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建议
《雷雨》教学设计15篇
![《雷雨》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62186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7.png)
《雷雨》教学设计15篇《雷雨》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时常需要预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
《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后自然界消逝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同学观看大自然的爱好。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通过情境模拟,激发同学学习语文的爱好。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1、呈现板书,回忆梳理师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知道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并且重点感受了雷雨中的景象。
2、全班表演,激趣导入(1)激趣:聪慧的孩子们,你们能表演雷雨时的景象吗?(2)全班在老师引领下表演(首先,生把小手放在桌子上敲打表演打雷,师说“打雷喽。
”生把纸拿起来抖动表演下雨,师说“下雨喽。
”接着,两组敲桌,两组抖纸,表演雷雨交加,师说“大风来了”,生一边抖动一边吹纸。
)三、研读课文,多元感悟1、感受雷雨前景象(1)生自由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2)沟通,预设: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想象说话:是啊,为什么蝉都不叫了呢?蝉儿们,你们怎么了?(闷)②比较句子A、出示: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B、沟通:你发觉了什么?你宠爱哪句?为什么?C、想象,这样闷热的天气中,你会有什么感觉,还有别的动物呢?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用上“一……也……”练习说话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情境模拟,同学表演“树枝乱摆”②体会“风大”③用朗读呈现“风大”④一阵大风吹来,还会消逝怎样的情景呢?想象说话:A、出示:突然,一阵大风吹来,。
《雷雨》教案8篇
![《雷雨》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009fa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9.png)
《雷雨》教案8篇【设计意图】雷雨是夏天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当打雷时,许多的孩子会惊慌、害怕。
所以我从《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大自然的变化》这一活动中延伸出这节活动课,意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自然现象并从容面对自然现象。
【幼儿分析】大班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非常乐于探索周围环境、乐于动手动脑,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孩子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会产后恐惧心理,这需要老师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现象并从容面对自然现象。
活动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自由、交流合作的自由,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设计思路】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通过讲述法,启发提问法,情景表演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了幼儿一条线索,让幼儿自由的讲述,自由表演,我再与幼儿一起给小结,加深幼儿记忆。
充分发挥幼儿是主体,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让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充分的发挥想象。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回忆雷雨前后的变化。
2、与孩子一起探讨雷雨形成的过程。
3、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雷雨的景象,并通过情景表演加深幼儿记忆;【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雷雨的过程。
难点: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雷雨的景象。
【活动准备】活动课件与视频【活动过程】导入活动:《雷雨来了》歌曲导入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开始活动课。
(听歌曲进入活动室,坐好)提问:刚才我们在这首歌曲的一开始听到了什么声音?雷公公的脾气可大了,我们在夏天经常见到它,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雷公公发脾气的样子吗?谁能来学一学?1、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雷雨之前天气、动物、人们的变化谁能来说一说下雷雨前天空是有哪些变化?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下雷雨前,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做着哪些准备,说到小鱼,要提水中的氧气很少,所以游到了水面上)(看课件)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雷雨中雷、闪电、风、雨的声音,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模仿出来。
下雷雨时,你听到了什么?雷你能来学一学雷的声音吗?大班社会活动反思4篇大班社会活动反思4篇他是用这种方法,你还有更好的方法来模仿一下雷来了的样子吗?依次说出风、雷、闪电、雨)下雷雨时,你还听到了什么?(风)是大风还是微风?你有没有被大风吹到的时候?你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来回忆一下被大风吹到时的样子),大风是什么样的声音?你还看到了什么?(闪电)闪电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来学一学吗?下雷雨时,你还看到了什么?(雷雨)是大雨还是小雨?谁能还模仿一下下大雨的声音?小结:下雷雨的时候,你是先听到打雷,还是先看到闪电,为什么?那你知道雷和闪电是怎么产生的呢?小结:天上的云彩越聚越多,碰到一起产生雷电,由于光比声音传的要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一)
![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一)](https://img.taocdn.com/s3/m/a95f4dc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e.png)
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一)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课程内容•优点:内容生动有趣,引起学生极大兴趣。
•缺点:内容过于注重具体细节,缺乏对整体思想的阐述。
•建议: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思想串联的讲解,加强对整体思想的阐述。
课程教学设计•优点:教学设计合理,能够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缺点:教学设计内容较多,课堂时间不够充分。
•建议:删减部分内容并适当延长课堂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消化所学内容。
师生互动•优点: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频繁。
•缺点: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太积极。
•建议: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及交流。
情感教育•优点:在讲解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缺点:情感教育内容较少,需要有更多的加强。
•建议:在课堂中适当加入一些情感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总之,二年级雷雨评课中存在一些优点和不足,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评价反馈•优点:学生对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后积极与老师交流探讨。
