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评估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评估主要内容
近10年来,国内外在肌张力障碍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特别是在遗传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以脑深部电刺激为代表的治疗方法在疑难病例的治疗上获得突破,对于肌张力障碍的定义、分类、诊断、评价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组的临床经验,制定了《肌张力障碍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本文对指南中关于肌张力障碍的定义、临床特点、诊断与评估进行简要总结。

肌张力障碍的定义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运动障碍,其特征是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引起的异常运动和(或)姿势,常重复出现。

肌张力障碍性运动一般为模式化的扭曲动作,可以呈震颤样。

肌张力障碍常因随意动作诱发或加重,伴有肌肉兴奋的泛化。

“肌张力障碍”可用于描述一种具有独特表现的不自主运动,与震颤、舞蹈、抽动、肌阵挛等类同;也可用于命名一种独立的疾病或综合征,其中肌张力障碍症状是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肌张力障碍是神经系统运动增多类疾病的常见类型。

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
肌张力障碍多以异常的表情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而引人注目。

肌张力障碍所累及肌肉的范围和肌肉收缩强度变化很大,因而临床表现各异。

但某些临床特点有助于肌张力障碍与其他形式的运动障碍相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肌张力障碍时不自主动作的速度可快可慢,可以不规则或有节律,但在收缩的顶峰状态有短时持续,呈现为一种奇异动作或特殊姿势。

2.不自主动作易累及头颈部肌肉(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胸锁乳突肌、头颈夹肌等)、躯干肌、肢体的旋前肌、指腕屈肌、趾伸肌和跖屈肌等。

3.发作的间歇时间不定,但异常运动的方向及模式几乎不变,受累的肌群较为恒定,肌力不受影响。

4.不自主动作在随意运动时加重,在休息睡眠时减轻或消失,可呈现进行性加重,疾病晚期时症状持续、受累肌群广泛,可呈固定扭曲痉挛畸形。

5.症状常因精神紧张、生气、疲劳而加重。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步骤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可分为3步:(1)明确不自主运动是否为肌张力障碍性运动;(2)明确肌张力障碍是否为获得性;(3)明确肌张力障碍是遗传性或特发性(图1)。

肌张力障碍的评价
可以采用量表或问卷对肌张力障碍进行评价,对量表及问卷的推荐如表1所示。

推荐参照标准录像流程如实记录异常运动的表现,联合应用量表或问卷,客观评价疾病特点、严重程度及临床干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