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奥氏体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余奥氏体转变
钢淬火到室温后,保留下来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同属亚稳组织,但二者仍有不同点,如:
(1) 已发生的转变会对残A带来影响,如马氏体条间的残余奥氏体含碳量就大大高于平均含碳量,已转变的马氏体会使残奥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等;
(2) 回火过程中,马氏体将继续转变,这必然影响到残余奥氏体的转变,所以:
(a) 当加热到A1~MS之间时,马氏体的存在可促进珠光体转变,但影响不大。
马氏体的存在可大大促进贝氏体转变。
(b) 当加热至MS以下时,残余奥氏体有可能转变为马氏体。
(c) 当加热回火时,如残余奥氏体未分解,则在冷却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将转变为马氏体,这一过程称为催化。
如W18Cr4V淬火后,加热到560℃三次回火,由于560℃正处于高速钢的珠光体与贝氏体之间的转变奥氏体稳定区,故奥氏体在回火中不发生转变,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就转变为马氏体,这就是催化。
但如果该钢560℃回火后,在冷却过程中在250℃停留5分钟,残余奥氏体又变得稳定,这一过程称为稳定化。
稳定化和催化的机理有几种解释,比较有说服力的是:柯俊等认为催化现象是热陈稳定的逆过程,是碳、氮等原子与位错的交互作用引起的。
即在奥氏体内部存在位错等晶内缺陷并溶有碳、氮等原子,为降低畸变能,碳、氮原子将进入位错膨胀区形成所谓Cottrell气氛并对位错起钉扎作用,使位错难以运动。
而马氏体是通过位错的运动形成的,故位错运动受阻也就必然使马氏体转变不易进行。
淬火时冷却中断以及缓慢冷却均使碳、氮原子有可能进入位错而使奥氏体变得稳定,亦即引起所谓热陈稳定。
碳、氮等间隙原子进入位错形成Cottrell气氛有一温度上限MC。
在MC点以上停留不会引起热陈化稳定。
不仅如此,如将已经发生热陈化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加热到MC以上进行回火,则为了增加熵以降低系统的自由焓,MC点碳、氮等原子将从位错逸出而使Cottrell气氛瓦解,这将消除了热陈化稳定而使残余奥氏体恢复了转变为马氏体的能力。
亦即引起了催化。
由此可见,在MC点以下中断冷却或缓冷将引起热陈化稳定;在MC点以上回火则将引起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