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光现象和透镜
光现象与透镜 总复习
![光现象与透镜 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7d608b6960590c69fc37602.png)
(多选)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规眼成像在规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规眼成像在规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 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
机的镜头
END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应用
(1)用来成像 ;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觃律: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戒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
向偏折。 光从水中戒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向远 离法线的方向偏折。(空气中的角大) ②光线垂直射向界面,传播方向丌变。
③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像 4’ 物体 1 2 3
4
2F F
o
F
2F
2’ 1’
3’
“ 一焦分虚实, 二焦分大小 物近像远大 物远像近小 ”
镜头(凸透镜)
像 ( )
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 小的实像。( 物距>2f )
屏幕
像 投影仪
投影片 (物)
镜 头 凸 透 镜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 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 倒立的实像. ( f<物距<2f )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 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 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
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
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不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B.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
光现象及透镜知识点
![光现象及透镜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e6e6e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5.png)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亮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观看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 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无视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无视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外表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五、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最大〕天际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
玻璃
折,不管从空气中进入其他透亮介质还是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空气一侧中的光线〔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大于另一侧光线〔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及空气一侧光线更靠近界面〕。
b、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时所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因此像点、入射点确定在折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上,加上折射光线经过的某一点,其中两点便可确定折射光路。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看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留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而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初中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5f9f639b6648d7c1c74692.png)
教材分析
• 一、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 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 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前者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后者统称为体验性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2)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道理及其应用。 (二)体验性目标 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 的精神等。
河南省招物理试题精编
5.(2008年河南14题2分)在“探究凸透镜的 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0cm B.15cm C.20cm D.30cm
河南省2008-2011中招物理试题精编
6.(2009年河南9题2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
都能进行反射;都能进行漫反 射; 不同点:光的传播不需要 介质,而声需要;光是由直线 传播,而声不是;传播速度不 同;光能在真空环境下传播, 而声不能;
河南省2008-2011中招物理试题精编 4.(2011年河南3题2分)在 我省高速公路上安装有太 阳能视频监控系统,如图1 所示。晴天,电池板将太 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向蓄 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 __ 能储存起来。监控摄 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 _透镜(选填“凹”或 “凸”)
光现象与透镜教材通研及重难点突破
![光现象与透镜教材通研及重难点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8b3ed51779563c1ec5da71a7.png)
【本单元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强调实验的作用 初中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实验。一如既往,本章 仍然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 ,直接获得生动的实验事实,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对物 理学习以及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 兴趣。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结合 ,用于引导掘进的方向;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剖析神话 故事;光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宇宙之大;平面镜成像 在视力检查上的应用,光的能量方面的应用──太阳灶, 以及海市蜃楼、热谱图、驻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力 和活力。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 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
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AB在该平面镜中所
成的像(用符号 表示平面镜)。 图7
点拨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作图时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上短斜线,虚像、法线要用虚线表示。
变式拓展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8中画出 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图8
重难点突破
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例1】小红利用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的实验。 (1)小红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9),要使入射光线 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是 一定垂直 (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 以不垂直”)。 (2)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 靠近 法线。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 在纸板B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4)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E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 如右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 角等于反射角;小明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 认为 小明 的结论正确,理由是 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 . 。 (5)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光路具有可逆性 。 OE 方向射出。这说明
第2讲 光现象
![第2讲 光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a3634d0ddccda38376bafc0.png)
