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憋性肺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观察对照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

方法: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配合抗感染对症治疗104例,单纯抗感染对症治疗60例。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4.6%和96.1%,高于对照组的73.3%和93.3%,且平均退热、止喘、止咳及肺部啰音消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憋性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喘憋性肺炎肺炎喘嗽麻杏石甘汤
喘憋性肺炎又称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以1~6月的小婴儿为主,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

因微小的管腔易由黏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

该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占58%,此外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均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少数由人肺炎支原体引起[1]。

其临床症状如肺炎,且喘憋更著,易致心衰、呼衰,是冬春季儿科常见病,无特效治疗方法。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对本病应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喘憋性肺炎患者10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4例,男62例,女42例;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

两组年龄均为3个月~3岁,平均10个月。

诊断要点: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喘憋,咳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

部分患儿有缺氧症状。

肺部听诊有喘鸣音及弥漫性细湿啰音或中湿啰音;X线检查可显示支气管周围炎征象,或肺纹理增重。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在正常范围,少数有淋巴细胸增高。

诊断参考《实用儿科学》第7版。

治疗方法:均以对症治疗为主。

部分较重患儿用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并细菌感染者用抗生素、喘憋严重者用硫酸镁或酚妥拉明,并辅以雾化,支持等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处理同时配合口服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2~4g,杏仁4~6g,石膏8~30g,甘草3g。

随症加减:高热加银花、连翘、黄芩、喘重加僵蚕、地龙、苏子、葶苈子、冬花;痰多加桔梗、桑皮,瓜萎、浙贝;食欲不振加神曲、麦芽、莱菔子、陈皮等,有表证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呕吐加竹茹、半夏、枳壳;腹泻加藿香、薏苡仁、石榴皮;体弱气虚加太子参、白术;汗多加五味子、浮小麦等,每日1剂水煎频服。

疗效判断标准(两组均在治疗5~10天判定):①痊愈:热退、咳喘及肺部啰音消失;②有效:热退、咳喘及肺部啰音均减轻;③无效: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者症状体征无好转。

结果
治疗结果:104例治疗组:痊愈8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痊愈率84.6%,总有效率96.1%,平均退热时间2天,止喘时间4.2天,止咳及消除啰音时间6天。

60例对照组:痊愈4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痊愈率73.3%,总有效率93.3%。

平均退热时间3.2天,止喘时间6天,止咳及消除啰音时间7.8天。

典型病例:患儿,男,10个月,4天前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经输液治疗3天,发热、鼻塞流涕减轻,咳嗽加重,伴气喘来诊。

症见咳嗽频繁,喉中痰鸣,烦燥。

查体:T 38.1℃,P 132次/分,R 32次/分,口周发绀,舌质红,苔薄黄,指纹紫滞,两肺可闻及喘鸣音及细小湿啰音,胸片示:两肺纹理增重,中外带有小的点片状阴影。

西医诊断:喘憋性肺炎,中医辨证属肺炎喘嗽之风热闭肺。

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2g,杏仁4g,石膏10g,僵蚕4g,地龙4g,银花6g,苏叶4g,桔梗4g,桑皮4g,甘草3g。

2剂水煎服。

二诊:体温下降,咳喘减轻,有轻度腹泻,舌质红,苔稍黄腻,上方去银花、桑皮、石膏减量,加薏苡仁4g,茯苓4g,车前子4g,2剂水煎服。

三诊:体温正常,咳喘大减,肺部啰音消失,调理而愈。

讨论
喘憋患儿因缺氧及呼吸困难,病房要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因患儿对周围刺激都很敏感,常因哭闹而加重缺氧,除适当的给镇静剂治疗外,还要有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尽可能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及惊吓,患儿普遍抵抗力差,易继发细菌感染,应注意隔离,勿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同住一病室。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利于使喘憋减轻。

要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定时吸痰、翻身,必要时拍背、仰卧、头偏向一侧,同时要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幅度的改变,及时发现和处理分泌物的堵塞,随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

喘憋性肺炎属中医“肺炎喘嗽”范畴。

小儿感受风寒、风热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侵犯肺卫;亦有脾肺不足,生湿酿痰,壅滞肺经,遇外邪而触发。

虽然致病原因不同,其病位都在肺经。

病机为邪闭肺络,肺失宣降。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司腠理开合,开窍于鼻,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肺气以下降为顺,上升为逆。

邪痹肺络,肺络失宣,则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凝而为痰,阻于气道,或温热之邪直接灼伤肺津,炼液成痰,痰热交阻,肺气郁闭,故常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喉中痰鸣诸症[2]。

由于喘憋性肺炎多因病毒感染引起,单纯西药疗效欠佳。

麻杏石甘汤出于《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

后世用于治疗肺热咳喘,凡热邪犯肺、肺热炽盛所致的身热、咳喘,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加减用之。

方中石膏清泻肺胃之热,即能透解邪热又能生津止渴,麻黄宣肺平喘解表,石膏用量大于麻黄,制约麻黄温性及发汗作用,二药合用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

现代研究:麻黄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抗病毒、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杏仁肃降肺气,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且与石膏合用生津止渴,防止石膏过于寒凉。

四药配伍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

笔者在临床应用中体会到,本方是由辛温和辛凉药配伍而成,临床上可根据具体证型,调节麻黄与石膏用量之比,酌情加减运用于各种喘证,不必拘于热喘寒喘,只要加减适当均可收到喘平咳止,热退痰消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xyfm/class/.2002年05期
4 张随学,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xyfm/class/.2002年06期
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yisheng/main/index.php.2007年03期
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book/main/index.php.1992年09期
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
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book/main/index.php.2010年
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6 张随学;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7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qikan/class/?150.html.2004年
19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20 李秀玉;张随学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佚名.毛中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憋性肺炎.中医药期刊学会/neike/html/?1689.htm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