•缺点:部分学生反馈课程内容过于简单,需要更多的挑战性。
•建议:对于课程的难度与挑战性进行恰当调整,确保内容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充分挑战他们。
教师表现•优点:教师在课堂中表现果敢自信,授课流畅,与学生交流互动积极。
•缺点:相关教材和教学工具准备不足,需要更多的备课和细节考量。
•建议:加强备课工作,把握好课程时间,充分准备教学工具和课堂材料,提高课程授课效果。
整体建议综上所述,二年级雷雨评课的优点和不足都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改进。
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注重课程的深度和思想性,并强化情感教育和挑战性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合作,相信二年级雷雨评课必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雷雨》教案(通用5篇)
![《雷雨》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79a67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0.png)
•••••••••••••••••《雷雨》教案(通用5篇)《雷雨》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3、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难点、重点分析】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可与《祝福》《药》等小说的环境描写作比较,以加深理解。
)2、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分析: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
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3、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分析: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
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987fe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4.png)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雷雨》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
作者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曹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曹禺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bull;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雷雨》教案精选6篇
![《雷雨》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41aee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f.png)
《雷雨》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雷雨》教案精选6篇优秀的教案是每一位教师都会提前准备的文件,我们写好教案之后,在上课过程中也是会提高自信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雷雨》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3d9a5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b.png)
《雷雨》教案(精选5篇)《雷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6bb902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9.png)
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课程概述•课程名称:雷雨•主讲老师:张老师•适用年级:二年级评价优点1.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场景化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3.老师设计了许多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乐山与钱塘江的艰险险阻;评价缺点1.某些内容讲解过于快速,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2.互动环节时间分配较短,有些学生表现不佳;3.老师在授课时未能完全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掌握情况,造成了一定的教学偏差;4.整节课程的时间有些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
改进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减少讲解速度,增加学生消化的时间;2.互动环节的时间应该得到合理的安排,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展示自己;3.在教学前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个别化的辅导;4.整节课程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针对此次二年级雷雨评课,通过评价优点、缺点及改进建议的方式,为老师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不断改进、提高,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总体评价从本次二年级雷雨评课来看,老师授课的方式比较灵活多变,不仅生动有趣,而且突出了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在互动环节,老师也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有些内容过于匆忙,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在互动环节的时间分配上也有所不足。
总体来说,本次评课可以为老师提供更好的改进建议,让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dd8b0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e.png)
《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雷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生字“垂、彩、虹”。
2.抓住事物感受雷雨前后大自然的变化。
3.拓展语用,会用“越…越…”等词语准确描述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事物感受雷雨前后大自然的变化。
难点:联系生活感知,观察并描述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课件、平板资源【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感知雷雨1.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雨?(下雨的情景)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是雷雨和这些雨有什么不同?(雷雨一般出现在夏季,伴随着打雷)【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积累生字,认识雷雨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学生读)2.指名读,一个学生读一段,其他同学听,做标记反馈。
(正音)3.要把课文读好,可要先认识生字宝宝,你想让老师教你写哪个字?(出示四会字投票)4、指导写“垂”字:我们看看这三个“垂”,哪个字正确?垂字的三横长短不一,是锥型结构,从中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1)我们来看它的象形字像什么呢?(树枝因硕果累累而坠向地面)经过漫长的演变,“垂”字就成了今天横平竖直的模样,中国的汉字真神奇!我们一起来把它写好吧!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生字投票了解学情,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读中感悟,体验雷雨1.课文写了雷雨前后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
2.学生汇报有哪些景物,全班读原文。
