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复习专项练习:记叙顺序及作用(解析版)全国通用
(精选)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复习专项练习:写景抒情类文本阅读(解析版)全国通用
![(精选)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复习专项练习:写景抒情类文本阅读(解析版)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b1a2a125c52cc58ad6be91.png)
写景抒情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A村井村中有一口井,在一棵高大的苦栎树下,圆圆的井身是磨石条拼砌的【长、印、盖】着青苔,古色古香。
从我记事起,村里人就喝着她的乳汁。
清晨,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
大桶、小盆、陶罐、扁担在黎明的光影里合奏成一支古老的、湿漉漉的曲子。
井沿总是湿漉漉的,从井沿向各家的小路也是湿漉漉的。
夕阳西下,村里的媳妇小姑们,()了竹篮,()了铝盆,()了铁桶,()了衣槌三三两两地缀着井沿。
不一会儿,的取水声、的搓衣声、的捣衣声,一圈圈地漾了开去。
月亮升起来,[旋即、随即、当即]又垂落在井底。
井朦胧,树朦胧,月朦胧,鸟朦胧。
村里地姑娘仍不愿回家,嬉闹声,泼水声,追赶声,银铃般的笑声井全都听见了,井便非常的快乐。
村中有诗云:“井潭落月影,村女失衣声。
”无论多大的暴雨,井总是清澈见底,水草依附,如少女的明眸。
无论多么干旱的季节,井总是汪汪的,盈盈的,如十五的月亮。
一线清流,不紧不慢地从井中溢去,绕乡村旁的田间……一晃便十多年了,那盈盈的、快乐的村井总在我乡梦的清波里依徊。
前些日子,回家过暑假。
夜晚,吃了几片西瓜仍不解渴,我便提议:“去打井水吧。
”父亲低头不语。
母亲说:“只怕不好打了,你要去,当心蛇。
”妻子提出要同我去看看井。
月牙儿淡淡的,夜虫清唱。
荒草萋萋,苔痕满地。
那高大的苦栎树也被砍了,干枯的根系像垂暮老人的手掌,紧紧地抓住井沿的泥土。
我问母亲:“这井怎么了?这么浅了。
”母亲说:“这井废了,你不见村里人如今家家都用上自来水了。
”我仍然迷惑不解。
正在上理工大学的妹妹用物理的知识解释说,井没人打,那渗水层便日渐枯萎、堵塞。
照理论计算,不出十年便要成为一口枯井。
我一惊,仿佛看到了一只盲人的眼睛,空洞、干枯、死寂,就如那没有生命的井。
妻子若有所思地说:“井不用则浅,用则盈。
人也如井呀。
”1、在文中()处填上恰当的动词,(不能重复)。
(4分)2、在[ ]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打勾。
(2分)3、在上填上合适的象声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复习专项练习:线索及作用(解析版)全国通用 (1)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复习专项练习:线索及作用(解析版)全国通用 (1)](https://img.taocdn.com/s3/m/06b8a807a0116c175f0e48e9.png)
线索及作用专项练习A母鸡①一向讨厌母鸡。
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
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不知多少次。
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⑧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⑨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对母鸡的感情变化。
2.找出我对母鸡有感情的语句。
(至少三句)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语文试卷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作用题练习题(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语文试卷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作用题练习题(含答案)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b387a6767f5acfa0c7cd8b.png)
第四讲作用题课后作业一、《我爱北京的小胡同》①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②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考大学,就下榻于西单大木仓里面一条小胡同中的一个小公寓里。
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
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还要忍受臭虫的围攻。
③但是,我们这一帮穷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
黄昏,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
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
如闻仙乐。
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
回到公寓,又能听到小胡同中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的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
这声音把我送入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④将近五十年前。
我在欧洲呆了十年多以后,又回到了故都。
这一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小胡同里,后门在翠花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
他们的鬼魂据说常出来显灵。
里面重楼复阁,回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⑤然则。
这样的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
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
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⑥据说当年黎元洪大总统在这里住过。
我住在这里时,北大校长胡适住在黎住过的房子中。
我住的地方仅仅是这个大院子中的一个旮旯。
但是这个旮旯也并不小,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我第一次体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
院子里摆满了汉代砖棺,黄昏时分,总会让人感觉到鬼影憧憧。
毛骨悚然。
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来拜访我。
我“与鬼为邻”,倒也过得很安静。
⑦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木。
有一个夏日的晚上,刚下过一阵雨。
我走在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
原来这些是马缨弦.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⑧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 第五讲 线索及作用(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 第五讲 线索及作用(含答案)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90dc57195f312b3069a508.png)
