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高考审题对策
审题在高考答题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重视审题,从而失分严重。

尤其是在现代文阅读中,学生答题时急功近利的心理和习惯性的模式化思维都会造成审题不清。

所以在高考语文复习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清题目,读懂题目中的提示信息,从而全面准确地答题。

那么,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这源于学生答题时急功近利的心理。

不少学生认为,题目是用来考查自己的,所以一拿到题目,他们最先关注的词语是“特点”“含意”“作用”这些标志性词语,却容易忽视这些词语以外的信息,孰不知这些信息往往是提示信息,它们才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例如,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溜索》中的第11题:“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大多数学生在回答本题时,把目光都放在了“表现特色”上,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把自己能想到的都一股脑儿地写上去,很明显,这样的答题方式是低效而失准的。

如果学生能够仔细审清题目,就会发现“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这一句起了提示作用。

“描写”就是提示学生应该从描写的角度去分析其表现特色,这样就明确了答题的方向,答题的准确度也就有了保证。

其次,学生习惯性的模式化思维使然。

有的学生即使看到了提示信息,也不深入地思考,探寻其中隐含的内容,而是习惯性地按照以往的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