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精品课件、公开课)课件.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 段性成果”。作者列小标题组织材料,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层 层展开,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
ko
要点三: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 袁隆平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艰辛的汗水付出,袁隆平 也和一般人一样。袁隆平是平凡的,要不然怎么会被人称为“泥 腿子院士”?袁隆平又是科学巨擘,他用他超常的勇气和毅力把 科学的“异想天开”变成了现实。从袁隆平的人生轨迹里,我们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探究:他的人生目标复杂吗?他的经历复 杂吗?他面对的阻碍和压力都来自哪里?又是如何解决的?成 就是由一个个成功铺就的,袁隆平是怎样面对成功和荣誉的? 言之成理即可。
①2001 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的精神。②1960 年袁隆平
ko
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体现了他勇于实践,敢于 探索的精神。③1964 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体现 了他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的精神。④1992 年袁隆平 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的精神。⑤1993 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⑥1986 年以来,袁隆平 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 作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的精 神。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体现 了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的精神。
ko
第三部分“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这部分是说明袁 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 稻”和“玉米稻”这两个情节来写的。
第四部分“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这一部分是通 过一个梦提出的战略设想和两个心愿来说明袁隆平的理想的。
ko
要点一:筛选整合信息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 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④乳铁蛋白能竞争性抑制需铁的有害菌对铁的需要,_从__而___ 抑制人体内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ko
1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 __重__视__实__践__,__实__事__求__是__,__敢__于__向__权__威__宣__战__,__大__胆__创__新___的精神, 也表现了他____引__领__“__绿__色__革__命__”____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 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 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 具有重大意义。
ko
2.文章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 献时,多处运用了数据,这些数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这几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 袁隆平的卓越贡献。(更具有说服力、真实性)
ko
要点三: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技法 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并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结构 将袁隆平的一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ko
[技法运用] 为下面一段记叙文字添加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 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 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 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车子 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 立。(选自张晨光《一缕阳光》)
ko
2.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结合”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先叙后议,在叙之后, 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发表感想,深化主题。一种是 先议后叙,提纲挈领地点明所记叙的要点、中心。再一种是边记 叙边议论。这种方式比较灵活,记叙与议论可穿插进行,可较自 由地表情达意。 以上介绍的五种“结合”方式,不管哪一种,都必须遵循一 个原则:记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为此,在运用“结合”方式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①记叙必 须具体,抒情、议论力求简洁、精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叙述与抒情、议论必须有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深化”,否 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ko
2.背景资料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 36 个国家 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粮食严重短缺的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有 1/5 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 600 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 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 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 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ko
1.知人论世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 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 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 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 诊断》、《生存方式》,译著《荒海之鹫》([日本]阿川弘之著)、《巴 黎断头台》([法]巴巴拉·莱维著),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 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作品 20 余部。
ko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笼罩.( zhào ) 淤.泥( yū ) 贬.斥( biǎn ) 一蔸.( dōu )
土壤.( rǎnɡ ) 籼.稻( xiān ) 花蕊.( ruǐ ) 饥馑.( jǐn )
ko
田埂. (ɡěnɡ) 分蘖.( niè) 稻菽.( shū )
(2)多音字
笼笼笼屉络
ko
3.毕生梦想消除饥饿——袁隆平 事迹介绍:2004 年,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 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如今,袁隆平 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 过一笔帐,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 000 多万人。袁隆平研 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 计,从 1976 到 1987 年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 1 000 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 直就是救命粮。
lónɡ lǒnɡ
应应应允酬yyīìnnɡɡ
屏屏屏息幕
bǐnɡ pínɡ
扎裤脚 zā 扎扎堆 zhā
挣扎 zhá
量量 量杯 变lliiáànnɡɡ
áo
ko
2.字形识别 温 瘟 愠 蕴 氲 埂 鲠 梗 粳
ko
稻 滔 韬 舀
蹈
馑 谨
槿
瑾
3.词语积累 ①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指为了正文而勇往 直前,毫不犹豫。 ②在所不惜:指决不可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③刻骨铭心:形容感受极深,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④力排众议:力,竭力;排,排除。指竭力排除众人的各种 议论,维护自己的意见主张。 【蕴藏 储藏】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储藏:保藏。
ko
