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2011新版(初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理论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
1、地质年代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括( B )方面的意义。

(A)1个(B)2个(C)3个(D)4个
2、根据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而确定的地质年代次序称为( A )。

(A)相对地质时代(B)绝对地质时代(C)地层(D)地层单位
3、下列地层单位中全部属于地质年代单位的一组是( C )。

(A)宙、代、系(B)宇、代、期(C)宙、代、纪(D)界、统、阶
4、下列符号中表示白垩纪的是“( D )”。

(A)R (B)T (C) J (D)K
5、下列地层单位完全属于国际地层单位的一组是( D )。

(A)宇、系、组(B)宇、群、界(C)宇、组、段(D)界、统、带
6、国际地层单位中最小的地层单位是( D )。

(A)界(B)统(C)阶(D)带
7、岩性地层单位中最大的地层单位是( D )
(A)组(B)段(C)宇(D)群
8、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有( A )类型。

(A)2种(B)3种(C)4种(D)5种
9、地层接触关系总体上分为( C )2种。

(A)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C)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D)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10、不整合面上下2套地层之间的产状不一致,呈角度相交,同时在2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我们把这种地层接触关系称为( D )。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超覆不整合(D)角度不整合
11、地质学上把自然界引起( D )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A)整个地球(B)地表形态
(C)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
(D)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
12、松散物质在搬运过程中发生沉积作用的条件是( D )。

(A)松散特质的自重(B)物化条件发生变化
(C)物化条件发生改变或介质动能减少
(D)物化条件发生改变、介质动能减少及生物作用
13、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和发生的部位分为( A )2大类。

(A)表层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B)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C)搬运作用和剥蚀作用(D)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14、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的作用,主要有( D )3种形式。

(A)沉积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B)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
(D)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15、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表层地质作用的是( B )。

(A)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作用
(B)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C)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运动
16、内部地质作用中构造运动可以使岩层产生( C )。

(A)背斜与向斜(B)褶皱与层裂
(C)褶皱与断裂(D)褶皱与风化壳
17、风化作用根据作用的方式和特点,可分为( A )。

(A)化学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B)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成岩作用
(C)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岩浆作用
(D)表层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18、表层地质作用是主要由地球( C )的能量引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

(A)内部(B)内部加外部(C)外部(D)大气层
19、剥蚀作用按使用方式可分为( D )3种。

(A)海洋剥蚀作用、湖泊剥蚀作用、风化剥蚀作用
(B)物理剥蚀作用、化学剥蚀作用、生物剥蚀作用
(C)风化剥蚀作用、物理剥蚀作用、化学剥蚀作用
(D)机械剥蚀作用、化学剥蚀作用、生物剥蚀作用
20、内部地质作用包括( B )。

(A)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
(B)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
(C)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D)成岩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
21、属于构造运动的产物的是( A )。

(A)褶皱、断裂(B)火山、断裂
(C)褶皱、火山(D)河流、火山
22、火山喷发的产物有( B )
(A)1种(B)2种(C)3种(D)4种
23、下列物质中属于矿物的是( A )。

(A)方解石(B)灰岩(C)白云岩(D)砂岩
24、矿物是( A )作用的产物。

(A)地质(B)物理(C)化学(D)生物
25、按物质存在的相态将地壳中的矿物分为( B )。

(A)2种(B)3种(C)4种(D)5种
26、下列结晶习性属于一向延长的是( A )。

(A)柱状(B)板状(C)片状(D)粒状
27、矿物形态一般包括( C )。

(A)单体和集合体2种(B)单体和连生体2种
(C)单体、连生体和集合体3种(D)连生体和集合体2种28、中粒状矿物集合体是指矿物颗粒直径( C )的显晶质集合体。

(A)<0.1mm (B)达到0.1~1mm
(C)达到1~5mm (D)>5mm
29、根据成因分类,矿物的颜色有( C )。

(A)1种(B)2种(C)3种(D)4种
30、矿物的光泽一般分为( B )4类。

(A)玻璃光泽、金刚光泽、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
(B)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
(C)珍珠光泽、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油脂光泽
(D)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特殊光泽、丝绢光泽
31、条痕主要用来鉴定( B )矿物。

