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灰空间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灰空间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灰空间经常运用在建筑中,为原本平淡、乏味的建筑艺术形象增添了视觉效果。
灰空间在建筑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灰空间的特点出发,介绍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并对灰空间实例进行深入解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灰空间;特点;应用
Abstract:The spaceis oftenused in building,add visual effect as theoriginal plain,boringarchitectural image. Gray spaces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building.Starting from thecharacteristicsof gray space,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grey spacein architecturedesignandin-depth analysison thegray spaceexample.
Key words:building engineering;grey space; 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
灰空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界三杰之一的黑川纪章建筑师提出。
它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比如建筑入口处的连廊、屋檐下的空间等。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寻找有效的方式来建造坚固的空间来庇佑自己,但是又总在寻找方法摆脱这种有限空间的束缚,渴望回到大自然之中,寻求自由,而“灰空间”就是人们解决这种矛盾思想的归宿。
1 灰空间的特点
“灰空间”作为一种柔性而非刚性的建筑空间边界拥有了特殊的暧昧的性质和多义的属性,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特点。
1)半开放性的“灰空间”可以为使用者的日常活动行为提供一种半公共属性的领域范围,即采用一种半开放的建筑构成形式, 让使用者可以在这种较为私密的氛围中进行行为的开展,如休憩和交谈。
而正是这种半私密性空间的创造,既巧妙地让使用者避免完全暴露在公共场所中而产生一种不安的焦虑,又重新找寻到了现代人因情感上的疏远而缺失的本因存在的情感的纽带,使得空间的品质得到本质的提升。
2)过渡性“灰空间”是建筑内外部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使用者在进入该部分空间后能够感受到空间即将发生的转变和建筑功能的物质性转换。
3)节点性“灰空间”作为一系列空间的节点,起着连接城市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作用。
当下人们对生态化的建筑需求越来越明
显,“灰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充分与自然与环境发生互动的可能性,而且在一定设计条件下,还大量的采用构建遮阳、气候缓冲、低碳节能等生态型功能。
“灰空间”不仅仅能够提升建筑容积率、改善空间的使用品质,还为现代城市的广大居民提供了居住、休息、互动等基本生存活动行为发生的场所。
2“灰空间”在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我们主要从“入口空间”、“院落空间”和“中庭空间”三种实现形式来谈一下“灰空间”的应用。
2.1入口空间
“入口空间”主要是用来引导人流的集散,是建筑物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它还是联系建筑物的室内和室外的一个过渡空间。
现代建筑物的入口除了引导人流集散之外,同时也是城的公共空间,市民的休憩之所。
所以,现代公共建筑的入口已经摆脱了传统的“雨棚”、“门厅”的模式,大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利用柱廊、片墙、绿化等生态手法进行建造,使“入口空间”打破了固有的形式,以新的形式将环境、城市和建筑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如今,城市的土地资源愈发紧张,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入口空间的设计,扩大其入口功能,从而实现增加城市广场面积的目的。
2.2院落空间
“院落空间”是中国建筑的一种传统的空间形式,同时也是“灰空间”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古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尚自然,而“院落空间”恰恰体现了古人的这种中庸的思想。
“院落空间”具有储物、遮阳、避风等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建筑内部的通风效果,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现代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大都比较密闭,通风效果不良,钢筋混凝土的建造,使得建筑本身温度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公共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院落空间”这一“灰空间”的运用。
2.3中庭空间
“中庭空间”指的是能够进行大面积采光的、上下相通的、贯穿整个建筑高度的室内空间。
中庭空间可以有效的调节建筑内的热环境,中庭空间大多采用玻璃围护的结构,一方面阳光可以有效的穿过玻璃,进入室内,满足正常的采光需求,也避免了白天室内采光不好而浪费大量电力资源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能有效的阻挡太阳的长波辐射,防止室内热量的大量外溢,有利于冬季室内温度的保持,从而降低采暖使用费。
除此之外,中庭空间的内外空气的压力差还能够引起室内外空气的流动,产生良好的通风效果,使密闭环境的空气能够跟外界进行交换,保持了室内空气的清新、整洁。
在夏季,还能加速室内热量的对外排放,节省了部分空调费用。
“中庭空间”是一个室内和室外环境的过渡地带,能够保证室内小气候的相对稳定。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庭空间,种植一些利于环境净化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能起到观赏的作用,愉悦身心。
3 灰空间在建筑中的实例解析
将灰空间运用在建筑中的实例有许多,现举以下几例进行解析: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所设计建造的萨夫伊别墅,该建筑底层为架空层,如图1所示,该建筑底层为架空层,所谓架空层是指建筑物深基础或坡地建筑吊脚架空部位不回填土石方形成的建筑空间。
这是典型的建筑灰空间。
图1 萨夫伊别墅透视效果
南京图书馆是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如图2所示,屋顶部分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屋顶中部采用两个椭圆造型,一大一小,两个椭圆有一个切点,切点两侧用若干直线型钢架连接两个椭圆各个对应节点,形成建筑灰空间造型,在光影的作用下,建筑层次感更加丰富,立体感更强。
图2 南京图书馆建筑效果图
在景观设计中建筑景观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亭、台、楼、阁、轩、榭等。
在这些实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灰空间的设计。
如图3所示,该休息亭位于路口交界处,纵向三段式构图,其中包括顶盖、亭身和基座三个部分,伞形顶盖具有铁艺艺术之美,亭身采用六根仿古柱式,基座为三级石质台阶。
整个休息亭四周没有围栏,亭内没有座椅,人们在亭内视野较为开阔。
这是开敞式的空间设计,也是景观设计中的建筑灰空间。
图3 某景区中的休息亭
4 结束语
灰空间是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过渡和媒介,是城市包容建筑、建筑走向城市的融合点.灰空间不仅使建筑立面成为具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复合空间,也使街道的连续界面富于变化和节奏.这种以人的行为心理为基本出发点的灰空间,
不仅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场所,也是城市居民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它扩充和细化了城市广场的部分功能,使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可以预见,灰空间作为建筑空间设计的特色手法和建筑造型表达的重要形式,必将得到更深的挖掘和更大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高裕江,李永漪,罗明辉等.南京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说明[J].建筑与文化,2006(11).
[2]刘溪,施勇,陆晓东.灰空间在建筑中的表现及运用[J].山西建筑,2006(8)
[3]孙健.关于灰空间的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