专题六记叙文阅读第五讲线索及作用【知识点拨】考点名称:线索及各类作用考点解析:线索是指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是升学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考查形式:简答相关知识:线索及各类作用【考点突破】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的西北风刮个没完,刮到脸上,就像用小刀儿一下一下割着,真疼啊!松鼠妈妈要生小娃娃了。
可是她还没找到一个避风的地方。
松鼠爸爸很着急,他在树枝上蹦来蹦去,想找一个暖和的树洞。
找呀找呀,他找到了一个很大很圆的树洞。
他刚往里一探头,就听到一声粗嗓门:“对不起,我已经住上了。
”松鼠爸爸一听,就知道是大黑熊。
他赶忙走开了。
找呀找呀,他又找到了一个很小很圆的树洞。
他刚往里一探头,就听到一声尖嗓门:“对不起,我已经住上了。
”松鼠爸爸一听,就知道是小刺猬。
他赶忙走开了。
风越刮越大了,还夹带着雪花。
松鼠妈妈蜷缩着身子,抱着圆鼓鼓的肚子,蹲在树枝上,愁得直想哭。
松鼠爸爸叹了一口气,跳下大树,又为松鼠妈妈寻找生娃娃的地方去了。
他走在雪地上,这里看看,那里找找,连个草窝都找不到。
他的脚都冻麻了,可根本顾不上暖暖它们。
他只想快点给松鼠妈妈找个窝,好平平安安地生下小娃娃呀!走着走着,他忽然踩着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他摇摇大尾巴,把覆盖在上面的雪扫一扫,啊,露出了一只棉手套!他知道,这一定是哪个小朋友不小心丢在这里的。
他可顾不了那么多了,赶忙让松鼠妈妈钻进去。
不久,她就生下了五只小松鼠。
五只小松鼠一生下来就淘气极了,这里钻钻,那里拱拱。
五只小松鼠钻进了棉手套的五个指头,正好一只住一间小房子。
小松鼠们呼呼地睡大觉了。
松鼠妈妈睡在娃娃们的身边,守护着他们。
松鼠爸爸也想钻进棉手套里暖和暖和,可是里面太挤了,他只好又出来,躺在手套外面,用自己蓬松的大尾巴盖在自己的身子取暖。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紧。
五只小松鼠依偎着妈妈还喊冷。
松鼠爸爸就用自己的大尾巴堵在棉手套的口上,为他们挡风雪。
他迎着风雪卧在棉手套的外面,他冻得发僵了,也不肯离开一步。
记叙顺序及作用答案
![记叙顺序及作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5a7e14960590c69fc37624.png)
记叙顺序及作用方法技巧提炼:1. 如何判定写作顺序(1) 顺叙:抓关键词,顺叙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判定。
(2) 倒叙: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对眼前事物的回忆;②开始叙述时,一般会有一两个句子来提示;③追述部分仍然按照时间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3) 插叙:它一定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一般是对上面两种叙述方式的一个补充说明。
以过渡句为特征,又以过渡句回到之前的叙述方法。
中心事件叙述中断的部分基本是插叙内容。
2. 题型及思路(1)倒叙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上:交代了······内容结构上:设置了悬念,使情节曲折;呼应、照应效果上:吸引读者的阅读兴题,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主题,避免平铺直叙(2)插叙作用内容上:补充交代了······内容、原因,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上;承接、照应、对比了······引起下文、铺垫效果上:突出主题;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注意:题目问段落的作用或是否能删去时,要先识别此段落是否有倒叙或插叙内容。
精讲精练:阅读卜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阿健①我是个乡下孩子。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
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②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给我带来一盒营养液。
母亲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
”我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
”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
③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
没想到当天晚上我便被送进医院。
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
小升初语文阅读---记叙顺序及其作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记叙顺序及其作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f7fe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4.png)
小升初语文阅读---记叙顺序及其作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常考题型:1、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2、这种记叙方式有什么好处?过关训练(一)钱被刮跑以后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
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
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
"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
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
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
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
""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
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
"人们不解地对视着。
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2022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3(解析版)全国通用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2022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3(解析版)全国通用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ef8cd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1.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2022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3(解析版)全国通用版(含答案)2022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3一、基础知识。
(42分)1.照样子,写词语例:笑嘻嘻(ABB式)________例:勤勤恳恳(AABB式)________2.给多音字组词。
挣:zhēng________zhèng________省:shěng________xǐng________少:shǎo________shào________3.下列字的笔画最多的是()。
A. 白B. 云C. 土D. 子4.下列歇后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B.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C. 王婆卖瓜张牙舞爪 D. 万众一条心黄土变成金E.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5.比一比,再组词。