(板书)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彩虹(教字)、乌云、叶子、蜘蛛、树、蝉、青蛙等板书:动物:蝉、蜘蛛、青蛙变:天气:乌云、雷雨、风越来越景物:叶子、树、彩虹渐渐3.蝉、蜘蛛:平板推送分类雨前: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雷雨》教学设计14篇
![《雷雨》教学设计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92139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3.png)
《雷雨》教学设计14篇《雷雨》教学设计14篇《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
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雷雨》教案三篇
![《雷雨》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d40a7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7.png)
《雷雨》教案三篇《雷雨》教案篇1课前透视:__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__或段落。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
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雷雨2、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
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
教师板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
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话平台自学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雷雨》教学设计3篇
![《雷雨》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5a9d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0.png)
《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雷雨》这部剧作,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脉络和特点;2. 理解和掌握戏剧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分析剧本和观看相关演出片段,介绍《雷雨》的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形象;2. 分析《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作者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3. 分析剧作的结构和主题,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4. 分析剧中关键场景和对话,讨论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5. 比较不同演绎版本的《雷雨》,探讨不同导演和演员的诠释和理解差异。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分析:通过讲解剧作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剧作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小组合作研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剧作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塑造,交流不同的解读和理解;3. 观看演出片段:观看相关的演出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剧作;4. 阅读剧本:学生阅读剧本,深入分析剧作的对话和情节展开,探索剧作的内涵和作品的意义;5. 批判性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价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剧作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解读,形成小组报告;2. 个人写作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写一篇文章分析该角色或情节在剧作中的作用和意义;3. 课堂表演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剧本表演,展示对剧作的理解和体会;4. 口头回答问题: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评估学生对剧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雷雨》剧本;2. 相关的演出片段和演员采访;3. 课堂展示投影仪或电视机等视听设备;4. 相关的文献和评论阅读材料。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通过描写上海一个富裕家庭的婚姻纠纷来反映社会和家庭矛盾的作品。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7篇)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148c9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6.png)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7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7篇)》,您浏览的《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7篇)》正文如下: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曹禺的剧作《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是高中第一个戏剧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选入课本的是第二幕。
《雷雨》也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体现,这将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说教学目标《雷雨》是现当代戏剧单元的第一课,属于课内教读课文。
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在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知识目标:(1)了解戏剧常识(2)作者曹禺及《雷雨》梗概。
能力目标:(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冲突(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戏剧人物的个性特点(3)训练*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我计划共用三个课时来讲授《雷雨》。
对于第二课时,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这一幕剧中的矛盾冲突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
难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雷雨》的教学是戏剧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戏剧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
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点拨、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bec03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7.png)
《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
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电影。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播放雷雨的影片,感受雷雨的景象如果要你来描写,你能写得出来吗?初读感知:1、读文:自由读,通顺,流利,质疑。
2、再读:同桌读边读边想象3、再读: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
最为形象的语句。
4、交流,解疑。
精读理解:一)大雨到来前的景象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读出这种情景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到如临其境二)风来的景象读风来的感觉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
