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研究为他今后的治淮积累了相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年代以后,张謇研究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一直持续至今。

1984年,张謇研究中心在南通成立,推动南通张謇研究的发展。

不久,南京大学也成立张謇研究中心。

世纪之交,南通师范学院张謇教育思想研究室,海门市张謇研究会、南通大学研究所等张謇研究团体相继成立,不断推动张謇研究向更宽广的领域发展。

文献资料方面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需要强调的是,1994年,曹从坡、杨桐任主编的《张謇全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分为6卷,约400万字。

因此版《张謇全集》尚存不足,2004年,南通市张謇研究中心又启动《张謇全集》的重修工程。

2007年12月,新编《张謇全集》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2012年,李明勋、尤世玮主编的《张謇全集》由上海辞海出版社出版。

新版《张謇全集》史料详实,查漏补缺,体例得当、点校缜密,其中190万字属于首次公开。

新版《张謇全集》内容涵盖有:1.张謇的文集、专著,如《张季子九录》、《柳西草堂日记》、《啬翁白订年谱》、《张季直文钞》、《啬翁垦牧手牒》、《张殿撰教育手牒》等;2.当时的报刊、杂志,如《大公报》、《时事新报》、《申报》、《政府公报》、《公园日报》、《通海新报》、《南通报》、《东方杂志》、《农学报》等;3.散见的张謇文稿,如《赵风昌藏札》、《张謇信稿》、《张季子九录校补稿》、《张謇与梅兰芳》等;4.南通市以及境内外其他地方档案馆、图书馆和私人收藏的张謇文稿;5.名人文集和史料书刊中保留的张謇文稿,如《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史料档案汇编》、《张之洞全集》等;6.有关张謇的碑铭拓片、文稿抄件等。

共分为8册:I.公文;2.函电(上);3.函电(下);4.论说、演讲;5.章程、规约、告启、说略、账略;6.艺文、杂著;7.诗词、联语;8.柳西草堂日记、啬翁白订年谱八卷,是迄今为止,收录张謇史料最完整和翔实的全集,这必将推动张謇研究进入更高的阶段。

以“张謇国际学术研究会”为代表的10余次大型学术会议的召开,更是对张謇研究成果的大交流,内容涵盖众多领域。

这一时期,有关张謇的论著不计其数,个人传记类的例如:《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①、《实业之梦——张謇传》②、《近代实业的开山鼻祖——张謇传》⑨、《张謇评传》④、《张謇——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先驱》⑨等。

论述张謇某领域思想或事业的有:《张
①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上海:中华书局,1986年。

②张学君:《实业之梦——张謇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行人:《近代实业的开山鼻祖——张謇传》,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色,1995年。

④卫春回:《张謇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

背后是有着熊希龄的参与,这从张謇日记里就能清楚的体现出来。

1910年11月9日,赵凤昌宴请美商达赉、华尔特夫妇以及张謇、熊希龄等人。

张謇、熊希龄能够一起参加赵凤昌的家宴,就能显示两人的关系不简单。

张謇在这天的日记中记录,美国商人达、华二人“则注重奉、吉、黑垦事。

秉三(熊希龄)言颇有要。


①熊希龄长期在东北辅助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对东北的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熟悉。

这才会有“秉三言颇有要”之说。

熊希龄在谈到东北问题时是否涉及沟通松辽我们不得而知,但存在这种可能性。

11月10日,“竹君(赵凤昌)约同熊、叶、严、样与英伦《泰晤士报》考察东方时事人勃兰门合宴。

”②两人再次相聚。

12月21日,“秉三置酒,招与竹君、葵初、楚青夜谈东三省事。

”⑨把酒夜谈,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关系最亲密之人的举动,张謇与熊希龄的朋友关系再次得到印证。

何况这天他们交谈的内容是东三省!对东北无比熟悉,又早有沟通松辽想法的熊希龄会不会在觥筹交错中聊到沟通松辽这一设想呢?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这不是凭空猜想的,因为第二年两人的言行也证实了这一点。

1911年6、7月间,张謇亲自去考察东北,而此时熊希龄正在东北辅助赵尔巽。

“张謇东北之行虽未能与熊谋面,但仍频繁通信研究向英美借款、松花江辽河治理、锦爱铁路建设等东北开发诸事。

”④可能熊希龄之前沟通松辽想法对张謇已经有影响,张謇在实地考察东北后,认为沟通松辽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所以才“始有沟通松辽之念"。

