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当今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来吸引优秀青年从教和保障教师质量。

增强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是培养合格教师和提高未来教师素质的前提。

以往关于师
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研究数量不多,且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

本文依据教
师角色理论,旨在探讨当前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
师范生职前教育阶段的学习及师范院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本文基于对已有角色意识和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研究的梳理和分析,进而将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分为教师角色认知、教师角色期望、教师角色情感以及
教师角色意向四个维度。

在此基础上,笔者自行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并采用描述
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X大学四年级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现状进行分
析。

然后采用积差相关系数,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对师范生的教师
角色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昀后从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探讨了究
竟该如何促进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并提出建议。

本研究发现:第一,经历过教育实习的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较强,在四个
维度都处于较高水平。

第二,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受到性别、家庭所在
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差异的显著影响。

第三,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
形成,受到社会对师范院校的认同、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学校课程设置、教
师教学水平、教育实习、专业思想教育、师范生的职业需要满足和性格爱好以及
中小学教师的影响,其中教育实习、学生自身的职业需要满足和性格爱好三个因
素的影响较明显。

第四,从学生自身其他方面的因素来看,师范生存在着师范院
校报考动机和学习动力多样化的特点,及对教师的条件性知识缺乏重视、职业性
格缺乏、自身素质存在不足和在师范教育阶段的教师角色认识途径单一等问题。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教师角色,影响因素VABSTRACT
Attracting outstanding young people to pursue the calling of teacher
and ensuring
quality of teachers are the priorities of all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at presentStrengthening teachers ' role awarenes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raining the qualified teacher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future teacher. However,
the quantity of literatures focus on teachers ' role awarenes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not too much, mainly concentrates in 1990s. This paper mean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eachers ' role awarenes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ts
determinants on the base of teachers ' role theory,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information for students' pre-service learning and schoo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On the base of reviewing and analysing present literatures, this paper divides
teachers' role awarenes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to four domains including
teachers' role recognition, teachers' role expectation, teachers' role passion and
teachers' role intention. The author designs questionnaires to gather information and
also exployes the method of description statistics, T test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to
get through the status quo of teachers ' role awareness of the senior students in X
normal university. Then, the author uses the method of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analyses the determinants of teachers ' role awarenes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ociety, university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At last,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puts forward advices on promoting teachers ' role awarenes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normal university and student angle According to the reasearch, the author could get inclusions as follows. Firstly,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have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practice have strong
teachers ' role awareness, and stay in high level in four domains. Secondly,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 role awarenes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gender, family location, father's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parents '
occupation. Thirdly,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 role awarenes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influenced by recognition to the normal university by society, expectation
to teachers' role by society, course designing, the level of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speciality ideology education, the satisfying of occupational needs, personality andVIhobbies, teachers in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mong these factors, there are three
distinctive factors that are teaching practice, the satisfying of occupational needs and
personality and hobbie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ourthly, there are some of the
other factors of students themselves, such as motivation of registration and study is
diversified, recognition to the conditional knowledge is not enoug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a teacher is not suitable, the competence is not available, the understanding
channels in teacher's role in the stage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unitary
KEY WORDS: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ers ' Role Awareness, Teachers ' Role, DeterminantsVII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意义2
三、研究综述2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8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8
第一章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10
第一节教师角色理论10
第二节概念与内涵界定..13
第三节研究假设..14
第四节研究对象..15
第五节研究过程..18
第二章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现状..24
第一节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的总体情况.24
第二节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的差异情况.28
本章小结44
第三章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46
第一节社会方面的因素..46
第二节学校方面的因素..50
第三节学生方面的因素..58
本章小结67
第四章讨论与建议..69
第一节学校层面..69
第二节学生层面..72
结语.76
附录.77
附录一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初测问卷)..77
附录二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正式问卷)..81
参考文献.85
后记.88VIII图表目录
图 1.1 研究框架图.9
图 2.1 不同家庭所在地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均值分布图..33 图 2.2 不同家庭所在地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均值分布图.33
图 2.3 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均值分布图.36 图 2.4 父亲职业不同的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均值分布图..39 图 2.5 父亲职业不同的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均值分布图.40
图 2.6 母亲职业不同的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均值分布图..42 表 1.1 X大学 2005 级师范生抽样情况..16
表 1.2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一.17
表 1.3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二.18
表 1.4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维度..20
表 1.5 分问卷一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情况.21
表 1.6 分问卷二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情况.21
表 1.7 分问卷一的各维度之间及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情况22
表 1.8 分问卷二的各维度之间及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情况22
表 2.1 师范生对教师角色作用和地位的认知状况.24
表 2.2 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的自我期望状况.27
表 2.3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情感状况.27
表 2.4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状况.28
表 2.5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专业差异比较..29
表 2.6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性别差异比较..30
表 2.7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独生子女状况差异比较..30
表 2.8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家庭所在地差异方差分析.32
表 2.9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方差分析..34
表2.10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方差分析37
表 2.11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父亲职业差异方差分析38
表2.12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的母亲职业差异方差分析41
表2.13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异方差分析43
表 3.1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与社会对师范院校认同程度之间的相关47
表 3.2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情感与社会对师范院校认同程度之间的相关..47
表 3.3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与社会对师范院校认同程度之间的相关..48
表 3.4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与社会公众对中小学教师角色期望之间的相关..49IX表 3.5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情感与社会公众对中小学教师角色期望之间的相关.49
表 3.6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与社会公众对中小学教师角色期望之间的相关.50
表 3.7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与课程对教师职业作用之间的相关..51
表 3.8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情感与课程对教师职业作用之间的相关.51 表 3.9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与课程对教师职业作用之间的相关.52 表3.10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与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的相关53
表 3.11 师范生的教师情感与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的相关.53
表3.12 师范生的教师意向与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的相关.54
表3.13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与教育实习影响之间的相关55
表3.14 师范生的教师情感与教育实习影响之间的相关.55
表3.15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与教育实习影响之间的相关..56
表3.16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的相关57
表3.17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情感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的相关..57
表3.18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的相关..58
表3.19 师范生来师范院校学习的主要原因..59
表3.20 师范生的学习动力59
表3.21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与性格爱好之间的相关..61
表3.22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情感与性格爱好之间的相关.62
表3.23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与性格爱好之间的相关.62
表3.24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困难表现63
表3.25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自我期望与职业需要满足之间的相关64
表3.26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情感与职业需要满足之间的相关..65
表3.27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向与职业需要满足之间的相关..65
表3.28 师范生对中小学教师角色认识的来源.66
表3.29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67 X绪论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当前的师范教育面临着“三忧”:师范生生源的“质量之忧”、师范生1
就业的“转行之忧”和“观念之忧”。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
年5月9日,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
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办法》提出,从 2007 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2
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综观当今国外的教师教
育发展,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来吸引优秀青年从教和保障教师质量。