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
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三)暴风雨来了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画出你找到的语句。
说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雷雨》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9064e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4.png)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雷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语文《雷雨》教案篇1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1 . 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e3261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3.png)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1【教学构想】戏剧,高考一般不设题考查。
因为高考不考,所以戏剧教习就可以“玩一玩”。
过去,比如《雷雨》教学,讲讲剧情,分角色读读课文,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处理处理课后习题,有条件放一放《雷雨》电影,如此而已!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欣赏戏剧,教师如何教的有“戏味”,教了十几年,似乎未深究。
其实,学生乐于表演,尤其时下演艺追风的热潮。
有的学校也热衷排演课本剧。
人物的台词与小说的语言有何区别,戏剧的台词有自己什么样的鲜明特色,学生有获知的热情!曹禺有幸就读于富有戏剧传统的南开中学,爱看戏,爱演戏,爱写戏,所以就有23岁时的处女作《雷雨》,并且震惊文坛。
在教学中,尝试点燃阅读戏剧的热情,激发兴趣、促发潜力,也许今日的教学尝试就会促成另一个“曹禺”的诞生,于是就是抱着这样的奢望,我开始了戏剧知识及作品的研读。
我的导师赵杰老师一直对我强调“文体意识”,我知道他一直在尝试,在践行。
从《长亭送别》的古典戏曲的教学到《别了,不列颠尼亚》,他一直在关注“文体”教学。
芜湖“名师大讲坛”倾听即教学“的教学理念也让我耳目一新。
如何扣住戏剧的特色,如何弯下身子倾听学生是我备课重点思考的问题。
几番思量,我确定了“台词”这个教学的核心,通过精选语言片段,尝试从品味台词的针对性、个性化、内蕴性为教学重点,感受戏剧台词对营造戏剧冲突、塑造舞台形象、形成潜台词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戏剧氛围、角色意识,通过品读精彩台词、分角色表演台词、尝试改编“宝玉摔玉”等活动努力体现戏剧教学的“实演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戏剧学习的热潮中,且各有所获。
努力实现课堂解读由语言到形象、由情节到内蕴、由表层到深层的课堂解读框架,由《雷雨》小世界到戏剧大世界的拓展!【教学目的】1、通过指导学生品味戏剧台词,体会戏剧语言的针对性对营造戏剧冲突的作用;2、通过深入挖掘个性化和包蕴性的对话,感受人物复杂心理与人物的鲜明个性;3、通过对必修课文的指导研读,从欣赏戏剧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戏剧知识与能力,为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以及独立学习选修课程打下基础。
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b8a9b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8.png)
二年级雷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一、课堂简介本文主要对二年级学生学习雷雨这一篇课文的评课进行分析,包括课堂实施方案、重点难点、优缺点及改进建议等方面内容。
二、课堂实施方案1. 课堂形式本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与合作。
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朗读课文。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大意。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此处省略具体教学过程)三、重点难点1. 重点内容本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雷雨的观察和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难点内容学生在理解整个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上可能存在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段落和句子的理解。
四、优点和缺点1. 优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观察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 缺点•课堂时间安排较紧张,学生反应不够充分,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疑惑的时间不够。
•难点内容处理不够深入,对于学生的辅导和指导不够充分。
五、改进建议1. 提前准备在课前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包括课文的结构、难点和重点内容的解析,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增加互动环节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可以采用问答形式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在提问问题时增加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激发学生思考。
3. 设置课后作业在课堂结束前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写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等。
六、总结通过对二年级雷雨评课的优缺点分析及改进建议,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实施方案、重点难点、优缺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雷雨》教案5篇
![《雷雨》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852db0f7ec4afe05a1df3b.png)
《雷雨》教案5篇《雷雨》教案篇1《雷雨》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雷雨教案设计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9篇
![雷雨教案设计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e95cb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c.png)
雷雨教案设计曹禺《雷雨》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9篇曹禺《雷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雷雨教案设计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语设计:【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有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二、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分组探讨。
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谁有关?(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2、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己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以及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 【板书】怀念——惊慌——冷酷3、鲁侍萍想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
《雷雨》教学方法
![《雷雨》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d9a9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c.png)
《雷雨》教学方法雷雨教学方法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教授《雷雨》这部戏剧作品。
