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No31113
摘 要 有氧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神经—肌肉系统,而且与机体的能量代谢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掌握发展各种能量代谢系统的训练方法是提高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关键。
尽管提高有氧能力是赛艇训练的整体发展趋势,但在具体实施和运用上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和深入的研究,强调有氧训练并不是简单地增加训练比例,应从生理、生化、训练学的角度根据赛艇项目运动员特点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运用科学检测评价有氧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有氧能力对专项运动成绩的影响。
关键词 赛艇 有氧训练 测功仪 无氧阈
1 前言
赛艇运动是奥运会的重点项目之一,近几年我国赛艇运动成绩虽然有了较大进步,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归其原因主要是体能的因素制约了我国赛艇水平的发展。
Hartmann等在1995年认为,体能是 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能力,耐力项目的专项体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能量代谢水平和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专项素质整合状态。
国家皮划艇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双人划艇冠军,其中有6个项目进入了决赛A,整体水平列所有参赛国第4位,短期内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正是他们坚持有以有氧训练为核心的的指导思想,采用丰富的手段和严格控制时间来提高有氧强度训练。
而赛艇运动是以有氧供能为主导地位的速度性耐力项目,由于对有氧训练认识的不足,从而影响了我国赛艇运动员体能的发展 。
本研究通过贵州赛艇队男子轻量级10名运动员的训练和测试,以及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有氧能力在赛艇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有氧能力的关键因素,确定以发展有氧能力为核心,来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贵州赛艇队男子轻量级运动员10人,身高183.±2.8cm,体重73.6±3.2kg,年龄18—25周岁,训练年限2—5年。
2.2 研究方法
2.2.1 乳酸阈功率测试,所用仪器:美国产Concept—Ⅱ风轮式赛艇专用测功仪,芬兰产S610型POLAR心率表,美国产Ⅰ500型乳酸盐自动分析仪。
以运动员最好成绩的75%、80%、85%和90%作为负荷强度,每级5分钟,运动后30秒内取耳垂血20微升/次,加入40微升溶血剂,取20微升利用美国产YSI1500Ⅱ型血乳酸测定仪中测定血乳酸浓度,并计算相应的乳酸无氧阈强度2.2.2 测功仪2000m最大功测试, 整个训练周期,作了4次测功仪2km模拟最大功成绩的测试,分别安排在冬训前和三个周期的结束部分。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对数据进行平均值间的t检验,并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有氧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王世波
(安顺市文化体育局·贵州安顺·561000)
3 研究结果
3.1 训练计划的安排
在冬训三个周期的训练中有氧能力是最重要的部分,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充分利用不同性质的训练手段来实施有氧训练,加强训练与恢复的协调。
2—3个大运动量周后安排1—2个恢复周,根据研究结果来看三个周期的训练基本达到或超过180km/周,有氧训练占到93.5%以上;重点是加强专项水上有氧训练,以及在有氧系统支撑下的专项作功能力及技术的稳定性;强化专项有氧能力,形成稳定的竞技状态。
为了能够科学地实施训练和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采用赛艇测功仪四级强度测试观察乳酸值的变化,对整个周期的训练效果做相关分析。
而2000m测功仪模拟测试做为评价运动员最大能力水平的方法,在训练中被广泛使用,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测功仪2000m测试来评价有氧能力对专项成绩的影响。
3.2 2000m最大能力在训练周期中的变化分析
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2000m测功仪模拟测试成绩呈上升趋势,而各测试之间平均心率没有显著性变化,心率呈下降趋势。
冬训后2000m最大能力测试成绩和冬训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由冬训前的6min48s0±0:07.5提高到6min44s2±0:06.8 。
如表(1)