记叙与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文本提炼] 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了议论和抒情,表达了对袁隆 平的崇敬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如文章第 1 段,先记叙研究成果,然后用议论的方式写出研 究成果的重大意义,洋溢着一种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创新是他 的灵魂和本质”这一节中,开头就写道:“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 的勇气和信心。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 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最
ko
后,又写道:“袁隆平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作者把记叙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 情。
[技法点拨] 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是写好复杂记叙文的一种极好的 方法。不少高考记叙文命题,都提出过这方面的要求,因此,每 位考生决不能掉以轻心。
ko
1.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结合”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记叙完后直接抒情, 以激发读者的共鸣。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叙述完第 一个故事后,作者直接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无比崇敬的心情:“朋 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 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 自豪吗?”一种是寓抒情于记叙之中,也就是说,在记叙的字里 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使叙事、写人、状物,带上鲜明的感 情色彩。这也叫间接抒情。
ko
2.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 1960 年 7 月的一天——发 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_护__理__特__异__稻__(__满__怀__希__望__)→ 试__种__特__异__稻__(__失__望__)→_分__析__研__究__(__自__信__)__→__发__现__真__理__(__收__获__)_。 第二部分“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写袁隆平在研究杂交 稻的过程中,遇到的三点困难是: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 有__些__人__的__嘲__笑__—__—__对__遗__传__学__的__无__知_ ;_有__些__学__者__认__为__杂__交__制__种___ _无__法__应__用__于__生__产__。
ko
ko
例:①这一长期__蕴__藏____的巨大潜能,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 与环境,便由“星星之火”迅速扩展成“燎原之势”。
②香蕉、柠檬、南瓜等适宜__储__藏____的温度是 13℃~15℃。 【从而 进而】 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 进而:表示在前一个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递进关系。
例:③孩子的肠管相对成人的长而薄,一旦受到冷饮刺激, 可导致肠管平滑肌痉挛和蠕动增强,___进__而___诱发肠套叠,造成 肠道梗阻而危及生命。
ko
1981 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小组获得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 发明奖;2001 年他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国 家科学技术奖。在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 值被估价超过 1 000 亿元,从此人们说袁隆平身价过亿。在荣誉 和财富的簇拥下,袁隆平惦念的却只有粮食问题。
“感动中国 2004 年度人物”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他是一位 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 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 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①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②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③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工作方法 学术品格 道德操守 理想志向
ko
要点二: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体现了袁隆平 怎样的品质?
【点拨】解答此题,首先要梳理文意,找出本通讯四个部 分中每部分分别写了哪些事件,然后,结合文中相关的议论抒情 句,分析每个事件所表现的人物品质。
ko
要点三: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 袁隆平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艰辛的汗水付出,袁隆平 也和一般人一样。袁隆平是平凡的,要不然怎么会被人称为“泥 腿子院士”?袁隆平又是科学巨擘,他用他超常的勇气和毅力把 科学的“异想天开”变成了现实。从袁隆平的人生轨迹里,我们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探究:他的人生目标复杂吗?他的经历复 杂吗?他面对的阻碍和压力都来自哪里?又是如何解决的?成 就是由一个个成功铺就的,袁隆平是怎样面对成功和荣誉的? 言之成理即可。
①2001 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的精神。②1960 年袁隆平
ko
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体现了他勇于实践,敢于 探索的精神。③1964 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体现 了他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的精神。④1992 年袁隆平 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的精神。⑤1993 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⑥1986 年以来,袁隆平 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 作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的精 神。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体现 了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的精神。
ko
第三部分“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这部分是说明袁 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 稻”和“玉米稻”这两个情节来写的。
第四部分“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这一部分是通 过一个梦提出的战略设想和两个心愿来说明袁隆平的理想的。
ko
要点一:筛选整合信息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 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④乳铁蛋白能竞争性抑制需铁的有害菌对铁的需要,_从__而___ 抑制人体内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ko
1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 __重__视__实__践__,__实__事__求__是__,__敢__于__向__权__威__宣__战__,__大__胆__创__新___的精神, 也表现了他____引__领__“__绿__色__革__命__”____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 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 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 具有重大意义。
ko
2.文章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 献时,多处运用了数据,这些数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这几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 袁隆平的卓越贡献。(更具有说服力、真实性)
ko
要点三: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技法 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并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结构 将袁隆平的一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ko
[技法运用] 为下面一段记叙文字添加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 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 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 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车子 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 立。(选自张晨光《一缕阳光》)
ko
