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化学 课时跟踪检测七杂化轨道理论 配合物理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追踪检测(七)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
1.以下画线的原子的杂化轨道种类属于sp杂化的是()
A.H2OB.NH3
C.C6H6D.C2H2
解析:选D H2O中O、NH3中N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均采用sp3杂化,C6H6分子为平面形分子,C采用sp2杂化,C2H2分子中含有两个π键,C采用sp杂化。
2.以下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说的是()
①BF3②CH2===CH2③④CHCH
⑤NH3⑥CH4
A.①②③B.①⑤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解析:选A①BF3是平面三角形分子,且B—F键夹角为120°;
②CH2===CH2是平面形分子,其中碳原子以sp2杂化,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③中碳原子以sp2杂化,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特其他π键;
④CHCH为直线形分子,其中碳原子为sp杂化;
⑤NH3是三角锥形分子,中心原子氮原子为sp3杂化;
⑥CH4是正周围体形分子,中心碳原子为sp3杂化。
3.三氯化磷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以sp3杂化,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3个P—Cl键长、键角均相等
②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③空间构型为正周围体
④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 PCl3中P以sp3杂化,有一对孤对电子,构造近似于NH3分子,3个P—Cl键长、键角均相等,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4.以下对于配位化合物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配位化合物中必定存在配位键
B.配位化合物中只有配位键
C.[Fe(SCN)6]3-中的Fe3+供给空轨道,SCN-中的硫原子供给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D.很多过渡元素的离子(如Cu2+、Ag+等)和某些主族元素的离子或分子(如NH3、H+等)都能形成配合物
解析:选B配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配位键,但也可能含有离子键等其他化学键,A正确,B错误;Fe3+、Cu2+、Ag+等过渡元素的离子有空轨道,可形成配合物;NH3中的氮原子、SCN-中的硫原子等有孤电子对,H+有空轨道,也能够形成配合物,C、D均正确。
5.以下微粒中含配位键的是()
①N2H②CH4③OH-④NH⑤Fe(CO)3
⑥Fe(SCN)3⑦H3O+⑧Ag(NH3)2OH
A.①②④⑦⑧B.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⑥⑦⑧D.全部
解析:选C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个原子(或离子)有孤电子对,另一个原子(或离子)有空轨道。
在②CH4、③OH-中不含配位键。
6.在中,中间的碳原子和两边的碳原子分别采用的杂化方式是()
A.sp2、sp2B.sp3、sp3
C.sp2、sp3D.sp1、sp3
解析:选C中间的碳原子形成了一个π键,p轨道形成π键,3个p轨道减去一个p轨道,则两个p轨道参加杂化,杂化方式是sp2;两边的碳原子各自形成了4个σ键,无未成键电子对,需要形成4个杂化轨道,采用的是sp3杂化。
7.以下组合中,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同样的是()
①K[Ag(CN)2]、[Cu(NH3)4]SO4
②[Ni(NH3)4]Cl2、[Cu(NH3)4]SO4
③[Ag(NH3)2]Cl、K[Ag(CN)2]
④[Ni(NH3)4]Cl2、[Ag(NH3)2]Cl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B①中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分别是+1和+2,配位数分别是2和4;②中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均是+2,配位数均是4;③中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均是+1,配位数均是2;④中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分别是+2和+1,配位数分别是4和2。
8.向CuSO4溶液中加入稀氨水至积淀恰好溶解。
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该溶质是()
A.Cu(H2O)4SO4B.Cu(OH)2
C.Cu(NH3)4(OH)2D.Cu(NH3)4SO4
解析:选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稀氨水的反响过程为
CuSO4+2NH3·H2O===Cu(OH)2↓+(NH4)2SO4,Cu(OH)2+4NH3·H2O===
Cu(NH3)4(OH)2+4H2O,Cu(NH3)4(OH)2完好电离为[Cu(NH3)4]2+和OH-,OH-与NH 联合生成NH3·H2O,若溶质只有一种,则为Cu(NH3)4SO4。
9.(1)BF3分子的立体构造为________,NF3分子的立体构造为________。
(2)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在形成化合物市价电子均参加成键,但杂化方式不用然同样。
在乙烷、乙烯、乙炔和苯四种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的分子是________(写构造简式,下同),采用sp2杂化的分子是________,采用sp3杂化的分子是________。
试写出一种有机物分子的构造简式,要求同时含有三种不同样杂化方式的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F3分子中的B原子采用sp2杂化,因此其分子的立体构造为平面三角形;NF3分子中的N原子采用sp3杂化,其中一个杂化轨道中存在一对孤电子对,因此其分子的立体构造为三角锥形。
