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稿》(神权政治论)笔记和典型题【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五章神权政治论
5.1 复习笔记
一、神权政治
1.神权政治的定义
神权政治是指神权,即宗教权力与政权的结合,是宗教首领与政治首领的结合,是国家机构与宗教机构的结合,形式上世俗政权与教会是分别设立的,实际上世俗政权受控于教会,并只能完全依照神权政治的原则进行活动。
2.神权政治的基本原则
(1)君权神授。
世俗政权是上帝的安排,是为惩治罪人并帮助世人赎罪的需要而设立,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国王对国家的统治应当按照上帝的旨意来进行。
(2)天国至上。
地上之国和上帝之国同存于天地之间,地上之国充满罪恶与苦难,人们在其中获得的幸福与欢乐极其短暂,上帝之国充满光明,人们皈依基督,进入上帝之国后获得的幸福将是永恒的。
(3)教会至尊。
教会是上帝为拯救世人进入永恒天国的代理机构,世俗政权的权力是教会权力的一部分,教会为把管理世俗事务的工作交给了国家和政府,因此世俗政权应服从教会,为神效力,应协助和保护教会进行拯救人类灵魂的工作。
(4)天启律法。
法律是体现上帝意志的,是上帝治理人世的工具,是世俗政权依照上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帝的旨意在上帝的启示和安排下制定的,所以人人必须服从。
二、基督教的产生及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产生
(1)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地区产生的,基督教最初是犹太教众多教派中的一个教派,是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产物。
(2)在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中,由于犹太人内部各阶级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利益的不同,产生了政治、宗教观点上的分歧,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宗教派别,基督教便是从一个代表下层劳动大众的教派——拿撒勒派——发展起来的。
(3)基督教能得到广泛的传播是由于它打破了传统的犹太教的排它性、孤立性和保守性,把犹太教由一种狭隘的民族宗教改革成为一种开放的世界性的宗教。
2.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
(1)对罗马帝国表示无比痛恨,把罗马帝国比喻为“巴比伦的大淫妇”,宣称这一恶势力将为基督所代表的“羔羊”所战胜。
(2)蔑视有钱有势的人,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的情绪和呼声。
早期基督教宣称穷人是上帝的选民,上帝与穷人同在。
(3)大家都是兄弟,信徒一律平等。
早期基督教高举平等的旗帜,团结一切被剥削、被压迫的群众,包括奴隶在内,都被视为上帝的儿女,信徒同称兄弟。
(4)宣称要进行最后的审判,提出要建立一个平等正义的、公共消费的理想国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三、教父学派与神权政治论的形成
1.基督教的演变
(1)公元2世纪后,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信徒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原因主要是:
①由于基督教受到罗马统治者的残酷迫害和犹太教的排挤,仅有下层群众的信徒,无力资助使徒和先知们的四处游历和宣传、组织活动,为了教会的发展,不得不接收富人入会。
②在罗马奴隶制趋于瓦解的过程中,社会充满各种矛盾、斗争和痛苦,各阶级普遍感到对现状的不满,但又无力改变,没有出路,就去基督教那里找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2)基督教信徒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引起了教义的变化,引起了基督教政治思想的变化,公元2—3世纪相继编撰的新约圣经,其中消极的成分不断增多。
(3)基督教建立初期,由于它对罗马帝国的极端仇视,罗马统治者亦对它采取了极严厉的镇压措施。
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开始向罗马统治者靠拢,神化皇权。
2.教父学派及奥古斯丁的神权政治思想
基督教在由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变为逐渐向罗马统治者靠拢,以致最后成为被罗马统治者控制和利用的宗教这一过程中,教父学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父是基督教会对公元二世纪后在制定或解释教义,阐发圣经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一些神学家的尊称。
(1)奥古斯丁生平与著作
