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写好赏析短文(散文短评)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园落日》的赏析例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悟《家园落日》
《家园落日》是一篇寓意深远的优美散文,作者通过对落日 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地表达 了作者热爱家园的感情。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大海落 日的景观,为下文引出家园落日作铺垫,能更好地反衬出家园落 日与众不同的特点。然后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又描绘了人文 的活动,使自然景观的美与人文活动的美完美融合,给读者展示 出一幅在夕阳落日之下,小狗追逐,老牛舐犊,老农抓马尾的美 丽图景。同时作者也在这美的熏陶感染下,心中的诗情慢慢的荡 漾开,引发了对对生活,对生命,对爱的思考。最后作者卒章显 志,点明文章主旨:有一种感觉却始终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 啊!这正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那一份深深的爱意。
第一步:分析主题思想
方法:抓关键词句推测中心 《报 秋》 珍惜时间 把握现在
1、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 2、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 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3、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第二步:表达主题思想
方法:掌握基本模式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的手法, 记叙了什么过程或描写了(什么形象)的(什么)
写好赏析短文(散文短评)
第一课时
2005年湖南高考大纲补充说明
18、
五、文学作品 阅读
(27分)
19、
12分 15分
20、
21、作品短评
(300字)
《湖南语文高考大纲补充说 明· 附录》有关说明: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 左右的赏析短文。( 15 分) ① 试析《××》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② 《××》的艺术手法赏析。 ③ 谈谈《××》的构思技巧。
原因啊!终于作者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 爱浸透全身”。行文至此,作者的感情已喷涌而出, 溢满全文。
文章的结尾,作者以诗意的笔调作结,点明主旨 ,而全文的主旨恰恰是作者一直无法释怀的家园情感 。此时的作者直抒胸臆,着全力表达自己对家园的那 份爱:“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3、述评分离 或者照搬文中词句,罗列堆砌,不做评 析;或者脱离文本,单纯评析 ;或者引述的 词句不能恰当地来支撑评析。
写好赏析短文(散文短评)
第二课时
题型示例
《报秋》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 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 ①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②《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 ③谈谈《报秋》的构思技巧。
特点,
抒发或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故都的秋》的主题思想
《故都的秋》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 文。它通过作者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 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 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落寞心境。
主题思想通常是隐藏在作品的语言当中的, 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标题语言,概括性的句 子,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句子,揭示主题 的中心句,升华主题的结尾句,表示文章脉 络的过渡句。
整篇文章,文笔流畅,行文优美,且采用寓情于景 的手法使读者在美丽的落日下能领悟到作者的心中有股爱 在涌动,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情贯全文,守望家园的落日
——《家园落日》赏析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而文章最为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其 优美的文辞,而在寓于其中,贯通全文的那份细致情怀——对家 园的依恋。
1、读懂文本 一般采用“总体——部分——总体” 的步骤。其中“总体”,就是从头到尾读 通,读出初步的印象;“部分”,是对一 些重要的句子、段落,揣摩、参悟、分析 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初步形成自 己的观点;“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 质的认识,对作品的思路、结构、主旨做 出自己的判断。
2、选准角度
①试析《访兰》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访兰过程中,在儿子动手挖兰草时,父亲制止 儿子,问家里的好还是山里的好;在儿子疑惑一样 的兰草两样味儿时,父亲告诉儿子,“兰草是空谷 的幽物”,培栽便成了玩赏之物;在儿子肯定家养 的叶嫩花繁时,父亲提醒儿子这种美太甜、太媚, 格调俗气,比不上野兰“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最后父亲谆谆教导儿子“做人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 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 样降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 父亲循循善诱,儿子心领神会,恪守不渝,让我们 从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通常指能够概括分析文章描写的 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作品表 达的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通常指能够对作者的 观点看法作出中肯适当的评述,判断其正误,分析其 意义,甚至要谈出自己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体会与 认识,要融进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某一方面的感悟。
一、一般性方法
纸上练兵
①试析《访兰》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①试析《访兰》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本文巧妙的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紧扣野兰清 妙的特点,既坦陈了为人处世的真义--保持自 己的节操,不失自己的真性;又反映了“我”不 与世俗同流的人格魅力。 方式1 ¤全文通过记叙我和父亲去山中访兰发现山中兰 草的不俗之处--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表达了 这样的主题思想:人活在世上,应保持自己的节 操,不可失了自己的真性。不要献媚迎合,拍马 逢迎,否则就会失去人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 会有贡献的。 方式2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角度
艺术形式
