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赏析与修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赏析
【作文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哈佛凌晨4点半》最初在网上疯转,后又出版成书,畅销一时。

该文描述的是,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莘莘学子已经坐满图书馆,静静看书、思考、做笔记……
然而,耶鲁大学本科毕业、今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的李柘远通过亲身经历和调查证明,“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想象,根本不存在。

《哈佛凌晨4点半》显然已经不是鸡汤了,如果说是,也只是抹了点鸡油的假鸡汤可是,这样的鸡汤为何迷倒了几乎所有的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学子?
请根据材料,联系现实,阐释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意图】
理性思考,现实关怀。

(1)对传统教育理念和对中西方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2)体现信息时代对审辨性思维的更高要求:学会辨明真伪、分析利弊、区分优劣。

(3)学会深入透彻地阐述事理。

()学会由此及彼,看到个案反映的普遍问题,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

【写作导向】
(1)把事件的是非曲直说清楚,说透彻(不能脱离材料泛泛而谈)。

(2)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有理有据(不主张堆砌论据)。

(3)联系社会现实,发现共性问题,多角度思考原因。

【学生作文问题】
(1)泛化立意,投机套作:脱离材料泛泛而谈,甚至与材料基本无关;脱离实际生活堆砌万能贴”材料。

(2)事理说不清,论述无逻辑:对事件的认识不清晰,没有形成鲜明的观点;对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认识不到位,牵强附会;抓不住写作重点,论述偏离中心。

(3)无意义的堆砌:摆上万能贴材料,不加分析。

无意义的小标题、排比句开头。

【范文赏析】
“假鸡汤”是国民阅读文化的息肉
学生作文
鸡汤被泼洒,徒留一地鸡毛。

近日,曾经风靡全中国的励志鸡汤“哈佛凌晨四点半”被证实为假。

真相面前,我们不禁要深思:这样劣质的假鸡汤为何征服了众多国人?
单事实上,“鸡汤文化”的盛行,远不止局限于哈佛凌晨的故事。

打开朋友圈,一条条标题鲜明的鸡汤文推送信息俯拾即是。

冠以“人生哲理”“生活妙经”“成功”等耀眼的无内涵词语,内容空洞虚假,文采平淡的鸡汤文也动辄获得成千上万的转发量。

即便是真鸡汤,喝。

多了也伤身:更何况是假鸡汤,其对国民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态度可能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假鸡汤制作成本低廉,易取得效果。

无病呻吟的感慨,半真半假的故事,只要有悬念有反差、有亮点就足以打动沉浸在快节奏网络阅读中的读者。

读者在网络上大量的信息面前,往往不追求真正有价值的细节一例如励志鸡汤中,主人公成功的机遇,努力的方法,得到的经验等关键内容:而是只沉醉于感官的冲击,看到成功、奋斗、逆袭等字眼就如打了鸡血一般,点赞、转发、推送、分享。

在定程度上,假鸡汤的盛行源于国人在阅读中浮躁的心态和辨别能力的缺失。

而社交软件中只需点击“转发”便可一传十,十传百,更是为假鸡汤提供了生长扩散的沃土与温床。

从另一个方面说,很多假鸡汤缺乏科学性,经不住推敲,无论是从哈佛追求效率的校风还是人体的生理规律来看,这碗鸡汤为真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但它恰恰抓住了人们心理上的弱点,使读者产生惊叹的同时也产生虚无的满足感。

哈佛的学生出色只是因为他们刻苦,换言之,如果你刻苦,绝对不比他们差,这种暗示填补了读者精神上的空虚,使其获得强烈的心理安慰和自我满足。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可问题的症结在于,许多每天“喝鸡汤的人盲目地浸浮在自我满足感之中,觉得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睡前喝鸡汤,起床时却还要为离开被窝而“天人交战”。

从根本上说,假鸡汤背离了阅读的根本意义,阅读应使人清醒和思考,而非使人麻痹和满足。

因此,假鸡汤是国民阅读文化的一块息肉。

它既折射出读者的浮躁与盲目,又引发阅读对根本意义的偏离。

告别假鸡汤,我们应看清现实,端正心态,让有意义的阅读成为真正有营养的“鸡汤”。

【简评】本文能合理地联系社会现象,深入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得分58分
假鸡汤”不要端起来就喝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凌晨4点半”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

