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

合集下载

第14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版)(预习)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2024)

第14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版)(预习)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2024)

第14讲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 核心考点精准练模块四 小试牛刀过关测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像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的条件及应用;3.知道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4.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知识点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3.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4)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u>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7)表格:透镜焦距f= cm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见下表: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2f>v>f物像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v=2f 等大、倒立、实像 特点:实像大小转折点2f >u >fv >2f 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电影机u=f不成像特点:像的虚实转折点u <f 物像同侧 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联想它的应用来加以记忆,典型的三个应用是: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光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

光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

《光现象》知识点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C=3×108m/s,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C/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C/3。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1)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及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选择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实验中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放置,不然,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①比较像与物的大小;②确定像的位置。

(6)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7)一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或“玻璃板太厚”)。

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越薄越好。

(8)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

多次实验需要改变蜡烛的位置。

(9)用蜡烛进行实验时在较暗处实验效果更好。

(10)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

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

7、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的、等大的虚像)(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且平分(5)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整理版)透镜成像

(整理版)透镜成像

透镜成像一、知识概述通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光现象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介质的外表会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本周我们将学习一透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透镜1、几个概念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主轴——最简单的透镜两个外表都是球面的一局部,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轴。

薄透镜——如果透镜的厚度比球面的半径小许多,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光心。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F,F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O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意:会聚作用不一定要使折射光线相交,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指的是:光通过透镜后,其折射光线向主轴偏折,即在原光线的传播方向上合拢一些。

〔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以下图所示:(1)〔2〕〔3〕3、凹透镜的光学性质〔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跟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线。

如果迎着发散的光线望去,会觉得这些光线好似是从凹透镜后某一点F发出来的,F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指的是: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其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偏折,即在原光线的传播方向上发散开一些。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以下图所示:〔1〕〔2〕〔3〕例1、如下图,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L为透镜。

由图可知〔〕A.该透镜可能是凸透镜B.该透镜可能是凹透镜C.假设该透镜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D.假设该透镜是凹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解析:图中仅仅只给出了折射光线,而没有入射光线,此时无法确定光线相对于原来是会聚还是发散,故A、B都是正确;假设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那么B点为凸透镜的焦点,假设入射光线没有平行主光轴,那么折射光线不会通过焦点,即B不是焦点,对于凹透镜而言,没有实焦点,故C、D都是错误的。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光学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包括自然光源如太阳、星星、萤火虫等,以及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等。

月亮不会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其速度最快为3×10m/s=3×10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但可近似为3×10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的反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当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直线传播可以通过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现象来说明。

光的直线传播有多种应用,例如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小孔成像实验可以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取决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

光的反射可以通过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等现象来说明。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器材包括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

实验结果表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行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其特点,器材包括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

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课件)-苏科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件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课件)-苏科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件
重点实验 1.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模拟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缺陷.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重要方法
1.转换法:如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用转换法显示光路。 2.归纳法:如光的折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是运用归纳法 总结出来的。 3.控制变量法:如在探究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大小、凸透镜的 焦距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都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4.比较法: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这三种光现象及 其规律、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及其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凸透 镜成像的一些规律、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等知识,同 学们要注意运用比较法进行辨析。
第一节 光的折射
如图甲所示,一束激光在 均匀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射到 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 如图乙所示,向水槽中注入适 量的水,水面位于a处时,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折射, 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槽底 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水面升到b 处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折射角不变,此时的折射光线与 水面位于a处时的折射光线平行.
物 理 八年级上册
单元复习ppt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二节 透镜
复习内容导览
第四节
照相机 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第一节 光的折射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
第五节
望远镜与 显微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知识网络
光的折射 透镜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特点
应用——透镜的奥秘
凸透镜
作用——对光有会聚作用
为法线,则②为分界面.图中OA、OB位于法线的同侧,据光的反射定律
和折射特点可知,C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 ∠3为入射角,∠1为反射角,∠2为折射角. 图中∠2>∠3,据光的折射 特点可知,分界面上方为水,下方为空气. 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特点可 知,当∠3减小时,∠1和∠2都随之减小,则∠AOB增大。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学1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2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1光的直线传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2.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课件)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课件)