(A)透明和不透明(B)不透明和半透明
(C)半透明和透明(D)透明
32、在摩氏硬度计中石英和正长石的硬度分别为( C )。

(A)5和6 (B)7和8 (C)7和6 (D)7和5
33、已知黄铁矿能轻微地刻伤正长石,但不能刻伤石英,而本身却能被石英所刻伤,那么大致可将黄铁矿的摩氏硬度定为( C )。

(A)5~5.5 (B)5.5~6 (C)6~6.5 (D)7.5~8
34、世界上硬度最大的矿物为( D )。

(A)石英(B)黄玉(C)刚玉(D)金刚石
35、矿物的解理按其完善程度分为( D )。

(A)2级(B)3级(C)4级(D)5级
36、结晶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 C )方向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A)自然(B)受力(C)结晶(D)断口
37、云母的解理属于( B )。

(A)完全解理(B)极完全解理
(C)中等解理(D)不完全解理
38、通常把相对密度大于( D )的矿物称为重矿物。

(A)2.26 (B)2.56 (C)2.67 (D)2.86
39、矿物的相对密度取决于它的( B )。

(A)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B)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
(C)晶体结构和晶体外形(D)化学组成和物理相态
40、晶体类型相同而化学组成不同的矿物,其相对密度主要取决于( D )。

(A)所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所含元素的离子半径
(C)所含元素的原子半径
(D)所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原子或离子的半径
41、晶体化学分类方法中将矿物分为( C )大类。

(A)3个(B)4个(C)5个(D)6个
42、下列属于碳酸盐矿物的是( C )。

(A)石英和长石(B)硼砂和电气石
(C)方解石和白云石(D)石膏和重晶石
43、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中序级最高的是( A )。

(A)大类(B)类(C)族(D)种
44、大多数矿物具有( D )断口。

(A)贝壳状(B)纤维状(C)平坦状(D)参差状
45、石英和一些非晶质矿物的断口为( A )。

(A)贝壳状(B)纤维状(C)平坦状(D)锯齿状
46、矿物的断口按其形态可分为( D )。

(A)2种(B)3种(C)4种(D)5种
47、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是( C )。

(A)元素(B)晶体(C)矿物(D)物质
48、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为( D )岩石。

(A)单矿物(B)复杂(C)复合(D)复矿物49、大理岩属于( A )岩石。

(A)单矿物(B)复杂(C)复合(D)复矿物50、岩浆岩是由( C )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A)液态的岩浆(B)气态的岩浆
(C)融熔状态的岩浆(D)融熔状态的岩屑
51、岩浆岩是( A )作用的产物。

(A)内力地质(B)外力地质(C)温度(D)重力52、岩浆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

(A)SiO
2 (B) Fe
2
O
3
(C) FeS (D) FeO
53、下列矿物属于岩浆岩中特有的是( A )。

(A)石榴石(B)石英(C)长石(D)石膏54、岩浆岩体中含有的围岩碎块称为( C )。

(A)侵入岩(B)喷出岩(C)捕虏体(D)脉岩55、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A )。

(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板岩
56、岩浆岩中含量最高的氧化物是( D )。

(A)H
2O (B)K
2
O (C)Al
2
O
3
(D)SiO
2
57、岩浆岩根据其( C )含量的不同可分为4类。

(A)Al
2O
3
(B) Fe
2
O
3
(C) SiO
2
(D) FeO
58、岩浆岩中含量多且在岩石分类中起主要作用的矿物称为( B )。

(A)暗色矿物(B)主要矿物(C)次要矿物(D)副矿物
59、矿物晶体外围包有的一层矿物种类相同而成分不同的环带称为( B )结构。

(A)交生(B)环带(C)包含(D)反应边
60、根据岩石中结晶部分和非结晶分部(玻璃质)的比例大小,将岩浆岩的结构分为( C )。

(A)全晶质结构和半晶质结构2大类
(B)全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2大类
(C)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和半晶质结构3大类
(D)全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和半晶质结构3大类
61、根据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将岩浆岩的结构分为( A )。

(A)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4种
(B)等粒、粗粒和细粒3种
(C)粗粒、中粒和细粒3种
(D)等粒、不等粒、粗粒和细粒4种
62、岩浆岩中2种矿物相互穿插,有规律地生长在一起的现象称为( A )结构。

