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我国煤矿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我国煤矿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作者:白彦龙李海立陈昱周倩白长江西龙
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20年第9期
文/白彦龙1 李海立2 陈昱1 周倩2 白长江1 西龙1
摘要:文章从煤矿事故等级、类别、时间及地域四方面对2019年全国部分煤矿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2019年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仍有发生,一般及较大事故缺乏有
效管控;瓦斯、顶板及运输事故是当前煤矿安全的较大威胁,应重点防治;夏冬两季以及每班
次中期事故频发,晚班事故最多;在地域分布上,2019年煤矿事故表现为北多南少,其中山西、四川、云南、贵州以及陕西5个省份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

关键词:煤矿事故;事故等级;煤矿安全
近年来我国煤矿治理成效显著,2018年百万吨死亡率0.093,达到世界产煤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

尽管如此,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事故基数仍然较大,
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2019年的煤矿事故特征,为国家煤矿的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2020年1月7日至8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通报,2019
年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0起、死亡316人。

通过中国煤矿安全网等渠道对2019年我国发生的煤矿事故进行统计整理,共整理出事故案例132起,死亡人数311人,本文将从事故等级、
类别、发生时间和地域这四个方面对收集到的132起事故进行分析,并以此数据为依据,进一
步剖析2019年我国煤矿事故情况。

一、煤矿事故等级分析
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为依据,按照事故等级对2019年我国部分煤矿事故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由表1知,在2019年统计到的煤矿事故中,一般事故起数占比达78.03%,死亡人数占比
达35.37%,单次死亡人数为1.07人;较大事故起数占比为18.18%,死亡人数位居首位,占比
达37.30%,单次死亡人数为4.83人;重大事故起数占比仅为3.79%,但死亡人数占比达
27.33%,平均每起重大事故造成17人死亡;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以上数据表明,一般和较大事故因其高发性使得事故整体后果最为严重,相较而言,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可能性最低,但单
次死亡人数最多。

因此,煤矿重特大事故管控以及一般和较大事故的治理仍然是煤矿安全工作
的重点。

二、煤矿事故类型分析
按事故类别对搜集到的2019年煤矿事故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发生起数方面,顶板事故起数最多,共发生36起,占比达25%,运输和瓦斯事故发生的数量分别排
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在死亡人数方面,瓦斯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共死亡115人,占比达37%,其后死亡人数较高的分别是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

综合来看,死亡人数和事故起数较多的是瓦斯、顶板及运输事故,这三类事故共占事故总数的71.21%,死亡人数占比高达81.03%,其中瓦斯事故因高危害性和易发性而危害较大,顶板和运输事故因其高发性导致事故累积危害较大。

由此可知,瓦斯、顶板及运输事故是当前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

三、煤矿事故时间特征分析
为探究煤矿事故的时间规律特征,笔者按照季节、月份、三班以及时段对搜集到的2019年我国煤矿事故进行统计,如图2-5所示。

由图2可知,2019年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生在夏冬两季,其中夏季(5-7月)的事故起数占比为30.30%,死亡人数占比为27.39%;冬季(1、11-12月)的事故起数占比为26.52%,死亡人数占比为31.21%。

从气候角度来说,夏季酷热、雨水多,冬季严寒,均影响煤矿员工身体状况,同时煤矿员工的情绪也受到影响,易心情烦躁或出现逆反心理,产生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从生产因素来说,冬季一般是煤矿集中生产期,部分煤矿可能一味追求生产效益而忽视或者放松安全管理,导致煤矿员工因生产任务重、工作强度大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出现不安全动作,进而引发事故。

由图3可知,2019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按月份大致呈规律性波动,主要集中在1、4、7、10、11五个月份,在事故高发月后的1-2个月内事故起数大幅下降,下降后1-2个月内事故起数又会再次上升,如此反复循环。

据分析,在某月份事故高发后国家管理部门和煤矿会提高警惕,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因此在之后的1-2个月内事故起数会大幅下降,而在取得一定成效后,煤矿企业和员工会出现思想懈怠情况,这又会导致事故再度发生,如此往复。

