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元件的拆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元件的拆装
液压元件的拆装
第一部分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的拆装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们在原理上是类似的,都是完成液压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换.因此,它们在结构上也大同小异(有的可以完全转换,也有的分别设置了各自特有的零件).无论它们之间的差异如何,我们所讲过的容积式液压泵及液压马达都有以下两个共同点:
必须具备一个或若干个作周期变化的密封工作容积;
必须具备相应的配油装置.
对于泵,我们主要关心的是流量和压力这两个参数,为使这两个重要参数保持正常,我们必须设法解决泄露,噪音和困油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泵的性能和应用,所以在拆装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注意观察为减少这些问题在结构上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对于马达,我们所关心的主要性能参数是转速和转矩。
除了观察它和泵的相同之处外,还要特别注意它的一些独特之处。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心脏。
正确地拆卸装配液压泵,是液压设备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齿轮泵广泛用于汽车液压系统,叶片泵、柱塞泵在工程机械等液压领域应用十分普遍。
依次,本部分重点介绍这三种液压泵的拆装知识。
一、齿轮泵拆卸装配
齿轮泵有中压和高压之分,拆卸与装配中应注意分析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加深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中、高压齿轮泵的异
同;
2.弄清齿轮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及其大小变化的方式;
3.了解为解决困油,径向力不平衡,轴向泄油三大问题,提高齿轮泵
性能在结
构上所采取的措施。
(二)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增大,形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啮合点区域,轮齿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减小,形成排油过程.
(三) 拆卸与装配
1. CB—B 泵的拆装
CB—B齿轮泵的结构见教材图。
(1)拆卸顺序
1、清洗要拆卸的齿轮泵表面。
观察泵外表有无漏油痕迹,泵结构的连接方式。
螺钉及定位销钉数目与位置,记录铭牌标记内容。
用力转动主动轴,体会转动的轻重、声音。
正反向转动,体会齿轮泵啮合间隙。
顺轴向推拉传动轴,体会传动轴轴向间隙引起的手感。
用记号笔在前后端盖与泵体相连的适当位置作上标记。
2、将齿轮泵夹持在用软金属保护好钳口的虎钳上,用拔钉拔出两颗定位销钉,对称放松并卸下6颗连接螺钉。
3、用木锤轻击前端盖并将其卸下。
4、卸下齿轮及后端盖,观察齿轮和传动轴的密封。
润滑油通道及轴承状况。
5、卸下两个齿轮轴,用千分尺检查泵体及两齿轮厚度之差;分析三者厚度相关尺寸对保证泵性能的重要性;三者厚度为什么不能超标?
(2)主要零件的构造及作用
1、泵体:泵体内表面成8字形,包括两齿轮,是密封容积的组成部分。
2、齿轮:是泵油的主要零件,两齿轮精度及粗糙度的要求均高于普通传动齿轮。
3、端盖:分为前后端盖,主要作用是轴向密封及安装轴承。
