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
典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变成游离态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B.氧气变成液氧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B.二氧化锰C.二氧化碳D.河水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冰块融化C.动物的呼吸作用D.酒精挥发
4.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装高锰酸钾B.装大理石C.称食盐
D.量取水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6.据悉预计2018年11月初,哈市东部地区新増的一条过江通道——“新东江桥”滨
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江南江北引桥将达到通车条件。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草绿色的防眩板具有美化景观,解决对向车灯眩光,保证行车安全等作用
B.青黑色的沥青路面所用的沥青来自石油加热炼制
C.亮黄色的桥头堡在建筑中会用熟石灰和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D.珠白色的路灯杆是由纯铁制成的,抗腐蚀性能好、坚固耐用属于金属材料
7.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是
A.B. C.
D.
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
9.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是原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0.将足量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颜色为()
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
1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氧原子B.碳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D.二氧化碳离子
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
B.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C.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D.左侧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5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

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1)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

该操作的主要目的_________(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活塞前缘最终停留在____________mL刻度处。

14.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在加试剂之前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________,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收集氧气时要在瓶底留一些水,其原因是________。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端(填“a”或“b”)。

(4)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若发现导气管口刚一有气泡冒出,就立刻开始收集,会造成的不良后果________。

(5)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15.如图所示,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写一条即可)_____。

(2)红磷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

(3)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

(4)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_____。

(5)如测得的值小于实际值,则是_____(答一条)
16.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组合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A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活塞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G烧杯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
④E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人体摄入维生素C不足会引起坏血病,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维生素C 片来补充.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请回答: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精确到1%)
(4)35.2克维生素C与___________克C6H12O6中氢元素质量相等
18.如图为某牙膏的部分标签,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2PO3F(相对分子质量为144),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PO3F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若牙膏中其他成分不含氟,则每支这种牙膏中,含Na2PO3F的质量为多少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______;
(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A、铁在氧气中燃烧,氧元素由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故A不正确;
B、氧气变成液氧,氧元素还是游离态,故B不正确;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变成游离态,故C正确;
D、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氧元素还是游离态,故D不正确。

故选C。

2、D
【解析】
A.过氧化氢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B.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D.河水中溶解有少量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河水中含有氧分子,故正确。

故选D。

3、C
【解析】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块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故选:D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4、A
【解析】
A、装粉末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再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正确;
B、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
慢竖起,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的质量时,应将药品放在左盘进行称量,错误;
D、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故选A。

5、C
【解析】
试题分析: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可以是气体如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可以是液体如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故B错;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
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错.
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6、D
【解析】
A、草绿色的防眩板具有美化景观,解决对向车灯眩光,保证行车安全等作用,故选项正确;
B、青黑色的沥青路面所用的沥青来自石油加热炼制,故选项正确;
C、亮黄色的桥头堡在建筑中会用熟石灰和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故选项正确;
D、珠白色的路灯杆是由铁的合金制成的,抗腐蚀性能好、坚固耐用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D。

7、C
【解析】
A、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拇指不可按在短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8、A
【解析】
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9、B
【解析】
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②和④的质子数相同,故它们表示同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B、②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②表示的是原子,故选项正确;
C、图①表示的是氧元素,为非金属元素,②和④表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③表示钠元素,为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①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选B。

11、C
【解析】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就由什么粒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故选C。

12、C
【解析】
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因为推活塞时注射器内的气体会进入试管,试管内气体变多压强变大,水会被压入玻璃管内,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0
【解析】
(1)正式开始实验前,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 刻度处推至 15ml 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 刻度处。

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观察到活塞前缘最终停留在:
120mL-50mL =10mL 5
⨯ 刻度处。

14、长颈漏斗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22222H O 2O H n O+O M ↑ 424222KMnO K MnO +MnO +O ↑加热 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气管 氧气不易溶于水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底部 b 收集的氧气不纯 增大 B
【解析】
(1)①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反应下制取气体,故选择发生装置B ,在加试剂之前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2H O 2O H n O+O M ↑。

(3)A 装置中放了棉花团,则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222KMnO K MnO +MnO +O ↑加热。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气管,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收集氧气时要在瓶底留一些水,其原因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底部。

若用F 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而空气被赶到上方空间易从b 端排出,故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 端。

(4)用D 装置收集氧气时,要待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开始收集,若发现导气管口刚一有气泡冒出,就立刻开始收集,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

(5)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但反应后固体质量变小,故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

(6)在实验室里,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反应下制取气体,故选择发生装置B 。

15、产生白烟 P+O 2
点燃P 2O 5 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五分之一 装置漏气
【解析】
(1)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等。

故填:产生白烟。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表达式为:P+O 2点燃P 2O 5。

故填:P+O 2点燃P 2O 5。

(3)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故填: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4)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

故填:五分之一。

(5)如测得的值小于实际值,可能是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故填:装置漏气。

16、2H 2O 22MnO 2H 2O+O 2↑ 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223CO H O H CO +=
【解析】
①A 中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2H O 2O H n O+O M ↑;
②B 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
③G 烧杯中现象为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④E 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223CO H O H CO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1)9:1:12;
(2)176
(3)41%;
(4)24.1
【解析】
维生素C 的化学式为C 6H 8O 6
(1)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所以维生素C 中碳、氢、
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8):(16×
6)=9:1:12;答案:9:1:12 (2)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所以维生素C 的相对分
子质量是12×
6+1×8+16×6=176;答案:176 (3)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所以维生素C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26176⨯×100%≈41%;答案:41% (4)解:设C 6H 12O 6中氢元素质量为x
x ×112100%126+112+166⨯⨯⨯⨯⨯=35.2g×18100%176
⨯⨯ x ≈24.1g
答案:24.1
18、 (1)23∶24 (2)2.1g
【解析】
解:(1)Na 2PO 3F 中金属元素为钠元素,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6×3)=23:24;
(2)每支这种牙膏中含氟元素的质量为200 g×
0.14%=0.28 g , 设含Na 2PO 3F 的质量为x ,则
19100%=0.28g 232+31+163+19
x ⨯⨯⨯⨯ x ≈2.1g
答:含Na 2PO 3F 的质量为2.1g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构成相同
【解析】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相同。

故答案为:(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分子构成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