2007年2月26日,澳大利亚公布了一份《教师教育调查报告》,将其中的笔墨
重点落在教师的职前培养;韩国采取学费优惠政策,师范类院校的学费比非师范
3
类院校低。

在对师范生加强培养的同时,也应从师范生这一主体来考虑他们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热爱不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更多地受到社会大环
4
境的影响,而不仅是师范教育内部的问题。

”承认这一事实,并不是否定教师职前阶段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而是让人们认识到师范教育阶段的培养应解决一
些关键问题。

即使喜欢教师职业的师范生,有的由于教师角色意识不强,也使得
5
他们的角色转换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在当前环境下,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
现状如何,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等问题,引起了笔者研究和思考的兴趣。

1 师范教育有望重归免费[EB/OL].2007-03-03[2008-06-17].网易新闻中
心.////0>.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
发〔2007〕34号[EB/OL].2007-05-14[2008-06-17].中央政府门户网
站.////.3 阳光职业:世界各国的教师及师范教育[EB/OL].2007-03-23[2008-06-15].中国教育新闻
网.////.
4 王邦佐.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5 王玉琴,尚威,李小平.强化师范生的教师意识之我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1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师范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如何对教师角色进行认识和理解,对师范生在校的学习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对他们成为教师后的认识与看法将发挥更大的影
1
响,关系到今后教学中的工作有效性、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的持久性。

增强师
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是培养合格教师和提高未来教师素质的前提,对教师职
业角色的成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当前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现状的
握,从多方面分析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以丰富、深化人们对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研究,为师范教育改革提供一份可参考的依据。

(二)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师范生在职前教育阶段进行角色定位,并自觉地运用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为师范院校今后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有效参考信息,以提高师范院校培养的质量。

