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观桃花记阅读答案翻译朱鹤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郊观桃花记阅读答案翻译朱鹤龄
西郊观桃花记阅读答案翻译朱鹤龄
[清]朱鹤龄
吾邑城隍偪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

庵制古朴,开士指月熏修之所也。

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

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

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又南则桃花弥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

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

里人易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

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

园中有墩,可以四眺。

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

张工画,颇能诗。

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

又南数十武,有庵,庵名独木。

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

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其中。

至此为桃花艳胜处。

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

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

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滨也。

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

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

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朓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
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

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

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

计三四十年以来,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终古如故。

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雕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废材,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庵制古朴制:制度
B.吾邑城隍偪仄偪:同“逼”
C.阅时雕谢阅时:过时
D.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去:离开
A[制:规制。

]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每集其下经其墟者
B.开士指月熏修之所也里人异之
C.迤逦而行数百武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
D.里人易种以桃人折花一枝以归
C[A.代词,它们,代指数百株老梅/指示代词,那些;B.结构助词,的/代词,它,代指梓木;C.连词,表修饰;D.介词,用/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描写桃花景色的一组是()
①老干数百株②争红斗绯,缤纷馥郁③雾霭朦胧,明灭万状④深红浅红、错杂如绣⑤艳冶如笑,醉面垂垂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②④⑤D.①③④
C[①写的是梅花,③写的是洞庭西山之景。

]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按观游次序组织结构,文章第一句便点明独自一人出游观花的缘由:所居之城窄小,殊少野趣。

B.文章对灿烂、温馨、旷远之山野风景的描绘,表现出一种风流俊雅、文质彬彬的气度,一种平静、淡定的境界。

C.在吴江城西、太湖之滨的温暖、明净的风景背后,隐约潜藏着苍凉、悲愤、痛心,以及对故明盛世的怀念。

D.文中提到了故明嘉靖“治行有声”的道德人物陆公,在“止小听事三间耳”的表达中隐含着缅怀和惋惜之情。

A[根据文末“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可知“独自一人”错。

]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译文:
(2)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

译文:
(3)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滨也。

译文:
答案(1)陆公政绩突出有声望,现在前代留下的建筑物还存在,但只剩下小厅堂三间了。

(得分点:治行、遗构、止,句意)
(2)邑令徐公曾经来看梅花访问,屏退随从,与张朴喝光壶里的酒。

(得分点:屏、倾,句意)
(3)(我)久久徘徊流连,沿着独木庵向西,就是太湖边了。

(得分点:低回、循,句意)
西郊观桃花记阅读答案翻译朱鹤龄
我居住的县窄小,唯独西边靠近大湖,开阔,充满野趣,路上游玩的人一个接一个。

出了西门大约一里,是江枫庵。

庵的规制古朴,是僧人指月熏修的地方。

转弯向南一里,是石里村。

过去嘉靖年间,有名望的陆公居住在此。

陆公政绩突出有声望,现在前代留下的建筑物还存在,但只剩下小厅堂三间了。

再往南边桃花到处都是,深红色浅红色的交错,就像刺绣,正是梅里村。

梅里村梅花很多,十年前,我还看见几百株老的梅树,名人雅士们常常聚集在梅树的下面,饮酒作诗,现在这些梅树大都枯槁了。

村子里的人用桃树来替换了它们,桃树争着展现红色,芳香浓郁,田园美丽,鸡犬嬉戏,不像是人间。

曲折前行几百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是朴园。

园中有土堆,站在上面,可以向四下眺望。

隆庆、万历年间,这是品行高洁的张朴的居住地。

张朴擅长绘画,也十分善于写诗。

邑令徐公曾经来看梅花访问,屏退随从,与张朴喝光壶里的酒。

傍晚拿着个火炬在前面照明,每人折了一
枝花回来。

再向南数十武,有一个庵,庵的名字叫独木。

万历年间,忽然有一个梓木在太湖上漂浮而来,木头有二十围之广。

乡民感到惊异,锯掉它作为屋梁,足以建成一个房子,在房子里,乡民供奉了一个菩萨。

这里是桃花最美的地方。

桃花映在水中,两岸有一百多株,娇艳含笑,像一张张喝醉酒的脸,香气熏人,落花满袖。

我不禁吟咏唐人写的“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的诗句。

(我)久久徘徊流连,沿着独木庵向西,就是太湖边了。

这天日光晴明像镜子,万顷水面没有波纹。

遥望洞庭西边的山,雾霭朦胧,或明或灭。

坐在盘石上,将毛巾沾上水,洒脱闲适。

回头望桃林,像一片早霞,与傍晚的烟气争辉,遗憾自己没有谢朓惊人的语言,来描写这眼前的景物。

我于是心生感慨:过去徐武宁征服吴江城,他的军队从西吴来,从石里村进入这个地方,青青的原野,都是军队曾经驰骋的地方。

到现在已经快三百年了,然而徐武宁当年的盛况仿佛就在眼前。

经过那些废墟的人,就会慨叹徘徊不能离开。

三四十年来,墨卿骚客结群游玩集会,但是现在这些都烟消云散了,只让人们去回想了。

只有草木青青与湖光浩大明,自古以来一直如此。

兴盛衰亡循环往复,规律本来就是如此,那些有名的人显贵的官员,过时了去世了,不能长久地享受这清雅欢娱的乐趣了,我还能够凭借着低下的才能,游赏郊区原野的美丽景色,眺望芳香的桃林。

当时同游的人,有周安节、顾樵水,我是朱长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