(A)交生(B)环带(C)包含(D)间粒
63、下列岩中为超基性岩浆岩的是( A )。

(A)辉石岩(B)辉长岩(C)闪长岩(D)正长岩
64、下列岩石中属于中性岩浆岩的是( D )。

(A)辉石岩(B)辉长岩(C)流纹岩(D)闪长岩
65、超基性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有( A )。

(A)橄榄石、辉石和角闪石(B)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C)角闪石和斜长石(D)石英和斜长石
66、地球表面出露面积最大的岩石是( C )。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侵入岩
67、由蒸发作用形成的岩石属于( C )。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浅成岩
68、沉积岩是由( B )作用形成的。

(A)内力地质(B)外力地质(C)重力(D)变质
69、沉积岩中沉积物最主要的来源是( A )。

(A)母岩的风化产物(B)生物残骸和有机质
(C)火山物质(D)陨石
70、沉积物的改造要经过( C )阶段。

(A)同生作用和成岩作用2个(B)同生作用和后生作用2个
(C)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和后生作用3个(D)成岩作用和后生作用2个
71、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后,至变质和风化之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和变化,称为( B )作用。

(A)成岩(B)后生(C)同生(D)变质
72、自然界中最主要的2种搬运和沉积介质是( C )。

(A)流水和冰川(B)流水和生物(C)流水和大气(D)流水和二氧化碳
73、下列岩石中属于有机岩的是( D )。

(A)页岩(B)砂岩(C)泥岩(D)油页岩
74、沉积岩的碎屑物质成分有( D )。

(A)矿物碎屑、岩石碎屑和生物碎屑3种(B)矿物碎屑和生物碎屑2种
(C)岩石碎和生物碎屑2种(D)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2种
75、下列岩石中属于碎屑岩的是( B )。

(A)硅岩(B)砂岩(C)生物岩(D)硫酸盐岩
76、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岩石的( B )。

(A)色素成分和成岩作用(B)色素成分和矿物成分
(C)矿物成分和成岩后生作用(D)色素成分和成岩后生作用
77、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分为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其中( A )为碎屑岩特有的颜色。

(A)继承色(B)自生色(C)次生色(D)继承色和自生色
78、沉积岩呈现出灰色和黑色主要是由于岩石中含有( A )。

(A)有机质或分散状硫化铁(B)氧化铁或氢氧化铁
(C)硅酸盐矿物(D)硫化亚铁
79、根据沉积岩的( A )将沉积岩分为他生和自生2大类。

(A)成因(B)成分(C)结构(D)构造
80、下列岩石中属于他生沉积岩的是( A )。

(A)砂岩(B)碳酸盐岩(C)石膏岩(D)煤
81、碳酸盐岩是一种( C )。

(A)粗碎屑岩(B)泥质岩
(C)碎屑—生物—化学岩(D)细粒碎屑
82、陆源碎屑岩中的矿物成分以( B )最为常见,且含量较高。

(A)长石(B)石英(C)白云母(D)黑云母
83、碎屑岩中陆源碎屑的成分包括( C )。

(A)矿物碎屑和基质(B)矿物碎屑和胶结物
(C)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D)岩石碎屑和胶结物
84、陆源碎屑岩中的次要矿物为( D ),主要分布在基质和胶结物中。

(A)重矿物(B)黏土矿物(C)他生矿物(D)自生矿物
85、常见的胶结类型有( D )。

(A)基底式、孔隙式和接触式(B)基底式、孔隙式和镶嵌式
(C)孔隙式、接触式和镶嵌式(D)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和镶嵌式
86、相同条件下,碎屑岩的胶结类型中储层物性最好的是( B )胶结。

(A)孔隙(B)接触(C)基底(D)镶嵌
87、在碎屑岩中,组成岩石的主要粒级颗粒的体积分数大于75%,说明该岩石分选( B )。

(A)较好(B)好(C)中等(D)差
88、碎屑颗粒的结构包括粒度、颗粒形态和( A )。

(A)颗粒表面结构(B)结晶粒状结构
(C)非晶质结构(D)基质结构
89、在岩石中,砾级碎屑的体积分数为( B )时称为砾状结构。

(A)15%~30% (B)30%~50% (C)50%~75% (D)75%以上
90、胶结物在碎屑岩中的体积分数( C )。

(A)大于50% (B)大于75% (C)小于50% (D)为50%~75%
91、根据砾石的圆度将砾岩分为( B )2类。

(A)中砾岩和粒砾岩(B)砾岩和角砾岩
(C)角砾岩和巨砾岩(D)角砾岩和底砾岩
92、根据砾石的大小可将砾岩分为( C ).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93、根据砾石成分的复杂程度可将砾岩分为( A )2类。