诞________ 媒________ 埃________延________ 谋________ 挨________博________ 衍________ 骄________搏________ 衔________ 娇________6.一位衣着华丽的阿姨在公园里游累了,买了一根冰棒。
她剥开以后,把冰棒袋随手一扔。
你看到这种情景,会怎么做?还会对阿姨说些什么呢?7.那是一问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一一这句话中的“如此而已”四个字,强调了室内陈设________,表现了总理________。
二、口语交际(4分)8.词语解释。
口才:文笔:滋润:三、阅读(24分)9.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农妇与骛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
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宽斑,疑其受创也。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②创鹜之报也。
【注】①骛(wfi):野鸭子。
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及人称(讲义及专题专练)
![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及人称(讲义及专题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897fd13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c.png)
记叙文阅读指导之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及其作用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
顺叙的作用: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2.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及其作用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从头来记叙。
倒叙作用: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插叙及其作用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插叙的作用:1.结合本段内容回答,交代…………内容2.联系上文回答,揭示…………原因3.联系下文回答,推动…………情节往下发展4.联系全文回答,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突出,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注:倒叙和插叙的区别】倒叙是就全篇而言的,回想的篇幅长,占整篇文章的主体,是表现中心的主要内容,回想结束后,情节不再向前发展,首尾基本上在一个时间段上。
(如《风筝》)插叙是就局部而言的,回想的篇幅短,回想结束后,情节继续向前发展(如《羚羊木雕》)四、补叙及其作用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考题形式:1.本文采用什么记叙顺序?2.本文采用这一写作顺序有什么作用?答题方法:1.分辨三种顺序的方法——读文章,看其中有无时间的先后错落现象,或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
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是倒叙或插叙。
2.三种顺序的作用(参照上面的讲解),再结合文章内容。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记叙顺序及其作用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统编版学生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记叙顺序及其作用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统编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a947b63c1ec5da51e27086.png)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记叙顺序及其作用三种记叙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回到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充实;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
常考题型:1.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2.这种记叙方式有什么好处?真题回放只要信心不被打碎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
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胱胱胱,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
”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 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
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
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
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地当小工。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专项复习:8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习题训练(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专项复习:8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习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78666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3.png)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习题训练【记叙文】一、知识积累: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a.写人的记叙文;b.叙事的记叙;c.写景的记叙文;d.状物的记叙文。
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代词(你)。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第三人称(他、她、它或人名):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4、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6、如何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8、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①外貌描写②神态描写③动作描写④语言描写⑤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⑤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13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讲义
![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13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e5276d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1.png)
