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试卷(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二)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藏(zhù)骊.歌(lí)扑朔.迷离(shuò)循规蹈矩.(jù)
B.栖.息(qī)狩.猎(shǒu)气冲斗.牛(dǒu)合辙.押韵(zhé)
C.执拗.(niù)譬.喻(pì)即物起兴.(xīng)越俎代庖.(páo)
D.挑衅.(xìn)怅.然(chàng)伛.偻提携(yǔ)骇.人听闻(hài)
2.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B.⑤②③④①C.④①②⑤③D.②③④⑤①
二、情景默写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⑴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⑵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由写雪景到写送别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被传颂,那就是担当。
担当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的豁达;担当是苏轼
“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担当是文天祥“人生
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舍身。
勇于担当,个人当进,国家当强。
三、课内阅读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堕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关,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2)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
(3)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C.纵使路途再漫长,屈原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本文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上下一.白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从听觉的角度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威严,反衬出作者冒寒看雪的雅趣。
B.“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相同的心声。
C.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的延伸,作者因此喜极而悲。
D.文中的“痴”似傻非傻,这里指凌晨欣赏西湖雪景的雅趣不能被一般人所理解。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0.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躬耕于南阳()(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遂许先帝以驱驰()(4)斟酌损益()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
14.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小惠未徧()(2)小信未孚()(3)公将鼓之()(4)再而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17.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阅读《岳阳楼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18.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木兰诗》
B.去国.怀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或.异二者之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1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不同
..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B.何陋之有?(《陋室铭》)
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D.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20.作者为什么要去探求古仁人之心,请联系上下文说出你的理解。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秦王不说.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23.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而唐雎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