注:同一列内有相同符号的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标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
3.3 四级强度乳酸阈功率的变化
通过3个周期的训练后(表2)运动员AT4 由冬训前的270.96±39.89W提高到308.76±45.78W,第12周与冬训前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提高,四级递增负荷的血乳酸功率较明显右移。
说明通过三个周期的有氧训练,运动员有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010.No31114
注:相同符号的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论与分析
4.1 有氧训练对赛艇 2000m测功仪成绩的影响
DA Mahler等(1985)研究发现3个月训练后AT4心率及%VO2max 下降,但6个月后则显著提高。
JM Steinaker(1993)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赛艇运动员的无氧阈可达最大成绩的80%-85% ,并认为WAT4是决定赛艇2000m成绩的最有效指标根据研究,在实验室利用赛艇测功仪模拟赛艇2000m比赛,同时观察运动员气体代谢情况,发现在起航30秒内,吸氧量水平即上升到了受试者最大吸氧量水平的80%左右,整个比赛过程中的平均吸氧量水平占最大吸氧量水平的92%~93%左右,运动后3~5分钟内采血所测得的血乳酸植为12~15mmol/L。
这种观察与国外的研究报道相吻合,说明在赛艇比赛中有氧供能系统起着主导作用。
有氧能力强的运动员无疑会在比赛中的能量供应上占优势地位,如果要算各个供能系统在赛艇比赛过程中的净供能比例,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占到80%以上。
本次研究过程中运动员的2000m测功仪测试成绩,随着训练周期的进度呈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认为;有氧训练不仅能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而且对无氧能力也有促进作用,良好的有氧能力可以推迟和延缓乳酸的出现和升高,从而支持无氧代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可以以充沛的体力和优良的质量完成高强度的有氧—无氧阈和无氧训练。
由此可见,在赛艇运动中应把发展有氧能力放在首位。
4.2 有氧训练对乳酸无氧阈的影响
乳酸无氧阈强度是评价人体有氧运动能力和确定最佳有氧练习强度的重要实用指标。
最初的无氧阈是根据渐增强度运动中血乳酸浓度呈突然升高、非线形升高等为判断依据的。
Sjodin等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血乳酸达到4.0mmol/L时的运动强度表示无氧阈的强度方法,认为该血乳酸浓度可以反映定量亚极量运动时血乳酸的来源与消除的最大平衡。
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常作为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定指标。
但研究发现Vo2max很难通过训练得到提高,而AT4对应功率占Vo2max的比例却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如图(2)可以看出经过数周的训练后,血乳酸—速度曲线与基础曲线相比,有明显右移,说明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增强,有氧运动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分析其原因认为;在三个周期的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主要是采取了以提高有氧能力为目的的中低强度训练。
4.3 有氧训练对骨骼肌的改变
Wasseman等(1964)在人体有氧能力的评价中首先提出无氧阈(AT)的概念,他认为无氧阈是指人体在进行渐强的运动时,体内的能量代谢由以有氧代谢为住,向更多地依赖无氧代
谢过渡的临界点,由于次种代谢模式的转变是以缺氧导致乳酸生成并继发性地引起肺通气快速增加为依据进行判别,因此无氧阈能够反映骨骼肌对氧的利用能力。
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的主体应考虑如何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氧训练来提高骨骼肌的有氧代谢能力 ;运动员的体成份,体脂百分数和瘦体重,体表面积与体能水平均有很大关系;长期系统的有氧耐力训练 ,可以使肌线立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增加,骨骼肌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肌肉中脂肪含量减少。
骨骼肌的生物力学性能同其神经系统、体液变化以及疲劳机制等生理因素的影响联系,人体的运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骨骼肌的生物学性能和生物化学机能。
在过去的30多年间,历届奥运会中体能类项目冠军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明显提
