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纤维品质分子育种的现状及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期(总第390期)2022年6月No.6 JUN
文章编号:1673-887X(2022)06-0079-03
棉花纤维品质分子育种的现状及展望
高海强
(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832000)
摘要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使基于DNA水平的分子标记技术能够揭示棉花的遗传特性,与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标记比较,该标记的准确度高、数量多、多态性高;具有良好的共显性、不影响表型、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开发和应用费用低廉等优点。
分子标记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用于构建棉花的遗传图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要农艺性状的标记和定位;在种质资源的分离、纯化、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在棉花纤维上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棉花;纤维;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6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2.06.028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Cotton Fiber Quality Molecular Breeding
Gao Haiqiang
(Shihez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ihezi832000,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based on DNA level can reveal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Molecular markers are based on mutations in DNA base sequenc‐pared with morphological,cyt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arkers,this marker has high accuracy,large number and high poly‐morphism.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co dominance,no influence on phenotype,simple and rapid detection method,low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cost.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has unique advantages,which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genetic map of cot‐ton,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breeding,marking and positioning of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It has great practical value in the sep‐aration,purific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germplasm resourc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applied in cotton fiber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in cotton breeding.
Key words:cotton,fiber,molecular breeding,research progress
棉纤维,俗称棉绒,是单细胞毛状体,来源于棉胚珠的表皮层。
尽管棉纤维生产很重要,但人们对其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通过转录组分析、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方法以及标记辅助分子育种,中国科学家在棉花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章总结了中国实验室取得的重大进展,并讨论了与这种独特的作物植物发展相关的未来方向和前景。
棉花约占世界天然纤维的50%,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MOST)于1997年通过中国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863”)和1999年通过“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计划启动了棉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最近,MOST在中国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中启动了一个项目,以支持旨在提高棉绒产量和纤维质量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态研究所(IPPE,CAS)的陈晓雅研究团队通过比较分析,鉴定了633个在同一时期受到差异调控的基因。
华中农业大学张贤龙实验室也报告了类似的工作。
他们获得了455个G.barbadense基因,发现其中近50%属于代谢功能类别,并建议其中许多基因与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有关。
陈晓雅研究团队提供的棉花纤维细胞代谢物谱表明,纤维素生物合成、细胞壁松动和脂质生物合成在纤维伸长过程中具有高度活性,这与中国及周边地区其他实验室报道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一致。
1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
纤维发育可分为4个发育阶段:①起始,②伸长率,③继发性细胞壁增厚,④脱水。
棉绒的生产率和质量主要取决于纤维的萌发性和纤维伸长,因为大约只有30%的卵表皮发育成纤维。
