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天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天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一笛
刘强盛
李一笛,原名李谟。
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技压西门追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成为教坊首席乐师,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朋友赠匾“李一笛”。
那年,他十九岁。
李一笛成名后,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
李一笛约法有三:境不佳不吹,客不雅不吹,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
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醵资相请,会于镜湖水云阁,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云疏,月晕,风清,湖面如镜,澄波万顷,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立于水云阁中,举目环视:客人倒也俊朗雅致——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
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微风拂浪,波澜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吹出一曲《临江仙》,和风飒飒,氤氲齐开,暗香浮动,霓仙飘临。
曲终,众宾客交相赞叹,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
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略沉思,另起一曲,却是《诉衷情》。
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
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
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
李一笛面有愠色,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孤独丈乃在下邻居,孤苦贫寒,卢某带他来,意在让其一饱耳福,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不懂丝竹之雅,望公子海涵,莫要扫了大家兴致。
”众人揶揄不已,孤独丈似又被惊醒。
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一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鹧鸪呜叫,杜鹃啼血,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
孤独丈仅仅微笑而已。
李一笛面有怒色,道:“老丈如此怠慢,莫不是轻薄李某,抑或是此道好手,不屑一顾?”
孤独丈幽幽说道:“李公子认为老朽不会吹笛?”
众宾客笑道:“疯了,疯了!”
孤独丈徐徐说道:“请李公子试吹一曲《凉州词》,如何?”
李一笛即吹《凉州词》。
曲终,孤独丈静静说道:“公子吹得也还不错,只是曲中夹杂胡乐,莫非公子有龟兹朋友?”
李一笛大骇,拱手而揖,道:“老丈真乃神人,晚辈吹笛二十载,竟未察觉曲中夹杂胡乐——家师确为龟兹人。
”
“而且你误将第十三叠吹成了《水调》。
”孤独丈缓缓说道。
李一笛再揖说:“晚辈愚笨,请老丈指正。
”说罢,以素绢拭笛递与孤独丈。
孤独丈并不接笛,只冷冷说道:“此笛只适合粗通者使用,请借公子腰间紫斑玉笛一用。
”众人才见李一笛腰间悬一皮囊。
李一笛红着脸取出一笛,晶莹透紫,乃西域罕见的紫斑玉竹制成,即李一笛成名之笛。
孤独丈摩挲笛身赞道:“好笛!可惜吹到‘入破’必定破裂,公子不会吝惜吧!”
李一笛说:“不敢。
”
笛声起,还是一曲《凉州词》,却倍觉激越悲凉。
黄沙滚滚,铁马嘶嘶,秋风萧萧,月影幢幢,声入云霄,满座震栗,李一笛蹙眉不敢动弹。
吹至第十三叠,孤独丈一一指出李一笛适才的谬误,李一笛垂首,一脸肃然。
忽见孤独丈指法一变,如急雨敲窗,疾风折草,银瓶乍迸,水浆泠泠,铁骑突出,杀声隐隐,已到“入破”。
只听得“叭”的一声,竹笛果然爆裂。
李一笛凝神,众人一时竟呆了。
孤独丈从怀中掏出另一支紫斑竹笛接着吹,曲调又与先前不同:雄浑处似惊涛拍岸,细微处如春蚕嚼叶;辽远处似野马驰原,近切处如山泉低语;高急处似雏凤婉啼,低回处如游龙戏水。
曲终,李一笛拜服于地,众宾客神情恍惚,待清醒过来,孤独丈已飘然而去。
次日一早,李一笛与众人前去拜访孤独丈。
人去屋空,灶灰尚温,桌上横放一紫斑玉笛、一曲谱,笛上新刻四小字:“艺无止境。
”李一笛恭敬收取竹笛、曲谱,连夜回到长安,将“李一笛”匾劈为两半。
江湖从此无“李一笛”。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传记笔法开篇,先介绍了主人公的从艺经历,接着又用几位名家衬托其技艺高超,揭示了“李一笛”大名的由来。
B.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别致,欲扬先抑。
褐衣老者像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前半篇他怪异的表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C. 小说的语言洗练、清雅,尤其是大量整齐优美的四字词语,极富文学意蕴,营造了诗一样的意境,可见作者笔力精湛。
D. 李一笛见识了孤独丈的高超技艺后,一怒之下把牌匾劈为两半,从此他深知“人外有人”,再也不敢在江湖上炫耀了。
2. 小说在刻画孤独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 本文的音乐描写极富特色,作者是怎样进行音乐描写的?请结合作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出差
李立泰
父亲老咳嗽,半夜咳醒,披衣服坐起来,母亲也坐起来陪父亲,母亲给父亲倒杯水喝。
母亲拿不出好的补品,母亲最好的东西就是早晨的一个鸡蛋花儿,叫父亲喝。
药嘛,厂医务室薄荷片、止咳糖浆啥的。
父亲是先进工作者,工作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服从领导、团结同志、任劳任怨、以厂家为……这些四个字的词语,用在父亲身上毫不为过。
上班三十年从没请过假,没缺过一天勤,全厂有名的老黄牛!