(A)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B)粗砾岩和细砾岩
(C)底砾岩和层间砾岩(D)砾岩和角砾岩
94、砂岩根据其成因不同可分为陆源砂和内源砂,下列完全属于陆源砂的一组是( A )。

(A)石英、长石和云母(B)石英、长石和化石碎屑砂
(C)石英、云母和钙质鲕粒砂(D)内碎屑砂、石英和长石
95、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高低主要用( C )3项指标来反映。

(A)碎屑的分选性、碎屑磨圆度和重矿物含量
(B)碎屑的磨圆度、黏土(或杂基)含量和重矿物含量
(C)碎屑的分选性、碎屑的磨圆度和黏土(或杂基)含量
(D)碎屑的分选性、黏土(或杂基)含量和重矿物含量
96、胶结物是指碎屑之间孔隙内的充填物,这种充填物属于( B )。

(A)次生矿物(B)自生矿物(C)岩石碎屑(D)生物碎屑
97、根据碎屑颗粒的粒度大小可将砂岩分为( B )。

(A)3类(B)4类(C)5类(D)6类
98、细砂岩的颗粒直径为( B )。

(A)0.1~0.01mm (B)0.25~0.1mm (C)0.5~0.25mm (D)2~0.5mm 99、粗砂岩的颗粒直径( C )。

(A)为0.25~0.1mm (B)为0.5~0.25mm
(C)为1~0.5mm (D)为>1mm
100、石英砂岩碎屑组分中石英的体积分数( D )。

(A)<80% (B)为80%~90% (C)为90%~95% (D)>90%
101、在长石砂岩的碎屑组分中、长石的体积分数( D )。

(A)<10% (B)为10%~15% (C)为15%~20% (D)>25%
102、砂岩中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最好的是( A )。

(A)石英砂岩(B)长石砂岩(C)岩屑砂岩(D)杂屑砂岩103、下列矿物完全属于黏土矿物的一组是( D )。

(A)蒙脱石、高岭石、长石(B)石英、伊利石、绿泥石
(C)蒙脱石、绿泥石、方解石(D)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104、在黏土岩中分布最广的黏土矿物是( B )。

(A)高岭石(B)伊利石(C)绿泥石(D)蒙脱石
105、在黏土岩中中常见的4种黏土矿物是( D )。

(A)蒙脱石、白云石、蛋白石、伊利石
(B)蒙脱石、高岭石、海绿石、水铝石
(C)绿泥石、石膏、海绿石、伊利石
(D)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
106、根据有无( B )构造,可将黏土岩划分为泥岩和页岩2大类。

(A)层理和页理(B)纹层和页理
(C)成层和页理(D)裂缝和纹层
含量最高的为( A )。

107、下列黏土岩中SiO
2
(A)硅质泥岩(B)硅质页岩(C)炭质页岩(D)油页岩108、根据有无纹层和页理构造,可将黏土岩分为( A )2大类。

(A)泥岩和页岩(B)油页岩和页岩
(C)硅质泥岩和炭质页岩(D)油页岩和泥岩
109、火山碎屑岩的组成物质主要是( C )。

(A)沉积岩(B)蒸发岩
(C)火山爆发的碎屑物(D)变质岩
110、火山碎屑物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刚性、半塑性和塑性,( B )只有刚性。

(A)玻屑(B)晶屑(C)岩屑(D)火山砾
111、具有半塑性的火山碎屑是( C )。

(A)火山角砾(B)火山砂(C)火山砾(D)火焰石
112、碳酸盐岩最主要的矿物成分是( B )。

(A)方解石和长石(B)方解石和白云石
(C)方解石和海绿石(D)白云石和长石
113、碳酸盐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

(A)CaO、MgO、CO
2(B)FeO、CaO、CO
2
(C)CaO、CO
2、MnO
2
(D)MgO、CO
2
、Al
2
O
3
114、按矿物成分划分,碳酸盐岩可分为( C )2种基本类型。