发现纤维细胞的启动必须-斜视与拟南芥毛状体。
在发育棉花纤维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编码了几种转录因子,与拟南芥毛状体的调节因子相似。
例如,陈小雅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来自MYB基因(GaMYB2)。
HIRSUTUM 是AtGL1的同系物,编码拟南芥转录facrr R2R3MYB,能够拯救拟南芥gl1突变体,并且这种棉花基因的表达诱导拟南芥种子上的毛状体形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薛永彪实验室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该研究团队鉴定了GhMYB109。
过早衰老可导致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产量降低
收稿日期2022-05-11
作者简介高海强(1990-),男,甘肃人,研究方向:棉花育种。
79
和有害纤维特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CRI)的余树新实验室分离出编码囊尾蛋白酶的Ghcysp基因,该基因在衰老棉叶中高度和特异性表达。
刘静元组应用电泳迁移位移试验发现,棉花DREB1/CBF-样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与先前表征的DRE元件和DRE样序列在脱水反应迟胚胎发生丰富的基因LEA D113的启动子中具有特异性的IC结合活性。
暗示在低温,干旱和高盐度抵抗中的作用。
李雪宝的实验室表征了一组在纤维伸长过程中优先表达的棉花肌动蛋白基因。
他们描绘了GhACT1启动子区域,并显示了其在转基因棉花中的纤维特异性。
他们还使用RNA干扰技术显著降低内源性GhACT1mRNA level,以确认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网络在纤维发育中的重要性。
夏桂贤在CAS微生物研究所的实验室提供了棉花肌动蛋白和分析基因之间的功能联系。
使用烟草悬浮细胞表征了棉花GhPFN1基因,并表明GhPFN1的表达与棉纤维的快速伸长密切相关,棉纤维的生长需要完整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发现GhPFN1的过表达导致profilin mRNA和F-肌动蛋白水平升高,这意味着GhPFN1可能通过促进肌动蛋白聚合在棉纤维的快速伸长中发挥作用。
贾世荣在CAAS生物技术研究所(BRI)的实验室发现,编码片碱样蛋白的GbKTN1基因参与了微管分离功能。
使用裂变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验证了棉花β微管蛋白样基因的功能,该基因能够诱导宿主细胞的显着纵向生长,表征了两个编码3-酮酰辅酶A还原酶和3-酮酰辅酶A合酶的棉花基因,这表明细胞伸长需要膜脂质和蜡生物合成的前体供应。
活性氧在细胞信号传导和应激反应等多种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GhAPX1基因编码细胞溶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可能参与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的过氧化氢稳态,被发
现响应于细胞H
2O
2
的增加和乙烯施用后上调。
李英章在中
国农业大学的实验室,揭示了NO和H
2O
2
是在棉花中产生的,
以响应黄芩大丽毒素,并诱导编码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已知参与棉花植物的再阻断机制。
同样,Xia 的研究团队报告说,棉花非共生血红蛋白基因GhHbad1触发了拟南芥的防御反应并增加了疾病耐受性,可能是通过调节
H
2O
2
/NO的NO水平和比率。
上海交通大学的唐可璇研究团
队描述了一个棉GbERF基因,该基因属于转录因子ERF(乙烯反应因子)族。
郭三堆研究团队从棉花ADP-核糖基化因子基因中分离出一种生殖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并提出该启动子可能取代无处不在表达的CaMV35S启动子,以缓解与转基因棉花生产相关的生物安全问题。
2二次代谢与棉花育种
棉花植物通常产生许多抗菌次级代谢物,包括棉酚和相关的倍半萜醛。
陈晓雅的研究团队报道,tr诱导因子GaWRKY1调控CAD1-A的表达,CAD1-A是CAD1(+)-δ-卡迪-烯烯合酶的成员,催化了包括棉酚在内的倍半萜植物抗毒素生物合成的第一步。
有学者发现CAD1-A启动子区域的W-box对于它在各种开发私奔阶段的表达很重要。
有学者还鉴定出一种棉花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P706B1,作为(+)-δ-卡地涅-8-氧基-genase。
这是酶催化棉酚生物合成途径的第二步,来自分泌性漆酶cDNA(LAC1)。
同一研究团队也以树木不育的根为特征,拟南芥植物中GhLAC1的过表达导致对几种酚类等色物质的抗性增强,包括2,4,6-三氯苯酚。
棉酚通常被认为是棉花种子加工业的麻烦,因为它们通常对非反刍动物有毒,并且它们能够与某些物质结合以使油品变色。
已经尝试从棉花种子中去除棉酚。
浙江大学朱水静的研究团队通过穿越G的两倍体,开发了一种具有延迟色素愉度形态发生的杂交种。
浙江大学的一个实验室报告了在固体底物发酵过程中,热带念珠菌ZD-3处理优化工艺参数f或降低棉籽中棉酚水平的方法。
3分子育种
虽然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和利用国,但中国生产的商业棉皮纤维质量范围很窄,因此中国消费的纤维中有30%以上是再进口的,以适应纺织业。
因此,提高纤维质量对中国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张天珍的研究团队是国内第一个筛选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或QTL(Qu抗性状位点)相关的分子标记组,他们通过高纤维的偏析分析研究了高质量纤维特性的遗传。
发现了稳定的皮棉百分比QTL qLP-A10-1,这可能对标记辅助选择具有特殊价值。
他们还开发了G.raimondii EST-SR(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s或微卫星DNA)标记,可用于棉花育种和基因组研究。
张贤龙组还构建了基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的棉花育种遗传连锁图谱。
王坤波在CRI的group在棉花中成功地进行了GISH-NOR(基因组原位杂交-核仁组织区)分析,为染色体工程奠定了基础,为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
杜雄明在CRI和河北农业大学的马志义,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精英种质,得到18个优质纤维品系和4个抗镰刀菌枯萎菌的品系。
4结语
