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陶渊明质性自然 因强烈的道德感被体制所“淘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陶渊明质性自然因强烈的道德感被体制所“淘汰”
导语: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重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

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

外祖父孟嘉,乃东晋名士。

然至渊明父辈,家道逐渐衰落。

渊明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重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

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

外祖父孟嘉,乃东晋名士。

然至渊明父辈,家道逐渐衰落。

渊明幼年仍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并受到那个时代玄风的影响,而“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晋书》)。

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年轻时即“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此时家贫,“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内心却觉得很平常,“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时人谓之实录。

到28岁时,陶渊明却不得不为养家糊口而出来做官。

因为不是可以获得世袭官位的世家子弟,渊明只能做点小官。

出生于军功卓著家族,渊明本有些救世的抱负,却被一点点磨去。

世俗社会的人“矫厉才智,竞逐纵横”,现实世界充满了“欺诈”,毫无是非价值可言。

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对少年即好读《六经》的陶渊明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无论如何,绝不混迹于肮脏世俗,始终保持质性自然,是渊明的人生底线。

而“鸟尽废良弓”(《饮酒》)是政治生活的常态,为何不避开呢?出身名门的西晋文人陆机,隐居十年后,冲动赴洛,最后卷入权力斗争,不幸死于非命。

渊明不甘愿做权力斗争的炮灰,“觉悟当念还”。

而渊明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