思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 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鉴赏语言通 常指语言的风格如优美、华丽、淡雅、含蓄、深刻等, 或语言是否准确、简炼、生动;鉴赏表达技巧通常指 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主要有表达 方式 ( 记叙、 说明、议论、抒情 ) ,表现手法 ( 想 象、联想、烘托、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 情 ) ,结构 ( 起承转合、铺垫 、开头和结尾、烘托铺 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等) ,
三、短评写作常见错误
1、漫无边际 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脱离了作家创作的目 的和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脱离了作品实际, 对作品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甚至把自己的一 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进行无限夸大。 2、有失客观 有些考生不能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不 能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方法,不能结合作品 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进行评价,而是根据个人 之见,无限拔高或贬低文章的思想和观点。
文章的头几段,遍写各地落日,似乎并未触及家园落日,但 从“一身鬼气”“没有把握”“没了耐心”“我说‘唔,唔唔 ’”便可看出作者对其他地方落日的那份陌生感与无所适从。哦 ,原来作者心里守望的是家园的那一轮落日。开头未提家园,但 通过反衬的手法,对家园的感情早已淡淡浮于纸面。 文章主体部分花大量笔墨描写家园落日之景,用尽亲切可爱 的词语,感情饱满地描绘着家园的景,家园的人。(青翠、浓绿、 两只小狗、老牛、老农等)作者看着落日,“无端想起了少女的 红唇和母亲的乳头”,这怎是“无端”呢!作者心中的那份情愫
①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报秋》是一篇情文并茂、富含哲理的散文。 ‖
它通过作者记叙从玉簪花“探出头来”, 叙 香气袭人,感受到“秋天来了,而我却是 析 两手空空”的过程 ,表达了这样的主题思想:结 ‖ 合 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光阴,不能虚度年 华。要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 有所作为。 评
第三步:整合成文学短评
观点 评:评价、总结
论据 论证
叙:复述、引用 析:解剖、分析
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
浅析《故都的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作者将自己内心的独特体验,通过一幅幅秋景表现得 ‖ 淋漓尽致。例如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 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 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对故都生活的怀念溢于言表,同时 又流露出一些孤独和落寞。“北国槐树”的落蕊,“脚踏 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 柔软的触觉”,这里寂静无人,揣摩作者的心情,大约是 欣喜的,又是寂寞的。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 丝纹,看起来既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还觉得有点 儿落寞”,这些景物的细腻、清闲、落寞,又何尝不是作 ‖ 者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全文表面上是 写故都的秋“清、静、悲凉”,但实际上也是作者内心情 评 感的投影。
散文《绿》的艺术手法赏析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擅长于运用工笔与重彩相配合的方 法,创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并且在写景的同时 抒发自己心中之情。 《绿》则通过北京、杭州等地的名胜与温州梅雨潭的 对比,以“少妇拖着的裙幅”“初恋少女的心”来比 喻梅雨潭水非同寻常的“女儿绿”,暗含着这位自称 “扬州人”的诗人对南方山水的深情。人们推崇朱自 清散文,不仅是因为他写的风景优美如画,也不是因 为他写的如画风景都含情脉脉,而更重要的是他的散 文在遣词造句上的精益求精,既讲究词藻的修饰,又 重视口语的赏心悦目。 文而不涩,美而不俗,朱自清将现代白话散文对于现 代汉语的运用水平,提升到了古诗词一般出神入化的 境地。
根据湖南高考样题提供的信息, 高考的鉴赏评价可能有3道,分别就 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构思技 巧等3方面设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选择自己最熟悉的、 最能结合作品来谈、最能深入地阐发 的题目来作答。
3、写好短评
因为只要求写300字的短评,所以 首先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三个 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即行)。然后就原作 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在此基础 上进行分析评价,也就是采用“述评结 合” 的方法,一定要“述”和“评” 相结合。在写作中我们还应该 注意短 评的结构要小巧完整,语言要精炼简明 严谨。

叙 析 结 合
①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玉簪花的开放,给了作者生活的感悟,道理娓 娓道来。首先作者见玉簪花探出头来,心头一惊: ‖ 似乎刚过完春节,没有几天便是立秋。自然引出 对时间飞逝的惊诧,从而思考时间之于生命的意 叙 义,时间如流水岂能不珍惜。接着用对比反衬的 析 手法写玉簪花顽强的生命力与奉献精神,从而感 结 悟人生的真谛:象玉簪花那样平凡而又自强不息, 合 蓬勃向上。最后文章写自己秋季却两手空空,在 焦虑中突然收到兄长寄来的诗。诗中对生活热爱 的哲思引起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主题思想就自 然而然揭示出来。由“惊”而“思”,既而由 ‖ “思”而“悟”,主题自然揭示,可谓水到渠成。 评
散文的主要特点:形 散 神 聚
取材丰富广泛
形散
行文自由灵活
表现方法多样
神聚
散文的取材、行文、表现方法 都是为中心服务的。
散文《背影》的赏析
朱自清的朴实无华的《背影》,称得上是完美之作。 《背影》是一篇回忆父爱的抒情散文,是27岁的作者在受 聘为清华大学后,回忆八年前一个冬日的文字。那是1917年, 作者的祖母刚刚去世,担任烟酒公卖局长的又刚刚卸任,“正 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作者从北京到徐州见着父亲,跟随父亲 回家奔丧。父子二人终在南京浦口车站分手,儿子虽已20岁, 北京也去过二三次了,可是父亲仍不放心,再三踌躇,再三叮 嘱,最后,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拖着笨重的身子爬上对面 的月台:“他用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 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就是永远留在作者心中的不 灭的“雕像”般的“背影”。 作者对父亲形象的描写,虽只是写了一些看私无关紧要的 话语和缓慢无力的动作,但正是这些饱含了深厚父子情谊的声 音和姿态,以及这些由声音和姿态构成的神韵,打动了几代读 者的心。
短评赏析三步
第一步:分析主题思想
方法:抓关键词句或根据材料推测中心
第二步:表达主题思想
方法:掌握基本模式
第三步:整合成文学短评
方法: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
抓关键词句推测中心
保持自己的节 操 《访兰》 不失自己的真 性 1、“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 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他才长的叶纯, 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2、他看着兰,也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 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 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这样的 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