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县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 童的愿望 苦糖同步练习 长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童的愿望苦糖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糖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uān zhe fáng liáng bǎn dèng niān qǐ cuōhé
ái è tàn wàng jī dàng kuáng xǐ zéguài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来。

他咽(yān yàn)喉疼得厉害,连水也咽(yān yàn)不下去,急得直呜咽(yān y àn yè)。

三、辨字组词。

梁()栓 ( ) 唉()
粱 ( )拴() 挨(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了。

(仿写拟人句)
2。

庐山的夏天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修改病句)
3.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缩句)
答案
一、拴着房梁板凳拈起撮合挨饿探望激荡狂喜责怪
二、yān yàn yè
三、房梁高粱木栓拴住唉声叹气挨打
四、1。

春姑娘轻轻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2。

夏天的庐山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3.万里长城是奇迹。

乡下人家
1。

读拼音,写词语.
zhuāngshìdǎoyī
()()
guīcháohéxié
()()
xīnkǔcuīmián
( )( )
mìshípéngjià
( ) ()
2.比一比,再组词。

焦( )岛( )
瞧()捣()
朋( )般( )
棚()搬( )
3。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独特—- 朴素——华丽—- 和谐——
4。

用带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1)即使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即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人家,不论
..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什么时候,不论
不论……不论……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 ) 辛劳—-( )
(2)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中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_______,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
1.装饰捣衣归巢和谐辛苦催眠觅食棚架
2。

焦虑瞧见岛屿捣衣朋友棚架一般搬运
3.独特——奇特朴素—-朴实华丽——华美和谐——谐调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

6. (1)和谐辛苦
(2)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

月夜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说话:学会表达,确定好话题,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跑题。

倾听:用心倾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重点、难点
重点:
确定好话题,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不跑题、有条理。

关键是将自己的观察、发现讲清楚,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突破方法:
学生提前准备图片或实物,查阅资料或做一些实地调查,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乐说,试着用序号标出自己的几个观点。

难点:
用心倾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突破方法:
安静地听,适当做笔记,学习辨析发言的内容与话题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最近学习了四篇关于美丽的大自然的课文,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印象最深的是哪段话?描绘的什么样的画面呢
2.刚刚你们描绘的这些画面都好美!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总是让人心旷神怡。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

可是,只要大家稍微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尝试交流,明确要求
1。

师:请观察多媒体课件里展示的这几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2。

师:人们常说,其实不用去远方,好风景就在我们身旁。

我想说,其实不用看照片,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围绕第一个话题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话题一: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3。

指名说,提出要求(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自信、大胆地说;安静、用心地听。

别人说过的我不重复,我说的要让别人听得清。

4.教师小结。

三、小组交流,探讨问题
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话题二: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交流要求:
(1)小组内人人发言,要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倾听者要保持安静,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2)小组长当记录员,记下大家的观点中切实可行的做法。

(3)全部发言结束后,记录员宣读记录情况,大家再次斟酌补充,形成小组共识。

(4)选派一名代表发表小组讨论形成的观点。

3。

小组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都要安静用心倾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教师捕捉学生发言中关键词板书,进行实时记录(为后面的集体讨论做铺垫)
4.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1)讲述的时候,要用序号罗列出自己的观点,使表达更加清楚。

(2)听别人讲述的时候,要注意认真听讲,判断是否与话题有关,学会适当记录,为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准备
(展示教师的记录供学生学习)
四、集体讨论,形成文稿
1。

根据教师板书的关键词,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2.学生自愿报名或者要求所有小组都自制一份“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宣传海报。

(此项任务可以课后完成,评比后学生再张贴到班级或学校的布告栏里)
五、畅谈收获,深化认识
师: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

六、课后拓展
1.设计宣传海报。

2.进行海报评比。

3。

以小组为单位张贴保护环境的宣传海报。

板书设计
我们与环境
自信、大胆地说:用序号罗列观点
安静、用心地听:判断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七、课时作业: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制一份“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宣传海报。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从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入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让他们有话可说。

另外,在说的过程中,既回顾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又重温了“读中想象画面"这一阅读技能,还为今天的口语交际话题做了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交流过程中,我会不断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让他们掌握表达与倾听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一边听一边做记录,既是后面开展教学活动的需要,也为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学生不知不觉中就习得了如何听、如何抓关键、如何做记录的方法,综合学习能力便得到了提高.最后的宣传海报制作、评比和张贴则是学科整合措施,同时也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要将课堂上讨论的结果落实到生活中,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让他们明白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也是号召他们在生活中践行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谢谢观看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
1。