教学策略1. 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剧中人物、情节和主题。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观看演出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解读。
通过相互交流和辩论,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剧中的复杂问题,并从其他人的观点中获取新的见解。
3.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剧中的不同角色。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4. 情景重现: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让他们重新演绎剧中的关键情节或场景。
这种亲身参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5.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剧本文本,包括对话、舞台指示和隐含意义的解读。
通过分析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作的结构和作者的意图。
教学辅助1. 资料齐全: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材料,包括剧本的文本和相关的评论或解读。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剧作。
2. 观看演出:安排学生观看《雷雨》的演出,或者通过视频录像进行观看。
这样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戏剧的表演和舞台呈现。
3. 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文档、讨论论坛或学术文章,来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雷雨》这部作品。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对《雷雨》的理解和解读。
这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对剧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写作任务: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撰写有关《雷雨》的文章或评论。
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教师可以评估他们对剧作的深入理解和文学批评能力。
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自主和思考,但在需要指导时及时提供帮助和解答问题。
- 确保教学过程简洁明了,避免引入过多复杂的法律概念和争议。
- 引用内容时请确保内容来源可靠可确认,避免使用无法确认的引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教学建议
作者:辛晓明
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年第04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18课《雷雨》用精炼的文字描绘了夏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揭示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和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图文结合地反复诵读课内内容,品味美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一、识字写字
1.自主初识。
学生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合作小组内互学互教。
要求:①朗读时,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②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
教师通过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合作小组进行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目的。
2.多式认读。
采取认读词语卡片、给生字组词、认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句及同桌合作互听接龙读课文等多种方式,巩固识字效果。
本课生字“垂、沉、阵、蝉、、蜘、蛛”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在认读时,教师需要特别加以指导,让学生正确发音,进行朗读训练。
3.多法识记。
认读生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如,用动作体验法记“压”、“垂”,用联相法记“乱”,用渗透字理识字方法及用形声字构字原理换偏旁识记“虹”等,使学生在记住生字的同时,掌握一些可迁移记字的方法。
4.写字指导。
(1)根据本课要写的生字特点,合作探究地让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
如有四个同偏旁的字:“虹、蝉、蜘、蛛”,但“蜘”的虫字旁最瘦,因为它的声旁部件占位较多。
再如“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书写时,需合理避让,写好间架结构。
“垂”字形特殊,中间宽,上下两头窄,需要注意笔顺和横画的长短变化。
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运笔要领、间架把握要点等。
比如“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中心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
并可随机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示范书写,讲写结合。
(2)让学生先把指定的字临写一遍,师生互评、对照总结之后,再练写一两遍,争取一次比一次写得好。
写后简评展示,强化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二、朗读感悟
1.巧用插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的不同,随机渗透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2.整体感知课文。
在生字认读环节,学生已经整体读过课文,可进行第二层次的读文活动: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书上进行勾画识记。
3.想象画面读文。
教学以朗读为重点。
在朗读中,相机进行“看文字,想画面”的朗读方法指导。
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比如学生觉得雷雨前的气氛是紧张的,那么就可引导他们读出紧张的语气。
同时,也应注意让学生读出多元感受。
比如朗读描写雨中的句子“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学生可读出惊喜的语气——多神奇的雨啊!也可读出焦急的语气——替小动物们担心呢!
在朗读指导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悟读结合,提高朗读活动的效度。
比如朗读雷雨后景象“天亮起来了。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教师应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读出舒服的味道,并逐步使这种感受具体明晰化:把浅浅的感觉变成深深的感触,变成想象画面诵读的自觉策略——明亮的窗子打开了,深深地吸一口雨后的空气吧!并深入体会雨后空气带来的美妙感受。
4.体会关键字词。
出示句子,要求学生用看文字想画面的方法感受句子,评价带点的字用得好不好。
如(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句子等策略,体会文字的准确传神。
在此基础上,还可让学生自主发现课文里其他写得准确传神的词语,如“垂”“坐”等等。
在读悟结合训练中,既巩固落实读法,又体会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三、积累运用
1.仿词练习。
如,越来越亮,越下越大,越()越()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一()不()
2.仿句练习。
如,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也()了。
仿词字训练不宜单独孤立地开展,而应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融合起来。
比如“仿句练习”,就可在学生感悟朗读相应句子后,随机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拓展性的写话训练。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留心观察本地区的天气变化,写一篇日记,重点写天气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不同景象。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