张謇考察东北后的8月9日,张謇在日记中记录:“与秉三讯,劝用海河机疏通松花江、辽河。

”⑤‘‘始有沟通松辽之念”的张謇与熊希龄通讯,两人谈到疏通松花江和辽河的问题,这不仅证明之前两人的几次相聚是很可能聊到东北河流水运、沟通松辽等问题的,而且可以大胆推测,疏通松花江和辽河之后,顺势开凿运河将两河沟通,且不是情理之中?可见张、熊对发展东北是有着沟通和交流的,两人谈到东北河流、水运的规划也是在情理之中,张謇沟通松辽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熊希龄沟通松辽观念的影响。

①《柳西草堂日记》,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八日,见《张謇全集》第8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709页。

②《柳西草堂日记》,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八日,见《张謇全集》第8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709页。

@《柳西草堂日记》,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八日,见《张謇全集》第8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71l页。

④周秋光:《熊希龄集》第二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19-421页。

@《柳西草堂日记》,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八日,见《张謇全集》第8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724页。

多方面大肆掠夺东北资源。

甚至辛亥革命期间日本还鼓动过“满蒙自立”,企图分裂中国东北,便于其侵占。

国家主权又称主权,是国家的固有权利。

“简言之,主权是一种以国家为范围的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权利。

主权意味着国家政治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自主。

”④在张謇所处内外交困的时代,国家主权被侵犯践踏多矣,东北也不例外,“东省表面上虽为中国领土,然其间重要部分已非主权所能及”④。

这激起无数爱国志士对国防安全,对国家主权的强烈关注。

张謇认为巩固国防,维护主权是国家政策的第一出发点,沟通松辽也被张謇赋予此意,反复提及。

1914年2月,张謇在《条议全国水利呈》沟通松辽的论述中,首先强调富饶东北所处的危险情景:“东三省为京师屏障,其原隰之沃厚,林矿之富饶,列强眈眈涎视久矣”@,看到日俄对东北的窥探之心,国家主权收到极大的威胁。

具体体现在“俄之东清,日之南满,铁路所至,一纵一横…言乎航运,则俄有小轮百艘占送花江,而我仅有二。

言乎农林,则俄纵伐木无虚日;而日于鸭绿江,且勒我之木尽为彼有,而我无如何。

又遍设行栈,收我大豆。

”@日、俄通过取得的东北铁路权、航运权、林业权等,大肆掠夺东北资源,侵占市场,进一步对我国东北主权构成威胁。

张謇认为沟通松辽能够使得“江河能通,不借外人之铁路,而后兴垦实边可得而言,主权可得而保。

”@归根结底沟通松辽是为保卫东北的主权。

如果沟通松辽能够实现,有志垦荒的人民移民就非常方便。

商民运送货物,会优先选择航运,“稳足以救路权之所失。

”@张謇认为我国如果不自己谋划,以后必定有谋求航运的利益而横加干涉的他国,所以沟通松辽尤其应该事先预防,防止被外人窥视。

如果现在中国不加以谋划,一旦别的国家对航运有所要求,那将没有办法善后。

并且东三省的森林、矿产实在是太丰富了,一旦松辽沟通,水路交通将更加便利,东三省的林矿事业也可以继续筹备计划,“实于巩固主权,振兴物产,两有裨益。

”⑦所
@王沪宁:《国家主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ll一13页。

@徐世昌:《东三省纪略》,凡例,商务印书馆,民国四年(1915年),第2页。

@《条议全国水利呈》民国三年(1914.2.16),见《张謇全集》第1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303页。

④《条议全国水利呈》民国三年(1914.2.16),见《张謇全集》第1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303页。

@《条议全国水利呈》民国三年(1914.2.16),见《张謇全集》第1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305页。

@《沟通松辽筹备航业密呈》,民国三年(1914),见《张謇全集》第1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

⑦《沟通松辽筹备航业密呈》,民国三年(1914),见《张謇全集》第1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

愚以北方之兵,宜安于北;安之事无迫于工,工之宜无重于沟通松辽。

松辽通而三省之交通利,旷土治,商业兴,兵可还民,民可使富。

”∞张謇认为安置士兵最好的举措就是兴办工程,而兴办工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沟通松辽,再一次表达了沟通松辽的主张。

直到人生的最后两年,沟通松辽仍被张謇谈及,这个时候更多的是遗憾。

自张謇担任全国水利局总裁规划全国范围的水利计划,“迄今冉冉十年,均以时局纷扰,经费困难,淮河、松辽,尚无实行施治之日,宁不可痛?”
②沟通松辽最后一次出现在张謇的言辞中。