三、研究综述
(一)角色意识研究
1. 角色、意识和角色意识的内涵研究
角色一词,“按其原意,本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根据编剧和导演的要求, 2
扮演某一特殊人物时的专门术语,它也称为‘脚色’”。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
3
会心理学家米德(G.Mead)首先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中。

目前,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著作中,许多学者对角色给出了不同定义。

社会角色昀一般的定
义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
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
4
基础。

”对意识概念不同的理解会形成不同的关于角色意识的理解。

意识在心理学中
的解释为:“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
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
1 刘银花,王英华.浅析师范生教师角色的塑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5
2 奚从清,沈赓方.社会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68-69
3 车文博.当代心理学新词典[K].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67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40 2识”,意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也包含情绪、情感和
1
意志活动过程。

从与角色和心理学中的意识这两个概念都相对应的角度来看,角色意识“指的是处在某一特定社会位置的人,对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的行为方式的自觉认
2
识”。

梁玉华等认为,角色意识既包括个体对其角色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也
3
括这种认识和理解的结果。

2. 角色意识形成的相关研究
4 “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和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大体相一致”,发展心理学家纽
科姆(T.Newcomb)研究了个体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认为个人关于角色观念的
形成,需经过自闭阶段、绝对观念阶段和相互并存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5
才将社会规范化并接受角色。

奚从清等人借用这一观点,认为角色观念的形成
6
经过拒绝角色阶段、承认角色阶段和接受角色阶段。

丁水木等分析认为,上述
两种理解都是从个人成长的一般过程上来分析的,角色意识的形成一般同人的成
长过程密切联系,但具体角色意识的产生与确立,又同个体的价值观、社会的组
织体制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增强角色意识,需要靠个体的努力和社会对社会成
员角色意识的培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形式,对角色意识的培养
7
起着不同的作用。

8 角色知觉是角色观念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研究指出,个人角色知觉的正确
程度与社会的适应程度有高度的相关,角色知觉正确与否的程度与下列因素有较
密切的关系:对角色的社会期待的明确程度;个人取得学习或经验的程度;社会
9
环境及时代的变化。

(二)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题名”为检索项、“教师角色意识”为检索词,自1979年起,截至2008年10月共“模糊”搜索到103篇文献,其中无1篇硕博
士论文。

加上对其他相关文献的搜索,发现以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为主题进行
研究的文献共有10篇左右。

在相关著作中,也只有少量的几本涉及了教师角色意
1 梁宁建.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5-76
2 韩明安.新语词大词典[K].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55
3 梁玉华,庞丽娟.论教师
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44 7 丁水木,张绪山.社会角色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123,1245 9 林秉贤.社会心理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251-253,2496 8 奚从清,沈赓方.社会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81-82,793识的内容,如章志光主编的《小学教育心理学》、高明书著的《教师心理学》、张
大均和郭成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纲要》。

更多的研究是笼统地对教师角色意识进
行分析,这些论述对理解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适用
性。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研究概述,可以从教师角色意识的概念和内涵、结构、
形成的影响因素、形成阶段、类型和特征以及培养途径这六个方面展开。

1. 教师角色意识的概念和内涵
对教师角色意识概念的认识,几乎都是源于对角色意识概念的认识。

不少研究者作出了概念解释,胡明宝等认为,“教师角色意识包括师范生对当前所处的
角色地位和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角色的认识,还包括对社会、公众期望的领悟
1
等。

”梁玉华等强调,教师角色意识“不仅包括动态的教师对角色进行认识、2
理解的过程,也包括静态的教师对角色认识、理解的结果”。

其他观点指出,

教师角色的自我意识,可涵盖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及对自己是否符合这一角色要求
3
的认识 ;教师的角色意识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个性化的表现,是教师素质的重
4 5
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角色意识在教师心理结构中起着主导作用。

2. 教师角色意识的结构
梁玉华等分析认为,教师角色意识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结构:一是教师对角色地位的认识与理解;二是教师对角色规范的理解与把握;三是教师对角色扮演的
6
认识与体验。

另有研究者认为,教师角色意识是教师自我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心理结构通常包括角色认知、角色体验和角色期待这三方面内容,其中角色体
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角色期待包括自我期望和社会期望,因具体人和情境的不
7
同而变化。