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同时认真听一听其他同学讲的历史人物故事。

2。

对历史名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难点
1.注意按照一定顺序来讲,主要内容要讲详细一些。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学会正确表达。

1。

教学之前,请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国上下五千年》等,把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主要情节、重要的人名、地名等,用小卡片记录下来。

2.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熟读《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自制道具,小组合作,课堂汇报。

3.整堂课教学主要按照“课前阅读——课堂赛讲—-小组表演”的顺序教学,力求构建活泼开放的课堂.
1。

预习提纲
(1)说说自己讲故事时要注意什么.
(2)熟读《三顾茅庐》,说说刘备拜访诸葛亮的原因、经过、结果。

准备课堂表演的小道具。

(3)在说历史人物故事时,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回顾,引入话题
1。

播放音乐,激发兴趣。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教师谈话:同学们,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历史,历史人物故事不计其数。

大家读过哪些历史人物故事?
预设:负荆请罪、纸上谈兵、悬梁刺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2。

主题回顾。

同学们,在第八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许多历史人物故事,有扁鹊治病、西门豹治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讲历史人物故事。

设计意图:
新知识的构建,必须建立在旧知识的体系上,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回忆导入,学生感到熟悉,讲故事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掌握方法,讲好故事
1.学生讲故事。

师:现在,我们的故事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由课前挑选出的“故事大王”为大家讲故事,讲故事的同学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同学。

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尽量不要打断.听完后有礼貌地提出你没有听明白的地方或是提出你的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

听明白了吗?现在,老师宣布“走进名人,了解历史”故事会正式开始。

2.提出要求:讲的同学声音要响亮,故事要讲完整,让别人能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一部分小组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师生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课件出示:
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1)准备充分,故事要生动有趣,情节要完整;
(2)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声音洪亮;
(3)用卡片提示讲述内容;
(4)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能够让我们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更容易感染听众。

4.教师总结:要想讲好故事,我们必须熟悉这个故事.讲好故事有窍门,可以拿卡片提示讲述内容,可以变化面部表情,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5。

同学们,刚才听了这么多精彩的名人故事,你们一定有很多很多收获,能说说吗?
生1:我觉得这些历史故事很有哲理,这些历史名人很了不起,我要向他们学习。

生2:这些名人都很聪明,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名人故事……
师:是啊,在每一位名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是高贵的品质还是无穷的智慧,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设计意图:
新知识的构建,必须建立在旧知识的体系上,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回忆导入,学生感到熟悉,讲故事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三、学会合作,表演故事
1。

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很熟悉,其中“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详,今天我们来把这个历史故事重新表演一遍。

首先我们要弄清主要角色,拿出我们课下自制的小道具。

预设:
(1)刘备三顾茅庐,第一次是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第二次刘备冒着大雪来到诸葛亮的家,但还是没见着;第三次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

(2)这个故事的主要角色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书童。

2.学生戴上自制的道具,分角色表演。

教师相机指导:刘备三次见诸葛亮,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刘备:谦和;张飞:鲁莽;诸葛亮:博学多才。

设计意图:
学生最喜欢表演。

历史故事人物单一,篇幅较短,最适合学生表演。

通过表演,学生把讲故事比赛的活动推进一步,对故事有一种更深层的理解.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讲历史人物故事,现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故事的兴趣,产生交流的欲望,为后面的讲故事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单元课文内容的激情回顾,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学生完整地讲述故事时,就比较顺利.同时让学生抓住历史人物故事中历史名人的特点,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

二、以人为本,培养能力。

新课标提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老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处处对学生以朋友相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采用学生“说故事--表演历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感受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在教学中,我通过适当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动口说话,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倾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表演《三顾茅庐》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
语言把握不够准确。

习作:小小“动物园”
这次的习作是让同学抓住家里的每个人的特点,看看他们和哪种动物比较像,有什么地方像.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每天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以此来感受家中的亲情。

学生对朝夕相处的家人是非常熟悉的,但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什么特点?他们和哪种动物比较像?这还需要他们好好地想一想。

本次写作指导将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平常的物件、话语中去感受亲人的爱和精神世界。

组织学生讨论重点写好哪些部分,怎样突出人物的品质等,互相启发。

在心里想好写作提纲,小组内交流体会。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学会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过程与方法】
创设交流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重点
认真观察家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
发现并理解生活中亲人的爱,写出真情实感。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的习作。