沟通松辽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终究难以实现。

(二)路线设计
奏呈袁世凯的《条议全国水利呈》中,张謇详细阐述沟通松辽开河地点的东、西、中三条路线:
东线则自辽河北岸和尚屯、桑榆台子之间起,经过毛城子、宋家沟、圈山子、世增当,三盛玉,至阿拉庙,直接嫩江下游,其地为三岔口对岸,计地两百六十余
里。

中线则自辽河大民屯、三江口之对岸田家窝棚起,经过采哈三拨拉、玻璃城、
伏龙泉、鄂墨尔,而至灵木寺入嫩江,计地三百二十余里。

……至西线则自辽河北
岸欧鲁招起,经阿克基母、格格营子、至洮南县,由洮尔河而达嫩江,计地约一百
七十余里,较中东两线为近。

惟仍须详加考察,以求至当。


具体选择那条路线开通,张謇认为还是需要进行详细的考察,然后再做决定。

随后,张謇致电当时的奉天省长张锡銮,将沟通松辽的东、中、西三条线路向其阐述,强调选择勘测路线的工程师的重要性。

张謇听闻奉天省公署曾经聘请英国工程师秀斯在辽河和松花江、嫩江之间调查勘测。

现在秀斯还在奉天省公署的任期中,全国水利局打算借调秀斯,所以特向奉天省公署函商此事。

如果奉天省公署同意借调秀斯,还望公署征求秀斯的意见,问其是否愿意担任沟通松辽东、中、西三线路的勘测工程师。

后来秀斯同意全国水利局的借调,但只完成东线路勘测
固《致徐世昌张作霖电》,民国九年(1920.7.23),见《张謇全集》第3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
第780页。

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第四届毕业生演说》,约民国十三年(1924),见《张謇全集》第4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596页。

@《条议全国水利呈》,民国四年(1914.2.16),见《张謇全集》第1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304页。

用期内,全国水利局现在计划借调秀斯,按照计划的三条沟通路线着重勘测。

于是张謇致电奉天省的民政部长商量暂时借调工程师秀斯,并且询问秀斯是否愿意担任这项勘测工程的工程师。

如果秀斯愿意,张謇将直接电邀秀斯来北京面谈,同时要求奉天公署将全部有关沟通松、辽两江与辽河的档案、测绘图,之前聘用秀斯的合同以及报告书详细临摹一份汇寄全国水利局,以便全国水利局开展下一步的行动。

最后张謇特意嘱咐:“惟此议现正密筹,以免强邻注意。

”㈣同年,张謇向袁世凯奏呈《沟通松辽筹备航业密呈》,就东北丰富的资源、被日俄控制的交通、沟通松辽的益处三个方面来论述沟通松辽的必要性,并强调“今欲为补救之计,惟有沟通松辽而已。

”②张謇就沟通松辽密呈大总统袁世凯,一方面呈文涉及到对外关系,应该谨慎;另一方面是想将沟通松辽的筹议控制在小范围内,降低泄密的可能性。

上文提到1916年,张謇听闻有全国水利局空费国帑、无所事事之议论,内阁有裁撤全国水利局,另设导淮机关之意,张謇特意致电段祺瑞,向段以及内阁成员陈述全国水利局的历史,意图阻止内阁裁撤全国水利局。

其中也体现沟通松辽的秘密筹划:
而导淮局之改全国水利局也,壬子、癸丑之后,东邻眈眈于我奉、吉、黑三省农垦、林、矿、交通,着着进行,且有种种要求。

项城以东圉垂危,而保农垦、林、
矿之枢要在交通,遂采下走沟通松辽之议,决定与淮兼治。

惟规画松辽,须大事测
量,而揭橥其名,恐引起外人之注意。

复采<禀>[秉]三檗栝不露之议,改导淮总局
为全国水利局,仍以下走承其乏。


将导淮机关改为全国水利局,使得沟通松辽在全国水利局的名义下进行,正是为了不惊动强邻,实现秘密筹划。

而“复采<禀>[秉]三麋栝不露之议”,也解释了张謇时代沟通松辽少为人知的原因。

自身实力不足,北洋政府只能小心谨慎、秘密筹划沟通松辽。

假如裁撤全国水利局而恢复到原来情形,那么沟通松辽工程就要暴露,张謇忧心忡忡,所以才会言辞激烈地反对裁撤全国水利局。

①《致奉天省长函》,民国三年(1914),见《张謇全集》第2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507页。

@《沟通松辽筹备航业密呈》,民国三年(1914),见《张謇全集》第l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

@《致段祺瑞函》,民国五年(1916.8),《张謇全集》第2卷,上海辞海出版社,2012年,第615页。

4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