一次父亲随领导陪客人吃饭,父亲拘谨地光拣青菜吃,最后把剩下的半瓶酒、一盒烟、一个打火机,交到办公室。
看看这就是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国家主人,工人阶级父亲,公家的好处一星一点不沾,厂里的一草一木、一个钉头、半截铁丝也不往家拿,真真的大公无私。
现在年轻人会说俺父亲憨,可父亲响应党的号召,毛泽东思想挂帅,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学雷锋、学王杰、学王铁人、学焦裕禄,做革命的“傻子”。
这次领导也是变相地奖励父亲,安排他出差,看看大城市,开开眼界。
父亲工作以来,从没出过远门。
这次母亲为父亲做了件新上衣。
母亲嘱咐父亲,给厂里办完事,转悠转悠,看看景致,再到大医院看看咳嗽。
父亲说,行。
父亲火车票买硬座,住旅店,不住宾馆,在小吃摊吃饭,给厂里省钱。
厂里搞建设需要资金呀!最后一天上午办完事,逛了天津市区,还是大城市,真漂亮呀!然后去火车站买了返程票,下午去了天津第一人民医院。
大夫听诊器在手里暖着,待温暖了,让父亲解开扣子,给父亲听诊,大夫感觉有问题,开了单子叫父亲透视,父亲不情愿去,一个咳嗽,还用透视啊?大夫说:“去吧,诊断需要。
”父亲透完视,X光片报告交给大夫。
大夫只看了一眼就问父亲:“谁跟你来的?”
父亲说:“我自己来的。
”
大夫说:“你不能回去了,需要佳院观察。
”
父亲的脸“腾”地红了,说:“大夫,我的火车票都买了,晚上七点的火车,要不火车票就瞎了。
”
大夫说:“老同志,我不是开玩笑,你真的需要住院观察治疗,马上去邮局给您厂里打电话,告诉家人。
”
父亲无奈地说:“好吧,那我给厂里说,让家里来人。
大夫您写住院手续,我去去就回。
”
父亲出了医院,回头看看没情况,就撒了丫子,奔火车站去了。
到了天津站候车室,父亲找个座位眯起来。
你叫我住院,虽是好意,可是有那必要吗?厂里上新设备,人手紧,一个人当俩使。
家里也离不开我,孩子小,老伴顾不过来。
再说了,我不回家,住院了,还不把她吓个半死,啥病啊,这么严重吗?假如真需要住院,我再回来不迟。
想到这里,父亲还暗自庆幸逃出了医院,只是觉得怪对不住大夫的,态度多么好的人啊!
俺这不是不知道好歹吗?好同志啊,对不起了!
在天津跑蹬几天太疲劳了,父亲迷迷糊糊地打着小呼噜困着了。
睡梦中父亲忽然听到火车站广播喇叭喊:“各位旅客请注意,各位旅客请注意,下面广播寻人启事:钟祥明同志,钟祥明同志,听到广播后,请到进站口,有人找。
”播音员喊了两番儿。
父亲惊醒,扑棱坐起来,揉揉眼睛,朝进站口快步走去。
谁呀这是,进的设备有变故?是刘科长啊?还是机床厂的胖科长?
当父亲走到出站口,朝人群望去,没刘科长也没胖科长,却见医院的大夫从救护车下来,冲父亲快步走来。
父亲看见大夫后,眼瞪得老大,惊呆了!哎呀,大夫追到火车站来了。
大夫喊父亲:“老钟同志!老钟同志!”父亲的脸又“腾”地红了。
大夫说:“老钟同志,你说出去打电话告诉厂里,我一等不来,二等你也不来,到下班你也没回来。
”
父亲不好意思地说:“大夫,对不起,对不起,别生气,俺是怕家里人挂着我。
”
大夫说:“别说了,你是我的病人,马上跟我回医院,你这病耽误不得。
”
父亲涨红着脸,鼓了鼓勇气,对大夫说:“我、我都买火车票了。
”
大夫说:“老钟啊老钟同志,病要紧!票好办,我帮你退掉。
”
这是那个年代的事。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出差坐硬座,住旅店,在小吃摊吃饭,都表现了父亲的节俭,舍不得花钱,不给母亲和家里增加负担。
B. 文中三次写到父亲的脸红,与《祝福》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相似,都是以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 “现在年轻人会说俺父亲憨”折射出当今有些人对于父亲这种行为的无法理解,同时也衬托了父亲的形象。
D. 文章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偶尔采用地方方言,用质朴的语言表现故事的真实和深刻的主题。
5. 结合全文分析“大夫追到火车站来寻找父亲”这一情节的作用?