我国煤矿目前主要采用三班工作制。

由图4可知,2019年我国煤矿事故在晚班中发生最多,事故发生起数占比达39%,死亡人数占比达43%,而早班、中班的事故发生起数占比分别是29%、32%,死亡人数占比分别是32%、25%。

据分析,该情况可能是由于人的生理机能会随着人体内
的生物节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晚上21点之后就会急剧下降。

此外,工作失误的发生与人体机能的状态呈现出某种关联,人在身体机能状况不良时,就容易出现差错,甚至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与其他班次相比,晚班事故发生可能性更高。

由图5可知,每班次中期煤矿事故频发,而死亡人数2时和19时异常突出。

据分析,每班次中期煤矿事故频发是由于煤矿员工在一段时间工作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此情况下容易出现
工作失误;死亡人数在2时和19时异常突出,除了因为在该时间段发生了重大事故,出现了极端数值外,还因为在该时间段易发生事故。

四、煤矿事故地域特征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除上海之外,全国其他各省(区、市)均存在一定的煤炭储量,
但由于各省(区、市)的煤炭资源赋存状况、煤炭开采方式以及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煤矿事故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异。

按地域对2019年我国发生的煤矿事故进行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煤矿事故较为严重的省(区、市)有11个,发生事故113起,占比达
85.61%,共死亡262人,占总死亡人数的84.24%。

11个省(区、市)中,南方的有5个,分别是四川、云南、贵州、江西以及重庆,累计发生事故53起,占总起数的40.15%,共死亡117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7.62%;北方的有6个,分别是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南以及山东,累计发生事故60起,占总起数的45.45%,死亡14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6.62%。

由此可见,2019年我国煤矿事故在地域分布上大致表现为北多南少。

据分析,该情况与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的分布状况有关。

综合来看,在11个省(区、市)中,山西、四川、云南、贵州以及陕西5个省份的煤矿事故较为严重,累计发生事故78起,占总煤矿事故的59.09%,累计死亡197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3.34%。

其中,山西省事故最严重,共发生事故25起,造成57人死亡,除一般事故外,还发生多起较大事故以及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据分析,煤矿事故具有上述地域特征主要是由于事故多发省(区、市)的煤炭产量高,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差,煤矿数量众多、生产设备与开采工艺相对落后。

此外,煤矿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力度不足、基础管理相对薄弱、现场管理混乱等也是事故多发的原因。

因此,国家在安排煤矿安全工作时,应根据煤矿事故地域分布特点有所侧重,重点关注煤矿事故严重地区。

五、结论
从煤矿事故类型角度分析,瓦斯、顶板以及运输事故是当前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这三类事故在事故总数中占比为71.21%,累计死亡人数占比为81.03%,其中瓦斯事故因具有高危害性和高易发性导致危害较大,而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则因其高发性导致事故累积危害较大。

从时间角度分析,2019年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生在夏冬两季,在月份上大致呈规律性波动,在早、中、晚三个班次中,晚班事故发生最多,且多发于每班次中期,而死亡人数则在2时和19时异常突出。

从地域角度分析,2019年我国煤矿事故分布存在明显地域特征,我国煤矿事故较为严重省(区、市)有11个,无论在事故起数,还是在死亡人数上,均表现为北多南少。

在统计的11个省(区、市)中,山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5个省份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最高,其中尤以山西最为严重。

参考文献:
[1]邵学峰,王迪.“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日绿色能源第三方合作研究[J].经济体制改
革,2020(2):172-177.
[2]国家煤监局.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世界产煤中等发达国家水平[EB/OL].(2019-03-06)[2020-07-15]./news/148733.html.
[3]刘航,曾志华.2018年全国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6):92-93,97.
[4]中国煤炭资源分布概况[J].能源与节能,2017(4):59.
[5]田山岗.中国煤炭资源的“井”字形分布格局:地域分异性与资源经济地理区划[C].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北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07:89-93.
作者单位:
1.河南省正龙煤业有限公司城郊煤矿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