第2讲光现象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要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有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的形成、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2.小孔成像是成倒立(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填“实像”“虚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填“有关”“无关”).在光屏和小孔位置一定时,物体离小孔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填“大”“小”).在物体和小孔位置一定时,光屏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填“大”“小”).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108 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识要点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_ 平面内;(“三线共面”)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法线___两侧;(“法线居中”)③反射角= 入射角.(“两角相等”)特别提醒:(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反向,反射角=入射角= 00.(3)角度关系应表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相反表述不符合逻辑关系.2.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面光滑的是镜面反射;反射面粗糙的是漫反射.“光污染”是镜面反射;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知识要点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虚像.特别提醒: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觉得自己在镜中的像变大了,这是由于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的缘故,而像的大小不变.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光的反射.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①实验探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②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③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④玻璃板的放置要与水平面垂直.⑤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物距和像距.⑥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应该在较暗(填“亮”“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4.实像与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___能__(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用实(填“虚”或“实”)线表示;虚像:由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用__虚__(填“虚”或“实”)线表示.二者都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知识要点四: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改变____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_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法线____两侧.③当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__小于___入射角;当光由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大于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增大____.④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___不变______ 此时的折射角为00.⑤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可逆____ 的.3.人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是由于光从水斜射到空气中,有折射光进入人的眼睛的缘故.此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它比实际的位置浅;鱼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有折射光进入鱼的眼睛的缘故.此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它比实际的位置高.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其中,偏折度最大的是紫光,偏折度最小的是红光.把七种色光按照这一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利用红外线可以制成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利用紫外线可以制成灭菌灯、验钞机等.要点探究典例解析考点一:光现象的区分例1.【2016德阳】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B)A.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解析:A.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C.“老花眼”是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弱造成的,戴“老花镜”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是因为星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方法归纳:本题综合考查了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熟悉一些常见的光现象,能较快地解答出此类问题.下面表格内容整理了生活中的常见实例,请同学们区分下列光现象:生活实例现象分类生活实例现象分类水中的“倒影”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树荫下太阳的“光斑”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海市蜃楼”光的折射日月食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池水变“浅”光的折射在地平线以下看到了太阳光的折射跟踪训练:完成课堂实战演练第1~2题.考点二:光的反射例2.【2016巴中】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发射后,反射角为60度;某湿地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镜面(选填“漫”或者“镜面”)反射.解析: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60°;平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湖水清澈可鉴说明湖水中出现了物体的像,该像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形成的.方法归纳: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即法线居中.反射角=入射角的规律,可以画出光路草图,找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根据反射定律并结合简单的数学知识求解.跟踪训练:完成课堂实战演练第3~4题.考点三:平面镜成像例3.【2015广安】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明明同学设计了下来实验步骤: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放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adbc(填写实验步骤前的字母).(2)步骤c的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保证结论的正确.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合理顺序为: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2)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应改变玻璃板前面蜡烛的位置,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此实验做三次或三次以上.方法归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跟踪训练:完成课堂实战演练第5~6题考点四:光的折射规律例4.【2016雅安】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 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方法归纳: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在交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跟踪训练:完成课堂实战演练第7~9题课堂实战演练1.【2016乐山】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C )2.【2016遂宁】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解析: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故A正确.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结果,故B错误.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D.天狗吃月,即为月食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甲乙(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或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_____反射角与入射角.(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2016内江】如图甲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锐角,小聪想用一个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帮小聪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5.【2015成都】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2 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6 cm,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A的像,他再取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2 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6.【2015 南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兰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1)蜡烛B要与蜡烛A完全相同,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前(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虚(选填“虚”或“实”)像.(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7.【2016广安】当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中时,会发生折射,如图所示.画出的折射光路,正确的是(C)A. B.C.D.8.【2015成都】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D)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D.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9.(B级)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域空气的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53°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100°,则反射角大小为37°,折射角大小为43°.。
光的折射和透镜课件
