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对黏质沙雷菌感染 BA LB/c小鼠的保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噬菌体对黏质沙雷菌感染 BA LB/c小鼠的保护作用
徐花;李毅;逯茵茵;周佳琦;韩放;李诗恒;孙延波
【期刊名称】《微生物与感染》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本文旨在观察噬菌体对黏质沙雷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为噬菌体疗法应用于细菌性感染提供依据。
以黏质沙雷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噬斑法从污水中分离和纯化裂解性噬菌体。
将最小致死量的黏质沙雷菌经腹腔感染BALB/c小鼠后,立即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噬菌体,观察动物的生存率并确定噬菌体的保护剂量。
在动物感染后的不同时间(0、20、40、60和180 min )观察噬菌体疗法对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将噬菌体和细菌同时或分别注射动物后,分析噬菌体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结果显示,经噬斑法从污水中分离出1株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φSM9‐3Y ),电镜观察发现该噬菌体属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
动物腹腔感染黏质沙雷菌并立即给予噬菌体后发现,当噬菌体的保护剂量为108 PFU/ml时,动物的存活率为100%。
动物感染后40和60 min给予噬菌体(1010 PFU/ml)治疗,动物的存活率为60%。
药代动力学表明,将噬菌体和细菌同时注入动物体内,在6 h内噬菌体的滴度维持在1010 PFU/ml。
结果提示,噬菌体对黏质沙雷菌所致动物腹腔内感染的治疗是有效的,提示针对细菌性感染的噬菌体疗法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5页(P103-107)
【作者】徐花;李毅;逯茵茵;周佳琦;韩放;李诗恒;孙延波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长春 130021;吉
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口腔医学院,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
院病原生物学系,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长春 130021;吉
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
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长春 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耐碳青霉烯类黏质沙雷菌感染与定植的危险因素 [J], 田丽梅;茆海丰;刘善善;金
丹婷
2.术前备皮致黏质沙雷菌感染的调查与干预 [J], 黄伟丽;时萍;张海宁;曹志红;冷萍
3.临床药师参与耐碳青霉烯黏质沙雷菌血流感染会诊的实践 [J], 韩晶晶;张建东
4.黏质沙雷菌感染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J], 孙志华;倪侃翔
5.面部聚合性痤疮并黏质沙雷菌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J], 于学红;苏芳;王牧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