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2课拿来主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2. 本文题目是“拿来主义”,文章却先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 义”,这样安排内容有什么作用?
先破后立,对比鲜明。 一是先指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
的错误态度,把它们驳倒,也就自然引出了正确的观点“拿来主义”。这是先 破后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送去”与“送来”的关系:如果只是一味地“送去”,本质上是一 种文化保守主义,最终会导致外国势力无孔不入地侵略和渗透,也就是 “送来”。必须在“送去” 之外,奉行“拿来主义” ,与外国在经济、 技术、文化上进行双向交流。 “送来”的危害:“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洋货发生了恐怖。”这就 表明,被动接受“送来”的东西,一方面处于被侵略的地位,另一方面, 也导致社会对西方文化的全面排斥和恐惧。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 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 年),小说集 《彷徨》(1926 年),小说集《故事新编》 (1936 年)。散文集《朝 花夕拾》(1928 年),散文诗集《野草》(1927 年),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 写的。这段时期,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方面, 有人采取全盘否定、一概排斥的态度,并急于盲目输出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彰显信 心,掀起一股文化复古主义的逆流;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 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产生了恐惧心理,甚至有一 种盲目排外的情绪。《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就是鲁迅针对这些现象,对当时思想 文化问题的一个发言。
立
2.“拿来” 5.“拿来” 7.“拿来”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第二部分(8——10段):具体阐释“拿来主义”。 中心论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运用脑髓”: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选择; “放出眼光”:既开阔、宽广,又深刻、独到; “自己来拿”:保持自己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第九段 “占有”呼应了第八段的“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即“敢拿”;“挑选”呼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 拿”,即“会拿”。 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比喻)
“鱼翅”:精华的部分,真正吸收其有益养分; “鸦片”:有利有弊的部分,要分别处置; “烟枪烟灯”“姨太太”:完全的糟粕,只应遣散消灭 。
三种错误态度 三个组成部分 新人,新文艺
“占有”:敢拿 “挑选”:会拿
创新
“拿来主义” 的三重内涵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深入探究 1.本文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应怎样理解?
所谓“拿来主义”,就是在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时,要根据自己 的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说,对待文化遗产 和外来文化,“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创新”是目的。挑选 的标准在于是否有营养、有用,从而区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只 有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并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加以创新,才能为我所用。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第一段:“闭关主义”的本质:排外 危害:(比喻)“碰了一串钉子”,暗含着讽刺的意味。
“送去主义”:(列举事实) “送去”的态度:“捧着”“一路的挂过去”等动作,写出了“送去 主义”者的卖力、郑重、恭敬,有讽刺的意味。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 用了反语,表明一味地进行文化输出,只能导致文艺上越来越贫乏。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第八段 “大宅子” :(比喻)外来文化、传统文化 “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敢拿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② 批判地继承。 对外来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学会取舍,学会扬弃。
③ 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在去掉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取其精华的基础上, 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用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推动当前社会向前发展。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内容小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12 第六单元
第
课 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素养目标
1.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明确“拿来主义”的观点,体会文章论述的针对性。 2. 梳理和把握文章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找出文中的比喻 论证,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比喻论证说理及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3. 通过揣摩词句,领会文章幽默犀利、讽刺性强的语言风格。 4. 探究“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主题归纳
文章批判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媚外求荣的妥协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 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剖析其错误本质,阐明了理性对待文化遗产及外 来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既反对不加分析的全盘西化,又反对盲目 排斥和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而主张实行“拿来主义”,即正确继 承传统文化和选择性借鉴外来文化,这是构建新文艺的必经之路。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四、五、六段,集中分析“送去”和“送来”的关系。
第四段:揭示了“送来”的真实面目,即“抛给”。 “抛来”:中性词,没有轻蔑、侮辱的意味; “抛给”:犹如“嗟来之食”,含有轻蔑和鄙视,更多了强迫和不怀好意。
第五段:再次强调了“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第六段(列举事实):“送来”的本质:经济倾销,文化扩张。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资料链接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 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 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 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 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谢 谢!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最后一段: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概括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方式,
也呼应了上一段的三个组成部分。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创新。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拿来主义”者具备的品格。 “创新”——新人、新文艺。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二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并 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先写它们可使“拿来主义”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3. 结合全文,回答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喻指事物中坏的、无 用的部分。吸取历史文化遗产中最好的部分,舍弃其中坏的、无用的部分。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课文探究
思考:本文的结构内容是怎样的? 第 一 部 分 ( 1—7 段 ) : 概 括 “ 闭 关 主 义 ” “ 送 去 主
义”“送来”,分别第揭一示部三分者:的(本1质—、—危7害段和)相互关系,确立
“拿来主义”的观点。 第二部分(8—10段):具体阐释“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第七段:“拿来主义”的宗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驳
1. “闭关主义”本质:排外 “送去主义”本质:文化保守主义 3. “送去”的危害:导致“送来” 4. “送来”即“抛给” 6. “送来”的本质:经济倾销,文化扩张 “送来”的危害:排斥和恐惧
“送去”本质:媚外行径,保守主义。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第二段:提出“拿来” 第三段:“送去主义”的危害:类比尼采
“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刺盲目自大,自欺欺人。
对于文化只是自我陶醉,而不思变革进取,长此以往,丧失主动权, 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残羹冷炙”。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答案:② ③ ⑤ ① ④
解析:第② 句以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突出毛泽东语言 大师的身份,作为总领,下面的句子承接此种意义,来谈他 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和特点,顺序应该是③ ⑤ ① ,最后以第④ 句作为总结句,照应第② 句。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课堂训练
1.从下面近义词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① 大丈夫当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听闻不平事能拍案 而起,饥寒交迫时不食 嗟来之食 (残羹冷炙/ 嗟来之食)。
② 鲁迅先生时常为民请命,对那些 故弄玄虚 (故弄玄虚/ 弄虚作假)、诓 骗民众的御用文人进行无情的抨击。
③ 我们提倡实事求是,反对在工作中 弄虚作假 (故弄玄虚/ 弄虚作假)。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2. 把下面的5 个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
① 他的许多幽默含蓄、意趣横生、魅力无穷的警语佳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②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导师,而且还是非凡的语言大师。 ③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写作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 ④ 毛泽东的语言魅力以其无与伦比的深刻影响力,堪称清新朴实、活泼凝练 的现代汉语的开山人和杰出代表。 ⑤ 他以渊博的知识储备、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炉火纯青的表达技巧,形成 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