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北京B.陕西C.云南D.河南
2.10000多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先民们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但同时期的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粮食种植、家畜饲养、房屋样式等方面有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B.民族性格和宗教不同
C.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D.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
3.《山海经》记载,蚩尤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在与黄帝的战争中,风雨之神(风伯、雨师)都来帮蚩尤。

后来,黄帝请来了一个叫魃的天女才止住了雨,战胜了蚩尤。

这段内容描述的战争是()
A.阪泉之战B.涿鹿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
4.《史记》中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礼记》中也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A.炎黄结盟B.世袭制C.禅让制D.分封制
5.《三字经》中说:“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夏商周的兴亡更替。

夏、商亡国的共同原因是()
A.天灾频繁B.屡次迁都C.外族入侵D.暴君暴政
6.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这表明商朝时青铜器()A.制作工艺高超B.地域分布广泛
C.功能逐渐丰富D.使用完全普及7.中国考古学家夏谢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提出,青铜器、文字、城堡是文明产生的三个标志和要素,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是()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周朝
8.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下列文物中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B.骨耜
C.司母戊鼎D.铁制农具
9.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在洛都陈兵示威。

周天子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竞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楚王问鼎”的典故说明了春秋时期()
A.思想并蓄,文化繁荣B.诸侯争霸,民族交融
C.王室衰微,诸侯势大D.经济发展,边疆开发
10.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最多不超过2万,楚军也不超过4万。

而至战国,魏国在马陵之战中动用“十万之军”,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

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A.人口迅猛增长B.战争规模很大
C.武器更加先进D.天子权威下降
11.它始建于战国时期,是一个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运输功效的综合水利工程,不仅解除了岷江泛滥之灾,而且方便了航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它是()A.都江堰B.灵渠C.黄河D.长江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段材料体现了哪家学派的观点()
A.墨家B.法家C.兵家D.道家
13.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农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战国时期,战火连绵,干戈不息变法改革,此起彼伏;各种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这些共同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大交融B.国家大一统C.文化大繁荣D.社会大变革14.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框架。

与如图空格中史实相关的是()
A.武王伐纣,创立分封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变革时代,百家争鸣D.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15.如图图片反映的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A.禁锢人民思想B.进行经济管理
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国家统一
16.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这说明()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1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了。

“他们”是指()A.商汤、伊尹B.周武王、吕尚
C.陈胜、吴广D.项羽、刘邦
18.汉文帝时贾谊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这主要说明“文景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减免徭役B.以德化民C.以农为本D.严刑峻法
19.西汉初年,币制混乱,私人铸币没有禁绝。

吴王刘濞采铜铸币,富甲天下。

后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A.加强盐铁官营B.控制国家经济
C.削减封国封地D.推行重农抑商
20.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都是()A.加强民族交融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经济发展D.提倡儒家思想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60分)
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

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流城和辽河流城。

这是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有哪些特点。

并指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哪一个。

(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两个出土的陶器,从中可提取哪些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原文化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

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材料二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日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材料三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赢政即位后,招募各国的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攻势,开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并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

(4)综上所述,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余各以次受封。

材料二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偃说上日:“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1)材料一中内容反映的是西周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判断受封的有哪些人。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这两种政治制度之间的差异。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24.(15分)黄河文化呈现的绵延赓续、历久弥新,是彰显中华文化旺盛生机的源头。

请根据下列材料探究古老的黄河文明。

【农耕文明】
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1)如图是距今约80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

请列举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他原始农耕文明遗址。

【商周文明】
众多的文化遗产,闪烁着黄河儿女智慧和勤劳的光芒。

2006年安阳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请你列举两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先秦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有许多是我们河南历史文化名人。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3)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学派人物历史时期思想主张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①
道家②战国时期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韩非战国末期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
央集权专制统治
(4)你能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做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答案
一、CCBCD CCDCB ADDDD ACCBB
二、21.(1)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阔,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等;元谋人。

(2)陶器已经是日常用品,人们除了农耕还捕鱼和饲养家畜,原始的艺术已经诞生等。

(3)由中原黄河流域逐渐向周边扩大。

22.(1)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政治上占据优势。

(2)公正无私;不畏强权等。

商鞅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人民渴望安定,统﹣符合人民的愿望;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秦王贏政招徕人才做好了统一的准备。

(4)改革是强国之路;人才是强国之本等。

(任答一点,之有理即可)
23.(1)分封制;宗亲、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裔等。

(2)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分封的诸侯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制的推行,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3)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4.(1)半坡原始农耕文明、河姆渡原始农耕文明。

(2)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象征着商周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3)①仁,反对苛政;②庄子。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宣传与弘扬黄河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