(A)石灰岩和云灰岩(B)灰云岩和白云岩
(C)石灰岩和白云岩(D)泥云岩和泥灰岩
115、下列属于碳酸盐岩所特有的结构的是( C )。

(A)粒屑结构(B)碎屑结构(C)生物骨架结构(D)结晶结构116、石灰岩按结构—成因可分为( D )。

(A)正常化学岩和异常化学岩2大类
(B)正常化学岩和原地礁灰岩2大类
(C)正常化学岩、重结晶石灰岩和异常化学岩3大类
(D)正常化学岩、异常化学岩、原地礁灰岩和重结晶石灰岩4大类117、碳酸盐岩中的颗粒大体有( A )2类。

(A)生物碎屑颗粒和非生物碎屑颗粒(B)内颗粒和外颗粒
(C)鲕粒和藻粒 (D)球粒和藻粒118、根据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相对含量,将其划分为( B )2类。

(A)石膏岩和岩盐 (B)石灰岩和白云岩
(C)蒸发岩和白云岩 (D)石膏岩和石灰岩
119、碳酸盐岩的胶结类型主要为( C )。

(A)泥质胶结 (B)硅质胶结 (C)钙质胶结 (D)铁质胶结
120、白云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A )。

(A)白云石 (B)长石 (C)方解石 (D)菱镁石
121、蒸发岩的主要类型有( B )。

(A)石膏岩和硬石膏岩2大类
(B)石膏和硬石膏岩、石盐岩、钾镁盐岩3大类
(C)石膏岩和石盐岩2大类
(D)硬石膏岩和钾镁盐岩2大类
122、下列岩石中不属于蒸发岩的是( A )。

(A)白云岩 (B)石膏岩 (C)盐岩 (D)石盐岩
123、下列结构中属于蒸发岩原生结构的是( C )。

(A)斑状变晶结构 (B)交代结构 (C)粒屑结构 (D)搓碎结构
124、根据引起变质作用的外在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 B )类型。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25、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主要使岩石发生破碎的变质作用称为( B )。

(A)接触变质作用 (B)动力变质作用
(C)混合岩化作用 (D)气—液变质作用
126、发生在岩浆岩边缘和围岩的接触带上的变质作用叫做( D )。

(A)区域变质作用 (B)混合变质作用
(C)动力变质作用 (D)接触变质作用
127、变质岩是( C )作用的产物。

(A)沉积 (B)岩浆 (C)变质 (D)风化
128、变质岩与变质前的岩石相比较,其( C )都发生了改变。

(A)成分和构造 (B)成分和结构
(C)成分、结构和构造 (D)结构和构造
129、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 A )。

(A)正变质岩 (B)接触变质岩 (C)副变质岩 (D)动力变质岩
130、根据成因划分,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可分为( C )。

(A)新生矿物和原生矿物2种
(B)变晶矿物和原生矿物2种
(C)新生矿物、原生矿物和残余矿物3种
(D)新生矿物、残余矿物和贯通矿物3种
131、反映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是( C )。

(A)新生矿物 (B)原生矿物 (C)特征矿物 (D)普通矿物
132、一般变质作用往往不会改变原岩的( A )。

(A)主要化学成分 (B)主要矿物成分 (C)结构 (D)构造
133、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相的作用,导致物质成分的带入和带出,使原有矿物被溶解的同时被新生矿物所代替,这样形成的结构称为( C )。

(A)变余结构 (B)变晶结构 (C)交代结构 (D)碎裂结构
134、变质岩的结构是指构成岩石的各矿物颗粒的( A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A)大小、形状 (B)大小、硬度 (C)颜色、形状 (D)硬度、形状
135、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进行得不完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保留下来所形成的结构称为( A )。

(A)变余结构 (B)变晶结构 (C)交代结构 (D)碎裂结构
136、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变质后形成( C )。

(A)片岩 (B)片麻岩 (C)大理岩 (D)石英岩
137、常见的区域变质岩有( C )。

(A)片岩、片麻岩、碎裂岩和石英岩 (B)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和碎裂岩
(C)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和石英岩 (D)片岩、大理岩、石英岩和碎裂岩
138、下列岩石中不属于变质岩的是( D )。

