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文档]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选文档]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本文目录
一、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二、糖尿病人能吃什么水果三、常见糖尿病食
疗方法
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1、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脲类降糖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刺激胰
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兼有胰外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降血糖作用。

目前将磺
脲类降糖药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分为第1代、第2代和第3代,第一代包括甲苯磺丁脲和
氯磺丙脲(目前基本不用)。

第二代60年代用于临床,包括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

第三代格列美脲。

根据作用时间分为长效类和短效类。

短效类包括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需要在一日三餐前半小时服药。

长效类包括: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本脲、格
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等,一般每日服药1次,通常建议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

需要注意
的是,这些缓释或控释片剂是不可以掰开或者嚼碎服用,不然就起不到“缓释”、“控释”
的效果了。

2、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该类药物也是作用于胰岛β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磺脲类。


类药降糖作用快而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因此,应进餐
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又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

3、双胍类药
可能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最为熟悉的一种降糖药,由于它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因
此服药时间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可以在餐前、餐中或者餐后;但有些患者服用后会产生较
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故可餐后或餐中服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