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亚铁制备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亚铁的制备的实验报告
(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目的】
1、掌握制备试验中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2、熟悉制备硫酸亚铁的过程并能演示实验基本操作,如水浴加热、过滤、冷却结晶等。

【实验原理】
稀H2SO4与Fe反应生成H2和FeSO4,通过过滤除去铁屑中的不溶物,蒸发浓缩冷却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Fe+H2SO4(aq) = H2↑+FeSO4(aq)
【实验内容】
探究:不同温度下所得的硫酸亚铁的产率和反应的最佳适宜温度。

【所用仪器】
铁架台、铁圈、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温度计、漏斗、石棉网、滤纸等
【实验步骤】
1、进行小组内任务分配,10人分别秤取3.5gFe粉放入100mL烧杯中。

量筒取配制好
的20mL 3M H2SO4溶液。

2、小组内各个成员控制反应条件,在相同的条件下控制反应的温度不同。

控制反应时
间30min,其水浴温度分别为30℃、40℃、50℃、55℃、60℃、65℃、70℃、75℃、80℃、90℃。

3、在反应过程中,观察有关现象(溶液颜色变化、体系反应激烈程度等)。

4、反应结束,趁热过滤,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过滤过程中如有很多晶体析出,可
加热水使晶体溶解)。

5、蒸发结晶,不断搅拌。

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冷却结晶。

6、浅绿色晶体析出,取出晶体,用滤纸吸干水分,称量,计算产率。

【实验记录】
原料:还原性Fe粉:3.5g H
2SO
4
: 20mL 3mol/L 反应时间:30min
个人记录:本人探究的是在温度为80℃下硫酸亚铁的产量。

如图为实验装置和最终得到的产物。

产物为蓝绿色晶体,产量为8.0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硫酸亚铁的制备反应的速率以及产率与反应的温度有关。

(一)、通过对实验温度和反应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反应温度越高,铁与硫酸的反应越剧烈,实验现象越明显。

30-40℃,反应缓慢,实验现象不明显。

50-75℃,反应剧烈且实验现象很明显,且生成的气体能及时逸出溶液,使得铁与硫酸安静的反应。

80-90℃,反应极为剧烈,大量气体无法及时逸出溶液,使得溶液部分喷出,较为危险。

【实验总结】
综合上述讨论:
1、反应温度控制在45-50 ℃时,产率较高,但是实验现象不明显,故不是反应的
适宜温度。

2、反应温度控制在60-75 ℃时,反应的产率较高,且实验现象很明显,是适宜的
反应温度。

3、反应温度控制在80-90 ℃时,虽然产率极高,但是反应太剧烈,存在安全问题,
所以也不是适宜的反应温度。

因此,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硫酸亚铁的制备实验的最适宜温度为70-80℃。

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