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婴儿常见心理问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安全起见,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变得胆小、害羞、
依赖性强。还有的父母经常采用惩罚、体罚、恐吓等方法教育孩子,对于一些敏感、情绪
不稳定的孩子来说,会使孩子的神经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 胆小、孤僻。
• 对策:
1. 接受孩子害羞的天性
2. 理解孩子。
• 对策:
1. 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2. 从一个玩伴开始
3. 多带孩子参加朋友聚会
4. 多带孩子参加朋友聚会
6
六、摸生殖器
• 2岁多时,豪豪开始时不时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从小带大他的爷爷奶奶 认为,男孩子嘛,都是这样,长大自然就好了。有时爷爷甚至还以此当众 逗乐。 3岁多上幼儿园后,老师渐渐地发现了他的问题,这才引起父母的 重视,但似乎已经来不及了,耐心说服、批评教育、甚至巴掌“伺侯”, 软的硬的都用过了,豪豪却只不过将原来的公开行为转为地下。白天躲在 没人的地方玩,晚上入睡前或早晨醒来后躲在被窝里玩。更糟糕的是爷爷 此时仍不以为然,有时父母教育豪豪,爷爷还充当其保护伞。
8
八、发脾气
• 最近,2岁半的游游特别容易发脾气,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玩人家的东 西,别人不给,她就抢夺,而自己的却不肯借给别的小朋友玩,别人强 行拿走的话,她又会大吵大叫,表现得很霸道。
• 心理分析 • “婴幼儿时期心理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显著的‘自我中心’现
象。”,孩子在认识外界事物或理解游戏规则等很多过程中存在倾向性, 还不能做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 对策 1. 承认孩子的感受。 2. 拥抱、倾听帮孩子,释放不良情绪。 3. 找出发脾气的原因。 4. 转移注意力。 5. 暂时隔离法。
五、不合群
• 画面一: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们都在一块玩着过家家游戏,气氛很 热烈,开心得很,可是小新却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不加入同伴 们的游戏。
• 画面二:青青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有一个缺点,无论什么时候出去 玩时都要家人跟在左右,看到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玩沙子,他也很想 过去玩,但还是要拉着妈妈的手一块去。
• 2.是一种心理依赖。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磨人。相反, 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 的习惯。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甚至被父母骂 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稳了。这种情况正是儿童行为不独立、内心情 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 这就是许多家长常说的"孩子是贱骨头,好说歹说不行,骂一顿到舒服了。 同时越是自卑的儿童越容易缠磨大人。
• 儿童心理分析:
• 孩子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很常见的行为。儿童在几个月大时,就会开始通 过手的动作来探索自己的身体,他会玩自己的手,搬自己的脚,甚至用嘴 去咬自己的小手指、小脚趾,以寻求快感。几个月的孩子用手摸自己的小 鸡鸡,也是一种好奇、探索行为,并没有什么性的自我兴奋和满足感。
• 对策
1. 尽量想办法把孩子的手不空。比如让他玩积木、开动惯性汽车、穿木珠、 扔球入盆、敲打锅铲出声、玩八音盒等。
• 心理分析: • 恐惧是儿童最常见的心理状态,是属于心理库的正常组成部分。每个儿童都
要经历心理逐渐成长的过 程。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特定的恐惧对象,大多数孩 子的恐惧感不仅是客观事实,而且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部分。正像成 年人黑夜中突然撞见陌生人,心会突然扑通扑通地跳一样。只不过成年人经 验丰富,懂得如何应付这种不安的状况,平静得较 快,但小孩却不能。因此 必须让孩子明白,害怕和焦虑本身并不是什么过错,同时恐惧的心理是可以 克服的。 • 对策: 1. 接受孩子的恐惧。 2. 帮助幼儿正确认识恐惧源 。 3. 当害怕的时候,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 4. 不可强迫、诱使孩子将恐惧隐藏在心理,或否认它的存在。 5. 注意观察,问清原因,进行处理。 6.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儿童心理分析: • 执拗敏感期的儿童,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有时候这
种意愿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胡闹,但一旦被拒绝,就会烦躁不安, 奋力反抗,大哭大闹而难以平息。孩子的热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 象,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 • 对策 1. 了解孩子的需要 2. 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火、惩罚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要设 法转移他们的注意中心 3. 要防患于未然。平时就要倍加注意,要尽力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即使 一时办不到,也要向孩子解释清楚。 4. 及时肯定好的行为。 5. 不要唠叨。唠叨和多次重复会令孩子自尊受损,加强反抗心理。
• 3. 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请注意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
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所以
要分清情况分别对待。
10
十、害羞
• 让妈妈头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来,女儿点点总是显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人儿, 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好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门,她会一路吵着“不去”,即便 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
7
七、执拗
• 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 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比如看光碟不能被打断;大人不能将衣服 搭在臂上;上楼梯时不能大人先上,否则必须退回来;有客人来访,听到 门铃声必须是孩子来开门,如果成人开了,他会哭着要求大人出去,重 新再开一次;剥糖时孩子要自己剥,如果大人把糖纸撕开,孩子会愤怒 地扔掉它,要求重来一颗……
• 心理分析: • 孩子需要参与到各种积极的运动中来进行学习并把握概念。在这
样的学习进程中,他们需要对游戏材料或动作进程的重复地体验, 以便摸索和实验这些新概念,或是接受他们暂时不能懂得透彻的 概念。比如,当幼儿把握跳跃动作以后,他会重复自我练习,直 到他能很随意地跳起。
• 对策: 1. 家长应该给出无限的耐心,且要为孩子的好学感到欣慰。 2. 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打孩子,或者经常以打的方式解决问题 •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3