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相关学者已经在棉花全棉基因组测序和育种中获得了巨大进展,包括二倍体棉花物种,四倍体棉花物种以及几种棉质cp和mt基因组。
这些成果在几个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包括几个重要基因或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征。
这些成果包括纤维发育的调控和棉酚生物合成,解剖对黄萎病抗性和非生物胁迫的信号通路反应,以及阐明基因组进化,驯化和多倍化的调控机制。
这些成就将成为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现代棉花育种之间的桥梁。
然而,与拟南芥和水稻相比,在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本生物过程的分子调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知识差距。
之所以存在这些差距,是因为难以确定这些过程背后的关键监管机构的目标,也难以建立快速简单的遗传转化系统。
显然,控制复杂生理和农艺性状的更关键基因和QTL的克隆和功能表征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挑战。
因此,随着棉花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转基因技术的改进和标记
理论研究高海强:棉花纤维品质分子育种的现状及展望
(下转第83页)80
表2A区域~H区域灌溉水量与排水量统计
Tab.2The statistics of irrigation water amount and displacement in region A to H
区域A区域B区域C区域D区域E区域F区域G区域H区域
灌溉水量
hm2
1356.78
1259.14
1650.71
1547.41
1551.52
1765.99
1944.98
1200.57
有效利用量
hm2
1355.12
1250.47
1639.05
1432.56
1531.94
1756.14
1854.93
1185.02
排水量
hm2
1.66
8.67
11.66
14.85
19.58
9.85
9.95
15.55表3A区域~H区域膜下灌溉技术灌溉水利用率
Tab.3The irrigation water utilization rate of under-membrane
drip irrigation in region A to H
序号(1)(2)(3)(4)(5)(6)(7)(8)
区域
A区域
B区域
C区域
D区域
E区域
F区域
G区域
H区域
灌溉水利用率
%
99.88
99.31
99.29
92.58
98.74
99.44
95.37
98.70
从上述表2与表3所示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A区域~H 区域在应用了膜下灌溉技术,进行农业灌溉后,可以实现将灌溉水利用率控制在90.0%以上,即降低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损失,实现灌溉过程中的节水效果。
3结语
为解决农业灌溉中水资源不平衡或用水短缺等问题,本文从膜下滴灌管道铺设与工程布置、合理规划膜下滴灌技术指标、农业节水灌溉中株行距配置、农业节水灌溉中膜下滴灌运行管理等3个方面,对此项技术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选择瓜州县某农业生产种植区域作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应用本文设计的膜下灌溉技术开展试验研究。
通过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此次提出的技术在,可以实现将灌溉水利用率控制在90.0%以上,即降低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损失,实现灌溉过程中的节水效果。
要注意进行田间管道铺设时,做到对田间排水的处理,避免由于田间排水不畅或由于环境寒冷引起的管道冻裂问题,有必要的情况下,应在建设中做好对输水管道的保养与维修,保证相关工作的实施可以在投入使用后发挥更高的效果,以此种方式,保证农业种植收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吕军,严昌荣,何文清,等.新疆甜菜超薄生物专用降解地膜覆盖
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21,44(2):10-12. [2]余彩芬,贺生兵,范彦鹏.敦煌市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
推广成效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0):52-53+56.
[3]刘文峰.山西临县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控肥增效种植技术要点分
析[J].农家参谋,2021(16):51-52.
[4]张海军,戴爱梅,乌兰.2019年博州膜下滴灌棉蚜爆发原因分析
及农药减量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0(1):186-187. [5]彭懿,李青军,张少民,等.基于根际过程调控的膜下滴灌棉花磷
肥施用技术规程[J].中国棉花,2020,47(6):31-38.
[6]刘妤玲,吴静妮,罗金仁,等.膜下滴灌结合无人机茎叶喷雾施药
技术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J].现代农药,2020,19(4):52-
55.
辅助选择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创新种质和棉花育种。
参考文献
[1]徐鹏,蔡继鸿,杨阳,等.陆地棉耐盐相关EST-SSR以及ESTIn-
Del分子标记的开发[J].棉花学报,2016(1):65-74.
[2]娄善伟,张鹏忠,王大光,等.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包衣对棉花黄萎
病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棉花,2016(6):28-30.
[3]张树伟,马燕斌,孙璇,等.棉花遗传育种现状及展望[J].山西农业
科学,2016(1):119-122.
[4]刘雅辉,王秀萍,鲁雪林,等.棉花耐盐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SRAP)分子标记筛选[J].江苏农业学报,2015(3):484-488. [5]郝晓华,郝晓玲.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应用价值研究[J].农业
技术与装备,2015(8):17-19.
理论研究
赵玉龙:膜下滴灌技术在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上接第80页)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