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13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讲义(小升初讲练测专题13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讲义))提问方式1.第×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文中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二、知识梳理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记叙文中的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均属于顺叙。
★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时间顺序是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典例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一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默读梗概部分,抓住“有一次、等到、很多年过去了、又过了几年”等词句可知第一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写了关于鲁滨逊的五件事:流落荒岛——建房定——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典例2】《十六年前的回忆》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都回忆了哪几件事。
回忆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了这几件事:①被捕前,一向对儿女慈祥耐心的父亲在火炉旁焚烧书和有字的纸片时,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劝说,坚持留在北京;②被捕时,父亲面对粗暴、凶恶的敌人,镇定自若;③被审时,父亲在法庭上沉着冷静地和敌人作斗争;④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都悲痛万分。
★二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
事情发展顺序是以事件进程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
【典例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请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起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在大雾漫天的凌晨,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很快草把子上就插满了箭。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小升初语文 句子排序专项训练 全国通用(含答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小升初语文 句子排序专项训练 全国通用(含答案 )](https://img.taocdn.com/s3/m/d6a4cdf127d3240c8547ef63.png)
小升初语文句子排序专项训练练兵场一、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下课铃响了,我把卷子交了,心里特别难过。
()昨天晚上,听说电视节目要播放电影《左罗》,我想,明天考数学,我早起一会儿复习一下还不行吗?()上课时,老师发下卷子,我一看就心慌了,哎呀,有两道大题我不会做。
()今天早上我一睁眼,还差十分钟就要上课了,我急急忙忙跑到学校。
()我真后悔,昨天晚上我不该光顾看电视,没复习功课。
()我就一直坐在电视机前看到十点四十五分。
A. ⑹、⑷、⑵、⑴、⑶、⑸B. ⑹、⑷、⑶、⑴、⑵、⑸C. ⑹、⑴、⑶、⑷、⑵、⑸D. ⑴、⑶、⑸、⑹、⑷、⑵二、把下面句子按顺序排列。
()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群,顷刻之间就被毁灭了。
()霎时间,烈焰腾空,浓烟滚滚。
()洗劫、捣毁之后,强盗们还不罢休。
()烟灰和一阵阵劈劈啪啪的响声过后,整个圆明园成了一片废墟。
()他们骑着马分头在圆明园内各处放起火来。
拓展提高一、把下面顺序错乱的句子整理成通顺连贯的一段话,标上序号。
(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
”( )大蜻蜓亮晶晶的两只眼睛,像小玻璃球,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动,非常漂亮。
( )我和姐姐发现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
( )我悄悄地一捏,把它捉住了。
( )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马上把它放了。
二、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列起来,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时间先后顺序)( )从那天起,妈妈发愤读书了。
( )我去问妈妈,她说:“从今天开始,妈妈也要当学生参加学习了。
”( )考试的日期快到了,妈妈对学习抓得更紧了,睡得更晚了。
( )难道妈妈也要学习吗?我感到很奇怪,心中涌起了一个问号。
( )一天,我发现妈妈的桌子上多了一叠课本和作业本。
( )过了些日子,妈妈终于领到了一张毕业证。
三、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列起来,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地点转换顺序)()远远望去,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溪水慢慢地流着。
六年级下册语文专项练习-小升初记叙文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专项练习-小升初记叙文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a1172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d.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专项练习-小升初记叙文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1.标题:母亲的爱与智慧。
2.儿子听着母亲讲述修复饺子的过程,感受到母亲对他的关爱和用心,因此感动落泪。
3.母亲的“智”体现在她不仅能够调制出适合儿子口味的饺子,还能想出注射盐水的方法修复饺子的咸淡不足,让儿子吃到完美的饺子。
4.(1)指的是母亲做的饭菜中所蕴含的深情厚爱和用心。
(2)指的是母亲做的饭菜,是珍贵的人间美味。
5.作者通过讲述母亲修复饺子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智慧的深邃,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母亲的爱与智慧。
11、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___的快乐让我感受到了万籁俱寂和虫___叫的怡人意境。
12、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
13、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这是一个关于夜行的故事,主人公通过夜行感受到了万籁俱寂和虫___叫的怡人意境。
2.“同行”指的是主人公和他父亲,他们曾一起夜行走过山路。
3.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个让人感到安全和温暖的人,他在夜行时为主人公提供了火把,让他感到不再孤单。