然而,这个“完美的励志故事”,日前被证实纯属捏造。

据媒体报道,90后学生李柘远今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他通过亲身经历和实地调查证明,网上热传的“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

凌晨4点半的哈佛大学,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大学基本一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沉浸在睡梦中。

其实,之前早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哈佛凌侵4点半”是“假鸡汤”,稍微动点脑筋,就不难发现其明显违背教育规律和生活常识。

但就是这等粗糙滥制的“假鸡汤”,为何会流行一时并忽悠了很多人?表面来看,是因为世界名校的耀眼光环容易蒙蔽众人的眼睛,“传说中”的哈佛又距离普通国人太过遥远,难验真假;但从深层次来看,它宣扬的“要成为精英,必须拼命苦学”的教育观,迎合了当下部分国人对教育的基本认知,才是关键。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类似的教育“假鸡汤”,大有层出不穷之势,成为教育舆论场一股不容忽视的暗流。

一篇《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的文章最近走红,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文中提到,新学期开学,作者的女儿感慨还没玩够,不太愿意回学校学习,孩子的父亲说:“孩子的快乐最重要”。

身为母亲的作者反驳道,“她现在快乐了,将来呢?”作者由此联想到生活中遇见的一对母子,母亲陪着儿子到处应聘,因为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那位儿子屡屡碰壁,后来有人告诉作者,那位母亲就是以前太溺爱孩子,一味希望孩子“快乐”,才导致今天的窘境。

于是作者大发感慨:就算让孩子小时候不快乐;也不愿她长大后活得没有尊严。

应该说,这也是一篇典型的“假鸡汤”文章。

“假鸡汤”通常以刺激人神经的故事、数据为引子,以地摊成功学为主料,以富有煽情色彩的文字为佐料,再以浓烈的个人情绪为炉火,“精心”熬制而成,它们的逻辑通常很简单:社会竟争激烈,想要出人头地,教育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途径;然后,教育的成功被直接简化为考上一所好大学,要考上好大学就必须玩命学习,必须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赢在起跑线上”,总之,必须一路“勤学、苦学、往死里学”。

最近的几条教育热点新闻,都是新鲜例证:在武汉,家长花几万元让孩子读“天价”学前班;在成都,小学奥数题目难倒无数家长,有网友直言“这难道是要
培养神经病人?”在南昌,学校忙着减负,课外辅导班却人气旺,教育专家表示家长需理性…想必这些家长“假鸡汤”没少喝,即便他们有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未必是受了“假鸡汤”迷惑,但不可否认,他们奉行的教育理念,与“假鸡汤”源出一脉。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勤奋、刻苦也是优秀的品质,家长希望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也是人之常情。

但这绝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无视基本的教育规律,习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任性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假鸡汤”宣扬的是丛林哲学,贩卖的是功利主义教育观。

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只看重眼前一时的教育成果,为了“考高分、上名校”,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快乐成长为代价。

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学习后劲不足、创新创造能力欠缺等当前国内教育广受诟病的一些问题,与此都有一定的关联。

哈佛学生李柘远调查完“哈佛凌晨四点半”一事后,有一个感悟和总结: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不太明智、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

在哈佛和耶鲁,学生崇尚的是高效、多产。

随着这个“完美励志故事”的破灭,希望那些喝惯了“假鸡汤”的人们,可以从此少一点轻信与盲从,多一份理性与清醒
死拼拼不出未来
教师下水作文
《哈佛凌憂4点半》描述了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莘莘学子已经坐满图书馆,静静看书、思考、做笔记…最初只是在网上被疯转,后来被出版成书。

但后来被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李柘远证实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

这样的“事实”被证伪,这样的鸡汤被还原为抹了点鸡油的假鸡,不能不让盲目迷信深陷其中的学子们大跌眼镜,唏嘘不已。

这样违背自然规律的一种说法为何能够大行其道,为何能够迷倒几乎所有的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学子?不能不归功于当前中国的教育生态。

