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问题设计分析刘芸教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教师步步为营的教学提问和引导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加深,对人物内心的探究逐步深入,对人生的感悟逐步透彻。
下面就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做如下分析:
一、抓住矛盾,探究学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题目是父母的两种不同的评价,针对课题提问,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确研究主题,这样进行的探究活动才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教师设计了问题: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写了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什么?为什么说妈妈的评价是出自于爱?儿子的第一首诗真的精彩极了吗?妈妈的极端评价目的是什么?从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感受母亲评价的出发点,从而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爱,近而更能体会母亲的评价给儿子人生的影响。
同样教师设计的关于父亲评价的一系列问题,也能紧紧扣住学生的情感因素,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进文本,理解两种评价的出发点都是爱。
二、体验感悟,从进内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不应以教师的理解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因此走进文本角色的内心世界,体验人物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教材有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刘芸老师提出“联系上下文体会自己对父亲给予诗歌评价的期望,从中体会巴迪的内心情感”以及“面对父母的争吵,巴迪心情怎样?”等问题,使学生完全走进了巴迪的内心世界,体会巴迪当时那充满渴望而又倍受打
击的痛苦。
三、拓展训练,发散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生活化拓展让语文教材不再局限于文本,它更多的关注文本价值观对深入学生内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悟扩散,走向社会。
《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叛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教师问题的设计就能引领学生走出文本,拓展空间,从而达到小学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本课教学中教师最后设计了“这种爱不仅存在于我与父母之间,也存在于老师、同学、朋友等之间,你们感受到了吗?用笔记下这爱的感言吧!”这样的问题设计既把学生从文本中拉出,又使学生不拘形式地表达感情,还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文中读出更多的东西,使思维不局限于教材本身。
人们常说这堂课学生的表现真精彩,他们的理解和感悟真到位啊!这看似是对学生的评价,其实我们想想学生的表现之所以如此精彩,主要原因在哪,还不是在于教师组织和引导吗?而教师的引导水平正能从他们的教学提问中体现。
虽然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但教师这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的把握却更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既不独占舞台,又能驾驭课堂呢?我想从教师问题设计中应该能有所体会吧!
潭埠小学四年级教师:吴晓琳
201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