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砟道岔施工技术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砟道岔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包括道岔平面定位、底砟平整,铺设过渡轨、道岔配件及施工工具的清点及保管、穿插岔枕及安装道岔连接部分配件等内容。
①按设计放出四大桩(岔前、岔心及两个岔尾桩),并在岔内每20~30m测设一中心桩,并与前后至少100m长线路联测,同时侧股与相邻道岔的侧股也进行联测复核。
②场地平整:道砟为一(特)级碎石道砟,目测道砟粒径、级配及清洁度符合要求,岔区及前后至少100m范围内道砟铺垫的长度及宽度、厚度(>15㎝)及平整度(≤2㎝)满足道砟铺设的直顺要求。
③清点好轨温计、撬棍、活动扳手、临时钩锁器、上Ⅲ型扣件专用扳手、50m长钢尺等工具,分类放置,专人保管。
④将岔区及道岔前后至少100m线路方向拨正。
⑤铺设过渡轨,形成岔料运输通道。
再利用行车间隙时间分段将代用轨排中的轨枕抽出,换上道岔枕。
换枕时,注意:将连接部分的胶垫及铁垫板安装在岔枕上;转辙器及辙叉部分可每隔5~10m保留一根Ⅱ枕;每10~15根枕安装一根轨距拉杆。
换岔枕前,在钢轨上打点,按岔枕顺序号布枕,(编号一侧铺在道岔直股外侧),使岔枕基本就位,岔枕均与道岔主线垂直。
(2)道岔组合件运输、吊卸
道岔的尖轨、基本轨组合件和辙叉组合件具有长、重及精度高的特点,所以必须整体运输和吊卸,保证工件不产生过大的扰曲变形。
①运输
尖轨——基本轨组装件采用夹具将尖轨固定于基本轨上,装卡夹具点多于3处(尖端处附近,尖轨端面35~50㎜,尖轨70断面处等),可动心轨辙叉将活动心轨拨至直股开通方向,用楔形木块逼紧可动心轨,辙叉底部设置4~6根短轨枕木,并按重心位置均匀分布,用螺纹道钉将短枕木与辙叉垫板连接起来。
将组合件置于运输拖架上固定好,机车运至铺设地点。
②吊卸
根据道岔组装件的特点,我们自行设计了六个移动式龙门架,并配有六至八个五吨导链葫芦。
首先在岔区位置做点立牢龙门吊,机车对位后起吊组装件,吊离拖架15~20㎝后,机车缓慢行走退出。
然后拉动导链,使工件缓慢落下。
该方案保证了组装件的整体性。
施
工时须注意:组装件起吊和下落时,各吊点必须同步进行,落地点必须是工件的底平面,工件的着地点必须平整,可动心轨第一、第二牵引点转换凸缘要加强保护,不得撞坏。
(3)道岔铺设
该工序是整组道岔施工的关键,其中锁定时的轨温及轨缝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必须严格控制。
道岔钢轨的铺设顺序应从尖轨——基本轨组合件排起,按图顺序铺设。
①确定尖轨位置
尖轨的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转辙机作业的灵活程度。
施工时,尖轨、基本轨组合件应对中方正,误差≯4㎜,两基本轨安装锁闭铁孔的中心连线对正基本轨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并注意使限位器子母块居中,所以直、曲尖轨应当从转辙机连接孔、限位器的子母块和该股钢轨轨缝累加值三方面综合控制。
②调整轨缝
轨缝的调整,必须从锁定轨温、铝热焊标准要求、道岔钢轨所处的位置统筹考虑。
我们采用的方法归纳如下:外直轨、内曲轨的轨缝预留值取铝热焊要求值;内直轨、外曲轨的轨缝根据轨缝累加值,在铝热焊标准要求的允许范围内取值(困难时,可适当调整限位器处子母块螺栓)。
③配件安装、道岔初整
配件安装顺序为先直后曲方向进行,安装先支距后轨距的方法进行配件安装尺寸控制。
调整轨距、支距、方向:轨距应保证尖轨尖端、直线尖轨刨切起点处为1435±1㎜,其余控制点处为1435±2㎜;支距允许偏差为±2㎜;方向应远视平顺、用10m弦量,矢度≯3㎜。
调整顺序:先调直股、后调侧股。
调侧股时须同时考虑轨距、支距偏差值,然后选用调整方法。
调整方法:A、利用螺栓孔距调整。
B、更换不同型号的轨距块。
注意:A、轨距量取点位置分别为:基本轨前端、尖轨尖端,尖轨刨切点,尖轨跟端,导曲线1/4、1/2、3/4处,辙叉前趾,后趾,心轨尖端等部位;B、量取支距测点时,从尖轨跟端接缝处开始,沿基本轨直股钢轨非工作边用累加法,每2m量一点,并标出相应的支距值。
调整尖轨、心轨密贴和顶铁间隙应同调整轨线方向、轨距、支距相结合,并边调边紧固螺栓和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