三、重复
• 案例: • 我发现我五岁的孩子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看动画片、图画
书时,特别喜欢重复。即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 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请问这样 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 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 不愉快也会撒娇。另外,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 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这些撒娇是难 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 理解,并给予安抚。 • 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父母 就不能听之任之、百般迁就、百依百顺了,否则会养成孩子任性、 5 霸道的性格。
4
四、撒娇
•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孩子哪有不撒娇的?大了就好 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我 该听谁的?
• 思考:听谁的?为什么?怎么办? • 心理分析: •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 • 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 • 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
•
2
二、打人&咬人
•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 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
•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
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 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 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有时 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 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 • 方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0-3岁婴儿常见心理问题
1
一、爱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 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 “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 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 是停止不了。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 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 决问题的关键。
2. 父母不要让孩子穿得太多太热,宜穿较宽松的内衣,避免内衣摩擦孩子的 外生殖器,同时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
3. 婴幼儿摸生殖器和青春期的手淫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儿童渐渐长大,性 意识开始出现,摸生殖器可能就是手淫行为的早期表现。即使是这样,也 不必淡化,转移注意力。
3. 多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但不能强迫。
4. 避免在小孩面前表扬性格开朗爱交际的孩子,这会使害羞的孩子,伤感情和自尊心,加重 害羞的程度。
5.
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尤其在人前谈论,会使标签贴入孩子的心头,加重害羞。
11
十一、恐惧
• 在2-4岁之间,孩子会害怕动物,常对暴雨、闪电和响雷感到恐惧。怕黑,晚 上不敢独自上厕所,不敢独自睡觉。
• 画面三:一天,丁丁跟小朋友玩游戏,没一会儿,因为一点小事与 小朋友发生冲突,哇哇大哭起来。丁丁就是碰不得一点小事,还没 怎么样就大喊大叫,很难和小朋友和平相处。 孩子的心理分析:
• 实际上很多孩子是渴望交流的,只是他们因为年纪小,还不知道怎 么和别人交流,遇到一点挫折又没有得到及时缓解就极容易封闭自 己,特别是3岁入园前后有一定交往能力和交往取向的小孩要特别注 意。不合群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但跟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很有关系。 父母如果不太合群,孩子长期生活在一种封闭的环境里,很难融入 同伴中。
9
九、缠人
•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 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 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 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
• 儿童心理分析:
• 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 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 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 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 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 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时候,就会 来找你的麻烦了。
• 心理分析:
• 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 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因此, 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哭的行 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 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儿童心理分析:
• 由于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属于内向型的孩子,比较不爱动,胆小害羞, 而且适应性差,对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经常采取拒绝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比较 容易显示不愉快的心情。
• 由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问题。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要求过高、管 教过严;对孩子指责、约束过多等。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他们总是陪伴孩子玩,
• 对策:
•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
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