3. 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
有观点认为,教师了解社会对教师的各种不同要求,是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的
8
基础和前提。

梁玉华等分析了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的以下影响因素:一是社会的
1 胡明宝,蒋艳柏.教师角色理论与师范大学生的社会化[J].现代大学教育,20014
2 6 梁玉华,庞丽娟.论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4
3 陈煜琳,朱辉.提高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的意识水平促进职业性格的形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124 高秀芝.论教师的角色意识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745 杨艳颖.关于教师角色意识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34
7 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52-4538 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1 4角色期望与评价;二是教师自身的特征与教育经验,教师自身的特征主要是价值
1
观、人格特质、性格和年龄等;三是重要的互动对象,如学生和同事。

对师范
生而言,韩晋指出,教育见习和实习对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但由于见习次数有限、实习时间短以及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实习对
2
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

瑞特(Wright,B.)和图斯卡(Tuska,S.)在20世纪60年代选取508名女
教师进行的研究表明,儿童期形成的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以及关于父母和教师的
形象,会影响到她们选择担任哪一教育阶段的教师角色,影响到她们在教育实习
3
和今后教学中形成的关于教师和教学的形象。

泽兹纳(Zeichner)及其同事在
1985年和1987年分别对实习教师进行的研究表明,从整体上说,实习教学工作
没有对实习生的观念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实习生对教学工作和教师角色有了更现
4
实的认识,对处理课堂问题有了更大的信心等。

此外,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实
验则说明了教师教育课程对转变学生早期形成的关于教师和教学的观念的作用
5
非常有限。

4. 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阶段
关于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阶段,从教师一生的职业角色意识发展来看,张大均等认为可以分为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的形成阶段,在一个
人正式成为教师之前就可达到第一阶段,如师范生就已对教师角色有所认识,但
还停留在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是在一个人正式成为教师角色
6
后才真正开始具有。

梁玉华等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感性认识阶段,
指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甚至在婴孩时期,就已对教师角色形成了一些粗浅、
简单和感性的认识;二是抽象认识阶段,主要指职前教师如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的
认识与看法,这个时期的认识往往奠定了教师角色意识的基本框架,但这些认识
还比较抽象、空泛,稳定性也比较差;三是实践性认识阶段,教师经过教育实践
7
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深层认识与理解。

以上两类阶段划分,都将师范教育阶段
的教师角色意识发展理解为师范生形成了对教师角色的抽象认识这一个方面。

1 梁玉华,庞丽娟.教师角色意识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J].中国教师,20052
2 韩晋.试论师范生职业角色意识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199953 Benjamin D.Wright and Shirley //. Childhood Romance Theory of Teacher
Development[J].The School Review,1967,7502:123-1544 5 张晓贵.论教师社会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方法[J].外国教育研究,200410
6 张大均,郭成.教学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0-101
7 梁玉华,庞丽娟.教师角色意识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J].中国教师,20052 5陈煜琳等指出,根据师范生职业性格的培养研究和实验过程表明,师范生对教师角色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要经过表面认识阶段、情感体验阶段和调控行为阶
1
段。

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关注到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在师范教育阶段发展的动
态过程。

韩晋于 1999 年对我国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师范生
2
的教师角色意识在师范教育阶段的前两年处于模糊状态。

王洪钟也认为,在传
3
统的师范教育中,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通常是在经历了教育实习后才萌生。

5. 教师角色意识的类型和特征
对教师角色意识的类型和特征分析,目前只见于傅道春的研究中。

傅道春根
据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态度倾向,将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分为排斥意识、
徘徊意识、朦胧意识和自觉意识四种类型,并介绍了各种意识类型的表现形式;
认为从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启动和形成状态看,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存在
着入学后心理准备不足、意识障碍明显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教师角色意识是茫
然与含糊的;教师角色意识具有假想及虚幻特征,这种假想往往理想化,在教育
实习前尤为明显;教师角色意识表现为一定的被动性,这些特点又构成了教师角
4
色意识的隐性特征,不便于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养。

6. 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
高秀芝指出,教师的角色意识“需要教师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5
在实践中反复探索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对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
韩晋指出可以分为进入师范院校前和进入师范院校后两大阶段,在第一阶段,需
要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重视中学教育阶段的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