4.B项有误,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主人公夜行时的快乐和意境,而非恐惧的心情。
5.“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
”6.如果我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我会感到惊讶和感激,因为父亲为我提供了安全和温暖,让我感到不再孤单。
三、掌心化雪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描述了一个长相丑陋、被忽略的女孩在学校遭受歧视和排斥的经历。
3.___在学校备受歧视,但她善良,曾照顾走失的猫狗。
她去见了___的老师,哪怕对方有___厌恶,她也要改变自己。
老师鼓励她解下纱巾,拥抱她,让她从此改变了阴郁仇视的眼神。
4.无误。
5.“老师微笑着起身,走过来,轻轻拥抱住她。
”6.如果我是丑女孩,我会感到非常感激和幸福,因为有人能够接受我,给我带来希望和改变。
我也会更加珍惜这份爱和温暖,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7.每个人都需要爱和温暖,相互鼓舞和慰藉。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教师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20f78433d4b14e852468fb.png)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记叙顺序及其作用知识点解析:记叙的顺序一般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小学阶段常考的是顺序、倒叙、插叙三种记叙顺序。
三种记叙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回到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充实;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
常考题型:1.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2.这种记叙方式有什么好处?真题回放只要信心不被打碎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
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
”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
”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
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记叙顺序及作用 全国通用(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记叙顺序及作用 全国通用(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a1b745da38376bae1fae4e.png)
记叙顺序及作用1.通过对学生观察\注意力的有效训练,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激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2.通过主动探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3.通过动力观察法,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记叙顺序及作用的方法及技巧整体要求:根据动力观察法的特点,此环节内容设置要求由简入繁的呈现,并引导学生探究观察。
可以是具有层进关系的习题,也可以是规律、原理等(要求至少有易、中、难三个层级,每个层级里,例题的数量不限。
简单题题目:一夜的工作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
《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
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里面去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6b292af856a561252d36fde.png)
第七讲说明文阅读课后练习《中国石拱桥》一、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A、由本质到现象B、由具体到概括C、由一般到个别D、由原因到结果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举例子B、打比方C、列数字D、作比较5.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6.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二、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记叙顺序及作用专项练习(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记叙顺序及作用专项练习(含答案)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5985ee48d7c1c708a145c0.png)
记叙顺序及作用专项练习A本命年的回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
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
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
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
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
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
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
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
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
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
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
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
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小升初语文复习记叙顺序和人称(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小升初语文复习记叙顺序和人称(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90176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0.png)
记叙顺序与人称考点一顺叙1.概念:按时间先后和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2.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3.顺叙分类:(1)按时间顺序叙述常出现时间词语如:凌晨、破晓、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半夜、午夜……(2)按地点转换顺序叙述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鲁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3)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一般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叙述。