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
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依赖性强。还有的父母经常采用惩罚、体罚、恐吓等方法教育孩子,对于一些敏感、情绪
不稳定的孩子来说,会使孩子的神经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 胆小、孤僻。
• 对策:
1. 接受孩子害羞的天性
2. 理解孩子。
• 对策:
1. 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2. 从一个玩伴开始
3. 多带孩子参加朋友聚会
4. 多带孩子参加朋友聚会
6
六、摸生殖器
• 2岁多时,豪豪开始时不时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从小带大他的爷爷奶奶 认为,男孩子嘛,都是这样,长大自然就好了。有时爷爷甚至还以此当众 逗乐。 3岁多上幼儿园后,老师渐渐地发现了他的问题,这才引起父母的 重视,但似乎已经来不及了,耐心说服、批评教育、甚至巴掌“伺侯”, 软的硬的都用过了,豪豪却只不过将原来的公开行为转为地下。白天躲在 没人的地方玩,晚上入睡前或早晨醒来后躲在被窝里玩。更糟糕的是爷爷 此时仍不以为然,有时父母教育豪豪,爷爷还充当其保护伞。
8
八、发脾气
• 最近,2岁半的游游特别容易发脾气,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玩人家的东 西,别人不给,她就抢夺,而自己的却不肯借给别的小朋友玩,别人强 行拿走的话,她又会大吵大叫,表现得很霸道。
• 心理分析 • “婴幼儿时期心理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显著的‘自我中心’现
象。”,孩子在认识外界事物或理解游戏规则等很多过程中存在倾向性, 还不能做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 对策 1. 承认孩子的感受。 2. 拥抱、倾听帮孩子,释放不良情绪。 3. 找出发脾气的原因。 4. 转移注意力。 5. 暂时隔离法。
五、不合群
• 画面一: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们都在一块玩着过家家游戏,气氛很 热烈,开心得很,可是小新却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不加入同伴 们的游戏。
• 画面二:青青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有一个缺点,无论什么时候出去 玩时都要家人跟在左右,看到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玩沙子,他也很想 过去玩,但还是要拉着妈妈的手一块去。
• 2.是一种心理依赖。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磨人。相反, 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 的习惯。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甚至被父母骂 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稳了。这种情况正是儿童行为不独立、内心情 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 这就是许多家长常说的"孩子是贱骨头,好说歹说不行,骂一顿到舒服了。 同时越是自卑的儿童越容易缠磨大人。
• 儿童心理分析:
• 孩子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很常见的行为。儿童在几个月大时,就会开始通 过手的动作来探索自己的身体,他会玩自己的手,搬自己的脚,甚至用嘴 去咬自己的小手指、小脚趾,以寻求快感。几个月的孩子用手摸自己的小 鸡鸡,也是一种好奇、探索行为,并没有什么性的自我兴奋和满足感。
• 对策
1. 尽量想办法把孩子的手不空。比如让他玩积木、开动惯性汽车、穿木珠、 扔球入盆、敲打锅铲出声、玩八音盒等。
• 心理分析: • 恐惧是儿童最常见的心理状态,是属于心理库的正常组成部分。每个儿童都
要经历心理逐渐成长的过 程。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特定的恐惧对象,大多数孩 子的恐惧感不仅是客观事实,而且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部分。正像成 年人黑夜中突然撞见陌生人,心会突然扑通扑通地跳一样。只不过成年人经 验丰富,懂得如何应付这种不安的状况,平静得较 快,但小孩却不能。因此 必须让孩子明白,害怕和焦虑本身并不是什么过错,同时恐惧的心理是可以 克服的。 • 对策: 1. 接受孩子的恐惧。 2. 帮助幼儿正确认识恐惧源 。 3. 当害怕的时候,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 4. 不可强迫、诱使孩子将恐惧隐藏在心理,或否认它的存在。 5. 注意观察,问清原因,进行处理。 6.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儿童心理分析: • 执拗敏感期的儿童,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有时候这
种意愿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胡闹,但一旦被拒绝,就会烦躁不安, 奋力反抗,大哭大闹而难以平息。孩子的热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 象,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 • 对策 1. 了解孩子的需要 2. 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火、惩罚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要设 法转移他们的注意中心 3. 要防患于未然。平时就要倍加注意,要尽力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即使 一时办不到,也要向孩子解释清楚。 4. 及时肯定好的行为。 5. 不要唠叨。唠叨和多次重复会令孩子自尊受损,加强反抗心理。
• 3. 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请注意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
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所以
要分清情况分别对待。
10
十、害羞
• 让妈妈头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来,女儿点点总是显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人儿, 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好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门,她会一路吵着“不去”,即便 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
7
七、执拗
• 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 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比如看光碟不能被打断;大人不能将衣服 搭在臂上;上楼梯时不能大人先上,否则必须退回来;有客人来访,听到 门铃声必须是孩子来开门,如果成人开了,他会哭着要求大人出去,重 新再开一次;剥糖时孩子要自己剥,如果大人把糖纸撕开,孩子会愤怒 地扔掉它,要求重来一颗……
• 心理分析: • 孩子需要参与到各种积极的运动中来进行学习并把握概念。在这
样的学习进程中,他们需要对游戏材料或动作进程的重复地体验, 以便摸索和实验这些新概念,或是接受他们暂时不能懂得透彻的 概念。比如,当幼儿把握跳跃动作以后,他会重复自我练习,直 到他能很随意地跳起。
• 对策: 1. 家长应该给出无限的耐心,且要为孩子的好学感到欣慰。 2. 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打孩子,或者经常以打的方式解决问题 •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3
三、重复