(A)片岩(B)大理岩 (C)片麻岩 (D)花岗岩
139、按岩石的成因分类,地壳上的岩石共分为( B )3大类。

(A)化学岩、碎屑岩和生物岩 (B)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陆源岩和变质岩 (D)岩浆岩、风化岩和变质岩
140、沉积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岩石,约占陆地面积的( D )。

(A)50% (B)65% (C)70% (D)75%
141、岩浆岩和变质岩占地壳总质量的( C )。

(A)70% (B)80% (C)95% (D)90%
142、下列构造中属于岩浆岩特有的是( B )。

(A)层理 (B)流纹 (C)节理 (D)断层
143、根据构造的形成过程划分,岩浆岩的构造大致可以分为( C )。

(A),5类 (B)4类 (C)3类 (D)2类
144、岩浆岩中最常见的构造是( B )。

(A)流纹构造 (B)块状构造 (C)气孔构造 (D)杏仁构造
145、岩浆岩按产状可分为( B )。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146、石英主要存在于( A )岩浆岩中。

(A)酸性 (B)中性 (C)基性 (D)超基性
含量高、富含石英和长石、暗色矿物含量少的岩浆岩属于( D )。

147、Si0
2
(A)超基性岩类 (B)基性岩类 (C)中性岩类 (D)酸性岩类
148、陆源碎屑岩中的主要矿物为( C )。

(A)重矿物 <B)自生矿物 (C)他生矿物 (D)黏土矿物
149.AC033 陆源碎屑岩的主要物质成分是( A )物质。

(A)碎屑 (B)火山 (C)溶解 (D)不溶残积
150、陆源碎屑岩的碎屑矿物按相对密度可分为( A )。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151、火山碎屑岩的火山碎屑物质按其组成及结晶状况可分为( B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52、下列结构类型中属于火山碎屑岩专属的结构的是( C )。

(A)碎屑结构 (B)层理构造 (C)集块结构 (D)鲡粒结构
153、火山碎屑岩通常作为油气的( A )。

(A)储集层 (B)盖层 (C)生油层 (D)储集层和盖层
154、下列构造中不属于碳酸盐岩特有的是( C )。

(A)叠层石构造 (B)鸟眼构造 (C)集块构造 (D)示顶底构造
155、在泥晶或粉晶的石灰岩中,常见一种毫米级大小、多呈定向排列、多为( B )充填的孔隙,因其形似鸟眼,故称鸟眼构造。

(A)泥质 <B)方解石或硬石膏
(C)石英 (D)长石
156、缝合线构造是一种( D )构造。

(A)层理 (B)叠层石 (C)示顶底 (D)裂缝
157、变质岩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D )类型。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58、接触变质岩分为( C )3种类型。

(A)板岩、角岩、片麻岩 (B)混合花岗岩、大理岩、角岩
(C)角岩、夕卡岩、大理岩 (D)千枚岩、麻粒岩、大理岩
159、动力变质岩分为( B )和碎裂岩2类。

(A)片岩 (B)糜棱岩 (C)片麻岩 (D)石英岩
160、两种不同岩性之间的分隔界面称为( B )。

(A)岩层 (B)岩层面 (C)岩性 (D)岩层线
161、在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具有一定层位意义的成层岩石称为( A )。

(A)地层 (B)岩层层序 (C)地层层序 (D)地质时代
162、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 A )。

(A)岩层 (B)层面 (C)底面 (D)顶面
163、岩层的产状是用( C )来表示的。

(A)走向和倾向 (B)走向和倾角
(C)走向、倾向和倾角 (D)倾向和倾角
164、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方法有( A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65、某岩层的走向为30°,倾向为120°,倾角为45°,正确反映该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是( D )。

(A)45°∠30°∠120° (B)45°∠120°∠30°
(C)30°∠45°∠120° (D)30°∠120°∠45°
166、水平岩层在地面及地质图上的特征是:露头宽度及露头形状主要与( A )有关。

(A)地形特征 (B)岩层的厚度 (C)岩层的产状 (D)岩层的倾角
167、水平岩层的倾角为( D )。

(A)90° (B)60° (C)30° (D)0°
168、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受( B )因素控制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69、倾斜岩层的倾角为( B )。