高,而世界记录却在不断被刷新,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运动训练中运用了“骨骼肌能量代谢理论”为指导效果。
即在训练中进行所谓的有氧训练的划分,对骨骼肌的代谢潜能进行了不断挖掘。
4.4 有氧能力训练提高体能的同时利于巩固和完善专项技术
将专项技术训练贯穿于有氧训练中是提高有氧训练效果的一个有效措施。
而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区别主要在于训练的强度,赛艇运动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桨频”的高低,所以赛艇项目的有氧训练主要形式是降低浆频,加长距离低、中强度的专项训练,这种以低浆频中强度为特点的专项训练是技术的最佳强度,它不仅有助于运动员充分体会单一动作的技术细节,而且有助于掌握动作技术之间的衔接和专项过程的节奏,并通过长距离的重复强化尽快建立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 ,使运动员形成具有正确技术的“水感”。
正确和娴熟的技术可以提高比赛的经济性,支持有氧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
4.5 有氧训练对神经支配能力的改变
一个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一般有一种类型的肌纤维组成,具有相同的代谢特点。
在实施训练中以16—18浆/每分的长距离有氧划,要求运动员加大每一个周期动作的力度,增加每一浆的距离,提高有氧强度训练,在单一动作上尽可能募集更多的快肌单位参与做功,经实验证明有氧训练可以增加神经肌肉接点联络结构与功能;维持高水平耐力的激素功能旺盛;减少应激所引起的精神紧张。
在上面的过程中,组织的物理改造与化学改造并行,且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对有氧训练的适应过程,在制定训练计划中,有氧能力训练的多样化应为赛艇训练的主体内容。
应当注意的是,训练强度的个体差异很大,在训练中应当对每一个运动员定期进行诊断,以选定最适宜的有氧训练强度。
4.6 有氧训练对运动员的保护增强
有氧训练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年训练负荷的平均强度。
这种大比例低强度和小比例高强度的训练加大了训练强度的变换幅度,将运动员从由于过多的高乳酸大强度训练造成的“疲劳积累”中解脱出来,既降低了过度训练和损伤的发生率,又保证了训练的突出强度,从刺激和恢复两个方面提高了训练的质量,这种负荷节奏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尤为重要。
通过大量的有氧训练维持了一般基础能力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大强度训练的质
2010.No3111
量,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机体机能能力的恢复,减少了大强度训练造成的对肌细胞的损坏,使运动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处于一种良性适应状态。
5 结论
在整个赛艇的训练过程中发展有氧能力是最重要的部分,有氧训练主要是改善机体有氧代谢的能力,是训练的决定因素。
有氧能力的提高需要科学的训练手段以及长期而系统的训练,在整个训练周期后运动员测功仪乳酸阈功率明显提高,表明运动员有氧能力有较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测功仪2000m最大做功成绩。
6 建议
有氧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但在具体实施和运用上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和深入地研究,根据赛艇项目的运动特点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制定细致的强度分级,运用科学检测手段来评价有氧训练。
参考文献
[1]刘爱杰. 耐力性竞速项目运动素质的整和[D]:57—62.[2]曹景伟 .刘爱杰 袁守龙 金绍辉 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奥运金牌零突破的系统思考.体育科学[J]:2005.(6).67—69.
[3]赛艇 .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267—301.[4]赵晋.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221—224.
[5]曹兵 .发展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分析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J]:2003.(6).30—31.
[6] 杜忠林.等.优秀赛艇运动员无氧阈增长幅度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J]:2003.(3).92—93.
[7]张兴伟.优秀女子轻量级赛艇运动员的机能变化和训练监控[D]:45—47.
[8]吴昊.黄晓平.路花丽.优秀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再认识与实践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2005.(4)71—73.