2课时
第一课时
1.仔细观察,写自己的家人。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点
想想自己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
难点
真实感受该怎样去表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动物,每个小动物也都有不同的个性,它们能反映出你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和人生追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你的家人最像哪种小动物吧。

二、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1.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要求.
(4)总结与板书。

内容:我的一家人
要求: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

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2.交流素材,确定内容。

(1)交流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有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确定写的内容.(如果多数学生说的内容相似,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整理思路,点拨写法
1.整理思路,拟写提纲。

(1)你想怎样写,在脑海中列出一个框架,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2)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3)学生自己试着拟写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强调:不要统一学生的思路,教师要鼓励有新意的想法)
2.重点指导,点拨写法。

(1)怎样才能写出家人的特点?
(2)指学生回答。

在交流中明确: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描写。

(3)要通过描述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生动的事情,来突出他们的个性与特点。

四、个性表达,下笔成文
1.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给自己的习作起个新颖的名字。

2.教师巡视中做个别指导或疑难解答.
五、佳作引航
我的“动物园"之家
我家有一个“动物园”,我带你去看看吧。

走进“动物园”,每天都会看到一头勤劳的“牛",那就是我的妈妈。

有一次,我的妈妈刚上完夜班回来,一看6点多了,她知道我和哥哥今天考试,需要补充营养,于是没来得及休息就做早饭。

每当我们放学回来洗了手坐在饭桌前,饭桌上面已经摆上了香喷喷的饭菜,让我感到好温暖.但有时妈妈发起“牛脾气”来,会让人喘不过气。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因为粗心算错了两道题,妈妈对我采取了“错一罚十”的“政策”.结果我一着急,又做错了,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直到深夜十一点,这时“瞌睡虫”又找上门来了,我只好求妈妈:“妈,明天再做吧,我困了。

"没想到妈妈眼睛一瞪,严厉地说:“不行,今天的事必须今天完成!”没办法,我只好坚持把罚的题目做完.这就是我的妈妈。

我家里还有一只特别温顺的“狗",他每时每刻保护着我们的家,早出晚归,特别辛苦。

他高大的身躯变得消瘦了,瘦得跟他喜欢吃的排骨似的,他为我们这个家牺牲了很多精力.他就是我的爸爸,就像一条忠诚的狗一样守护着我这个幸福的家。

我呢,是一只“小老虎”。

妈妈做的好菜好饭,总是让我吃个饱,连爸爸都得让着我。

我不但贪吃,还贪睡.记得有一次,闹钟已经响了好几遍,我还懒得起床。

妈妈硬把我拉起来,可我还想睡,当妈妈伸手给我拿衣服时,我又扑腾倒在被子上睡了。

结果那天上学迟到了,妈妈说我是正宗的“大懒虎”.
这就是我的普通而又幸福的“动物之家".
点评:这篇习作分别抓住爸爸、妈妈、“我”的特点写出了三种动物:牛、狗、老虎。

这样的描写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其中写妈妈最详细,写妈妈是勤劳的“牛”,又写了她的“牛脾气”。

作者善于表达,突出了一个幸福、温馨的三口之家
小小“动物园”
明确要求→交流素材→下笔成文
第二课时
1.能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使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2.引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

重点
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使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难点
能抓住神态、语言和动作写出家人的特征。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同学们也已经完成了习作.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习作要求,根据习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习作.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集体评改,回顾方法。

(1)回顾修改习作的方法,全班交流。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放到投影仪上,全班同学针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方式去修改。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2.自读自改,完成习作.
(1)自读习作,没完成的接着写完整.
(2)读自己的习作,按照习作要求和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修改情况.
3.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

(2)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作重点,评价事例是否具体,表达情感是否真挚.
三、再次交流,布置作业
1.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引导学生交流改后的感受。

2.布置作业。

回家后,将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小小“动物园"
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打草稿是将对作文的个人理解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其实,教学中打写草稿也可以以口头的形式交流,也就是口头作文,这样可以启迪思维,有据可依,也可充实和完善腹稿,教学实际中这一方法屡用不尽,效果甚佳。

在作文过程中,要分清详、略,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词、句、段乃至篇,借鉴有益的地方,自己也应创造新颖的,杜绝人云亦云。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觉得以后要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更多地让他们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写出属于他们真正要表达的内心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