(3)装配要领
齿轮泵的装配质量直接关系到泵的性能,应严格执行技术标准,
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以下几点:
1、清洗,检查零件,按拆卸的反顺序装配齿轮泵,装配标记全部对准,各密封件的装配位置要正确。
装配过程中,注意保护密封面的平整,保护泵外壳装饰及铭牌。
2、安装两颗定位销钉后,对称,交替紧固6颗泵盖连接螺钉,不要顺序一次紧固。
装配完成后,要求齿轮传动轻松平稳
2、CB-F泵的拆装
CB-F泵的结构见教材3-7。
CB-F泵利用浮动轴套自动补偿轴向间隙,这是它与CB-B泵最明显的区别。
(1)拆卸顺序
1、观察泵体外表面,记录铭牌标记内容,用手转动轴,体会转动轻重、声音,体会齿轮啮合间隙及轴向间隙.为什么两个油孔大小不同?从油孔观察,能看到齿轮啮合情况,两齿轮分别应向何方转动?用记号笔在泵盖泵体适当的位置标记。
2、对称松开泵盖上的8颗螺钉,连同弹簧垫圈一一卸下,放入油盆中。
用木锤轻击泵盖,顺花键轴头方向卸下泵盖,注意观察泵内结构及零件相互位置,然后小心取下卸压片和密封胶圈,放入清洁油盆内。
拆卸与装配过程中注意勿使卸压片变形。
3、用专用的工具拔出两个浮动轴套,将浮动轴套翻转180°,放入油盆里。
4、用手转动主动轴,分析主动轴正确的旋转方向,观察泵油密封容积的形成情况,分析从吸油区到过度区到压油区压力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会对浮动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在主动轴转动过程中,观察困油密封容积大小的变化情况,分析为减少困油所采取的措施。
分析泵油密封容积和困油容积对齿轮泵性能的影响。
5、取出两根齿轮轴,在观察被动轴轴心的通孔,弄清润滑油的流动通道。
6、用专用工具卸下两个固定轴套,在分析弹簧钢丝作用的同时,观察泵体底部沉孔的密封胶圈及润滑油通道。
分析减少轴向泄露的措施。
注意:两个固定轴套应同时往外拔出。
(2)CB—F泵主要零件构造及作用
1、轴套:四个轴套既是径向轴承,又起到轴向密封的作用,同时困油卸荷槽也开在轴套上,在油压的作用下轴向浮动,补偿轴向间隙。
2、卸压片:卸压片是一个有孔与吸油区相通的薄片。
它的作用是使浮动轴套两端面所受油压力的作用线重合,以利于浮动。
3、泵体:泵体用铝合金制成,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耐磨性,内孔加工精度高,能保证齿轮转动的准确性。
泵体内表面还起密封作用。
4、泵盖:泵盖用铝合金制成,用螺钉与泵体连成一体,泵盖与浮动轴套间的密封容积大部分与压力油相通,因此承受载荷较大。
(3)装配要领
CB—F泵结构较复杂,装配时应特别注意轴套的正确安装。
1、清洗检查所有零件,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应处理或更换。
2、按拆卸的反顺序安装齿轮泵。
安装轴套时,不要损伤密封面,不要装错各自的位置,不要忘装弹性钢丝。
各密封胶圈要安装正确,松紧适合。
3、用手转动传动轴,要求转动轻松平稳。
(四)、自行分析以下问题
1、组成齿轮泵的各个密封工作空间指的是哪一部分?它们是由哪几个零件的表面组成的?
2、齿轮泵的密封工作空间有多少个(设齿数为Z)?
3、油液从吸油腔流至压油腔的油路途径是怎样的?
4、齿轮泵有没有特殊的配油装置?它是如何完成进、排油的分配的?
5、外啮合齿轮泵中存在几个可能产生泄露的部位?哪个部分泄露量较大?泄露对泵的性能有何影响?就你所知,为减少泄露,在设计和制造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以保持端面间隙而减少泄露?
6、齿轮泵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少齿轮轴承上承受的径向液压力?CB—B型齿轮泵的进、出油口为何大小不同?
7、齿轮泵的困油是如何产生的?困油现象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减少或消除困油现象?