(2)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乙烯、苯分子中的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乙炔分子中的碳原子采用sp杂化,同时含有三种不同样杂化方式的碳原子的有机物分子中应当同时含有烷基(或环烷基)、碳碳双键(或苯环)和碳碳叁键。
答案:(1)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形
(2)CH≡CH CH2===CH2、C6H6CH3CH3
HC≡C—CH===CH—CH3
10.Cu2+能与NH3、H2O、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1)[Cu(NH3)4]2+中存在的化学键种类有________(填字母)。
A.配位键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D.离子键
(2)[Cu(NH3)4]2+拥有对称的立体构型,[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获取两种不同样构造的产物,则[Cu(NH3)4]2+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
(3)某种含Cu2+的化合物可催化丙烯醇制备丙醛的反响:HOCH2CH===CH2―→CH3CH2CHO。
在丙烯醇分子中发生某种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数,是丙醛分子中发生同样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数的2倍,则这类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
解析:[Cu(NH3)4]2+由铜离子与氨分子之间经过配位键形成,氨分子内部的化学键是极性键。
[Cu(NH3)4]2+是平面正方形。
HOCH2CH===CH2中的C原子,有一个采用sp3杂化,两个采用sp2杂化。
CH3CH2CHO中的C原子有两个采用sp3杂化,一个采用sp2杂化。
答案:(1)AB(2)平面正方形(3)sp2
1.CO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种类和分子构型分别是()
A.sp杂化,平面三角形B.sp2杂化,平面三角形
C.sp2杂化,三角锥形D.sp3杂化,三角锥形
解析:选B在CO中,中心原子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2)=3,为sp2杂化,由于CO中有3个氧原子,3个sp2杂化轨道形成3个C—O键,C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因此,CO 为平面三角形。
2.以下描绘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CS2的分子为V形
②ClO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③SF6中有6对完好同样的成键电子对
④SiF4和SO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C CS2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为直线形,①错误;Cl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1,因此是三角锥形,②错误;SF6的价层电子对数为6,无孤电子对,呈正八面体构造,有6对完好同样的成键电子对,③正确;SiF4和S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④正确。
3.对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凡是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立体构型都是正周围体
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淆起来而形成的
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周边的s轨道和p轨道混淆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同样的新轨道
D.凡AB3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解析:选C凡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的轨道夹角都是109°28′,呈周围体形,但是依据孤电子对据有杂化轨道数目的多少,其分子立体构型也可能表现V形(H2O)、三角锥形(NH3),也有的表现变形周围体,如CH3Cl,A错误;CH4的sp3杂化轨道是由中心碳原子中能量周边的一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杂化而形成的,与氢原子的轨道没关,B错误;AB3型分子中,BF3的B原子采用sp2杂化,D错误。
4.氨气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周围体形,这是由于()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种类不同样,NH3为sp2杂化,而CH4是sp3杂化B.NH3分子中氮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碳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挤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是四原子化合物,甲烷为五原子化合物
解析:选C NH3和CH4中的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都形成夹角为109°28′的四个杂化轨道,但是NH3分子中N原子利用其中3个sp3杂化轨道联合3个H原子,另一个sp3杂化轨道被孤电子对据有,因此NH3分子为三角锥形,而CH3分子中,4个sp3杂化轨道所实用于形成4个C—H,因此CH4分子为正周围体分子。
5.以下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并形成正周围体空间构型的是()
①CH4②NH3③CF4④SiH4⑤C2H4⑥CO2
⑦CH2Cl2
A.①②③⑥B.①③④
C.②④⑤⑦D.①③⑤
解析:选B CH4、NH3、CF4、SiH4、CH2Cl2分子中的C、N、Si在参加成键时都是形成了四个sp3杂化轨道,但只有CH4、CF4、SiH4分子中的四个sp3杂化轨道分别能够联合一个同样的原子,形成正周围体构造;CH2Cl2分子是变形周围体,不是正周围体构型;NH3分子则是三角锥形构造;C2H4分子是平面构造;CO2分子是直线形构造。
6.拥有6个配体的Co3+的配合物CoClm·nNH3,若1mol配合物与AgNO3作用生成1molAgCl积淀,则m、n的值是()
A.m=1,n=5B.m=3,n=4