• 案例: • 我发现我五岁的孩子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看动画片、图画
书时,特别喜欢重复。即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 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请问这样 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 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 不愉快也会撒娇。另外,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 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这些撒娇是难 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 理解,并给予安抚。 • 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父母 就不能听之任之、百般迁就、百依百顺了,否则会养成孩子任性、 5 霸道的性格。
4
四、撒娇
•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孩子哪有不撒娇的?大了就好 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我 该听谁的?
• 思考:听谁的?为什么?怎么办? • 心理分析: •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 • 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 • 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
•
2
二、打人&咬人
•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 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
•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
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 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 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有时 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 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 • 方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0-3岁婴儿常见心理问题
1
一、爱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 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 “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 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 是停止不了。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 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 决问题的关键。
2. 父母不要让孩子穿得太多太热,宜穿较宽松的内衣,避免内衣摩擦孩子的 外生殖器,同时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
3. 婴幼儿摸生殖器和青春期的手淫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儿童渐渐长大,性 意识开始出现,摸生殖器可能就是手淫行为的早期表现。即使是这样,也 不必淡化,转移注意力。
3. 多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但不能强迫。
4. 避免在小孩面前表扬性格开朗爱交际的孩子,这会使害羞的孩子,伤感情和自尊心,加重 害羞的程度。
5.
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尤其在人前谈论,会使标签贴入孩子的心头,加重害羞。
11
十一、恐惧
• 在2-4岁之间,孩子会害怕动物,常对暴雨、闪电和响雷感到恐惧。怕黑,晚 上不敢独自上厕所,不敢独自睡觉。
• 画面三:一天,丁丁跟小朋友玩游戏,没一会儿,因为一点小事与 小朋友发生冲突,哇哇大哭起来。丁丁就是碰不得一点小事,还没 怎么样就大喊大叫,很难和小朋友和平相处。 孩子的心理分析:
• 实际上很多孩子是渴望交流的,只是他们因为年纪小,还不知道怎 么和别人交流,遇到一点挫折又没有得到及时缓解就极容易封闭自 己,特别是3岁入园前后有一定交往能力和交往取向的小孩要特别注 意。不合群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但跟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很有关系。 父母如果不太合群,孩子长期生活在一种封闭的环境里,很难融入 同伴中。
9
九、缠人
•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 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 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 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
• 儿童心理分析:
• 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 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 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 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 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 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时候,就会 来找你的麻烦了。
• 心理分析:
• 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 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因此, 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哭的行 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 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儿童心理分析:
• 由于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属于内向型的孩子,比较不爱动,胆小害羞, 而且适应性差,对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经常采取拒绝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比较 容易显示不愉快的心情。
• 由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问题。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要求过高、管 教过严;对孩子指责、约束过多等。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他们总是陪伴孩子玩,
• 对策:
•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
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
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
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