【注意】: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4.巩固练习(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父与子尤金维拉蒂玛是智利西岸一个精致玲珑的滨海小城。
在维拉蒂玛一个周末的傍晚,我到闻名遐迩的中央广场去逛。
广场中央,人群聚集。
挤进去看,啊,有两个人,正热热闹闹地在跳舞呢!老的约莫四十来岁,少的七八岁,外貌酷似,一看便知道是父子。
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他们身上的装备和独特的表演方式。
两个人,都背着鼓:老的背大鼓,少的背小鼓。
在鼓上面,装置了一对钹。
钹上系了细细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就绑在足踝上。
随着双足的一张一合,钹也发出了有节奏的声响。
父子两人,拿着鼓槌,灵活地把双手反扣到背后,击鼓。
然后,足动、钹声响;鼓声与钹声,在一片喧哗的热闹里,寻求和谐的统一。
鼓越击越快,钹愈碰愈响,父子两人也越跳越起劲。
他们同样穿着黑色紧身衣裤,裤上缀着闪闪发亮的星状物。
只见他们双足跳跃、原地旋转、跪地屈行、单足飞转,动作变幻不定而舞步轻俏如风。
当他们忘我地舞动着时,裤子上的星状物也忘我地绽放出灿烂的晶光,闪闪烁烁,明明灭灭,好似飞绕一地的萤火虫。
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他们出动了十八般武艺跳出了各种高难度的舞步时,他们背着的巨鼓大钹非但没有形成任何的障碍,反而奇妙地与他们融合成一个美丽的整体。
更叫人拍案叫绝的是,手舞足蹈时,鼓声和钹声,依然配合得天衣无缝,丝毫不显凌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顺序及作用专项练习
A
玛丽·居里,本名妮雅·斯可罗多芙斯卡,于1867年生于华沙。
她是一位中学教师的女儿。
她在地方学校接受了普通教育,并从父亲那里受到了一定的科学训练。
她参加过学生的革命组织,并因此离开了当时属于帝俄管辖的华沙,去到当时在奥地利统治下的克拉科夫。
1894年她认识了该校的物理学教授皮埃尔·居里,第二年他们结了婚。
她接任她丈夫的巴黎大学物理实验室主任的职务、1903年获得博士学位。
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逝世后,她继任了丈夫的理学院物理学教授的职位,这是第一次由妇女担任这种职务。
她还被任命为巴黎大学镭研究所的居里实验室主任(该研究所成立于1914年)。
1. 这段文字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顺叙
2.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玛丽·居里,也就是1867年生于华沙的妮雅·斯可罗多芙斯卡。
B. 玛丽·居里取得了博士学位。
C.玛丽·居里是获得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学教授的职位的第一位女性。
D.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逝世,玛丽·居里继任了丈夫理学院物理学教授的职位并且被任命为巴黎大学镭研究所的居里实验室主任。
答案:D
B
⑴四通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戴维先生告诉我,面试将要由贝克先生主持,在十人中选三名,我荣幸地成为十名面试者中的一个。
⑵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到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四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年龄不大,只有四十岁上下。
⑶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紧张,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顺利“推销”自己。
⑷考试是单独面试的。
我一走进小会客厅,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位老外便站起来,我认出他是贝克先生。
⑸“是你!你是**”贝克先生流利的中文说出了我的名字,并且快步走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双手。
⑹“原来是你!我找了你很长时间了。
”贝克先生一脸惊喜,激动的转过身对在坐的另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
⑺我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我说话,贝克先生就把我拉到他的旁边的沙发上坐下,说道:“我划船技术太差了,把女儿掉进了昆明湖中,要不是你这位年轻人就麻烦了。
真抱歉,当时只顾看女儿了,也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
⑻我竭力抑制住心跳,抿抿发干的嘴唇,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更没有救过您的女儿。
”
⑼贝克先生一把拉住我:“你忘记了?四月二日,昆明湖……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块痣。
年轻人,你骗不了我的。
”贝克先生一脸得意。
⑽我站起来说:“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弄错了。
我没有救过您的女儿。
”
⑾我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
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我决定,免试了。
”
⑿几天后,我幸运地成为四通公司的职员。
有一次,我同戴维先生闲聊,我问戴维:“救贝克先生女儿的那位年轻人找到了吗?”
⒀“贝克先生的女儿?”戴维先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接着他大笑起来:“他女儿?有七个人因为他女儿被淘汰了,其实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
1、联系上下文,第⑾段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答案:诚实(正直)。
2、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⑵段的内容属于,作者写此段内容有何目的?
答:
答案:插叙,为后面“我”的紧张和特殊的面试作铺垫。
3、第⑶段中具体地写了“我”在面试前的种种准备,结果在面试都没有用上。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答案:反衬出诚实(品德)的重要。
4、第⑼段中“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为他精心设计的考题得意。
5、第⑾段中“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没想到我回答得如此坚决。
6、文章末尾“有七个人因为他的女儿被淘汰了”,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
答案:有七个人因不诚实被淘汰。
7、对第⑺段中“我的心狂跳起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内疚
B、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高兴
C、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惊喜
D、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不安
答案:D
8、给本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
A、诚实的品德
B、面试
C、精心设计的骗局
D、贝克先生
答案:B
C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
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
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开篇点题
2.文章开头的文字表明全文的记叙顺序是。
答案:倒叙
3.点明全文主旨的词句是
答案: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