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造“米”,有“本”可炊--谈生活作文素材的拓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
YuWenKeTang
教师·TEACHER
047
2019年11月
Nov.2019
语文学习中的作文是众多家长和学生为之头痛的难题,把这难题归结为两句话:①无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不懂怎么写——拙妇难为烹饪之艺。
作文,唯有贴近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下笔有文。
语文师者,唯有引导学生亲近社会,走近生活,不断积累素材,其才能腹有“千言语”,
笔有“美佳作”。
一、课外读物有“创”点,用“心”造文趣更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年级的课外读物有明确的要求:一、二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阅读总量
摘 要:学生习作的瓶颈是无材料可写、不懂怎么写。
生活就是语文,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原材料,脱离生活的语文是空洞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贴近实际,走向社会,亲身体验,读好课外读物,关注节日热点,寻找写作“源泉”,这样学生才会触发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才会有最深刻的体验,自然下笔成文。
作者简介:薛韩芳(1980—),女,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2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047-02
关键词:课外读物;节日体验;作文素材
巧妇造“米”,有“本”可炊
——谈生活作文素材的拓取
薛韩芳
(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建 宁德 355000)
对于动画等事物具有天生的关注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生字教学,应用动画的形式将“于”“论”“岸”“屋”“久”“散”“步”“消”等生字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汉字的字体结构、笔顺、字音等知识。
传统的生字教学以教师的示范式教学为主,而此种教学模式下的生字学习活动会在无形中形成“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过程枯燥而乏味,学习体验会受到影响,学习效率随之降低。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字词教学活动中,便能够让学生对字词学习形成新颖的学习体验,教师的示范转化为观看动画,学生会在画面中自主构建字体结构。
具象化的形式与内容便于学生记忆,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课后复习阶段的应用
课后复习巩固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能力的关键,很多学生在课后都将写作业作为基本学习任务,而这种学习内容往往是教师预留和设计的教学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无法形成。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后复习阶段让其进行自主学习,将教学重点内容设计成教学课件,并将这些教学课件上传至共享性学习平台中,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会有一定的主观认知,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理解难点,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课件下载,对教学内容进行重复性学习。
学生可以针对某节教学内容进行复习性学习,也可以为自己制订周期性学习计划,定期对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周期性回顾,以深化记忆。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及能力存在差异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自主复习具有一定的
难度,为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引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应用链接状结构体现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连接关系,以不断完善知识架构,学生也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自主复习的思路和脉络。
教师通过此种方式引导学生养成定期复习的学习方式,其学习能力及知识水平都会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学习主动性也会逐渐提升,久而久之,便形成“预习—学习—复习”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学习也是汉语语言文化学习、汉文化学习,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活动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阶段,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这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案的实施。
教师在学科教学的不同环节,要重视进行教学模式及内容的创新,以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花.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学周
刊,2019(24):162.
[2]李小仙.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
2019(15):135.
[3]吴小春.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作用[J].
学周刊,2019(17):124.
[4]王三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助推小学生语文自主探究能