反射光现象
凸透镜的表面会产生反射光现象,损失掉一部分光 能量。
防反射涂层
在凸透镜表面涂上具有特殊折射率的化学物质,能 改善光线的传输和成像效果。
凸透镜成像对眼睛的影响
近视和远视
近视患者的凸透镜曲度较大,视力暂时得到矫正。远视患者的凸透镜曲度较小,使眼睛聚焦 更远的距离。
散光和斜视
针对这些眼睛问题的凸透镜有特殊的设计和片面,并且需要进行复杂的测试和调整。
显微镜
凸透镜用于放大物体,产生高清 晰度的图像。
凸透镜成像的误差分析
球面畸变
产生光轴外部像的缺陷。
非球面像差
不同位置焦点产生的成像误差。
彗差畸变
由近心点和远心点产生的误差。
胶片畸变
由相机或显微镜内部产生的误差。
焦距的测量方法
1 实验测量法
通过几何和光学方法,测量凸透镜的实际焦 距。
2 光屏法
将凸透镜放置于光源与光屏之间,获取焦点 位置和焦距长度。
3 物距大于焦距
像位置在凸透镜的异侧,产生缩小倒立的实像。
光线追迹法在凸透镜成像中的应用
画光线近似成像
使用光线追踪法手动计算凸透镜产生的实像。
定位光线位置
通过反向光线追踪,确定稳定的光线来源。
凸透镜成像的实际应用
相机镜头
凸透镜用于控制焦距,产生清晰 的图像。
眼镜
凸透镜用于矫正近视、远视及散 光。
光线传输定律
光线在空气与凸透镜上的传输 路径、速度和强度遵循能量守 恒,有特定的计算公式。
非球面镜面设计
通过多种数学方法,设计适应 不同目的和需求的非球面凸透 镜,以校正畸变和漏光等问题。
衍射和干涉现象
光线在通过凸透镜时会产生衍 射和干涉效应,对成像效果有 一定影响。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及练习题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1、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光心。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 F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发散透镜。

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作图,补画光路图。

方法:(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即沿直线传播)(2)对于凸透镜:一边为平行光,另一边就为会聚于焦点光。

(3)对于凹透镜:一边为平行光,另一边就为发散光(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另一侧的焦点上。

)练习题1.透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厚________薄的,叫做________镜,它能使光线________,所以又叫做________透镜;另一类是________薄________厚的,叫做________镜,它能使光线________,所以又叫做________透镜.2.老花眼镜(远视眼镜)是________镜,近视眼镜是________镜.3.凸透镜有________个________焦点.4.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光路的可逆原理可知: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________;②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其方向________;③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________.5.小华用________透镜会聚太阳光,在________处可以点燃火柴;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成为一束平行光线.6.有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甲和乙,已知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则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7.一束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则()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你原来靠近主光轴8.“用冰取火”时,首先要把冰块磨成()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9.完成图所示光路图10.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__11.下列所示的透镜对光线起什么作用。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解读)(原卷版)•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知识点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作业 巩固训练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牢记,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其规律。

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诀:“物大焦, 倒立实,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虚;物为焦,不成像”。

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2、凹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典例1-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可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窗户的像B.可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窗户的像C.可能在墙上看到正立的窗户的像D.可能在墙上看不到窗户的像【典例1-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 cm 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的是、的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

【典例1-3】如图的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游戏、导航等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接入。

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一些应用软件后,可以上网冲浪、播放视频、在线聊天;利用手机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卫星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可以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利用手机中的声音软件,可以测量声音的频率,甚至还能记录并播放出某些超、次声;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又称镜头),前置摄像头焦距短,利用软件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的功能,后置摄像头像素高,利用软件可以拍摄非常清晰的图像,高档智能手机还具有调焦(调整镜头和感光芯片的距离)的功能。

(1)智能手机摄像头的主要元件是(选填“凸”或“凹”)透镜,抓拍蜻蜓点水的细腻动作时,要用手机的(选填“前”或“后”)置摄像头;(2)关于智能手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手机屏之所以能显示出彩色,是因为它利用了光的三基色混合的原理B.我们能从手机中听到它所录下的“超声”,是因为播放软件播放时减慢了所录超声的频率C.拍摄照片时,物体距离手机前摄像头可以比距离后摄像头稍近一些D.智能手机的“对焦功能”是指能够调节摄像头的焦距(3)从手机的厚度来分析,镜头焦距要比普通相机的焦距要小的多,用手机镜头和普通相机镜头同距离拍摄远处的同一景物时,手机镜头拍出来的像显得(选填“更大”或“更小”)。