6. 文章结尾“这是那个年代的事”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老房子
余开泰
傍晚,母亲打来了电话,说拆了一半的老房子终于被雨水冲垮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
六年前,父亲从医院回来对母亲说:“我要建一栋新房子!”母亲一愣:“我们哪来的钱呢?”父亲说:“我这病怕是治不好了,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完成。
那就是为你建一栋新房子,当初结婚的时候我就答应过你的!”
那时家里住的房子是爷爷二十多年前建的。
是一栋土砖房,有四个房间,一个客厅和一个厨房。
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土砖房的墙上也有了一些黑色的印子,甚至有些地方还开了裂,瓦楞上长满了野草,窗棂也被某些小动物啃啮过,但是在村里依然没有落伍,可是现在父亲却坚持要把它拆掉。
母亲沉默了,扎竹扫帚的速度越来越快。
老房子被推倒了,工人们挑来了一担担红色的泥土,板车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瓦片和木头,院子里一派热火朝天。
一个月后,房子就建好了——那是一栋两层的土坯房。
父亲还请人在墙壁上刷了一层石灰。
乔迁宴上,父亲开心地陪客人们喝酒,父亲过去从不喝酒,但那一天他喝了很多,母亲一直在厨房里忙碌,我看见她的眼角挂着泪珠。
半年后,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妹妹也考上了高中。
而父亲的病更严重了,严重得已经没有办法去外面打工,只好呆在家里帮母亲没日没夜地扎竹扫帚。
毕业后,我在老家县城的一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
后来,我认识了女朋友小莉——一位漂亮的幼儿园老师。
元旦放假,我邀请小莉来到了我的老家。
小莉说,老家就像一幅水墨画,漂亮极了!不过就是上厕所有点不太方便。
临走时,我对父亲说,我要在老房子旁边建一栋新房子。
母亲有些担心地说,如果建一栋新房子我们
家就有了两栋房子,按照一户一宅的政策,多余的一栋房子就会被政府拆掉。
父亲一愣,嘴角蠕动了几下,接着沉默了。
轰隆轰隆的挖掘机开过来了,大卡车也从远方运来了一堆堆沙石、砖头、水泥和钢筋。
工人们砌墙的砌墙,搬砖的搬砖,一个多月后,新房子就建好了。
那是一栋三室两厅,两层半的小洋楼。
我们又请来了装修师傅,在房子里装上了水电,刷上了乳胶漆,贴上了瓷砖,铺上了大理石。
寒假,我和小莉结婚了,我们搬进了新房,父母、妹妹也搬进了新房。
我们一家人住在新房子里,其乐融融。
不过母亲每天都会陪父亲去旁边的老房子里走一走,看一看。
寒假过去了,学校开学了,我和小莉返回了县城。
周三的下午,母亲焦急地打来了电话,她说村里开始拆空心房、危房了。
父亲的病越来越严重,周六我接他去县城的医院看病。
医生悄悄地对我说,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没法治了。
回来的时候,父亲一直盯着村口那些被拆的房子。
我知道,父亲是在担心家里的老房子。
又是一个周三的下午,母亲带着哭腔打来了电话,说挖掘机已经开到了我们家,老房子就要被拆了。
我赶紧叫上小莉一起回家。
老房子的周围站满了人,挖掘机就停在院子里,几位乡干部正在和我父母宣讲政策。
乡干部说农村只允许一户一宅,我们家有了新房子,老房子就应该拆掉。
挖掘机喘着粗气开了过去,“咔嚓”的一声,老房子的屋顶就被掀掉了,房梁、檩子、瓦片洒落得到处都是……
父亲像疯了一般地扑了过去,抱着墙壁一动也不动,任凭瓦砾砖块打在身上。
父亲像一只巨大的蜻蜓钉在荷叶上,捍卫着自己的领土,又像一只发怒的母鸡,张开着翅膀护卫着未成年的幼崽。
挖掘机停了下来,母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哭着对乡干部说,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挨不了几天,剩下的墙壁就过一段时间再拆吧。
挖掘机喘着粗气走了,父亲坐在墙根下久久不愿离开。
晚上,母亲喂父亲喝了一小碗粥。
喝完粥,父亲让我打着手电陪着他去老房子里转一转。
老房子的屋顶被掀掉了,房梁、檩子、瓦片散落得到处都是,月光穿过屋顶,斜斜地照在老房子里,散落在地上的房梁、檩子、瓦片泛着惨白惨白的光。
父亲蹲下身子,抚摸着散落在地上的房梁、檩子和瓦片,就像过去抚摸我和妹妹的头一样,充满了柔情。
父亲头痛了一个晚上,天亮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
今年的雨水特别充沛,秋雨一下就是十几天,门前的柿子树、酸枣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在风雨中摇来摇去。
母亲说昨天晚上,风雨大作,大概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院子里“轰隆”地一声巨响。
第二天起来一看,老房子不见了,院子里只剩下一堆红土。
(选自余开泰《红土地上的骆驼》,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多处写到父亲的病,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对塑造父亲的形象、母亲的形象和我的形象起着较大的作用。
B. 父亲拆掉老房子建新房子,我在房子旁边建新房子都是为了实现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
C. 小说结尾环境的描写,暗示了我们因为老房子被拆、父亲的去世而感到悲伤难过,也为下文老房子的坍塌埋下了伏笔。
D.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长短句结合,富于节奏感,将寻常用语叙写得有滋有味。
8. 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9.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
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
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
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
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
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
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
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六年,江东大早,擢知信州。
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
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