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e,354—430),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罗马天主教系统,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
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他的著作主要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等。
(2)奥古斯丁的神学政治思想
①信仰高于理性,真理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智慧,信仰上帝就把握了至上,拥有了幸福。
真理高于理性和心灵,当人们拥抱真理时,才算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真理就是上帝,但奥古斯丁并不否认人有理性,他认为人的理性只有凭借“上帝之光”才能认识自然、自我和真理。
②两种国家,两种和平。
奥古斯丁提出世界上有两种统治:一是善的统治,一是恶的统治,并把善恶两种不同性质的统治,分别称为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
两种和平是指地上之城的短暂和平与上帝之城的永恒和平。
③奴役是必要的,奴役是对罪的惩罚。
④世人无平等,统治与服从是家庭和国家的需要。
奴仆必须忠诚地服侍主人。
在家庭中,各家庭成员有秩序的统治与服从,是家庭和平的基础;在国家里,臣民对国王权力与命令的服从,是国家和平的基础。
家庭是国家的一部分,家庭的和平有赖于国家的和平。
⑤人有自由,但人的自由是信奉上帝。
法律是上帝的意志,法律体现正义。
奥古斯丁人在今后作为上帝的选民或弃民是上帝事先预定的。
他同时也承认人有自由意志。
法律产生于上帝的意志,它是正义的体现,是上帝统治人类的工具,法律的目的是爱。
(3)对奥古斯丁神学政治观的评价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奥古斯丁的神学政治观就是推崇信仰,降低理性,抬高教会,贬抑世俗,要求被奴役、被压迫者逆来顺受,遵守秩序,保持和平,并从神学的角度,为世俗政治国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论证,为教会的精神统治权力的至上性进行论证。
四、托马斯•阿奎那——神权政治论的主要代表
(1)托马斯·阿奎那生平与著作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欧洲中世纪最重要的经院哲学家,神学家,神学政治论的主要完成者,死后被封为天使博士或全能博士。
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他的最知名的著作是《神学大全》。
(2)托马斯·阿奎那主要政治思想
①人有理性,人天生是社会政治动物,国家的建立是人类合群生活的需要。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可以通过推理获得并发展必需的知识。
合群共处是人类必须的,因而就需要建立国家,需要有某些治理原则,特别是需要国王,需要长官和统治者,否则社会就会解体。
②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暴君制是最坏的政体,暴政是上帝对世人罪孽的惩罚。
a.君主制最能保证社会的团结一致与和平安宁,它是最好的政体。
主要表现在:
第一,凡本身就是一个统一体的,就比多样体更容易产生统一。
第二,自然始终以最完善的方式进行活动,因此最接近自然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第三,凡多数人统治的城市和省份,常常由于相互倾轧,不断纷争而陷于分裂。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防止暴君政治出现的对策包括:
第一,建立君主制,君主制蜕变为暴君制的可能性比贵族制和民主制要少,暴君往往多半不是从一个人执政的制度下,而是从多数人执政的制度下产生的。
第二,选立为国王的人,应当使他具有那种不致成为暴君的德性。
第三,应在制度上作出规定,限制王权,使他不致轻易转向暴政。
③国王是上帝的仆人,王权是上帝的赐予。
国王必须行仁政,天堂的幸福是对有德人君的酬报。
a.阿奎那明确提出并论证了君权神授的观点,国王是上帝的佣人,是上帝派遣他到世上来为民伸冤、惩罚恶人的。
劝导君主,在管理政府时,一定要施仁政。
在论述君权时,又把君权与教权相比较,提出神权高于政权,教权高于君权。
b.他指出了世俗君主的职责:第一,必须维护他所统治的社会的安宁;第二,必须保证不让任何事情来破坏这样地建立起来的安宁;第三,他必须费尽心机继续扩大这种福利。
④人生而不能平等,奴役和统治是神的安排。
社会存在着两种服从形式,基督教徒对世俗政权负有服从的义务。
a.人与人之间天然存在着不平等,人们不仅生而存在着性别的差异,而且生而存在着智力的差别。
b.服从有外在和内在、肉体和精神之分。
人们可以在外表上、肉体上是奴隶,但在内心中、在精神上仍可以是自由人。
⑤法是人类的行动准则,法的目的是公共幸福,永恒法高于一切法。
法律必须以整个社会的公共幸福为其真正目的。
他把法律分为四种:永恒法,自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