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篇1)
1、《相约星期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
豆瓣评分:8.4
吸引看这本书的动机,是作者的另一本书《你在天堂里遇见的5个人》的评论说:“我们都需要人生导师,有些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有些是早已作古的圣贤;还有一些,是即将离去的人,他们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点精华教会我们人生的意义。
”
《相约星期二》就是这么写成的。
作者在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曾教过他的教授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老教授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和作者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
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作者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
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
作者看着自己的老师渐渐衰弱,直到最后一堂课——老人的葬礼……
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
它是一本由死亡带来却永驻人间的心灵哲学。
2、《与神对话》(共3卷)
作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豆瓣评分:8.2
虽然咱们中国人大多没有宗教信仰,但都会有这种经历,就是跟上帝讲话,中国人的上帝,大概就是老天爷?
作者写这套书的缘由,也是陷入人生谷底,愤怒地给上帝写信,问了许多关于他的生活为何如此悲惨的问题。
写下问题的同时,他仿佛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你真的想知道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或者只是在发泄而已?”
听起来有点精神分裂啊,这是看本书的第一感受。
读完了却觉得,与其说是在与上帝对话,不如说是与另一个自己对话,你是不是常常问自己——“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你寂寞吗?寂寞多久了?”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迟迟找不到答案,那就把这本书当作一面白墙,把另一个自己投影到书里,听听他怎么回答。
3、《新世界》
作者:艾克哈特·托尔
豆瓣评分:8.9
这本书是同事推荐给的。
昨天看了半天都进入不了状态。
用同事的话讲,就是的性子还不太稳,心智不够成熟,灵魂听不见声音。
但还是推荐给大家,尤其如果你是个喜欢冥想和打坐,并相信以此能寻求内心安宁的唯心派,这本书极其适合你。
在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
作者提出的.第一点,就是要认识痛苦,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痛苦——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
也就是说,用最佳状态去感受痛苦,不逃避,才自由。
想强调一下本书的译者,张德芬,他的代表作《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咱家做过共读,作品风格和本书十分相似,如果想试试这种风格,可以后台发送“共读”试听一下。
4、《尼采生存哲学》
作者:尼采
豆瓣评分:8.0
不止一次说过尼采是第一男神了!
喜欢他的理由,是他对思想的狂热,对孤独的推崇,以及他那超人意志——“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
本书是一次走近尼采的心灵之旅,包含尼采的所有重要思想,大多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虽然有400多页,但毫不枯燥!(可能因为是尼采迷妹)。
最后要提醒,对女性读者来说,本书有个雷区,就是尼采对女性的蔑视程度可能会让你摔书!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复杂。
大概说来是,作为一个“超人”的思想家,尼采是特立独行无所依傍的;但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他在情感面前又像个孩子,一旦受伤就哭闹着要让对手难堪。
5、《你可以不怕死》
作者:一行禅师
豆瓣评分:8.5
曾经有粉丝问:佛学算是哲学吗?
那时的回答还有些犹豫,但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算!
在本书中,作者以他的亲身经历,提出了一个神奇的观点:死亡这件事并不存在。
就像云承继了大海、而雨又承继了云,事物的消失只不过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呈现。
有没有佛学“轮回”的感觉?作者不愧为一代佛学大师。
这本书比较适合哪类人群呢?
试想一个场景,有天半夜,你突然惊醒,感到一种对死亡的莫名恐惧,然后慌忙地给留言说被“鬼压床”了,那会第一时间推荐给你这本书。
就算人生是出悲剧,
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出悲剧,
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就算人生是个梦,
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
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