![光的折射和透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21e8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b.png)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 波长有关。
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 比值是常数,这个常数叫做折射率。
折射率与色散
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 ,导致光线在通过透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透镜的色散程度与其材料的折射率有关,材 料的折射率越高,色散程度越大。
光的折射和透镜课件
目录
• 光的折射 • 透镜 • 光的干涉和衍射 • 光学仪器 • 光的全反射 • 光的偏振
01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01
光线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其传 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02
当光线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 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 入射角。
折射定律
总结词
照相机是一种用于拍摄照片的光学仪器,通过透镜将景物聚 焦在感光材料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详细描述
照相机主要由镜头、快门和感光材料等部分组成。镜头将景 物聚焦在感光材料上,快门则控制曝光时间,感光材料则记 录下光线的分布并形成图像。不同类型的照相机使用的镜头 和感光材料不同,但基本原理相同。
05
为了减小色散程度,可以选择低色散的透镜 材料,如冕牌玻璃或火石玻璃。
02
透镜
透镜的种类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具有会聚 光线的作用,能够将平行光线会 聚于一点,即焦点。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具有发散 光线的作用,能够将平行光线发 散,使光线的传播方向偏离主光 轴。
透镜的焦距
焦距
透镜对平行光线的会聚或发散能力的 大小,用焦距来表示。焦距越短,透 镜的会聚或发散能力越强。
金属表面
当光线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由于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的散射作用,可以产生偏振光。这种 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金属表面的法线方向垂直。
物理中考复习2光现象透镜
![物理中考复习2光现象透镜](https://img.taocdn.com/s3/m/1ec1a4e4551810a6f52486db.png)
第二章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大小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便在身后出现影子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模型法)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为3×108 m/s= 3×105 km/sV空气›V液›V固(此点恰好与声速相反)光年是长度单位注:“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的形状与像的形状无关经典例题: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C.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反射定律①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当垂直入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⑤反射过程中光线是可逆的(注意顺序:反射在前)两种反射类型:镜面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发射出去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材料:玻璃板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本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1)用玻璃板的原因:方便寻找像的位置(2)使用刻度尺: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使物与像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为了证明物像大小相同(4)检验像的虚实:用白纸做屏幕放在玻璃板后,观察白纸,白纸上没有想的形成,说明平面镜所形成的虚像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经典例题:画出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 点的光路图KEY: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平面镜成像作图(1)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旋转光线 (3)旋转平面镜(即旋转法线) (4)互成直角平面镜注:①迎着月光走,亮的地方是水坑;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是水坑②黑板反光是发生镜面反射;我们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③在桌子上铺白纸,把一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从侧面看纸比较亮(发生了漫反射) ④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散的光进入眼睛,而不是眼睛发光 ⑤平面镜读数:⑥自行车的“车灯”是一个垂直的平面镜经典例题:如图所示,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B .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像 D .用一块木板挡在像的前面,可以挡住镜中的像S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发散光 凹面镜:会聚光 应用:汽车观后镜 放大镜 应用:太阳灶 汤勺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交界点上)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三线共面) ②折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射入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 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③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④光路是可逆的 ⑤当折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 折射同时发生 ⑥ 光的折射看到的是虚像 且虚像的位置总是比实际像的位置偏高① ②经典例题:如图所示,A 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
光现象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现象透镜的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695a43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8.png)
光现象透镜的成像规律一、引言光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透镜成像规律指的是透镜对入射光线的折射作用,使得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能够在一定位置上形成清晰的像。
本文将从光现象和透镜结构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透镜成像规律。
二、光现象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沿着直线传播,这就是所谓的直线传播原理。
当光线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入射角和折射角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此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个固定关系,即斯涅尔定律:$n_1\sin\theta_1=n_2\sin\theta_2$。
3. 球面波前当点光源向周围发出波动时,波前呈球面形状。
这就是所谓的球面波前。
三、透镜结构1. 透镜类型根据透镜的形状和折射率,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其中,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可以使光线向中心聚拢;凹透镜则是中央较薄、边缘较厚的透镜,可以使光线向外发散。
2. 焦距焦距指的是一个透镜能够将平行光线聚焦成一个点所需的距离。
对于一个凸透镜而言,它有两个焦点,分别是正焦点和负焦点;对于一个凹透镜而言,则只有一个虚焦点。
四、成像规律1. 物距公式物距公式指的是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关系。
设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p$,像到透镜的距离为$q$,则有$\frac{1}{p}+\frac{1}{q}=\frac{1}{f}$。
2. 像方放大率像方放大率指的是成像后图像与实际物体大小之比。
设实际物体高度为$h_0$,图像高度为$h_i$,则有$m=\frac{h_i}{h_0}=-\frac{q}{p}$。
3. 成像性质根据透镜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像为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为虚像。
五、总结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一个基本问题。
通过对光现象和透镜结构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透镜对入射光线的折射作用,使得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能够在一定位置上形成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人教版 教材系统复习 第2讲 光现象 第1课时 三种光现象及其辨识
![中考物理人教版 教材系统复习 第2讲 光现象 第1课时 三种光现象及其辨识](https://img.taocdn.com/s3/m/ecd6161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1.png)
律 两角 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1□1 中时,折射角1□2小小于于入射角;光
或
增增大大
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
关系
特
(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 时,折射角□13大大于于入射角;当入
点 射角)
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1□4增增大大
相同点 在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15可可逆逆
考点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类型
镜面反射
类型 1:三种光现象的辨析
(2022·重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蕴含了光的折射知识,如
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B)
(人教八上 P83 想想议议改编)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 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 A 处看不到硬币,这 是因为光沿直直线线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 是由光的折折射射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虚虚(选填“实”或“虚”) 像.