《探究凸透镜成像》讲义

《探究凸透镜成像》讲义

《探究凸透镜成像》讲义同学们,在咱们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八章光现象里,今天要一起探究一个特别有趣的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凸透镜是啥?咱们先得认识一下主角——凸透镜。

同学们可以把凸透镜想象成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小圆盘。

就像放大镜,对,放大镜就是一种凸透镜。

你们有没有拿放大镜去观察过小蚂蚁或者小昆虫呀?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拿着放大镜去看蚂蚁搬家。

我发现,透过放大镜,小小的蚂蚁变得超级大,就像个小怪兽一样。

这就是凸透镜的一个神奇之处——它可以把物体放大。

那凸透镜为啥能有这样的本事呢?这是因为光在通过凸透镜的时候会发生折射。

就好比一群小士兵(光线),本来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前走,遇到了凸透镜这个特殊的“阵地”,就改变了前进的方向,然后就出现了放大或者缩小等不同的成像情况。

二、实验器材准备要做这个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我们得准备一些东西。

首先,当然要有一个凸透镜啦。

这个凸透镜就像我们的魔法镜片。

然后呢,还需要一个蜡烛。

蜡烛可是个重要的角色,它就是我们要成像的物体。

再有就是光屏,光屏就像是一个接收图像的小屏幕。

还得有一个光具座,光具座就像是它们的小舞台,能让我们把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好。

我给你们讲个我当老师之前做这个实验的小经历。

那时候我自己在家里捣鼓这些器材,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合适的光屏。

后来灵机一动,用一张白色的纸代替了光屏。

结果发现,效果还真不错呢!不过,在实验室里,咱们还是要用正规的光屏,这样会更准确哦。

三、实验步骤1、摆放器材先把光具座放在桌子上,让它稳稳当当的。

然后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这里要注意哦,要让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就像排队一样,大家要站得整整齐齐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帮一个同学调整器材的时候,他的蜡烛放得特别歪,结果成像怎么都不对。

后来把蜡烛摆好了,成像就正常了。

我们可以先把蜡烛放在比较远的地方,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这里的焦距是什么呢?焦距就是凸透镜的一个重要参数,就像是它的“魔法半径”一样。

2015光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复习

2015光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复习

第四、 五章光现象、透镜及应用 复习一、知识整理1、光的直线传播: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 。

光在____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最快,最快速度为________千米/秒,________米/秒。

光在空气、玻璃和水中传播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子有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可画出图如右,先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 (1) 入射点O :入射光与反射面的交点,即图中O 点 (2) 法线ON : 叫法线,用虚线表示 (3) 入射光线:即图中的 ,用实线表示 (4) 反射光线:即图中的 ,用实线表示(5) 入射角: 光线与 的夹角,用i 表示 (6) 反射角: 光线与 的夹角,用r 表示当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___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___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两条光线的方向是___________的.平行光线射到___________表面,反射光线仍是平行光,叫___________反射.平行光线射到_____________表面,反射光线射向不同方向,叫_________反射,无论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________________.3、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___________像,物体和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它们的连线_______________,它们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4、折射规律是: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折射角__________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变_______________;当光线垂直射向透明的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__.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_______于入射角.5、在水中看到水上的物体变_______(高或矮) 像(实或像),这是_____________现象.6、小孔能成像,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像;平面镜成像是利用_______________定律,成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像.凸透镜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而成像的.7、平静水面上映着岸上景物倒影是_______________成像,由树叶间隙透过的阳光,照在地上形成的光斑是_______________成像;照相机底片得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成像,用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成像. 8、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 与焦距f 的关系是:u___________f ,像距v 与焦距f 的关系是:v __________f ;成虚像时,物距u 与焦距f 的关系是:u____________f. 9、在表格内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14、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变_____________,像变______________.若物体在u>2f 时,物距减小,像距变______________,像变_______________,像对物的大小来讲是______________的像.若物体在2f>u>f 之间,物距减小,像距变______________,像变_____________,像对物的大小来讲是_______________的像.若物体在u<f 时,物距减小,像距变______________,像变_______________,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立、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像.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21 分)1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下图中描述折射的四幅光路图正确的是……( )13、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 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大于120mmB.恰为60mmC.小于60mmD.略大于60mm1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是…………………・……………………(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D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 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 .向左移动后静止 B .向右移动后静止 C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 .仍在原来位置 17、对一款带拍照功能的手机,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它带有用凹透镜制成的摄像头光OB .要使拍摄物在显示屏上的像大一些,手机应远离被拍摄的物体C .要使拍摄物在显示屏上的像大一些,手机应靠近被拍摄的物体D .手机的屏幕就那么大,离物体远、近成的像是一样大18、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5: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5: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本章知识体系物距u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u >2fu=2fv=2f 等大倒立实像f <u <2fu <f 二、知识点例题呈现知识点1:凸透镜、凹透镜光路图例:完成下列光路图。

