来,思乡的游子回来了,离别的情人悄悄扣响门扉,就是那些徘徊在他乡的亲人,也在这一天,通过各种方式传来节日的祝福,而团聚在一起的亲人,就在中秋节的晚上,吃月饼,赏明月,举杯邀饮,通宵达旦,不醉不归。

原来这一轮圆圆的明月,就象征着团团圆圆。

细细想来,我人已至中年,这中秋的明月已照了我几十次了,中秋带给我的快乐竟然那么遥远,值得追溯和回忆竟是童年的中秋节。

小时候,农村的生活条件差,每每中秋,母亲用柴火烧着
大锅烙上几个玉米面和着白面的火烧,里面加上点红糖,我们姐妹俩站在锅台旁边等着那垂涎欲滴的一刻,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那时的心情是甜蜜而愉快的,感觉特别美好。

母亲还给讲起嫦娥,说起银河。

母亲总是很慈爱地说,慢慢吃,别噎着。

那时咀嚼的香甜、那时被人宠爱的感觉,那时无忧无虑的天真,大约就是一种幸福吧。

后来,人慢慢长大,再后来就随着改革的春风去了上海,十几年的中秋节都是在上海过的,每年中秋节,年轻的我们,聚在一起吃饭,小小地伤感一下,就算过了中秋节。

后来的后来,节日沦为日子,过节就成了平淡日子中的平淡。

中秋节已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想忽略都忽略不掉了,盘子大的月亮在天上挂着呢,同样也忽略不掉,随着光阴的流逝,很多情感渐渐被冲刷洗淡,然而放置于自己身上,以往种种细枝末节都会越渐清晰。

生活就是这样,五彩缤纷,张扬着我们生命的色彩;又一片空白,
显示着我们生命的脆弱。

有太多的感触与感动,感动于人性的光辉,感触于生活的多彩。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600三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很有道理。

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

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朵一朵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
它高高地升起来了。

圆得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丰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药,被关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砍那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我多想和吴刚去做伴,多想去慰问孤独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爱的小玉兔呀……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这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地球的少年,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奶奶来。

她那慈祥的面庞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想起奶奶来,我的眼睛就湿润了,奶奶好像也在我们身旁和我们欢度佳节。

这不正应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吗?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台湾的小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