考点 3: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定 三线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律 共面 在□6 同同一一平平面内面
线都在□7 同同一一平平面内面
或
内
内
两线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
特
分居 □8 法法线线两侧
位于□9 法法线线两侧
点
定
反射角□10等等于于入射角,反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E 沿 AO 射到镜面上 O 点,纸板 F 上会显示出反射
光束 OB,接着将纸板 F 绕 ON 向后翻折,则纸板 F 上不不能能(选填“能”或
“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同一
平平面面(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内.
初中物理光现象及透镜
![初中物理光现象及透镜](https://img.taocdn.com/s3/m/5568bfa4eefdc8d376ee32da.png)
中央。 7. 高空照相,物体离的非常远,镜头与底片距离近似等于焦距
眼球和眼镜
好像一架照相机(视网膜上呈倒立缩小的实像)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 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
光 现 象
ONTENTS
1 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
3 平面镜成像
4 光的折射与色散
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 星星 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 电灯…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为3×108 m/s = 3×105 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但可近似为3×108 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和径迹
1.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用两根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 玻璃板必须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 通过玻璃板会看到两个像的原因:两个表面两次反射成像 5. 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垂直 6. 不用厚玻璃板的原因:两个表面使光反射成两个不重合的像 7. 蜡烛最好点燃在较暗的教室中实验较好:可以使进入人眼更多的蜡烛光的反射光
Q: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 A: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 实验现象: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023年中考物理基础复习 第二讲 光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基础复习 第二讲 光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b9cd4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6.png)
母题4 (跨学科实践)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
则见四邻矣。”如图所示的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其中涉及的光学知
识分析正确的是( C )
A.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插秧人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像
C.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D.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
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图示
①反射面平整光滑
①反射面凹凸不平
特点
②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 ②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四面八方
③只能从反射光的方向看到物体, 且明亮、刺眼
③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相同点
①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②光路可逆
现象举例
镜子、车尾灯、玻璃墙面的光污 染、反光的黑板
电影屏幕、看到黑上的字
母题2 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自__行__发__光_____的物体,如太阳、电灯、萤火虫等。月亮不是光源。 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径迹和方向的一条带箭头的直线。(理想模型) 3.光的传播条件:光可以在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光可__以_____在真 空中传播。 4.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_沿__直__线_____传播。 5.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 m/s。光年是长度单位。 6.小孔成像与影子的区别:小孔成像成的是倒____立的实____像,像的形状与孔的 形无状关____;影子不是像。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不__点__燃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 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光现象PPT课件
![光现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6d748f3b3567ec102d8afe.png)
②刻度尺: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__距__离__关系. ③大小相同的蜡烛:比较像和物体的_大__小__关系.