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 处移到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1、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2、凸透镜的几个要素:主光轴、光心O 、 F 、 f 、(物距u , 像距v 。

)3、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 有 作用。

4、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2) 过焦点的光线;(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透镜及凸透镜成像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 透镜,眼球好像一架 ,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 的 像。

2、近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或后),矫 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 透镜。

3、远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或后),矫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 透镜。

眼睛和眼镜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知识点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知识点4:眼睛和眼镜例: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中考真题呈现】1.(2019·威海)黑洞是宇宙中质量很大的天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见下表:
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
例3、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
(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
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A.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6.以下是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
A.缩小、倒立的实像
2.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
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越大。

他们得出的结论完整吗?
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专题09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原卷版)

专题09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原卷版)

专题09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原卷版)考点直击解题方法与技巧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1)焦距分界: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可以概括之为“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动态特性: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远,像越大;物体离焦点越远,像越近,像越小;可以概括为“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2、凸透镜成像规律共有5条,每条均包含了物距u、像距v、像的特点、规律应用等信息,解题时,只有根据题干提供的文字或图片,从中获取物距u、像距v、像的特点、规律应用等信息,找到试题考查的相应规律,方可成功解题。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典例11】(2022•连城县校级模拟)如图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D.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典例12】(2021•烟台)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其中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景物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选填“实像”或“虚像”)。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从而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后两个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变式11】(2022•曹县一模)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一定位于50~70cm刻度之间B.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C.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变式12】(2020秋•光明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光现象是初二物理必考的考点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物理的知识点要记住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四)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四)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练习(四):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姓名:班级:知识点回顾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2.光速:光既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速用字母c表示,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c =3x108m/s。

3.三种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1)镜面反射(2)漫反射(3)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

5.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6.光的三颜色:红、绿、蓝。

7.红外线和紫外线(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应用:热效应强,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等(2)紫外线应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能杀死微生物,验钞机、灭菌灯等8.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有会聚作用。

9.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有发散作用。

10.三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11.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A. 显微镜B. 照相机C. 老花镜D. “拐弯镜”3.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4.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 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5.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 点。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复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复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变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蜡烛向
镜和蜡烛之间放置合适的 近视


移动;也可以不改
移动;还可以不改变器材的位置,在透
(选填“近视”或“远视”)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
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
于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
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则,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障碍物更大
的像,应减小物距——玩具车应靠近障碍物,同时增大像距——镜
头向前伸。据此分析可知B正确。
跟踪练习2
将一支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
置,在墙壁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左右小范围内
移动光屏,观察像是否变模糊。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成

清晰的像,则像的大小比光源
(选填“大”“小”或“相同”)。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将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处,仅向
右移动光屏,能得到倒立、放大的清
晰实像
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
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
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
清晰的像
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
A.墙壁上是缩小的像
B.墙壁上是放大的像
C.只适当向右移动烧瓶,墙壁上可成清晰变小的像
D.只适当向左移动蜡烛,墙壁上可成清晰变小的像
类型二、“动态”规律及应用
例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附专项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附专项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附专项复习知识点1:透镜1、透镜: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所示。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典型光路。

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知识点2: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2f f<u<2fu<f 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光现象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现象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现象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现象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三条:
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远,成像的位置也就越远;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近,成像的位置也就越近。

2. 物像的大小关系:当物体离透镜很远时,成像为实像,物像大小相同;当物体离透镜很近时,成像为虚像,像比物小。

3. 成像位置与透镜焦距的关系: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定的距离,成像位置就在透镜的焦点上。

