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形象
大学: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后达到西天取回真经。
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高老庄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参果、盘丝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
在与妖魔鬼怪进行斗争中刻画了师徒四人鲜明的个性.故事生动,几百年来老少皆宜。
关键词:斗争自由坚强善良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
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
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
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
一、独特的人物形象
1、唐三藏
因为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
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
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
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
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
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
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2、孙悟空
所以西游记的灵魂人物应该是孙悟空。
孙悟空本来是仙山上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
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
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
於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做「孙悟空」。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
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
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虫,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
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
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
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
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
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
3、猪八戒
而另外代表逸乐角色-猪八戒,虽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就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
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贪吃懒惰,又重视物质享受,遇到困难他就喊散夥,无法坚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诱惑,几乎抛下其他人而中断修行之路。
没想到那却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
这些出乖露丑的行为,在吴承恩笔下写来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讽。
而猪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丑笑料当中,给予读者对人性贪欲的省思。
4、沙悟净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净,他则著墨较少,但是呈现的是刚毅木讷,沈默踏实的性格。
二、丰富的性格特征
1、严格执着的唐僧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真经,影响深远,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西游记》小说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
人为之学习的楷模。
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
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
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顽皮机智的孙悟空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
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
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确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野猴”。
且看他的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
但是从五行山下出来以后的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使得他归顺、听话了。
孙悟空的超级本领在这时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其实这也是悟空聪明机智的一面,如果不听话,就要上“紧箍”,甚至被赶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驾师父西天取经的任务。
林语堂说这代表“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
孙悟空———美猴王,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3、功利憨厚的猪八戒
提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
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
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
(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
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
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
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4、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
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
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
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
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西游记人物现代分析
1、唐僧
唐僧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忠厚正义、仁爱礼让,有其坚定的信念。
如果不是潜心修炼的得道高僧,观音菩萨怎会选他当取经人呢?应该说他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虽然没有半点高强的武艺,还步步该灾,时时需要人保护,却能够把桀骜不逊的孙悟空、一心逃走的猪八戒、凶神恶煞的沙和尚都凝聚到一起,这需要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
看久了西游记,会发现,在三个徒弟当中,虽然唐僧炒了悟空几次鱿鱼,但是跟大徒弟的感情最好,哪次不是悟空救出身处险境的自己?就像观音菩萨说的:没有孙悟空,你是到不了西天,取不到真经的。
唐僧当然明白大徒弟孙悟空的重要性,对悟空给予厚望,用悲慈之心来感化他,也算是用心良苦。
能够上天入地,不断闯祸的悟空遇到了唐僧,才算找对了方向,保护师傅取得真经,才算是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最终被佛祖赐封为斗战圣佛,可见唐僧对悟空也有知遇之恩。
2、孙悟空
孙悟空代表的就是刚正不阿,骁勇善战,在妖魔鬼怪面前敢打敢拼,毫无畏惧,一根如意金箍棒所向披靡,令上至天神,下至鬼怪无不闻风丧胆,堪称三界内少有的大英雄,难能可贵的是出身卑贱的“猴哥”藐视权贵,知道自己被玉帝招安后所赐的弼马温是个不入流的“官”感觉受了奇耻大辱,当即反下天庭,竖起一面“齐天大圣”的旗子来,一只得道的石猴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怎不让人拍案叫绝!就算是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他也敢讨个说法。
然而,就像一句经典的名言说的一样:越是优秀的人他的缺点就越明显,“猴哥”艺高胆大,但缺乏细致和耐心,忘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古训,落得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的惩罚。
追随唐僧西天取经之后身经百战,屡立大功,对于师父唐僧忠心耿耿,虽说曾经三番五次地被赶走,但师徒之恩未忘,师傅有难随叫随到,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猴儿。
就现代团队管理来说,悟空绝对是工作能力最强,业绩最突出的一个顶梁柱,用好这样的人才我想还是应该用唐僧的老办法,一是明确工作任务,坚定取经目的,即目标激励;二是关怀,人是感情动物,即使“石猴”也不例外,他也需要来自团队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即情感激励。
除了这两项法宝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紧箍咒”,这是悟空最怕的一招,不到万不得已不用,事实证明成就唐僧取得真经的这三样用人法宝在现代团队管理中一样有效。
3、猪八戒
八戒是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地位仅次于悟空,是个反面、搞笑、圆滑的角色,能力不咋地却颇受师傅的偏爱,天生是悟空的死对头,当大师兄孙悟空骄傲自满,神气很足的时候,他在师父耳边给他扇扇风,说说坏话。
当师兄被师父生气赶走的时候又是他从中调解矛盾。
八戒曾为天棚元帅的资历让他熟悉各路神仙,用现
在的话叫社会关系广泛,能办事。
八戒嘴巴甜,会说话,在单调枯燥的取经路途上却是个开心,解闷的。
没有八戒的尖懒馋滑也衬托不出悟空的精明能干。
在现代团队中八戒绝对是个出色的公关人员,能够处理好方方面面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在取经路上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4、沙僧
沙和尚,这是个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角色。
精彩的打斗场面他露脸最少,搞笑的台词他是一点也沾不上边,但是也不能小看他。
悟空虽然武艺高强,水下却施展不开,遇到水中怪兽就需要沙僧出手了。
在师傅遇难,悟空受困时,八戒嚷嚷要分行李,沙僧立场坚定不肯散伙,耐心劝师兄想法搭救师傅,按现在的话来说,沙僧属于对团队有较高忠诚度的专业技术类人才。
试想想,如果一个团队里面,只有悟空的风风火火、八戒的圆滑赖皮,没有沙和尚这样少说话、肯做事的人,那是不行的。
否则,谁来挑行李?谁来照顾唐僧?危机关头谁来挺身而出?我想,领导应该是希望自己的队伍里多一些沙和尚这样的人吧!
