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件部编版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史料三出自《共产党宣言》,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省略号 将史料分为两层,注意政治、经济两方面。
[探究] (1)史料一中所谓的“发明家”是哪些人?“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 件”是指什么?
提示:发明家:空想社会主义者。 物质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下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
4.【学习情境】 教材P66“史料阅读” 思考:为何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 的”?
提示:资本主义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资产阶级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 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
5.【图示解史】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6.【学习情境】 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
[家国情怀]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 (1)《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且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基本原 理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它以经 典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它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阶级斗争现实出发, 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社会 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它给国际无产阶级提供了无比锐利的思想武 器。
提示: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影响
[史料实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史料一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 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 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史料一,注意“所以”前后具有因果关系,强调了“工业的发展” 所起的作用,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条件。
史料二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早产儿。”
史料二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偶然的结果,不是历史发展的需求。
史料三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转化 成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 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 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3.创立唯物史观 (1)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 (2)内容: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
大作用。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 (1)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 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19世纪中期起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影 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 器。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成为实现自 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提示: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入手,详尽地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结论。
8.【学思之窗】 教材P68 思考:阅读材料P68“学思之窗”,观察教材P68图片“1871年3月28 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绘画作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史料二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此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备社会经济条件、阶级条件与思 想条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历史的误会,也不是早产儿,而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结果。
(3)根据史料三,指出《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提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
[历史解释]——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影响 (1)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征程。 (2)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给了国际无产阶级以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政权建设: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 专政,将社会主义最终从理论变成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 (4)促进改革: 马克思主义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政策,提 高工人待遇,保障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3)内容 ①肯定了_资__本_主__义__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
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_共__产_主__义__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肯定_阶__级__斗_争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 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
知识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 弊病逐渐显现。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④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发表 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 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走进教材 知识点一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早期工人运动 (1)原因: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 弊病逐渐显现。 ①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没 有得到相应改善,政治权利极其有限。 ②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 ③工人的劳动条件、生活状况恶劣。
构。 ②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___国_民__自__卫__军__和治安委员会。 ③人民有权__监_督__和__罢__免__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
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④由__工__人_合__作__社__管理工厂。
⑤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3)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 杀。
思考: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 入实际的革命斗争。1848年革命失败后,他们在英国指导工人阶级进 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从这些活动看,马克思和恩格斯 能提出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7.【学术情境】 教材P66“历史纵横” 思考:“剩余价值论”具怎样的意义?
2.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代表 人物
法国的__圣_西__门___、__傅_立__叶___和英国的___欧_文____。
(1)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主张 (2)反对_自__由_放__任__的竞争,主张建立合__作__、__平_等__、__和_谐__的理想社
会。
局限 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性 他们的设想被称为“_空__想_社__会__主_义___”。
探究点二 从理论到实践——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史料实证]——巴黎公社的建设与影响 史料一 巴黎公社颁发了法令,全面摒弃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行 政司法合一的政权体系,民主选举出巴黎公社的执政人员,建立了民 主监督机制,以监督领导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人阶级的权益。 ——冯国超《世界通史》 史料一介绍了巴黎公社在政权组织方面的特点。巴黎公社建立了行 政司法合一的政权体系,建立民主监督机制等。
知识点三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 (1) 背 景 : 在 《 共 产 党 宣 言 》 中 , 马 克 思 和 恩 格 斯 发 出 了 “__全__世__界_无__产__者_,__联__合__起_来___”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
合。 (2)成立:___1_86_4___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
提示:失败。脱离社会现实;内部矛盾激化。
3.【概念阐释】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 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 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 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 新社会。但他们都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提示:巴黎公社普选产生权力机关,公职人员接受选民监督,显示出人民掌权 的政治趋势。巴黎公社的实践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很明显受 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验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9.【图示解史】 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10.【学习情境】 巴黎公社的使命 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社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 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 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 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 责和绝对的权利。” 思考:据此可知巴黎公社的使命是什么?
(2)斗争形式: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 式的斗争。
(3)表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 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4)影响: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 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史料二 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 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巴黎公社没有妥善处理好政治 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况且,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政治文明措 施超过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很难落到实处,最终也导致了巴黎公社失 败。
(4)意义 ①巴黎公社作为_无__产__阶_级__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 ②它的实践丰富了__马__克__思_主__义__的学说。 ③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启思助学 1.【图示解史】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及阶级条件
2.【学习情境】 教材P65图片解读 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土地建设一个名为“新和谐公 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摘自教材P65) 思考:试验的结果如何?为什么?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程要点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 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诞 生的世界意义。
学法指导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 诞生的重大意义,对相关史料进行精确的历史解释。 2.了解巴黎公社的主要史实,理解巴黎公社的原则、性质和历史意 义。
“第一国际”。 (3)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___国__际__工__人_运__动____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 (1)建立:1871年3月,法国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 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2)革命措施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__立__法__与__行_政__合__一___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
——丰云《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史料二指出了巴黎公社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价值及其缺陷。巴黎
④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4)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__科__学__社_会__主__义__的_基__本__原_理_____,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__马__克_思__主__义_的__诞__生__。
2.发表《资本论》 (1)时间: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2)内容: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_剩__余__价_值__ 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3)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探究] (1)史料一中所谓的“发明家”是哪些人?“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 件”是指什么?