(2)实验结论 ①像和物到镜面的_距__离__相__等_;②像和物的大__小__相__同__;③像与 物的连线与镜面__垂__直__;④物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_正__立__、_等__大__
的虚像;⑤像和物“左右相反”.
平面镜成像、 水中的倒影
-
10
2.平面镜的成像原因和应用 (1)原因:光的反射.
(2)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利用平面镜特点作图的两种方法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找像的位置;
(2)根据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图. 4.凸面镜和凹透镜
(1)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用:汽车的观后镜、街头拐 弯处的反光镜等.
图 2-7
-
43
答案:如图 3 所示.
图3
-
44
6.(2010年广州)如图2-8,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 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 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 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 d 的实 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
34
考点6 看不见的光 【例6】如图2-5 所示,把一张面值为100 元的人民币 放在验钞机的暗箱中时,钞票上显现出“100”字样,原来暗箱 上端有一只特殊的灯,能发出__________,它可以使钞票内 ________物质发光,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图2-5
-
35
思维点拨: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它可以使钞票内“100” 的字样荧光物质发光,用来鉴别钱的真伪.
-
17
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 【例1】(2011年重庆)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 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初三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1) 人教版优秀课件
![初三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1) 人教版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0641e133d4b14e852468c4.png)
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
三.典型习题选讲:
1.两条已知光线L1、L2,是从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 两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请找出
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光线 L1、L2的入射光线。
2.试画出ΔABC在平面镜中
S
L1
所成的像。
L2
A′
A
C′
S′
C
B′ B
3.一束太阳光跟水平面的夹角为45°,现想利用
B′
(答案:30°)
O 15°
5.一人身高为1.68m, 他站在平面镜前5m 处。(1)当此人以0.6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时, 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相对于他本人的速度 多大? (2)此人站在平面镜前想看到自己在平 面镜中的全身像, 平面镜的高 度不 得小于多 大? 答案:(1)1.2m/s; (2)0.84m 。
B′
A
A
A′
B(B′) B
A′
(3)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3×108m/s=3×105km/s。
※知能要点练笔(一):
1.上体育课时,体委是怎样检查队伍是否站 直的?
2.雷雨天气打雷时, 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 后听到雷声?
3.请开发你的想象空间,若光不沿直线传播, 这个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两天之后,天上果真降下大雨,村民都纷纷来朝拜石佛,而把右边的石头当成了台阶,踩踏跪拜,夜深的时候,两块石头开始了他们的对话。 右边石头说:我们俩同样都是一个山上的石头,论时间、外形、机会我都胜过你。而现在你却高高在上,接受人们的膜拜,这些人却踩着我的身体去朝拜你,把口水吐在我身上,太不公平了。 石佛(左边的石头)笑了笑说:兄弟:其实一切都是公平的,从小我就知道,论资质我不如你好,当我们同样被采集下山的时候,石匠说要把你雕成佛像,你怕疼不肯让身上留下凿痕,可是我就想为老百姓带来幸福和美好,要我的生命我都愿意,所以我接受了千锤百炼,才变成佛像的。
初三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2)(课件) 人教版
![初三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2)(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43195827d3240c8447ef71.png)
c) 过光心的入射光线
F OF
F
OF
※知能要点练笔(二)
1.下列所示的各透镜中 (a)(c)(d) 是凸透镜, (b) (e) 是凹透镜。
(a) (b) (c)
2.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d) F
(e) F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光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 光屏看作 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 “视网膜”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 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 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 的条件下, 应将光屏
A.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不能使像清晰
B.远离透镜
C.靠近透镜 D.保持在原来位置
空 N气
β
P
Q
玻a 璃
N′
空
P 玻
气
Q 璃
璃表面时,光传播方向不变。
※知能要点练笔(一)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在水面处通常 会发生 反 射和 折 射 现象;当光垂直射到水 面上时, 折射角为 0° 。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 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 水,则光斑的位置
(4)投影仪的原理: 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放大镜的原理: 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近视眼镜用的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用的是凸透镜.)