摘 要 现在有很多小学生爱上网打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正常的生活,令家长和老师非常担忧。
我们通过班级、同学和个别谈心等方式正确的引导学生,让他们远离网络,把思想转移到学习生活中来。
主题词 多种渠道 远离网络
现在的农村孩子几乎都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养。
上辈人思想观念的守旧、教育方式的单一,再加上忙于农活,造成孩子家庭教育的匮乏。
而我们学校因为不具备条件而没成立食堂,很大一部分离家远的孩子午饭就在街上的小馆子吃。
他们在少数孩子的诱导下,慢慢地爱上了打游戏、上网,镇上的四、五家游戏室、网吧更为其提供了方便。
到了六年级下期,尤其是一部分初中学校来学校争抢生源,大量散发传单、录取通知书。
孩子们一下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他们更喜欢上上网、打游戏。
班上以某某学生为首的几个孩子,成天沉缅于打游戏。
有调皮大王称号的某某学生更是上网成瘾,有时上网通宵达旦,上课打瞌睡,有时甚至几天不回家,父母急得焦头烂额。
有几次他还约了同学到合江、白云等地方打游戏,急得家长东奔西跑,四处寻找。
鉴于此,我们班开展了一些活动,用多种方法挽救这些天真懵懂的孩子:
1 班级小品,熏陶感染
在一次班队会中,我为孩子们选定了一个主题“远离网吧”。
班上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编自演一个节目,可以是小品,也可以是演讲,中心突出游戏的危害。
要求每个学生尽量参与到节目中。
到表演那天,学生个个兴趣高涨,早早地在黑板上画了宣传画,桌子板凳摆放好了。
二班的几个男同学也被吸引过来了。
节目有演讲《把握自己》、小品《网络陷阱》、小品《赌博的真面目》……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也参与进来了,因为亲眼看到或亲自尝试过,表演得入情入境,显得非常真实。
那些剧情、细节表演得如此细致入微,以致让我这个三十出头的成年人都长了见识。
2 同学相助,知心话儿见真情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常常是威严的象征,很难打成一片,多种渠道 远离网络
秦超群
(四川省合江县白沙镇中心校)
成为知心朋友。
而同龄孩子、同学是最了解自己的同伴的,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于是,在一次班队会中,我让每个学生用一张纸条针对你最想帮助的一个有坏习惯的同学写上一句劝导的、打动人心的话语或格言,再写上切实可行的改正方法,可以不写上自己的名字。
先交给老师,再由老师转交给收信的人。
我把收来的五十多张纸条一一分发给收信人。
发现越是调皮的孩子收到的信越多,足见同学对他的关心。
第二天班级风气有了明显好转,有同学还告诉老师:黄永健、江扬变了,放学后不再往游戏室钻了。
3 家庭、学校共同联手,形成教育的合力
班上有几个同学爱打游戏,经过几次说服教育,虽然有所好转,但一旦有人约他或招待他,总还是抵挡不住诱惑。
我分别请了他们的家长到学校和老师交流。
我和他们就孩子的状况,游戏的危害,怎样合理地给孩子零花钱,如何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进行了积极地交谈,探讨。
家长们表现得非常积极,都愿意在孩子上多下功夫。
4 个别谈心,做思想沟通
我班上有一个曾姓学生是个极典型的孩子。
他从小由爷爷奶奶代养,长辈非常溺爱孩子,娇生惯养,如说谎、拿别人东西等坏习惯都不严加管教,年龄越大,这些坏习惯也就愈来愈明显。
到了六年级下期,他开始邀约同学、同伴一起逃学打游戏,偷东西,当所谓的“老大”。
好几次我都找他耐心地交谈。
首先谈了你是家中唯一的儿子,爷爷奶奶因此非常溺爱,父母为了你放弃打工挣大钱的机会,这些都说明家人并不想放弃你,对你寄予了厚望。
其实你并不笨,平时不踏实,成绩也能考七十分左右。
稍稍用心应该还有更大的进步。
你甘心就这样荒废自己,堕落下去吗?他摇头,说自己在教室里坐不住,老是想着其它的事。
学习任务过重,自己不堪重负。
从此,我给他降低要求,只要求他上课能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
他主动写下保证书。
并和我握手约定至少保证不旷课 不约其他同学做坏事。
我又背着他告诉班上其他同学这段时间不能和他在一起玩,有意疏远他。
这次过后,这位曾姓学生终于有所好转。
这一年多来,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迷恋网络的危害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些爱进游戏室的孩子现在极少出现在游戏室里。
同学们开始把注意转移到班集体中,慢慢地领悟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到小学毕业最后一个多月,也比较注重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了。
我们互赠留言,互相祝福,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