提示:发明家:空想社会主义者。 物质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下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
4.【学习情境】 教材P66“史料阅读” 思考:为何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 的”?
提示:资本主义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资产阶级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 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
5.【图示解史】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6.【学习情境】 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
[家国情怀]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 (1)《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且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基本原 理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它以经 典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它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阶级斗争现实出发, 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社会 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它给国际无产阶级提供了无比锐利的思想武 器。
提示: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影响
[史料实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史料一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 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 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史料一,注意“所以”前后具有因果关系,强调了“工业的发展” 所起的作用,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条件。
史料二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早产儿。”
史料二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偶然的结果,不是历史发展的需求。
史料三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转化 成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 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 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3.创立唯物史观 (1)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 (2)内容: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
大作用。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 (1)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 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19世纪中期起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影 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 器。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成为实现自 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提示: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入手,详尽地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结论。
8.【学思之窗】 教材P68 思考:阅读材料P68“学思之窗”,观察教材P68图片“1871年3月28 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绘画作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史料二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此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备社会经济条件、阶级条件与思 想条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历史的误会,也不是早产儿,而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结果。
(3)根据史料三,指出《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提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
[历史解释]——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影响 (1)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征程。 (2)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给了国际无产阶级以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政权建设: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 专政,将社会主义最终从理论变成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 (4)促进改革: 马克思主义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政策,提 高工人待遇,保障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3)内容 ①肯定了_资__本_主__义__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
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_共__产_主__义__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肯定_阶__级__斗_争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 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
知识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 弊病逐渐显现。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④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发表 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 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走进教材 知识点一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早期工人运动 (1)原因: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 弊病逐渐显现。 ①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没 有得到相应改善,政治权利极其有限。 ②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 ③工人的劳动条件、生活状况恶劣。
构。 ②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___国_民__自__卫__军__和治安委员会。 ③人民有权__监_督__和__罢__免__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
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④由__工__人_合__作__社__管理工厂。
⑤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3)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 杀。
思考: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 入实际的革命斗争。1848年革命失败后,他们在英国指导工人阶级进 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从这些活动看,马克思和恩格斯 能提出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7.【学术情境】 教材P66“历史纵横” 思考:“剩余价值论”具怎样的意义?
2.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代表 人物
法国的__圣_西__门___、__傅_立__叶___和英国的___欧_文____。
(1)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主张 (2)反对_自__由_放__任__的竞争,主张建立合__作__、__平_等__、__和_谐__的理想社
会。
局限 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性 他们的设想被称为“_空__想_社__会__主_义___”。
探究点二 从理论到实践——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史料实证]——巴黎公社的建设与影响 史料一 巴黎公社颁发了法令,全面摒弃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行 政司法合一的政权体系,民主选举出巴黎公社的执政人员,建立了民 主监督机制,以监督领导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人阶级的权益。 ——冯国超《世界通史》 史料一介绍了巴黎公社在政权组织方面的特点。巴黎公社建立了行 政司法合一的政权体系,建立民主监督机制等。
知识点三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 (1) 背 景 : 在 《 共 产 党 宣 言 》 中 , 马 克 思 和 恩 格 斯 发 出 了 “__全__世__界_无__产__者_,__联__合__起_来___”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
合。 (2)成立:___1_86_4___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
提示:失败。脱离社会现实;内部矛盾激化。
3.【概念阐释】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 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 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 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 新社会。但他们都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提示:巴黎公社普选产生权力机关,公职人员接受选民监督,显示出人民掌权 的政治趋势。巴黎公社的实践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很明显受 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验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9.【图示解史】 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10.【学习情境】 巴黎公社的使命 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社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 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 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 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 责和绝对的权利。” 思考:据此可知巴黎公社的使命是什么?
(2)斗争形式: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 式的斗争。
(3)表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 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4)影响: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 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史料二 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 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巴黎公社没有妥善处理好政治 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况且,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政治文明措 施超过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很难落到实处,最终也导致了巴黎公社失 败。
(4)意义 ①巴黎公社作为_无__产__阶_级__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 ②它的实践丰富了__马__克__思_主__义__的学说。 ③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启思助学 1.【图示解史】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及阶级条件
2.【学习情境】 教材P65图片解读 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土地建设一个名为“新和谐公 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摘自教材P65) 思考:试验的结果如何?为什么?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程要点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 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诞 生的世界意义。
学法指导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 诞生的重大意义,对相关史料进行精确的历史解释。 2.了解巴黎公社的主要史实,理解巴黎公社的原则、性质和历史意 义。
“第一国际”。 (3)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___国__际__工__人_运__动____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 (1)建立:1871年3月,法国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 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2)革命措施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__立__法__与__行_政__合__一___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
——丰云《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史料二指出了巴黎公社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价值及其缺陷。巴黎
④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4)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__科__学__社_会__主__义__的_基__本__原_理_____,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__马__克_思__主__义_的__诞__生__。
2.发表《资本论》 (1)时间: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2)内容: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_剩__余__价_值__ 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3)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