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6科学技术创新3.3日本东芝公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铁道技术研究所与JR 东日本铁路
公司合作,开始为日本电动车组开发直驱式牵引电机,
并在103系通勤列车上进行了试验。

三种牵引电机为鼠笼式异步电机、外转子式永磁同步电机与内转子式永磁同步电机。

2001年至今,日本东芝公司研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在日本国内的地铁、城际动车组等轨道交通领域广泛应用。

2015年,日本东芝公司获得新加坡地铁改造技术订单,将传统地铁改造成永磁牵引系统地铁;2018,韩国釜山地铁1号线决定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研制的永磁牵引系统,并成功投入商业运营[2]。

3.4国内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发展
2000年,以株洲中车时代电气为代表,
国内相继开始对永磁同步电机及其牵引系统展开了研究工作。

2003年以后,
时代电气开始关注牵引系统的发展,
并对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的控制策略,永磁同步电动机牵引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相关制造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

2009年完成了永磁牵引系统样机的研制和试验平台的搭建工作;2010年,通过多轮原型试制,完成了190kW
地铁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地面试验研究,
成功掌握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牵引系统的设计方法。

2011年,在沈阳地铁2号线上完成
了空载(AW0)和负载(AW3)的现场装车试验;
随后,在2014年完成了高速永磁动车组的装车试验;
在2015年完成了长沙地铁1号线的装车运行等。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通过对永磁电机牵引
系统的多年研究,成功突破了其关键技术,
掌握了相关控制策略,建立了一套完整而高效的产品开发平台。

近年来,国内地铁列车如北京地铁8号线、天津地铁6号线等也都相继采用了永
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并具备载客运营资格且成功投入使用[3]。

4结论
与异步电动机相比,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效率高,
体积小,速度范围宽,节能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了
密切关注,并有潜力成为下一代新型牵引电动机。

同时,
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已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新发展趋势,其技术成熟,制造成本降低,是决定永磁同步牵引系统能否可以批量生产和国内应用的关键因素。

我国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和技术积累,通过多次地面试验验
证,已经攻克了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关键技术,
开始步入产品化商业化应用阶段。

随着新型永磁材料的发展,永磁同步电机
结构不断改善,向更轻量化、更高性能的方向发展。

未来,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将运用在我国个城市地铁生产运营中,
对实现节能减排、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降低地铁运营成本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淑英.永磁同步传动系统现状与应用[J].机车电传动,2014(3):1-5
[2]陈萍,罗情平.国外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国外铁道车辆,2017(9):54-5
[3]冯江华.轨道交通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研究[J].机车电传动,2010(5):15-21.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
黄虎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550081)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促进了汽车的购买量显著增加,也使人们对出行量和出行频率也都有所增加,从而导致原先设计的交通线路无法满足人们出行
的需求,致使交通变得更加拥挤,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具有很多的优势应运而生以缓解市民出行的压力,
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过快、经验不足,
很容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车事故,加之若处置不当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对轨道交通行车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与防范以及对防范措施进行修正改进,是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修建在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城市中,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包含外部环境、
人为和机器三大因素。

各个因素由于各地方地理位置不同,因此在各地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比方说西部地区影响城轨运营的自
然因素多,注重环境的管理工作;
东部自然环境相对友好,因此更注重机器和设备的管理。

但是不论是环境因素还是人为、
机器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

下面我们将会对这三种因素进行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诸多因素中不可控因素之一,对地铁运营安全影响很大。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地震、水灾、火灾和气候因素等,这些因素具有不
确定性和突发性,基于此我们须做好日常防护、
安全演练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早处理。

例如在2007年南京地铁二号线施工坑道突发土体滑坡,未及时进行紧急抢修工作造成两人死亡。

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在高原地区比如贵阳冬季极易出现凝冻天气,因此本地区地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购买力不断得到提高,人民对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汽车的需求量加大,这毫无疑问会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的交通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为切实解决道路拥堵的问题,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无疑成了各大城市所关注的焦点。

该文主要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讨论,
希望借此能够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安全,推动城市轨道运行的稳定、安全和畅通。

