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后,其性能与原状混凝土性能相差很大,尤其是对耐久性(渗透性)的影响更大,而混凝土渗透反过来又会加速和促使混凝土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结构的长期安全和耐久运行。
混凝土裂缝大多是在早期产生的。
因此,探讨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止裂缝的出现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解决大体积的施工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标签: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既复杂又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收缩裂缝等非结构性裂缝在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结构的明显危险,但是此裂缝对工程质量和结构的耐久性都有影响,因此这些裂缝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控制混凝土裂缝的重点在于预防,而不是出现问题后的修补,当裂缝发生后,必须先查明原因,划分类型,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把裂缝等级严格控制在国家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结构危害的裂缝,全力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形大、混凝土用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
这些裂缝往往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物理学性能,了解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对结构的影响,掌握温度应力变化规律,认识产生结构裂缝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从而在结构设计及施工现场提出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来克服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意义
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地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由外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很小,但由于水泥在水化反应中释放的水和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的共同作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这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工程实践中的结构物的裂缝,属于变形变化(温度、湿度、地基变形)引起的占80%以上,属于荷载引起的约占20%。
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经常出现的问题,不是力学上的结构强度不足,而是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温度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从而提高混凝土抗渗、抗裂、抗侵蚀性能,以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年限为主要目标。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
大体積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材料应注意以下几点:
(1)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2)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粒粉等。
(3)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4)降低原材料的温度。
(5)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
但是,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他水泥大,在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
此外,还与水泥的成分和细度有关。
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泌水性小的品种,并应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以尽量降低用水量。
在施工中,应及时排出泌水,用振捣器振实后,再继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2、加强施工方面的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准备好人力,物力资源,做好技术交底,安排专人负责浇筑时的测温工作及完成后的保养养护工作。
(1)施工前提前联系好搅拌站,并预先了解浇筑当天的天气情况,避免在雨天及气温过高、过低时浇筑混凝土,若遇白天气温过高时,可采用夜间浇筑混凝土。
(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应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时的温度在25℃以内。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每车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如温度过高,马上通知混凝土供应单位立即采取降温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出机温度控制在20℃左右。
或者预先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在模板内安装水管,以在浇筑时持续通入冷水,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3)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内外部会有温差,有温差就会产生放热、传热现象。
混凝土凝结过程中,混凝土自身的温度再加上水泥水化时产生的温度升温直至峰值后,水化热能耗尽,继续散热便引起温度下降。
温度变化最快的是浇筑后前三天,随着时间逐渐增长,混凝土自身不再产生热能,混凝土表面及内部的温度趋于一致,如果此时没有产生裂缝,那将不再会有温度裂缝产生。
3、做好温差方面的控制
(1)搅拌时的控制如果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而现场的环境温度又较高,可适当对粗、细骨料进行降温处理,尤其是对拌合水进行低温处理,必要时加冰水或在搅拌时投入冰块。
冰水、冰块的掺加量应预先计算准确,避免造成配合比不准确导致影响混凝土强度质量。
(2)浇筑过程中的控制①混凝土入模后,应及时振捣,对于厚度过大的,可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mm。
同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因缺料而停工时间过长。
②混凝土振捣要密实,同时也不能过振,以混凝土表面不再冒泡为宜。
做好混凝土的塌落度测试,避免每盘混凝土塌落度变化过大。
禁止私自加水以改变配比。
按要求留置试块并按规定养护。
(3)浇筑完成后的控制①混凝土初凝后,应用木抹子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叫做二次抹压。
二次抹压后,混凝土表面开裂程度将大大减少。
目前混凝土面抹平压光可采用磨光机,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效果也比较明显。
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小时内表面应及时覆盖养护,并注意保湿。
温度过低时应在12小时内覆盖,并不得洒水以免冰冻。
③混凝土应尽可能晚拆模,应尽量在浇筑7天后拆模,并同时继续养护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4、加强施工监测工作
通过采用在混凝土内不同部位埋设铜热传感器,用于混凝土温度测定,记录仪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测,随时摸清大体积混凝土不同深度温度升降的变化规律,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情况,可以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不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
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应立即回土或在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温度控制就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
总之,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因素众多,一旦没有处理好,会给建筑工程留下重大的安全隐患。
但是,如果能够严格遵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积极的探寻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江桂兴.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1(2):69.
[2]路璐,李兴贵.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研究与进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
[3]高冬.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2(3).
[4]张桂芳.谈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J].山西建筑,2012,38(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