凸透镜的应用
照相机
幻灯机(投影仪)
放大镜
※知能要点练笔(三)
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在
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的是蜡_烛_____凸、透__镜____、 __光___屏___; (2)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 验前首先要调整凸__透__镜__和光 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 心大约在同__一__水__平__线__上__。(3)通过实验观察到, 实像 和虚像的转折点是一倍焦距点位置 ,放大的实像和 缩小的实像的转折点是 二倍焦距点位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复习第二讲光现象和透镜一、中考目标回顾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和光的反射、折射的规律。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所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4.认识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5.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6.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7.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二、陕西中考回顾:(06年)1.我省华县的“皮影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皮影戏演时,人们从影幕上看到的“影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D.平面镜成像26.如图所示,小明拿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白纸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在此透镜前35 cm处放一点燃的蜡烛,则可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用到的光学器材_______________就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2)被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如图一2所示,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07陕西课改)30、(07陕西课改)(每空1分,共6分)图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上。
(2)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_____________,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
(3)如图,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4)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蜡烛一倍焦距处向蜡烛移动2cm,可以从_________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光屏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_________的虚像,_________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2008年1、对下列图中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28、(1)请观察图-1a后,在图-1b中的适当位置处,画上矫正视力所需的透镜。
(2)请在图-2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009年7、有一种自行车装有激光系统,人在晚上骑车时,该系统发出的激光在路面上形成“虚拟自行车道”,如图所示,它可以提醒来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司机能看见.“虚拟车道”是激光在路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激光是一种电磁波D.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1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取了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并将蜡烛、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1)点燃蜡烛,保持蜡烛、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经过调节之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一定________cm.生活中的(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计分)就用到这一成像规律.2010年(陕西)错误!未指定书签。
.对下列列四幅图解释正确的是()错误!未指定书签。
.通过细管可以看见水底的物块,但从细管穿过的直铁丝,却碰不上物块.请在图-1中作出通过细管看见物块的入射光线和法线.2011年1.下列图片和文字对应正确的是2..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D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4.(3分)如图是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
使用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应一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0.(4分)根据图示实验,完成填空。
图-1所示,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012年1.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9.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带对光线有作用的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2014年2、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里,水泊点点,碧水云影,柳枝摇曳.关于公园里的自然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花香四溢,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摇曳的柳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湿地能影响周边的气温,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11、图示为国际空间中上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像.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写出一种即可).(2)在图-2中,画出光线SA经水池壁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乙甲 三、 模拟训练 A 组1、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 .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B .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C .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D .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 2.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 、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B 、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C 、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D 、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如图3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A .平面镜发出的B .像s ′发出的C .平面镜反射的D .人的眼睛发出的5.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 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 的半透明纸上,且a 大于b 。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实像6. 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
小燕子向下俯冲过程中,通过湖面所成像的虚实、及其与像之间距离的变化是 ( )A.虚像、距离变小B.虚像、距离变大C.实像、距离不变D.实像、距离变小[来 7.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D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8.美丽的城市广场中,有一个美妙的音乐喷泉。
在水池的底部射出的光柱会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将喷泉照射得绚丽多彩。
某一时刻,一束光柱从池底通过水面斜射向空气,在水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若入射角为30o,则反射角________;当入射光线远离水面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水面。
9.图3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 部分相当于 ,对光有 作用。
每天早晨当你面带微笑走进校园后以1m / s 的速度走向整容镜时,你在镜中的像以 m / s 的速度向你靠近,你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 和B ,将A 和B 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 的一侧观察。
(1)点燃蜡烛A ,调节蜡烛B 的位置,当 时,B 的位置即为A 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 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A水中的倒影B手影C钢笔错位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为。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10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 (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B组1、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
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2.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
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3.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4. 如图2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5.如图1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6、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7. 小明向平静的湖面看去,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_射形成的虚像;若湖中的水深3m ,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_3m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8. 小豪用如图10 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申进行 (填 “较明亮”或 “较黑暗”); (2)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 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造成的; (3) 如果将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