力的提升[J].学周刊,2019(20):141.
语文课堂0482019年11月
不少于100万字。
广泛的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是培养其写作能力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日本著名女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窗边的小豆豆》,讲述学生在巴学园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得益于小林校长创造的亲切、随和、创新的教学方式。
笔者每次读这本书,为之愉悦的同时,更在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也从书中学了点滴方法用在作文教学中。
奖励,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人们完善自我。
当学生取得成功、有所进步时,会想到用什么方式奖励您的爱徒呢?文具?汉堡?教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窗边的小豆豆》中运动会的奖品是——蔬菜,独特的奖励方式可以让学生和家人、同学一起分享。
2018年,福建省福安市小学的学生乒乓球赛结束时,学校给获奖选手的奖品就是各种各样的蔬菜,当“小星星电视台”播出学生获奖画面时,几乎是全校轰动,众人惊呼、羡慕,领到奖品的学生满心欢喜,那一刻,是刻骨铭心的。
回家后,大家在微信群里晒煮好的菜肴图,谈品菜肴的口感、心情,这些都是最真实的感受,将这些体验串成线:领特殊奖品—众人羡慕—与同学共享、共谈成功—与家人共品菜肴。
每年秋季是橙子丰收的季节。
“橙”与“成”谐音,用“橙”当奖品,学生领到的不仅是一个橙,更是对他们努力学习、学有所成的肯定!“领到‘橙’时的心情如何?没有领到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心情?想象父母看到‘橙’又会说些什么?”系列发问,串联心理活动,“橙”把情感的起伏串成生活的悦动音符,形成思维导图:遇见“橙”—领到“橙”(领到的、未领的)—分享橙—感悟“成”。
除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读物,还有很多优秀读物可以为作文可用。
如读完《草房子》,师生一起交谈各自小时候的故事,以“趣”共鸣;再如读完《昆虫记》、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动物,学习名著对昆虫、动物的描绘,以“文”学文,自然水到渠成。
二、浓浓节日有“热”点,用“爱”行文情更真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但有着形形色色的神话传说,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渗透着传统美德教育,亦是作文教学的生活素材。
如利用“九九重阳节”这个节日契机,布置实践活动:①给长辈送问候;②为长辈做一件事,按摩、洗脚、买一次菜等;③倾听心声,当面或打电话和长辈聊聊天。
“爱”需要大声表达,父母更需先示范,父母的样子藏着学生将来的样子。
在活动中,父母言传身教,和孩子一起以“孝”同行,学生有了这些真真切切、感人心怀的生活体验,又何愁写不出好的作文呢?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 “今天您是女王”——三八妇女节又是一个感恩的节日,节日前一天,和学生共同讨论如何为“女王”服务。
学生各抒己见,给女王准备早餐、送花、送贺卡、送拥抱,给女王按摩、洗脚,亲口对她说声“妈妈,我爱您!”有计划的活动,收获自然满满。
家长们感动不已,都觉得孩子们长大了,家长微信朋友圈纷纷晒图,一同分享美好的时刻。
此外,父亲节诗歌颂,母亲节真心话告白,端午节话习俗,欢乐闹元宵;到了西方的万圣节,和学生一起自制南瓜灯、改制万圣节服装、讨糖、搞怪……每个节日都是作文教学的良好契机。
三、躬身体验有“看”点,以“趣”成文乐更多
儿童是有创造力的,必须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蛋糕可以“DIY”,月饼可以“DIY”,作文也一样可以“DIY”。
学生在校园的生活,上课、下课往往显得过于单调,教师不妨给他们的生活添点色彩,创造点乐趣。
“一张白纸,一个水杯,一盆清水,你能玩出什么花样?杯子装满水,用白纸盖住,翻转,你可以做到水不溢出来吗?”学生每次翻转水杯,都会带着期待,或成功、或失败,或欢呼、或叹气,“杯水实验”在手、眼、脑解放体验中,有了条理、有了情感温度。
“再借这水杯,往杯子里装满石头,杯子装满了吗?再装入沙子,杯子装满了吗?再装入水。
”一系列的猜测,一系的思考,进行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思考,是否自己存在已“满”的状态呢?层层推进,步步思考,笔者想这一定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感悟。
教师用彩色包装纸包好风信子当奖品,这个“DIY”考验学生的耐心、细心。
期末质量检测结束,以风信子作为奖励,让学生有拆开包装时的惊讶、惊喜。
养风信子那些日子的期盼和等待花开的过程是美妙的,当所有的人把盛开的风信子一同展示的时候,更是愉悦的。
此外,拼图大赛、护蛋大赛、美食大比拼都是非常好的原素材。
只要教师有“心”捕捉让其创造,学生的作文何愁没有“材”?
四、亲近社会成“热”点,以“情”促文助成长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原材料,脱离生活的语文是空洞的。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只有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亲身体验,才会触发其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才会有最深刻的体验。
教师可在周末布置实践活动“今天我当家!”:家中的三餐、买菜、洗碗、搞卫生、洗衣服,学生全包。
这一天包含非常多的体验,需要教师、家长做相应的指导,如告诉学生买菜要注意荤素搭配,考虑到家人饮食习惯;如何选择品质优良的商品;如何烹煮才能口感最佳……生活是有学问、有技巧的,需要慢慢体验才能悟得真谛。
“纸上得来终觉浅”,活动中,很多家长舍不得、不放心让孩子们做这些家务,但看到孩子们干得那么认真、用心,内心又是满满的感动、欣喜。
再如,年关将至,学生帮助置办年货、大扫除;周末去登山,去农村体验种田、种菜的苦乐以及采摘水果等都是非常好的实践素材。
跳出课堂,走出校门,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流淌于笔尖, 巧妇造“米”,自然有本可“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赵玉皎,译.海口:南海
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