C.m=5,n=1D.m=4,n=5
解析:选B本题中与AgNO3作用的Cl-(1mol)不是来自配体,而是与配离子联合的游离Cl-(外界)。
因此,依据电荷守恒,中心原子为Co3+,Cl-应为3mol,其中作为外界的Cl-为1mol,作为配体的Cl-为2mol;共6个配体,因此作为配体的NH3为4mol。
7.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1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σ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解析:选A乙烯分子为平面分子,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3个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和另一个C原子形成σ键,每个C原子未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π键。
8.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第一形成难溶物,连续增加氨水,难溶物溶解获取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以下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反响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积淀,因此反响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积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
C.向反响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将会没有任何变化,由于[Cu(NH3)4]2+不会与乙醇发生反响
D.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供给空轨道
解析:选B由于第一世成难溶物,后又溶解,说了然又生成了新物质,解析表示应为[Cu(NH3)4]2+,A错误、B正确;乙醇不与相关物质反响,但配合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有蓝色晶体析出,C错误;在[Cu(NH3)4]2+的形成过程中NH3分子供给孤电子对,是配体,Cu2+有空轨道,D错误。
9.(1)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________,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种类为________,BF3和过分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2)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
NH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种类是________。
(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氧原子采用____杂化。
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O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其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种类是________。
解析:(1)BF3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B原子采用sp2杂化,又由于B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则BF3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F—B—F的键角为120°。
而BF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B原子采用sp3杂化,没有孤电子对,则BF为正周围体。
(2)NH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N2H4中氮原子与NH3中氮原子杂化种类同样,均为sp3杂化。
(3)H3O+中氧原子采用sp3杂化。
(4)SO的中心原子S的成键电子对数为4,无孤电子对,为正周围体构造,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
答案:(1)120°sp2正周围体形
(2)三角锥形sp3
(3)sp3H2O中氧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H3O+中氧原子只有1对孤电子对,排挤力较小
(4)正周围体形sp3
10.配位键是一种特其他共价键,即共用电子对由某原子一方面供给和另一缺电子的粒子联合。
如NH就是由NH3(氮原子供给电子对)和H+(缺电子)经过配位键形成的。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下粒子中可能存在配位键的是________。
A.CO2B.H3O+
C.CH4D.H2SO4
(2)硼酸(H3BO3)溶液呈酸性,试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对H2O2构造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最初科学家提出了两种看法:
甲:OHHO、乙:H—O—O—H,式中O→O表示配位键,在化学反响中O→O键碰到复原剂时易断裂。
化学家Baeyer和Villiyer为研究H2O2的构造,设计并达成了以下实验:a.将C2H5OH与浓H2SO4反响生成(C2H5)2SO4和水;
b.将制得的(C2H5)2SO4与H2O2反响,只生成A和H2SO4;
c.将生成的A与H2反响(已知该反响中H2作复原剂)。
①假如H2O2的构造如甲所示,实验c中化学反响方程式为(A写构造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H2O2的构造,还需要在实验c后增加一步实验d,请设计d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得出结论:凡能给出H+的物质中一般含有配位键。
(2)硼原子为缺电子原子,H3BO3的电离是B原子和水中的OH-形成配位键,水产生的H +表现出酸性。
(3)由题中所含配位键的物质的反响特点解析。
答案:(1)BD
(2)H3BO3+H2O H++[B(OH)4]-
(3)①OC2H5OC2H5+H2―→C2H5OC2H5+H2O
②用无水硫酸铜查验c的反响产物中有没有水(或其他合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