如果物体距离焦点的距离大于透镜焦距,则成像为实像,反之则为虚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光现象中考命题点:1.光现象的识别2.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3.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应用4.光现象的综合题5.光现象作图题①平面镜成像作图②光的反射作图③光的折射作图6.实验①平面镜成像实验②光的反射实验③光的折射实验【课堂练习】1.(2018•济南)“一湖一环”景观照明工程扮靓了济南的夜晚,极具泉城特色的“荷型柳意”系列灯具与它们在水中美丽的倒影相映成辉,如图所示。

水中“倒影”形成的物理学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2018•阜新)下列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水中的倒影B.地面上的影子C.海市蜃楼D.雨后的彩虹3.(2018•黑龙江)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pA.渔民叉鱼B.水中倒影C.手影D.海市蜃楼4.(2018•无锡)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棋子A、B应该等大B.茶色玻璃板可以用来成像C.方格纸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D.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会变大5.(2018•衡阳)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A.B.C.D.6.(2018•深圳)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雨后的彩虹B.树荫下的光斑C.池水看起来“浅”D.树在水中的倒影7.(2018•东营)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A.B.C.D.8.(2014•呼和浩特)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

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 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2)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m;(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5m,说明水位(选填“上升”或“下降”)了m。

8题9题9.(2016•烟台)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

我们能看到。

10.(2018•梧州)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用其中一种光照射钞票,可以使钞票的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叫(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11.(2016•营口)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2.(2018•枣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13.舞台上演员身穿绿军装,军帽上有红五星。

当没有其它光源的情况下,红色灯光照在演员身上,观众看到他军帽上的五星是色:身上的军装是色。

如果看到他身上的军装是绿色,此时照在他身上的灯光可能是色。

14.(2015秋•贾汪区期中)驻伊拉克的美国军人在夜间都戴红外线夜视镜,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发现敌方,红外线夜视镜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人体辐射的比它们的原理制成的。

15.(2016秋•莲湖区期中)《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现象: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窗外飞鸢的影子会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可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窗外飞鸢的影子是形成的,“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

16.(2017秋•成都期中)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m处,身高为1.65m,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7.(2018秋•金牛区校级期中)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打到光电屏(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

如图所示,与液面夹角为45°的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光点S1,一段时间后光点由S1移到S2时,且S1S2的距离为4cm,则该液面(选填“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为cm。

18.(2015春•温州期中)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AE⊥CG,∠4=∠5,则为入射光线,为折射光线,为界面,空气在界面的侧。

(填“上”“下”“左”或“右”侧)19.(2018•黔南州)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19题20题20.(2017•衡阳)如图所示,A′B′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1.(2018•十堰)如图所示,AB、CD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21题22题22.(2014•葫芦岛)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OB沿水平方向射出,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平面镜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23.(2016•茂名)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

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24.(2018•衡阳)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水面,已知入射光线AO,画出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24题25题25.(2018•成都)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空气中射到半圆形玻璃砖上(O为圆心),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①反射光线;②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6.(2017•大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已知半球形玻璃的球心为O,请画出这束光线在半球形玻璃左侧平面发生的折射、反射光路图。

26题27题27.(2016•聊城)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

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28.(2018•莱芜)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然后在玻璃板后放置未点燃的蜡烛B,并移动蜡烛B直到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在移动蜡烛B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A的一侧,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2)在实验的过程中,小华仔细观察,发现蜡烛A的像有重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3)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中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取一个光屏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A的像,这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此时,小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置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蜡烛像,则蜡烛A到凸透镜位置的距离是cm。

(5)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6)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7)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助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8)记录蜡烛B的位置,用刻度尺在白纸上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s如图乙所示,是cm.通过多次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9.(2017•威海)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版上显示出了入射光AO 和反射光OB的径迹,他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一个保留的方法:。

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OB后,小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图乙方式放置,并以ON为轴旋转该塑料板,观察塑料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探究,小明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2)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

30.(2016•聊城)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

(5)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NOF上可看到反射光OF,若将纸板NOF向后折,将(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应在。

31.(2017•安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光线,而只存在光线。

32.(2017秋•丹阳市校级月考)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1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

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