关键词:地铁运营;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U231+.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390(2019)26-0129-02(转下页)129--
科学技术创新2019.26
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加强行车组织及保障工作如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工巡检并及时清除道路结冰和积雪、对重点区域进行撒工业盐和铺设稻草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社会环境一般来说包括社会政治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风气等方面,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城市轨道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例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社会生存压力也不断地加大,社会上有一小部分悲观厌世者会选择卧轨等一系列对城轨正常运行产生危害,以此报复社会,因此我们需要动员社会的力量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开展扶贫扶智行动同时也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2人为因素
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在众多因素中相对来说是最不可控的因素,人为因素主要的影响因子有乘客、轨道行车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这些因素由于其具有的思想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造成事故的后果更为严重,也是导致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是行车相关人员的人为失误,其主要表现在调度、司机、安检等岗位人员的失误。

例如,地铁司机疲劳驾驶,导致列车脱轨引发安全事故;调度人员事先预想不充分,导致调试电客车施工结束误入无电区;安检工作检查不规范,使旅客携带危险物品上车引发意外。

另一方面是城轨维修人员工作上的失误,检修人员工作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日常检修过程中违章作业所导致行车相关设备故障。

“4.8”苹果园站列车刮蹭光缆事故起因就是,施工单位未按施工标准施工,安装了超出设备限界的线缆卡具造成列车晚点。

人员因素作为行车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无论行车相关人员的人为失误,还是检修人员的工作失误,归根结底还是人员的行车安全心理不强,岗位责任意识不够。

因此培养行车安全心理、落实行车安全责任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具备良好的安全心理是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这样我们方能从而建立起安全生产关念以及岗位责任意识,并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及时察觉和消除安全生产所存在的隐患,减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违章作业率,进而根绝行车事故的发生。

关于行车相关人员安全心理方面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

首先,定期在企业内部举办诸如关于行车安全知识竞赛和行车安全演讲等类似的比赛,以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素养,激发大家积极性。

其次,要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关于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作为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者的工作人员,其行为将会对行车安全生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

因此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关于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使轨道交通工作人员在面临危机时能够以及时采取行动,使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在日常做好对乘客安全乘车的宣传工作。

作为乘客应做到文明乘车,不抢道、礼让行人、遇到突发情况听从工作人员安排有序离开事故现场。

3机器因素
机器因素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辆本身的构造、信号设备、运行线路以及供电设备等,这些都是城市轨道正常运行的基础元素。

运行线路是列车稳定运行的基础,因而对运行线路的日常检修与养护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运行线路中,不管是部件的松动还是钢轨的磨损,这些都是行车过程中潜伏存在的安全隐患。

列车作为轨道交通运载工具,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列车在轨道上运行的安全性。

转向架、制动装置、电气牵引系统等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零部件。

信号系统是城轨系统中用以提高行车效率、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设备。

城轨行车间隔和铁路对比相对较小,因此对信号系统的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而供电设备作为列车动力的来源,其运营状态对行车安全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可从购买先进的设备、精检细修提高设备的可靠度入手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先进的技术设备不仅可以提高行车作业效率还能够保证行车作业的安全。

若城轨系统设备过于落后,故障率势必会很高,在行车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从而引发事故,而从行车安全的角度来看,对于技术设备可靠性的要求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降低由于设备自身因素引发的行车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要求设备具有防止人为操作失误而引发行车事故的能力。

针对人为原因造成的失误我们可以通过增强人员素质和加强管理等杜绝事故的发生;而针对设备自身因素,我们可以就既有设备通过设备检修工艺、方法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度。

目前,我国成熟地铁设备检修已逐步由计划修调整成为状态修,采用先进故障诊断技术及设备故障履历相结合的方式,将设备故障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对行车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故障分析,对易发或严重故障节点采取预防性检修或者是有针对性的改造,也能显著提高设备的可靠度。

结束语
纵观影响行车安全的几种因素,总的来说行车安全重在管理——
—即行车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管理、相关环境的管理以及行车相关设备的管理。

因此为使运输更加的安全,必须加强管理。

对人员来说可以是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宣传工作;对环境来说就是增进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及对社会环境的灵敏觉察;对机器设备来说就是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设备的故障,这样方能在不断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同时也切实有效地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小兵.浅谈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D].陕西城际铁路有限公司,2018.
[2]李慧玲,田哲涛.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人员安全行为分析与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
[3]黄利丹.基于Petri网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系统建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4]欧金成.影响城市地铁安全运营的风险要素分析[J].科技视界, 2014.
[5]朱召华.安全心理学与行车安全探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3.
[6]徐田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马开明.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D].长沙:湖南大学, 2010.
作者简介:黄虎(1998-),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市,大专,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轨道交通方向。

13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