首先是社会主流意识的裹挟。

学生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便是通宵达旦苦心孤诣“吃得苦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成功之道;从小所聆听的故事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忍天下人所不能忍,为天下人所不能为”的精英之路。

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在这样的浮躁影响下,缺乏批评性思维的孩子们把这些典故奉为圭桌,不加审视。

其实,很多故事和名言都是从某个侧面有它的合理性,其实是不足为训的。

一旦盲目的“见贤思齐”,做大做强,就会在做人方面沉入失败的深渊,就会成为
精致的功利主义者。

近些年一般性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让中国的家长没法再沉默。

家长功利地认为只有一脚跨入了好的大学,一脚才跨入了幸福人生。

于是乎,再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高考便成了学生头顶的一道紧箍咒。

更有家长把世俗的“四十岁看孩子”作为人生是否真正成功的砝码。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把孩子包裹成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天之骄子”。

岂不知,孩子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成绩好并不完全能给孩子一个幸福人生。

正如网传,如果没有了健康,挣的钱,坐的地位,收获的荣誉,搏下来的权势,集拢来的人脉,通通归零。

调养好身体才是王道。

凌晨4点半的哈佛大学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沉浸在睡梦中,确认这一点至关重要。

让孩子睡个好觉,让孩子上课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孩子走在路上有道澄澈的眼眸。

学校更是“死拼”的强大推手。

即使学校不迷信高考成功是未来成功的一条重要道路,但地方官的教育政绩也会把学校逼向祭坛。

校园里一度风靡的“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记得这曾被流传为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20条训言之一,后来这20条训言被哈佛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回复为子虚乌有。

不少学校到河北衡水中学取经没有取来学校的高效教学措施,就取回了“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的口号,笃信汗水加灯光一定能抓到成绩。

如今某些高中的校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这些励志的标语已是明日黄花,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刺刀见红,杀他个稀里哗啦的惊悚扭曲的口号:“哪怕头破血流,也要进一本大楼”“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等不一而足。

死拼拼不出未来。

教育是慢工夫,不可违背规律揠苗助长;健康是生命线,不可疏忽错失弃如敝履。

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自己,没有谁能长期违背自然规律而获得成功和成就,都要静等花开,“风物长宜放眼量”。

只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幸福的黄手帕”定然向你招摇。

【问题作文】熬一锅实践的鸡汤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俭以修身,静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它提倡学的重要性,但是也必须是真正的知识,要立足于实践。

《哈佛凌晨4点半》的假鸡汤,迷倒了多少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学子。

原因
就是他们只是听说,通过文采了解,可事实这一切都是假象,根本不存在。

他们缺乏实践,就像邓小平所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 不畏艰险,李时珍熬出一锅实践的鸡汤《本草纲目》。

在小时候,懵懂的他看到别人在为病人看病时,就立志要成为那样的人。

长大后,他成为大夫为别人瞧病时,看见别人痛苦的样子,就立志写一本草药书,让别人自己也能为自己看病,不受病痛折磨。

因此,他每天背着竹筐上山采药,亲身体验药性,并将每种草药的样子、药性都详细记录于书中。

不管刮风下雨,都阻挡不住他的步伐,终写出《本草纲目》为后世的医学奠下坚实基础。

历经被贬,屈原熬出一锅实践的鸡汤《离骚》。

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上下求索,踽独行。

他使一个不屈的灵魂得到了生命的诠释。

滚滚汨罗江,承载不了忠君报国的廉行:漫漫道路,记载不完那竭忠尽志的胸怀。

,在他被贬之后,他发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对百姓的同情。

在亲身实践之后,著成了《离骚》,被后人所传唱。

几经周折,邓小平熬出了一锅实践的鸡汤—改革开放。

如今的社会,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可你们知道这一切归功于谁吗?他,邓小平,在1978年首次提出改革开放,他希望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前进。

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这是实践的结果。

有位名人曾说:“实践是架在湍流不息河流上的桥梁。

”要想渡河,就必须通过实践。

熬一锅实践的鸡汤,真正来浇灌我们的心灵。

【简评】生拉硬拽,牵强附会的套作,最终得分3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