(A)0° (B)O°~90° (C)90° (D)180°
170、下列岩层中露头宽度与岩层真厚度相等的是( C )。

(A)水平岩层 (B)倾斜岩层 (C)直立岩层 (D)原始倾斜岩层
171、利用斜层理判断岩层的顶、底界面,其特征为每组细层理与层系底部的主层面成( C )。

(A)截交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部
(B)截交关系,弧形层理凸向顶部
(C)收敛变缓相切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部
(D)收敛变缓相切关系,弧形层理凸向顶部
172、下列完全属于层面构造的是( B )。

(A)波痕、泥裂、揉皱 (B)波痕、泥裂、沟模
(C)结核、波状层理、沟模 (D)波痕、结核、滑塌
173、下列构造中属于生物作用形成的是( D )。

(A)波痕 (B)雨痕 (C)晶痕 (D)植物根痕
174、下列构造中属于次生沉积构造的是( A )。

(A)后生结核 (B)印痕 (C)雨痕 (D)结核
175、层理是由岩石( A )的差异及其排列在垂向上的变化显示出来的。

(A)成分、颜色、粒度、形状 (B)成分、颜色、光泽、形状
(C)成分、条痕、粒度、形状 (D)成分、颜色、粒度、硬度
176、韵律变化的薄层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所组成的层理称为( B )。

(A)递变层理 (B)韵律层理 (C)平行层理 (D)波状层理
177、由两个以上成分不同,但成因上有联系的单层有规律叠置而成的复合层理称为( C )。

(A)交错层理 (B)递变层理 (C)透镜状层理 (D)韵律层理
178、石油的馏分包括( C )。

(A)烃类、非烃类、微量元素等 (B)正构烷烃、芳烃、含氮化合物等
(C)石油气、汽油、煤油等 (D)异构烷烃、环烷烃、硫氧化合物等
179、石油的成分以( C )为主。

(A)含氮化合物 (B)硫氧化合物 (C)烃类 (D)有机金属化合物
180、在成分和相态上,石油是复杂的( D )。

(A)元素 (B)化合物 (C)烃类 (D)混合物
181、石油在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 )。

(A)液态 (B)固态 (C)气态 (D)气—液混合态
182、通常把密度( D )的石油称为重质油。

(A)<0.2 g/cm3 (B)为0.2~0.5 g/cm3
(C)为O.5~0.85 g/cm3 (D)>O.9 g/cm3
183、石油中在荧光灯下发光的物质为( C )。

(A)烃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 (B)硫氧化合物和烃类
(C)多环芳香烃和非烃 (D)烃类和含氮化合物
184、气藏中的天然气成分以( A )为主。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185、天然气绝大部分是以甲烷为主的气态烃和某些( C )的混合体。

(A)重烃 (B)非烃气体
(C)非烃气体和惰性气体 (D)惰性气体
186、天然气按分布特征可分为( B )。

(A)游离气和溶解气 (B)聚集型和分散型
(C)非烃气体和惰性气体 (D)气藏气和凝析气
187、在常温常压下,不能以气态存在的烃类是( C )。

(A)甲烷 (B)丁烷 (C)辛烷 (D)异丁烷
188、下列关于天然气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只要有足够大的压力作用,高于临界温度时气相物质仍能维持液相
(B)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论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气相物质维持液相
(C)低于临界温度时,不论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气相物质维持液相
(D)低于临界温度时。

不论加多小的压力,都能使气相物质维持液相189、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比水中要大,并( D )。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力增大而减小
(C)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力增大而减小
(D)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190、根据水与油、气分布的相对位置将油层水分为( A )2大类。

(A)底水和边水 (B)上层水和下层水
(C)吸附水和自由水 (D)边水和夹层水
191、在油田范围内的非油层水,根据它们与油层的相对位置可分为( B )。

(A)底水和边水 (B)上层水、夹层水和下层水
(C)吸附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水 (D)底水、边水和自由水
192、油气外边界范围内,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称为( C )。

(A)边水 (B)上层水 (C)底水 <D)下层水
193、有机质成岩演化及油气生成过程的顺序正确的为( A )。

(A)成岩作用阶段、深成作用阶段、准变质作用阶段
(B)深成作用阶段、成岩作用阶段、准变质作用阶段
(C)成岩作用阶段、准变质作用阶段、深成作用阶段
(D)沉积作用阶段、成岩作用阶段、深成作用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