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炎与猪瘟混合感染的检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传染性胸膜炎与猪瘟混合感染的检疫
摘要:为了保障肉类食品安全,应充分发挥地方监督检疫职能,通过开展及
时有效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实现对生猪常见疫病类型的有效检测,并结合当地
疫病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有效落实生猪检疫以及处置工作,加强对猪传染性胸膜
炎与猪瘟等疫病的有效防控,提升生猪检疫工作的整体水平,为猪肉制品的安全
性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生猪;传染性胸膜炎;猪瘟;混合感染;检疫
0前言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传染性胸膜炎与猪瘟混合感染是相对较为常见的问题。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被视为中大猪第一号杀手,易发于育肥阶段的生猪,病原是猪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健康猪感染后并不一定引起发病,可能终生潜伏于生猪的上
呼吸道中。
生猪一旦遇到应激,易诱发或复发传染性胸膜肺炎,而且容易合并其
他感染,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
猪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潜伏期
短且不易被查觉,一旦被感染,易突发败血症,造成大范围死亡。
如果这二种病
症同时发生,无疑会增加猪群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猪企业带来严重
的经济损失。
为了降低以上疾病的发病概率,相关部门以及养殖企业应对检疫环
节加强重视,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可减少疾病隐患,确实保障猪肉制品的安全性。
1.主要的流行特点分析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传染性胸膜炎以及猪瘟的转染与年龄及性别不存在密切
联系,在2月龄—5月龄的猪群中拥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针对成年猪来说,一
旦染病主要存在隐性经过以及呼吸困难。
两种疾病混合感染的传染源一般为携带
传染病毒的生猪,主要的传染方式有分泌物、粪便、饮水以及食用饲料等。
春季
和夏季为传染性胸膜炎的高发季节,而猪瘟的发生不存在时间规律,两种疾病的
混合感染可能发生在全年中的任何时段,由于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环境容易滋生
细菌,对以上两种疾病的爆发存在一定的助推作用。
2.临床症状分析
猪传染性胸膜炎与猪瘟混合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一旦生猪患病,温
度会持续在41—42℃,同时还会有其他症状出现,即心率过快,并且伴有精神状
态不佳,呼吸困难,患病猪表现出烦躁,采食量下降,大量饮水,在结膜出可见
潮红现象。
患病猪还会畏寒,同时走路不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疗,严
重的情况下,患病猪的耳鼻部位会出现发黑现象,由于食欲不振,体重迅速减轻,直到发生器官衰竭后死亡。
3.解剖检验深入研究
通过针对病死猪开展解剖工作,可以发现很多较为明显的表现。
首先,在病
死猪的胸腔内部能够发现有积液残留,同时可见呈现淡红色,能够在肺叶处发现
有纤维性渗出物流出,并且在胸膜表层以及胸腔壁有粘连。
心叶为紫红色,通过
解剖能看到存在粘稠液体,对支气管形成阻塞,此种因素引起生猪呼吸困难。
在
肾脏部位可见点状出血,同时出血点的大小存在一定差异,肾脏由鲜红色转变为
暗红色,并且在解剖猪的脾脏周围存在供血障碍,出现大量的淤血,使得患猪发
生出血性梗死。
在病死猪四肢以及腹部位置,可以看到皮肤发绀,并呈黑青色及
紫红色,存在淋巴结出血,通过对淋巴结外观进行查看,发现呈大理石样。
4.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的鉴别检验
如果生猪患有猪肺疫病,通常的表现为淋巴结肿胀,在患病猪的皮下组织能
发现出血点,同时有血斑出现在浆膜部位,患病猪的喉咙出现肿胀。
如果患病猪
感染的是传染性胸膜炎,在身体表面及内脏部位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存在病变的
部位主要是胸腔及肺部。
猪瘟通常被称作烂肠瘟,主要的诱发原因是猪瘟病毒,
而传染性胸膜炎主要由放线杆菌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体温较高,伴有咳嗽及呼
吸困难的情况,经过解剖检查,发现在病死猪的肺部存在黑色或者紫红色,并且
胸膜与肺叶之间出现粘稠液体相连的情况,同时在病死猪体内胸腔处发现红色液体。
巴氏杆菌引起猪肺疫病,如果生猪感染喘气病,则主要由肺炎霉形体病毒引起,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病猪采用腹式呼吸方法,并且呼吸急促,经过解剖检查,在肺脏处发现病变,同时在肺部表现出对称性胰样。
5.加强预防以及治疗的有效措施建议
5.1提高饲料管理的合理性
针对猪传染性胸膜炎与猪瘟的混合感染没有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式,需要养
殖场采取全封闭管理模式,同时保证内部与外界维持较好的隔离状态,并对外来
人员和车辆做好管理和控制,采取消毒措施,减少养殖场的人员流动。
提高对饲
料管理的重视,让生猪的营养保证平衡,从而提升猪群的抵抗力,避免因应激反
应提高感染疫病的概率,尤其在天气变化较为剧烈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针对
生猪做好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暖工作,并对猪群的饲养密度做好科学调整,让猪舍
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调整好温度和湿度,保证空气的清新。
5.2创设良好的饲养环境
猪舍的卫生环境对疾病的预防来说十分关键,养殖场及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
猪舍的定期清理和消毒。
利用消毒液开展定期喷洒工作,并将生猪粪便及时清除,避免因长时间堆积产生大量细菌和病原,同时将饲喂区域与粪污储存区域隔离设置,可以在猪群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及蛋白质,提高其抵抗病菌感染的能力。
5.3采用药物预防与疫苗免疫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让猪群对各种病毒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需要通过免疫接种提高其免疫力。
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减少霉菌毒素对免疫效果的负面影响,让猪群的免疫系统可以保证正常运行。
通过调查分析,如果存在疫情较为严重的
猪场,应该加强疫苗免疫以及药物预防的有机结合,同时做好生猪瘟病毒血清的
注射工作,由于存在相关规定,不允许使用药物原粉,可以利用质量酵素进行替
代进行患病猪的治疗,并保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服用。
除此之外,可以针对患病
猪的病情,结合兽医的指导,采用环丙沙星以及氨苄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连续
使用三天,并采取隔离饲养的模式,针对健康猪来说,可以将抗病毒药物添加到
饲料中进行投喂。
6结语
对养殖场来说,猪群的健康成长对其经济效益的创造存在重要影响,为了避免因猪传染性胸膜炎以及猪瘟混合感染带来的损失及安全威胁,养殖场应该加强对以上疾病的了解,掌握临床症状,并与其他种类疾病做好区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治和检疫,并对饲料做好合理的营养调配,做好免疫工作,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进而实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雄华.猪传染性胸膜炎与猪瘟混合感染[J].中国畜禽种
业,2021,17(02):172-173.
[2]杨广文.猪传染性胸膜炎与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甘肃畜牧兽医,2020,50(04):40-41+46.
作者简介:胡英奎(1985-),男,黑龙江省铁力市桃山镇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