2.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结合”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先叙后议,在叙之后, 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发表感想,深化主题。一种是 先议后叙,提纲挈领地点明所记叙的要点、中心。再一种是边记 叙边议论。这种方式比较灵活,记叙与议论可穿插进行,可较自 由地表情达意。 以上介绍的五种“结合”方式,不管哪一种,都必须遵循一 个原则:记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为此,在运用“结合”方式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①记叙必 须具体,抒情、议论力求简洁、精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叙述与抒情、议论必须有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深化”,否 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ko
2.背景资料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 36 个国家 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粮食严重短缺的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有 1/5 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 600 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 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 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 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ko
1.知人论世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 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 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 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 诊断》、《生存方式》,译著《荒海之鹫》([日本]阿川弘之著)、《巴 黎断头台》([法]巴巴拉·莱维著),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 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作品 20 余部。
ko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笼罩.( zhào ) 淤.泥( yū ) 贬.斥( biǎn ) 一蔸.( dōu )
土壤.( rǎnɡ ) 籼.稻( xiān ) 花蕊.( ruǐ ) 饥馑.( jǐn )
ko
田埂. (ɡěnɡ) 分蘖.( niè) 稻菽.( shū )
(2)多音字
笼笼笼屉络
ko
3.毕生梦想消除饥饿——袁隆平 事迹介绍:2004 年,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 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如今,袁隆平 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 过一笔帐,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 000 多万人。袁隆平研 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 计,从 1976 到 1987 年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 1 000 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 直就是救命粮。
lónɡ lǒnɡ
应应应允酬yyīìnnɡɡ
屏屏屏息幕
bǐnɡ pínɡ
扎裤脚 zā 扎扎堆 zhā
挣扎 zhá
量量 量杯 变lliiáànnɡɡ
áo
ko
2.字形识别 温 瘟 愠 蕴 氲 埂 鲠 梗 粳
ko
稻 滔 韬 舀
蹈
馑 谨
槿
瑾
3.词语积累 ①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指为了正文而勇往 直前,毫不犹豫。 ②在所不惜:指决不可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③刻骨铭心:形容感受极深,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④力排众议:力,竭力;排,排除。指竭力排除众人的各种 议论,维护自己的意见主张。 【蕴藏 储藏】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储藏:保藏。
ko
记叙与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文本提炼] 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了议论和抒情,表达了对袁隆 平的崇敬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如文章第 1 段,先记叙研究成果,然后用议论的方式写出研 究成果的重大意义,洋溢着一种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创新是他 的灵魂和本质”这一节中,开头就写道:“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 的勇气和信心。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 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最
ko
后,又写道:“袁隆平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作者把记叙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 情。
[技法点拨] 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是写好复杂记叙文的一种极好的 方法。不少高考记叙文命题,都提出过这方面的要求,因此,每 位考生决不能掉以轻心。
ko
1.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结合”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记叙完后直接抒情, 以激发读者的共鸣。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叙述完第 一个故事后,作者直接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无比崇敬的心情:“朋 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 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 自豪吗?”一种是寓抒情于记叙之中,也就是说,在记叙的字里 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使叙事、写人、状物,带上鲜明的感 情色彩。这也叫间接抒情。
ko
2.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 1960 年 7 月的一天——发 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_护__理__特__异__稻__(__满__怀__希__望__)→ 试__种__特__异__稻__(__失__望__)→_分__析__研__究__(__自__信__)__→__发__现__真__理__(__收__获__)_。 第二部分“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写袁隆平在研究杂交 稻的过程中,遇到的三点困难是: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 有__些__人__的__嘲__笑__—__—__对__遗__传__学__的__无__知_ ;_有__些__学__者__认__为__杂__交__制__种___ _无__法__应__用__于__生__产__。
ko
ko
例:①这一长期__蕴__藏____的巨大潜能,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 与环境,便由“星星之火”迅速扩展成“燎原之势”。
②香蕉、柠檬、南瓜等适宜__储__藏____的温度是 13℃~15℃。 【从而 进而】 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 进而:表示在前一个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递进关系。
例:③孩子的肠管相对成人的长而薄,一旦受到冷饮刺激, 可导致肠管平滑肌痉挛和蠕动增强,___进__而___诱发肠套叠,造成 肠道梗阻而危及生命。
ko
1981 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小组获得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 发明奖;2001 年他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国 家科学技术奖。在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 值被估价超过 1 000 亿元,从此人们说袁隆平身价过亿。在荣誉 和财富的簇拥下,袁隆平惦念的却只有粮食问题。
“感动中国 2004 年度人物”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他是一位 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 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 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①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②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③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工作方法 学术品格 道德操守 理想志向
ko
要点二: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体现了袁隆平 怎样的品质?
【点拨】解答此题,首先要梳理文意,找出本通讯四个部 分中每部分分别写了哪些事件,然后,结合文中相关的议论抒情 句,分析每个事件所表现的人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