提示:当液压泵的密封工作空间转至即不与吸油腔相通,又不与压油腔相通的位置,该区域就称为液压泵的封油区,任何容积式液压泵都有封油区。
没有封油区,吸、排油腔就会连通,液压泵就不能正常工作。
对于齿轮泵,为使转动平稳,要求齿轮的重迭(啮合)系数大于1,即在一对齿轮完全退出啮合之前,后面一对齿轮已进入啮合。
这样,在两对齿轮同时啮合的这段时间内,两对齿轮的啮合点之间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密封容积,这个密封容积在齿轮继续转动时,其体积会发生变化。
由于不能及时的和相应的吸、排油腔相通,该密封容积内的压力就会急剧地下降或上升,从而引起振动和噪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困油。
通常解决困油的办法是在端盖上开两个槽,这就是卸荷槽。
卸荷槽应保证困油空间在达到最小位置以前和压油腔相连,而在过了最小位置以后则与吸油腔连通。
8、注意观察齿轮泵的结构,各主要零件的用途及加工要求。
9、动手操作,完成一台齿轮泵的装配过程。
二、叶片泵的拆卸与装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叶片泵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2、弄清叶片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及其大小变化的方式。
(二)、拆卸与装配
中压YB型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见教材。
1、拆卸顺序
(1)观察泵体外表面,记录铭牌标记,用手转动传动轴,体会转动的轻重。
轴向推拉传动轴,体会传动轴的轴向间隙。
观察泵体上两个油口,判断吸油口和压油口,并作记号。
(2)卸下传动轴上的半圆销,卸下端盖上的螺钉,用木锤轻击,卸下端盖。
注意两油封的安装方向。
(3)拔出传动轴,检查轴向间隙、轴承油封、卡簧是否完好。
(4)卸下泵体上螺钉,将油泵翻转,放在铺有干净布垫的工作台面上,使
后泵体在下,前泵体在上。
(5)用木锤轻击前泵体并正反方向旋转,边转边往外拉,直至卸下泵体。
(6)将前泵体翻转放于工作台上,观察前泵体上的油道与排油口连同情况。
测量前泵体上的环状排油通道尺寸及位置。
(7)卸下配油盘上的三个大小密封胶圈,擦静配油盘,沿轴向卸下配油盘,将其翻转放在工作台上,测量其上两个吸油窗口和两个压油窗口的尺寸及位置,测量其上的油环直径及宽度,与转子上叶片槽根部的圆柱孔比较。
(8)把传动轴上的花键插入转子,转动传动轴,判断转子的正确转动方向,与泵体上铭牌标示的转动方向比较。
注意叶片槽的倾角方向。
(9)取下传动轴,用镊子把叶片取出,放入盛有清洁机油的小油盒内,取下转子,或叶片连同转子同时取下。
(10)观察销子头部露出定子端面的高度(安装时销子也露出同样的高度才算到位)。
用钳子拨出销子。
(11)边转动、边平稳地取出定子,在端面上做记号,安装时不能装反。
2、主要零件构造及作用
(1)配油盘:分为浮动配油盘和固定配油盘,它们为高低压油提供通道,浮动配油盘还起自动补偿轴向间隙的作用。
(2)转子:把机械能转变成液体压力能的重要零件,比定子稍薄。
(3)叶片:起分割密封容积、使其大小可以改变的作用。
几何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
(4)定子:是围成密封容积的主要零件之一。
双作用叶片泵的的定子内由过度区四条圆弧、工作区四条等加速等减速曲线首尾连接组成。
(5)泵体:支撑整个油泵。
油泵工作时,油泵大部分部位因承受油压而产生很大拉应力,故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配要领
各零件完好,消除所有毛刺,洗净,用干净布擦去积油(勿用棉纱,以免线头掉入)。
按拆卸的反顺序组装,相互位置要正确,各处标记对齐。
销钉插到位,叶片在槽内滑动轻松,各处密封正常,防止密封件翻转、歪斜、破损。
对称均匀紧固螺钉,组装完毕,传动轴转动轻松,无卡擦等不正常现象。
(三)、自行分析以下问题
1、何谓双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密封工作空间是由哪几个零件的表面组成的?密封工作空间共有几个?
3、叶片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及其大小的变化,与齿轮泵有何异同?
4、定子的内圆表面由哪几种曲线组成?用这几种曲线组成的内圆表面有何特点?
5、转子上有多少个叶片槽?叶片与叶片槽的配合间隙有多大?