吏有劳者,辄为县奏复其身。
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
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
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擢浙西提刑。
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
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
饶兵止十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
上书求援,未果。
元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
道同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
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
”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不得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
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B.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C.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D.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第,犹登科,科举考中进士,其中“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 封题,文中指科举考试前主考官员将试题密封以示其保密性的一种做法。
C. 提刑,宋代官职名称,掌管稽考一路刑狱、审问囚徒、详覆案牍等事务。
D. 陴,也称“女墙”,俗称“城垛子”,古时指城上的矮墙,用于城顶防护和御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震闻过则喜,不愿仰仗他人。
年轻时生活在乡里,如果有人说出了他的过失,他便很高兴;有个权贵曾经推荐过他,可是他并没有借助对方。
B. 唐震依法力争,深谙定罪量刑。
关于案件将要定罪量刑一事,潜说友的看法与唐震不同,潜说友将事情上呈刑部,结果刑部肯定了唐震的意见。
C. 唐震办事得法,关心百姓疾苦。
江东发生旱灾时,他上奏了朝廷减少成批大量运米、免除百姓赋税、要求富人分发粮食等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D. 唐震力主抗元,为国英勇捐躯。
在元军攻打饶州时,他日夜操劳;在万道同劝他投降时,他断然拒绝;兵败后,他不逃不降,最后因为此事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
(2)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
”
14. “父亲状告雇主杀死儿子”一案的处理表现了唐震哪些过人之处?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老学庵壁①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②。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老学庵是陆游书斋的名字。
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②椽(chuán):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古代也用来指房屋间数。
因此,“数椽”就是“数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16. 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沁园春·长沙》中,对湘江水面整体印象是: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两句名言是:“______,_____。
”
(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然而由于项伯也拔剑起舞,并且______________,所以项庄没有成功击杀沛公于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①据民政部统计,2019年,我国自然村的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一倍。
②平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
大概就有几百个左右。
③根据这些数据表明,如果不加强对自然村的保护,我们将面临失去文化根基的危险。
④村落消失了,儿时的山丘被推平了,小桥流水人家不复存在了,乡愁又能寄托于何处呢?⑤我们呼吁保护传统村落,并不是主张人们还生活在那种穷苦中,而是最大程度改善“留守者”生活品质的合理诉求。
⑥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人们看到了农村焕发全新生机的可能性。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面一封推荐信,其中有5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
希望该生能得到贵校的垂念。
特此推荐
X中学
X年X月X日
四、写作(60分)
20.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被我们忽略,有些忽略或许应该,有些忽略或许不应该……请以“忽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上的写作手法,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D项,小说中李一笛不是在恼怒之下劈开牌匾的。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在刻画孤独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要求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
”“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
”“孤独丈似又被惊醒,憨憨一笑。
”“孤独丈仅仅微笑而已。
”“吹至第十三叠,孤独丈一一指出李一笛适才的谬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