三、总结
《西游记》,它不同于《三国演义》的雄心勃勃、野心蠢动和霸权昭然;它没有《水浒传》里人与人之间的血腥杀戮;它更少了《红楼梦》里的缠绵情节与勾心斗角;它有的只是——为了真理而献身的至诚心!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每个人对事对物的领悟也就不一样!
《西游记》里唐僧为了取得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吃尽苦头,经历艰难险阻,长途跋涉整整十三个春秋,终于手捧梦寐以求的印度真经,班师回国。
现代人重温习研古典名著,断然不能仅仅从表面上消化,主要是悟透其内在深藏的潜质……
唐僧取经——代表一个人修成正果。
一个人修成正果,毫无疑问,先须扫除一切内在的与外在的障碍——即孙悟空斩妖除魔、踏平坎坷、成就正果大道;在修成正果的同时,须去除贪念,欲念,懒惰,妄想,才能净心悟道——即猪八戒好色、贪吃、懒睡懒动、以及时时念念不忘聚敛财道;修成正果是诚恳笃实才能达成的——即沙僧的老实、脚踏实地与心地敦厚;修成正果并非口里狂言几句大话能成——即白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少说多做……
整部《西游记》可用一副图表示:
夏(生长)
春(生发) 秋(收敛)
冬(收藏)
这是指宇宙中大自然的运转都是根据此图的顺序运转的。
南(义)
东(仁) 中(信) 西(礼)
北(智)
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即一念通,念念皆通:
八戒(妄念)
悟空(开悟) 唐僧(正果) 沙僧(诚实)
白马(少说多做)
“欲知天下事,山中问野人”。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了助唐僧西行取经成功,跋高山、涉大海、渡大川、担惊吓、捻色妖、扫障碍,捉“蝎子精”、踩“蜈蚣精”、赶“黄鼠狼精”、拿“蜘蛛精”、伏“牛魔王精”、扁“狮子精”、斗“狼类的精”、烧“柳树精”、以及狠打“白骨精”等等……
这充分阐释一个人在圣道旅程中想要达到“开悟”的称度是何等不易!甚至远远不止九九八十一难……
无论山川或海洋、无论村姑或动物、无论昆虫或飞鸟,宇宙中的一切莫不时时在变迁之中,不可测知的灾祸会随时降临在一心求取圣道安康者身上。
这就更加促使唐僧这类求取圣果者尽速渡过欲海,到达觉悟之彼岸!
悟空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他明明可以背起唐僧师父翻几个筋斗就到达取经原地的,何以多此一举地九绕十八弯地历尽苦难一步一步西行不停?
——倘若一个人想求得圣道的永恒解脱之道,一步登天显然不行,循序渐进,吃苦了苦,消业解业,方为圣道之本!
求证圣道必然需要不断的苦修,忍受各种熬炼。
孙悟空乃自封齐天大圣,而玉帝老儿在悟空通天的本领下也只得点头应允,说明悟空的本事确实名不虚传。
但为何观世音菩萨凭地要给他戴一个紧箍咒呢?
——此是指寻找正觉之路的人,必须去除心中的傲慢,而沐浴在教法的光辉中!
而《西游记》中的唐僧代表的是修成正果,因而真正的“正果”是不为利益、伤害、谗言、荣誉、歌颂、辱骂、痛苦、快乐等世间八法所动摇的!以上书中所列举的这俗世凡间的八法,在求取圣道中是虚幻不定的、是会不定期消失的……
人,仿佛一生下来就是为贪欲而活的。
还在奶孩时期的婴幼儿就懂妒嫉,他会不让别的婴幼儿吃自己母亲的奶水;孩提时期,会为了争棒棒糖而哭闹;少年、青年、壮年、中年及老年,哪一个时期不是活在贪欲中?!
猪八戒就是代表这种“贪欲”的本质的。
猪八戒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本事——
他在陪唐僧取经的途中会念念不忘娶媳妇;他会在鞋底裤脚藏银两;他会在陪孙悟空探荆棘之路时睡大觉;他偷吃东西更是常事……
猪八戒把世人心底那种最贪婪最自私最龌岨最胆小最窝曩最妄想的本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要想去除这种与生俱来的坏习气,塀弃这种凡夫俗子的贪心不足,若然没有孙悟空神通广大的法力压制他,是很难让猪八戒的心重归圣道的——即一个人只有在对宇宙人生真理的开悟下,在坚定不移抱定心念的圣道旅程中,才能压制住自身的烦恼、妄念、贪心、欲念以及懒惰……
此等离圣道之旅的圣地还远不足以到达,故而老实八交的沙僧该出场了……
按理说,沙僧就一仆人型,此类人,多一个不为多、少一个不为少。
但,要想求得圣道之旅那永恒的解脱之道,少了“诚实”是断然不可的,显而易见,谨代表着“诚实”的沙僧是书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任何一件事的成功,均不是靠狂口妄言就做成的,夸夸其谈永远都不为人所喜。
所谓“君子动口还须动手又动腿”,方能水到渠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是圣道成功的前提。
书中的白马——就是圣道成功的前提与修成正果的桥梁!
故而,现代人——日食一粒米,勇敢地走进熊熊燃烧的炽火之中,就必能悟道!毫不迟疑地依此而行,信心是至高无上的财富,真诚是最美妙的调味品,必将获得无比的安详!
参考文献:
[1]、(明)吴承恩,西游记[M]。
北京:知识出版社,1996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