6、配油盘除开有通油窗口外,还开有与压油腔相通的环形槽,试分析环形槽的作用。
7、配油盘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哪个是吸油窗口,那个是压油窗口。
8、装配时如何保证配流盘吸、压油窗口位置与定子内表面曲线相一致?
提示:叶片泵的转子与其;两侧的配流盘由长销连接与定位,长销固定在后泵体内,故能保证配流盘上的吸油、压油窗口位置和定子内表面曲线相一致。
后泵体相对于前泵体可以在90o范围内任意回转安装以便于用户选择合适的吸油口和排油口位置。
9、YB型叶片泵是否有困油现象,压油窗口的三角槽起何作用?
提示:YB型双作用叶片泵的封油区所对应的中心β配(即配油盘吸油和排油窗口端缘所夹的中心角)基本上等于相临叶片的夹角β叶。
如果叶片数Z=12,则β叶=360o/Z=360o/12=30o。
而定子内圆表面圆弧所占的中心角β定略大于β配,所以密封工作空间通过封油区时其容积基本不变化,基本上没有困油现象。
但密封工作空间由吸油腔的低压瞬间转为排油腔的高压,是要产生压力波动和噪音的,为了
消除压力波动和噪音,在配流盘压油窗口端缘开有三角沟槽。
10、定子间磨损最严重的部位在哪个工作区?为什么?
11、观察配油盘的结构及进、排油方式,并与柱塞泵的配油盘进行比较。
提示:YB叶片泵采用了浮动式压力补偿配油盘,利用压力油的作用来减小配油盘与定子间的间隙,使泵在各种工作状态下都有较高的容积效率。
12、此泵是否有专门的泄油口?为什么?
13、观察叶片泵的结构、各主要零件的用途和加工要求。
14、和柱塞泵及齿轮泵相比,叶片泵有何特点?主要优点是什么?
15、了解一台叶片泵的装配全过程。
三、轴向柱塞泵的拆卸与装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熟悉轴向柱塞泵变量原理。
2、看清轴向柱塞泵密封容积的形式及大小变化的方式。
(二)、拆卸与装配
1、拆卸思路
CY14—1型轴向柱塞泵的结构见教材图。
为使柱塞泵正常工作,除了必须输入机械能外,在泵的内部必须具有由某些重要元件表面组成的若于密封工作空间;为适合这些密封工作空间的变化,还必须具备油的分配装置。
为使泵保持较好的工作性能,减小困油、噪音的不利影响,应在配油装置上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例如,为保证泵具有自吸能力,采用了其特有的回程结构;为达到变量,设有相应的变量机构,等等。
2、拆卸顺序
(1)洗净擦干柱塞泵的外表面,观察外表及铭牌标记内容,作好记录。
(2)注意辨清变量泵体、中间泵体和前泵体三大部分,用记号笔在连接位置上作标记。
(3)翻转柱塞泵,使传动轴伸出端垂直向下,将柱塞泵固定在工作台边上。
(4)卸下变量机构的盖帽、锁紧螺帽、限位螺杆,卸掉上法兰四颗连接螺钉,取出上法兰、密封垫片、密封胶圈,卸掉调节套筒,取出弹簧、芯轴。
芯轴T 型槽把随动滑阀也带出,顺着T型槽的方向把随动滑阀取下,将以上零件放入干净油盆内,防止小件遗失。
(5)卸下下法兰四颗螺钉,用木锤轻击取下下法兰,小心取出密封胶圈、弹簧和钢球,放入油盆。
(6)用干净的细铜棒从下法兰方向伸入变量泵体,顶住变量活塞,轻轻地向上法兰方向推动变量活塞,从刻度盘观察,直到流量指示针至零为止。
(7)卸掉变量泵体与中间泵体的八颗连接螺钉,轻轻转动变量泵体慢慢向上用劲取出,置于工作台上,注意保护密封胶圈。
(8)取下止推板,注意正反面,适当位置做记号,观察止推板与斜盘接触面积是否足够,是什么力量使回程盘始终与止推盘靠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